拜登的百日新政都做了些什麽?這是一個單子:
內政
疫情經濟紓困(大撒幣)
令人刮目相看的疫苗接種
提出“就業+家庭”過4萬億全麵投資計劃
外交
全麵介入國際事件、國際組織,恢複“聯盟”,“奪回領導權”(重回世衛、巴黎條約)
建立全球反華聯盟,以民主人權話語權壓製中國
從阿富汗撤軍
在國內拜登當選讓民主黨轉悲為喜,拜登一係列撥亂反正政令,包括推行“政治正確”,指示政府用語對不同的人要有同情心(sensitive),高談“有人性”的難民政策,大講綠色經濟,讓左派揚眉吐氣,但當然最矚目的,是“大撒幣”,推出近2萬億拜登自己的紓困計劃後,再來一個過4萬億的“美國投資議案”【1,2】:
就業+家庭4+萬億
這一議案真是包羅萬象,從福利到投資,福利除了直接給底層提供經濟援助外,還有直接在結構上試圖改變整個社會中下層所遇到的不平等環境的措施,如農村寬帶、廉價屋、改善中小學幼兒園環境、飲用水設施、公交、醫保及居家護理、育兒助理和學前教育、義務大學教育、病假,另外三部分“投資”則是基建、打造就業機會和科研。很多人,尤其是左派激進派覺得拜登新政是“激進”(radical),都用上了“媲美羅斯福新政”之類的言辭,這是因為拜登新政裏確實有不少他們渴望已久的政策,但關鍵的是政府放棄了以前的躊躇,開始自己主導“投資”,在她們看來,自由資本主義已經把美國誤入歧途,美國中下層成了資本競逐的“物品”、對象,民主體製被架空,資本家從老百姓手中把財富剝奪了,中下層的基本生活條件都得不到保障,居住醫療教育就業都隻能在最底線掙紮,如果政府不介入,老百姓就沒有出頭的日子。介入,就是拜登當局行動最突出的標誌。
黨媒迫不及待把拜登描繪成羅斯福【3,4】
拜登這種煥然一新的態度主要是來自與民主黨前任的對比,克林頓背叛勞工大眾,奧巴馬口頭響,行動小心翼翼而無所為,他們都沒有給民主黨和民主黨“代表”的勞工帶來什麽好處,拜登在自己幾十年經驗的基礎上,民主黨也在十幾年的反思後,尤其是被共和黨打破兩黨之間虛假的“禮節”來為本黨和資本牟利所帶來的巨大打擊後,覺得真正能為本黨的目標做出點成就,那就不能有顧忌,不但大做特做,拜登和他的班子還直接把言論與自己的政策掛鉤,在言論上也要大做文章,把一切都說成為“就業”,投資是崗位,綠色經濟是崗位,義務高教是崗位,學前教育也是崗位,而這一切如果政府不介入就難以實現,拜登為了表明這一點,發表講話還暗示自己是繼承了羅斯福的傳統,一下子就把“為人民服務”大旗扯上了。
現實與羅斯福那時有多相近?按黨媒【5】的說法,很像,拜登麵臨的是“羅斯福以來最嚴峻的局麵”,有被冠疫重創的經濟,有幹柴烈火般的種族衝突,但講究市場決定論的《經濟學人》【6】則不以為然,美國經濟沒傷筋骨,而其他現象早已存在,是一種慢性病,不可同日而語,《經濟學人》通過列舉拜登的難處來說明拜登立法手段是其局限性的反映,拜登並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看上去雷聲大,但全國一平均,反對的人也很多。結果並不具備什麽革命性:
【7,8】
為什麽不具備革命性?因為共和黨絕對不配合施行他的政綱,民主黨在國會沒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他的政策也隻能靠國會采用臨時性的手段實施,所以他的政策並沒有長久性,最關鍵的是拜登對一切難題的解決辦法是扔錢,而不是通過改變政府和社會規則的長遠的法律,這麽一來,這就真有點大撒幣的樣子,跟中國政策性投資很相像,其效果就難以保證了。
拜登真是是羅斯福,還是自己感覺?
僅僅靠“投資”有沒有變革性的長遠影響?這點,連極左的《紐約客》都不敢肯定【9】。拜登和他的班子思考的問題是美國不平等對美國社會所帶來的代價,如何解決這種不平等。美國全社會很多人的才能都因為底層的待遇太差而被扼殺,所以必須有一個安穩的社會環境,有一個養兒育女一展才能的機會。美國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已經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怎麽才能使人力資本不會被大量浪費,有什麽法子才能扭轉這一局麵?一年多前民主黨在提名拜登時對他並沒有信心,隻是別無選擇,但現在拜登反而以給美國社會帶來變革性變革為己任,給民主黨帶來了希望,可現在審度他的政策,很難說那完全是轉變性(transformational)的變革,花錢與有轉變性還不是同一回事,有些政策,如產假,是對婦女最直接的援助,但對國家的人力資本卻不一定有直接的影響,拜登這麽多政策裏有影響的隻有一條:學前教育。
從這個角度,拜登與羅斯福差之甚遠,羅斯福新政真的是轉變性的,因為那時美國並沒有現代福利國家的基礎,但現在這樣的政策就難多了,拜登大政府的特色不是其“激進性”(radical),拜登保留了美國現有體製的結構,最具顛覆性的15美元最低工資拜登都不敢試,美國軍事帝國主義拜登也沒敢動,拜登做的,不是改,而是在一個飽經滄桑的身體上喂參湯。
大家都知道拜登是個站在中間的保守派,突然大家覺得他激進,是因為政府參與的力度,但要認清拜登在曆史上的位置,必須對美國這個社會有一個真實的認識。投行小摩(Morgan-Stanley)的全球投資策劃師在《金融時報》撰文【10】說絕大部分人都被美國黨媒迷惑了,以為美國真的是“新自由主義”,自由市場小政府,尤其是被拜登要“停止小政府,政府要越搞越大”的豪言壯語迷惑,好像美國受了幾十年苦,其實在過去40年,裏根撒切爾“革命”以來,(美國)政府是越來越大,他沒有提供圖表,這是戰後美國政府支出占經濟的比例,1980年後,美國政府支出總沒有降下來,最近因冠疫則暴增:
美國政府好像整天為預算吵吵嚷嚷,但大部分支出都是福利,社保醫保就業,美國福利一直在增加:
政府為了維持龐大的開支,隻能靠借錢,今天赤字債務不斷上升已經沒人在乎了。與此同時,美國的規章製度越來越複雜,政府出頭援救私有企業成了家常便飯,央行操縱貨幣是新常規,政府刺激經濟頻頻發生,冠疫以來兩屆政府5.2萬億的經濟紓困計劃後,拜登又推出4.1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冠疫成了“振興美國”大撒幣過9萬億的借口。
美國不是不大,而是大而不得體,這才是美國衰落的原因。
這次拜登投資計劃表明要向富人征稅,包括大幅調整最上層的稅率,一是降低分配不均,二是減少財政負擔【11】。拜登的政策確實使得底層得益大:
但拜登向有錢人征稅的動作從曆史的角度來看是微小的一步,這離“變革性”政策還差老遠了,因為得不到廣泛的支持,拜登的投資並不能由稅收全麵承擔,一部分隻能靠債務:
這種趨勢顯然不是某個利益集團誤導的結果,而是人民的意願,《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主席剖森(Adam Posen)最近撰文【12】(參見【13,14,15】)用數據揭露美國社會日益變得僵化,失去活力。他對下麵幾個方麵做了分析。
一:從貿易的角度來看,美國是越來越封閉了。全世界貿易在上升,美國在下降,在發達國家裏也是最差的。
二:外資越來越不稀罕美國市場。
三:移民越來越少。
四:婦女在勞工市場站的比例越來越低。
五:勞工收入越來越少
剖森認為封閉,不敢麵對現在而逃到懷舊的夢幻裏是美國衰退的主要原因,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國對製造業的迷戀。美國製造業所占比例是越來越少,但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是個不可逆轉的潮流,中國都避免不了,他抨擊美國上上下下那種“製造業夢”,那是一個完全與現實脫軌的夢,政府以命令保護製造業與社會規律相違背,美國真正需要的,是保證即使你的職業不在製造業,你也有同樣的優厚環境,能養家糊口,能給下一代造就更有利的機會。製造業製造業嚷得多了,不僅做不到,還忽視了美國經濟現有的一個殘酷的結構,絕大部分在底層生活的美國人都在服務業,工資福利極低,政府額外的保障也很少,這些人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給下一代提供的機會,這是為什麽15元的最低工資才是最關鍵一項政策的原因,拜登的基建投資包括了很多他認為是關鍵的人力基建(human infrastructure),但並沒有抓到本質。
懂王和拜爺也都察覺到美國的衰落,但他們並不覺得“老美國”有什麽問題,壞的,是過去一兩代精英把美國誤入歧途了。他們都向往美國昔日的偉大,兩人都要讓美國重新偉大起來(MAGA),回到那美國傲視全球的時代,懂王不懂,拜爺可有一套,這就是重啟新政,靠政府大手筆,在拜登看來,隻要政府有作為,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拜登沿用了很多上屆政府的政策,正是因為大家都是為了美國第一,本質上拜登當局是川普當局的延伸。
拜登當局的巧妙之處是在文字上做遊戲,把“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說成“買美國貨”(Buy America)(【16】,參見【17】),一切為了美國人民(Foreign policy for the middle class),《金融時報》駐華府的專欄作家【18】對拜登對國會演講的印象是“拜登說完‘中產’又說‘中產’”,除了中產,其他都是次要的。我之前數次提到美國外交上的緊逼戰略完全是為了掩蓋自己內身的空虛,因為美國攘外必先安內,但不攘外又受(中國的)威脅,故此采用以進為退的手段,把敵人嚇唬住。而聯盟,則是利用他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美國聯盟的動機都不帶隱瞞的,美國第一非常清楚地把世界分成四級:美國,盟友,吃瓜群眾,敵人,這個世界沒有人是跟美國平起平坐的,拜登在國會發言都不忘了說“美國與中國競爭,與所有國家競爭,贏得21世紀”,美國已經實質上向世界表明盟友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美國每到一處,都必須“坐在桌子的首位”【19】,然而美國的內政卻同時非常清晰地向世界、盟友表明,美國利益必須淩駕在大家之上,這種政策衝突最顯著的例子,是美國遲遲不給印度疫苗原材料禁運解禁【20】,因為什麽是美國利益這個矛盾,在拜登班子裏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16】。
理解了拜登和川普的相似性,就理解拜登與川普的同與異,在外交政策上,兩屆政府有極大的連貫性,拜登當局以“審核”為理由全麵延續川普當局的絕大多數政策,不僅僅是中國關稅和實體清單,也有對世貿的破壞(搞垮了世貿仲裁法庭),對國際法庭的製裁,對集權國家真假道德的支持,對以色列無條件的服從,對人權的選擇性使用。最大的區別,是拜登重新打起“美國領導的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一個大家都熟悉,美國建造起來的,以美國軍事力量威懾為基礎的公共秩序【21,22】,也就是美國霸權,這個秩序有大家得益的一麵,但首先為美國服務,美國的多邊主義、國際主義、“盟友”隻是欺騙。這是拜登的昔日黃昏,這個建立在美國軍力基礎上的秩序是拜登實質性政策最大的矛盾,盡管拜登結束了美國曆史上最長的戰爭,阿富汗戰爭,但美國以其軍事威力來充當全世界領袖的政策沒有變,那是美國人民大幅度否認了的政策,拜登繼續這一政策,是希望把美國帶回一個失去的時代,這就直接與民意相違背。
美國有資格一句話就當老大嗎?以前是有的,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在冷戰中勝出成了單極時代,但現在世界變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變了,以前大家不敢質疑的,現在好歹有人問了,中國其實不是要跟美國爭奪領導權,中國沒這能力,也沒必要,中國希望的,是一個多極時代,也就是沒人是無法取代的老大,美國全身招數就是要維護自己這個地位,美國國內多年積累的弊病卻讓美國分心無力,這是為什麽在國際美國隻談民主人權,不談貿易投資,因為美國拿不出,“美國第一”也不允許,而那正是中國的強項,一個虛的,一個實的,美國的民主牌和中國的經濟牌,誰能占上風,將是一場精彩的博弈。
從疫苗這個例子,看看拜登這種雙麵人的言論。他說“美國是世界的民主武庫,美國疫苗是世界的疫苗武庫,不過美國人得先打。”【23】
各國疫苗出口
如上所述,拜登“新政”的幾個致命弱點,一是無法通過立法來推行,很多款項有期限;二是這些政綱大多以撒幣的方式執行,也正是因為這種方式,激進派最大心願的綠色經濟所分到的資金很少,美國的目標也不足以顯示大國責任的擔當,所以這幾天美國氣候特使和國安委主任都出麵攻擊中國;第三,很多民主黨的“願望”都隻能是“新政”裏的願望,沒法實現,包括擁槍改革,擴大高院,選舉改革,大赦非法難民【24】。麵對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拜登此舉不是激進,實乃賭博【25】,而為了實現這一賭博,拜登找來了一個幫手。
拜登的支持率反映美國人並不服,拜登有的是擁躉,但唱反調的也不少,拜登實在沒什麽招數,隻能找來一個魔鬼,嚇唬大家,讓大家就範,這個魔鬼,就是“中國”。拜登的言論你聽起來好像美國其實啥也不是,啥也不為,一切不是為了美國自己的“價值”,而是為了以後不讓中國欺負。拜登這麽說,也反映了美國國內很多人不認同拜登的價值,沒了中國,兩黨除了罵就是打,不動刀子就幸運,美國議會能夠在一起說話,也是為了揍中國,沒了中國,美國人真不知道該怎麽活。記得上世紀美國漸漸取消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吧?首先得原因是因為納粹在招呼黑人士兵“棄暗投明”,因為在本國,你們不被當人看;記得冷戰,反種族歧視也是為了不讓蘇聯看笑話。這就是把“中國”當成自強自足的動機,如果沒有中國,那這些變革也沒必要了,正如共和黨參議院榮尼所言,“哪門子搞好學前教育也是為了抗擊中國?”【26】【27,28】
“中國”成了唯一能團結美國的一股力量。
拜登的政策無法消除美國社會的弊病,這就很清楚了。無法消除美國對亞裔歧視,因為那是美國反華政策的直接後果;無法消除警察對黑人使用暴力,無法控製槍擊案;也無法消除種族歧視,因為本質上那是財富分配的反映。這些都是美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幾萬億有幫助,但“美國大而不得體”,包羅萬象的大撒幣反映了千瘡百孔的社會,幾萬億沒什麽用(參見【29】),不能改變美國社會的結構。
拜登真的要MAGA?真的,但他的手段是拜登本人一生結晶的反映,看到很多問題,但沒有找到本質,想做大,卻又能力不足,以為有深遠的變革性效果,但難說不又是白費心機。不過拜登新政代表了民主黨精英在吸取了克林頓教訓,試圖脫離自己被精英階層綁架的局麵的一種嚐試,但“美國”這一體製的包袱太大,負擔太多,拜登,民主黨共和黨都不願意放棄這些包袱,MAGA是為了一個失去的美國,而不是全新的美國,這才是美國的挑戰(參見【31】。
【相關】
【資料/注記】
【2】新的4.2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包含新的稅收,所以不能完全說成大撒幣,至於這能否在國會通過,還是未定之數。印象是拜登還會有動作,4.2萬億還沒完。
【19】拜登原話。
在氣候問題上,清潔能源和電動車方麵中國手裏是一大把好牌。美國想在氣候方麵真的做點事,還就隻能指望中國了。
“是在一個飽經滄桑的身體上喂參湯”:希望不要發生“畫餅充饑”的現象
“他的手段是拜登本人一生結晶的反映,看到很多問題,但沒有找到本質”:不是,他無可奈何!因為兩黨相互“製肘”
感謝分享
而且他那四十萬收入線也太低了!這少弄到一米好不好!搞死我們兩岸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