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這一戰場
近日歐盟牽頭,美英加跟進,澳新呐喊,西方同步就新疆人權製裁中國,把西方和中國推到了一個各方都難於捕捉、控製的局麵,西方串謀把中國逼入死角,中國既感到孤立,也覺得無比憤慨,剛剛喊出“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一一洗辛醜年恥辱的豪言,對方就逼上來,都是白人,聯想起八國聯軍也是個自然的反應【1】,歐盟幾十年來沒製裁人過,一上來就直指新疆,逼得中國無法後退,就使出了遠比對方更狠的反製裁,先是歐盟,然後英國,再是美加。中國這一輪反製裁又引起西方的憤慨,對西方來說,歐盟和五眼聯盟的出發點是人權,是公道,中國反製裁的出發點是主權,人權高於主權,中國這是違反了聯合國人權宣言,放棄了自己的責任。
言辭上,中國指責歐盟跟隨在美國後麵與中國作對,希望給歐盟一個台階,也是沒忘記彭佩奧一人單槍匹馬就扼殺了華為,當時主要因素是香港暴亂,充滿顏色革命的蛛絲馬跡,動用了恐怖主義的暴力手段,卻被西方政府媒體一致將之描述成自由與專製之爭,可見即使當時美國聲望衰敗,它的影響力也不容置疑;現在的契機是新疆,美國外長四處奔波,響應的聲音很多,不是“不吃這一套”一句話就能把現實改變了的。新疆是中國的軟肋,政策較僵硬,執行的人水平太差,判斷上欠缺從全局思考的能力,也沒有靈活的餘地,而中國對西方種族滅絕的攻擊所作出的反擊也顯得無力,無疑中國有見不得人之處,沒有辦法把新疆全麵開放,讓外國記者或非國家組織去新疆驗證,對西方的報告論文也沒有有效的回應手段【2】,隻用“謊言”一詞概括,對逃到國外成為西方卒子的維族人訴諸人身攻擊【3】,是很難說服西方媒體的。中國和西方對恐怖主義的處理手段不同,國家利益和個人權利比較的立足點也不同,中國這種大規模再教育的手段很粗暴,包括全天候監視、強迫拆散家庭,都是極端的手段,很難辯護。我說過我對新疆恐怖活動缺乏了解,大概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但全社會監禁、管製絕對是無能之舉。隻要這是一個現實,你就無法阻擋他人的指責【4】,繼續譴責他人的攻擊,隻會負麵影響自己的聲望。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回避新疆這一話題,或者以較含蓄的方式表個態【5,6】,歐盟說的倒是公開,但一直沒有過激的行動,不過克製並不是歐盟的共識。歐洲一直有一股親美反華勢力,包括議會成員、智庫、行政官員,他們堅信戰後美國奠定了歐洲重新崛起的基礎,是歐洲安全的保護傘,把與美國的聯盟當成歐洲的基礎,中國代表專製,強迫任何與中國打交道的個人團體接受中國的體製,這就是對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威脅、侵犯,也是對歐洲的威脅,這些人一直希望把歐洲引到與中國對立的地位,與美國形成兩麵夾擊之勢,但他們一直被歐洲的商業利益所限製,尤其被德法兩大國的利益所限製,新疆成了他們的切入口,世界上指責中國在新疆是種族滅絕的政府隻有美國一個,但最近美國通過煽風點火,控製媒體漸漸逼大家對新疆表態,新疆成了是與非,歐盟被美國推到了陣前,麵臨艱難的選擇。
習近平“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東升西降’是趨勢,國際格局發展態勢對我有利”的誤判【7】給歐盟的反華陣營提供了機會,其實即使是“時與勢在我們一邊”,也用不著把外交政策下放到“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戰狼身上,他們為仕途眥睚必報,圖一時爽快,帶來危害遠大於“捍衛主權”所得到的利益,像駐法大使館與一個法國學者爭執,指責人家是小流氓,這是失去基本判斷力了,法國政府想親華都沒法親,戰狼的言行繼承了文革風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難道中國政府所有官員都不意識到西方是言論自由,大家有發表意見的權力?隻要不代表政府,其言論不直接影響政府政策,中國就應當視而不見,否則難道你與全世界每一個人開戰?中國的強硬給歐洲的反華勢力提供了一個機會,歐盟的製裁決定表示美國支持的反華勢力占了上風,而推他們上台的,恰好是中國。(美國外長)布林肯說他跟各國近百位外長級別對話,大家都對中國恨透了,隻是不敢公開說,就跟美國發牢騷。布林肯肯定誇大了,可現在美國回來(鬧事),中國主動成為靶子,很難不中彈,美國要到處結盟以扼製中國,中國到處“不吃這一套”,四麵樹敵,逼大家投入美國的懷抱,即使大家不敢公開頂,有美國在背後撐腰,不吭聲怠工你中國也沒轍,“中國是很難堪的,你說什麽,所到一處,一群人給你示威、鬧事,很沒麵子,事也辦不成”【8】,中國在世界上隻會更加孤立。
住巴西裏約熱內盧總領事吃飽了撐著了,跟加拿大吵架
中國的反製【9,10,11】,看來會成為常態,那就是對西方的任何製裁,中國將以牙還牙做出報複。這次反製裁幅度大,也許是給對方一個警告,讓其知難而退,也許是有一群中國真恨的人,要一網打盡,免得分好幾次事情鬧得更大,也許是給下次彼此下台墊下基礎,隻要歐盟追加製裁人數加起來不夠中國製裁人數多,中國可以以對等為理由不再升級,給雙方一個台階下。中國的行動,西方的聲音是一片“驚訝”:“中國傻,把歐洲砸了,中歐關係毀了”,實際上真是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中國也很難有合適的手段,眾目睽睽中國怎麽辦?而且這還設計中國利益,必須有個態度。仔細想想中國行為真正的地緣政治效應也不容易估計,世界上分成三組,西方,亞洲與中國地理上較近的,特別是有領土爭端(包括南海)的,和其他國家,隻有西方會給中國為難,中國的近鄰既對中國有意見也依賴中國,於是不吭聲,其他國家大概不會有什麽感覺,說不定暗暗叫好。中國希望大棒子能扼製住西方以新疆名義反華風潮升級,製裁後英國就有一個商會撤除了一篇指責新疆種族滅絕的聲明【12】,效果還難說。追究H&M是同一個目的【13】,在阿拉斯加對話和隨後崔天凱采訪、發言中,中國都提到大家忽略的一點,“中國發展的機會不允許任何人阻擋”,這是“中國崛起不容任何人阻擋”較為客氣的說法,就是中國人民有爭取自己過好日子的權力,暗示西方真正的目的是企圖剝奪中國人民的這種權力,這就成了生存之說,新疆棉花也就是中國把“新疆”轉移為“新疆棉花”,“種族滅絕”“強製勞工”轉移為“發展的權力”之計,引申到美國和西方利用BCI良好棉花(該機構絕大部分資金來自美國政府的一個機構,美國資助(USAID),它的新任領導是前任奧巴馬住聯合國大使炮惡(Samantha Power),是個極端民主鷹派)摧毀新疆棉花產業,重創新疆經濟,意在加劇新疆政府與維族人之間的衝突,從而實現阻撓中國發展的目的。一下子中國人覺得西方那些高唱“拯救維族人”的人其實是要通過棉花來打擊新疆經濟,使維族人失去良好的就業環境,帶來怨恨,進一步與社會為敵,進而迫使中國政府采用更極端的管製手段,結果新疆矛盾沒得到解決,反而會激化,又重新給西方提供了中國踐踏人權的證據。中國動用市場這一武器,正是為了阻斷西方這一詭計,這不對稱的反應,也是為了殺雞儆猴,避免惡化。這在民間引起巨大,發自內心的回應,不是偶然的(參見【14】)。
新疆棉花是個強製勞工產業一說主要來自中國人民的老敵人鄭國恩(Zenz)【15】,我還專門瞅了瞅他的專文【16】,他的結論“七成棉花采集靠手工”(leaving nearly 70 percent to handpicking)所引用的資料沒有提供任何這方麵的信息,鄭國恩硬給個結論,估計是因為用的是中文報道,讀者根本不懂中文,還信以為真。此文不是論文(沒有被審核過),卻被英廣(BBC)宣傳成“事實”。中國的再教育、培訓,包含很多具體、務實的措施,如穆斯林被宗教意識熏陶,對現代生活缺乏認識,往往基於無知而缺乏任何進取心態,這對國家是個負擔,給極端主義留下空子,中國這種大規模“改造”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手段自然粗暴些,肯定包含了對人權的壓製,其實對中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的下層打工仔很少有“人權”之說,跟種族無關,當然這一切在西方看來都是侵犯了人權,對他們來說,如果有人願意餓死,你無權強迫人家幹活,唯一可以接受的,是西方有錢人發了財想積德,搞個非國家什麽的來慈善一把。中國呢,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反擊,隻是大罵“謊言”,直到最近幾天才提供新疆棉花產業機械化程度的數據(2017:27%,2018:38%,2019:42%,2020:69.8%),近年來從美國進口的棉花收割機激增,大概是新疆意識到依賴手工越來越困難,機械化才是出路,機械化程度肯定否定了“七成棉花采集靠手工”之說,至少現在不是了(鄭國恩一文發表於2020年),不過國內報道五花八門,數據相互矛盾,像鄭國恩這樣的宗教狂熱者為了揭中國的底,能坐下來到處搜,找到些證據是不足為奇的。
中國民間的反應看上去是一種百年恥辱情結,但美國話都說白了,也不需要什麽情結了。中國人本能上的反應與歐洲相反,如上所述,因為中國是專製,歐洲人和西方覺得在與中國打交道的時候,如果中國要求他們接受中國的國法民情,就是侵犯了他們的人權,而中國正好相反,外國人和外企是“又要賺中國的錢,又要辱華”,這種想法確實反映了一種自信,雙方都是自信,衝突是難免了。
怨也好,自信也好,真正的問題是這有沒有用,能不能解決問題,是不是達到了你的目的,很多人給你為難,你是以憤慨回應,增加對方的反感,還是有主有次有分化,選擇適當的敵人,爭取適當的動搖者,都是一個選擇。中國反製裁一出,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和丹麥就傳喚中國大使予以訓斥,中國確實麵臨失去歐盟這麽一個可能性。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的爭鬥
中歐相互製裁是什麽意思?你不能看不到那是美國成功地利用新疆人權把歐盟推到與中國對峙的前沿,去年年底習近平和默克爾拉攏馬克龍攜手達成的中歐全麵投資協定【17,18,19】一下子奄奄一息,尤其是中國製裁了歐盟議會會員,歐盟議會很難通過這一協定,中國的反製裁力度大超歐盟,中方意在威懾,不對稱嚴懲,這一行動讓歐盟議會群情激憤【20】,議會的一個集團已經表態,如果中國不撤除製裁,他們不會投支持票【21】,可除非雙方同時撤除製裁,這是個中國沒法滿足的條件,因為目前的僵局無解,歐盟幹脆取消了雙方的工作會議。中國強調互助協定也好,製裁也好,都是雙方的【22】,你不能隻允許自己製裁中國而不允許中國製裁你,那麽如果中歐全麵投資協定完了,到底是誰的損失更大?
對歐盟支持這一協定的人來說,中歐全麵投資協定隻是為了讓歐盟獲得美國在第一階段協議從中國所獲得的同樣利益,是讓中國像對待美國一樣“平等”對待歐盟,而且這也是歐盟近十年來的願望,打開中國的市場,這個協定主要是中國讓步,歐盟隻是維持“對華開放”的諾言,毫無疑問歐盟得益多,當時都有人傳聞習近平是為了收買歐盟做出了不對等的讓步,也許正是因為中國給的多,拿的少,一旦這個協定通不過,中國覺得自己的代價遠低於歐盟,所以中國堅持“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22】,小的事件中國可以忍著,原則問題中國就不會退讓。這種做法必然引起歐盟集體反感,歐盟的第一反應不會是中國不得已反製裁,正是自己首先製裁引起的,因為歐盟覺得自己製裁中國是有“道義”的,是對的,而中國的反製裁是無道義,是錯的。不過歐盟議會否決中歐全麵投資協定是懲罰對方,還是懲罰自己?
到底這中歐全麵投資協定對誰更有利,還是誰都不在乎?最後誰會讓步?歐盟去年被冠疫重創,今年經濟困難重重,還未開工冠疫第三波又來了,主動放棄中國是否明智?把歐盟推向美國肯定對中國沒好處,隻是叫嚷“你們不能以‘聯盟’形式針對第三國”是徒勞的,中國也不能譴責所有國家,說他們甘當美國走狗,那樣隻會引來反感。戰狼外交是示弱,是一種被逼得無路可退的反應,毫無尊嚴可言,往往適得其反。歐盟各種可能做出的決定,中國肯定已經分析過了,那為什麽中國的反製幅度這麽大?是覺得歐盟無路可退,還是已經放棄了中歐全麵投資協定?
如果歐盟退一步,看看這棋局之外的“局勢”,就會發現推波助瀾最凶的是美國,中國很清楚,但中國無能為力。歐盟陷入自己內部不同派別的爭執,有要把人權與經濟分開對待的,有經濟從屬於政治,中國的威脅高於一切的。為了影響歐盟,美國加大了與歐盟互動,希望守住這一反華最後堡壘,外長訪歐,總統不斷與歐盟通話,曉以大義,是有影響的【24】,歐美價值觀相近,歐洲人會慢慢被打動,甚至會做出犧牲。美國的出色之處是把“新疆”這枚炸彈輕輕扔到歐盟裏麵,利用自己的代言人,讓經濟派在“道德”麵前無法開口【25】。
歐盟主席不久前在與美對話時首次公開提到中國:
在西方新疆“種族滅絕”和“強製勞工”是個不容爭辯的事實,沒有探討的餘地,少數鬥膽以反帝反殖民立場出麵為中國辯護的基本被排擠,給出的理由和反駁也很空虛。中國刻意引導歐盟的,是歐盟一貫的分開處理方式,人權是人權,經濟還經濟,不否認你的價值觀,但提醒你經濟也是你核心利益之一,這正是歐盟商業利益的論點。美國呢?美國說價值是不可分離的,你作為白人,隻以過好日子(“繁榮”“致富”)為理由有損你的人格,如果過去幾年中國占上風,現在美國有優勢。
中國製裁歐盟是否欠缺考慮?
歐盟模棱兩可的“戰略”態度
北約的主要目的是壓住德國,擠走俄國(Keep the Germans down, keep the Russians out),美國通過北約一直是歐洲的保護傘,這保護傘反過來也把歐洲壓在下麵,歐洲一直有一種獨立的願望,希望擺脫這種控製,能有自己做主的獨立性(strategic autonomy),中國提供了兩個機會:給歐洲滯涸的經濟帶來動力,一枚與美國還價的棋子。
價值觀不同不意味著沒有合作的空間,把中國當一枚棋子利用也就不能把棋子棄了,棄了就不是棋子了。而且人權人權喊累了,也得想想過日子,拜登登基以來,德法已經是三番四次在公開場合頂拜登,馬克龍的“不能結幫”,默克爾的“不能抱團”【26】,雖然默克爾偶爾也改口,如在慕尼黑安全年會表示要與美國商討如何對付中國,但在前幾天歐盟第一次邀請一個美國總統參加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又公開說在如何對待中國這一議題,歐洲與美國不一樣【27,28,29】,不一樣就是我們自己有一套,別管我們。歐盟也要打中國這張牌,所以歐盟獨立性,缺乏統一的對華政策【30】,模棱兩可,既是行政結構所以然,也是一種戰略選擇。
其實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對美國那種“咱美國又回來了”高高在上的口氣一直有意見【31】,覺得你也不照照鏡子,都是見不得人的東西,還敢回來就要吆喝,近來歐美團結一致,是歐盟的一種“受害者情結”,簡單說就是中國餿招,把歐盟逼的別無他路。
商討反華的七強峰會,默克爾撓耳朵,馬克龍幹脆遲到
歐盟很清楚這反華陣營一定是在美國這麵大旗之下結起來的,美國是必然的領袖,拜登的“盟友”是有條件的,記得小布什說過什麽“同心會”,“勢不兩立”【32】,拜登繼承的是同一種美國精神,也就是說反華陣營第一是要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美國反反複複要說服歐洲,“咱們的利益是一樣的”,“我的利益可不就是你的利益嘛”,完全建立在“民主”這一框架內【33,34】,然而美國在另一邊卻公開宣揚“美國第一”【35】,中國人大概在一旁抿著嘴冷笑,八國聯軍的利益確實是一致的,闖到圓明園,大家一起搶,可不一致嘛,如果沒得搶,那這利益怎麽分呢?
核心問題是美國的燈塔國地位是不是美國的天賦權利,有這種權力,不論美國作了什麽孽,隻要美國高呼一聲“咱美國回來了”,美國就重新是世界的燈塔,名副其實的領袖。在冷戰那個複雜的環境,隨著美國在冷戰中全麵勝出,美國確實贏得了那樣的權力,之後美國經曆了單極的十年,這種地位一直延續到美國給了全世界一個2007-2008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大家才開始嘀咕是自己沒跟上這普世價值,還是普世價值出了問題,然而美國堅持自己的這一權力,即使經曆過了川普4年,聽聽拜登當局的口氣,美國也依舊覺得那是瑕疵,依舊要大家站隊,這才有極具戲劇性的阿拉斯加對話。可是如果你仔細聽聽美國幕後的字句,就會聽到美國自己信心也出了問題。
拜登說“要證明民主還是可行的體製”【36】,這是什麽意思?就是民主出問題了。這話出自自由世界領袖之口,美國也意識到自己不行了,單槍匹馬打不過中國,這信心不足到要學習中國的地步【37】,拜登策略是大政府,工業政策和計劃經濟,表麵上要與歐盟聯盟,實際上讓歐盟給自己當打手,掩蓋自己實力不足。中國是否要輸出自己的中國模式無關緊要,美國擔心的,是美國那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唯一模式沒人買賬了。德法、默克爾馬克龍的態度都很明確,即使他們的政策不一定能被接受,全麵反華政策也難有立足點。
三國的關係很蹊蹺,微妙,沒有哪一方必然要跟隨另一方,美歐之間的隔閡也不總是中國的籌碼,美國成功地迫使中國不得不得罪歐盟,歐盟覺得自己丟了臉,說明這天平隨時可以向任何一邊傾斜。可是即使歐盟覺得丟了臉【38】,要與美國親近,美國那以自己為中心的策略也會直接威脅歐盟自己的利益,去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國【39,40】,如果歐盟加入美國對中國的冷戰,那將直接威脅歐盟與中國經濟上的密切關係。在任何一個三國關係,小國主動與大國聯盟,是很危險的,你將失去任何還價的能力,歐盟沒看過《三國》,這點判斷力還是有的。正是因為歐洲文化價值與美國有天然的親和性,“戰略性獨立”才顯得珍貴,當兩人目標相同,性格強的那個總是說了算,所以即使有一個遠方的“敵人”,這個“敵人”也是自己提出不同意見的借口,一旦你作為弱小的一個接受了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一致對外,你也就淪落為從屬,自己的利益將被抑製,得不到尊重。而美國的曆史反複證明美國在爭取、捍衛自己的利益上是不含糊的,尤其是當美國以“價值”壓住你後,在經濟上美國將會全麵占據上遊,成為主宰。歐盟如果不爭取,是沒有戲的,所以“中國”對歐盟有極為微妙的價值。
西方企業,尤其是歐洲企業在美國脫鉤的打壓下覺得受美國欺壓的怨恨越來越大【41,42,43】,而且它們也再三表態,不會離開中國這一市場,歐洲企業更是大比例要死守中國【44】,如果歐洲的國安派得勢,與與中國的對抗全麵升級,商業界企業界將會倍受打擊。
歐洲企業對與中國脫鉤的態度:
德國是中國抗擊美軍的橋頭堡。
德國的商業利益勢力很強,盡管德國國安界也被北約人員控製,反華氣氛極濃,也沒有壓得住商業利益的勢力【17,18,45,46,47,48,49】。
英國是反華先鋒,但英脫歐給英國和歐盟都帶來巨大打擊。中國成了德國的避風港
很多人沒聽說過太倉,那是上海北麵的一座中等城市,百萬人,號稱中國的“德國城”,原來是一座村莊,就是靠吸引德資擴大成一座中等城市,在那裏紮根落戶的有360多家德國企業,主要是中小型,很多德國人的家都在那兒,城市也是德國風氣,中國人跟德國人一塊喝啤酒、吃香腸,正宗的德國菜,那兒都能吃到,餐飲業很多就是德國人開的【50,51,52】。太倉是中國崛起的一個縮影,城市政府唯一的目標,是如何吸引德資、德企,為他們服務,從市建、服務到土地、配套基建到提供人才,保證他們運作沒有困難,中國人的敬業和德國人的敬業是很兼容的,這就是中國工作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兼容。太倉是中德經濟融合的一個例子,如果德國與中國陷入冷戰,太倉的德國人會高興嗎【53】?
太倉德國中心年會
歐盟的尷尬
歐盟的處境,不是簡單說成跟隨美國實現美國全球戰略那麽簡單,歐盟自己處於兩個戰略劣勢。
第一個,是歐盟失去的10年,第二個,是冠疫打擊下歐盟有可能再失去一個十年。
2007-2008的世界經濟大危機,美國把大家打垮了,沒有中國,世界翻身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54】,今天靠棉花收割機賺新疆錢的美國公司迪爾(John Deer),當時也靠中國的大基建率先翻身。可危機一來,歐盟,尤其是歐元區發現自己一團爛帳,不僅被美帝真的坑了,銀行保險賬麵上都美國次貸,而且不少國家被美國那種吹泡泡過日子的風氣帶壞了,甚至造假混日子的都有,爆發的危機比美國還厲害,希臘首當其衝,緊跟的有小豬五國(PIIGS,Portugal,Italy,Ireland,Greece,Spain,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可歐盟卻沒有拯救經濟的有效措施,給災難較深的國家提供援助,反而被一種頑固僵化的反凱恩斯思維控製,尤其是德國的財政保守主義,層層把關處處刁難,歐盟,尤其是歐元區,央行不管,政府起了負作用,加上各國間的矛盾得不到解決,利害關係得不到平衡,政治利益壓倒了經濟利益,使得歐盟經濟停滯不前,惡劣的後果是經濟大幅度收縮,直到現任意大利總理馬裏奧·德拉吉接任央行,發出“不計血本”的口號後,那場貨幣危機才漸漸止住,可經濟增長卻一直沒有回到正軌。
當然禍不單行,利比亞、敘利亞引發的難民潮,伊拉克局勢惡化而產生伊斯蘭組織那一極端武裝恐怖主義集團,對歐盟都是巨大的衝擊,從難民到極端伊斯蘭活動,不僅僅對國家的穩定和經濟發展有直接的損害,還衍生了本土白人至上主義,甚至納粹主義回潮,直接向歐洲的多元文化挑戰,演發成各國的民粹運動和英脫歐,更加劇打擊了歐洲的經濟,回想起這一係列事件,也難怪歐洲人茶餘飯後閑話是不是美國製造中東事件來打壓歐洲。
歐盟的軟肋:
歐盟總產值
美國總產值
2010年以來,歐盟一直停滯不前,總產值基本原地踏步,經濟比重從21.5%降到17.5%,而美國則大步往前邁,經濟比重從23%升至25%,中國就邁的更大了,這段時間發展得最快,經濟比重上升到17.5%【55】,2020年因為英脫歐和冠疫,中國總產值已經首次超越歐盟(官方數據尚未最後公布)。
冠疫後,美國靠5萬億大撒幣扛過難關,拜登馬上又要追加3萬億,搞大政府【56】,而中國則靠其天然(“製度性”的)優越性控製住疫情,發展經濟,成為世界出口的總基地,更會領引世界。隨著歐盟與美中的距離越來越大,話語權也會越來越小。
歐盟經濟上的衰弱,連美國都意識到是個問題【57】,一個自救不暇的國家怎麽能跑到印太地區去示威,怎麽能冒著得罪中國的危險犧牲自己的生計?真問問歐盟怎麽想,他們都急了【58】,瑞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歐元區會再次陷入經濟蕭條,今年經濟還是收縮,兩年之內生產缺口都沒法補上,隻有亞洲和中國還沒讓歐盟絕望,還能向那裏出口歐洲貨,尤其是德國貨,而意大利則把中國當成扭轉經濟的關鍵【59】。
美中歐比較(世行數據)
按購物評價三大經濟體占世界經濟的分量:
歐盟經濟起步低,起步難,歐盟的冠疫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美國靠自己的實力疫苗打得差不多了,中國的抗疫手段非常到位,歐洲疫苗見不到,第三波又到來,歐盟還要跟美國打疫苗戰【60,61】,歐盟經濟不僅不能複蘇,連6月前開封都成問題,真是經濟沒著落,人還在接著死。歐洲企業資金奇缺,有可能威脅一千五百萬人的就業【62】,麵臨又一個經濟收縮之年,歐盟靠跟中國鬥,能解決問題嗎?
經濟體,經濟複蘇,冠疫
(此圖數據未必齊全)
美國的緊逼
美國真的把歐洲當成平等夥伴看代嗎?
美國對歐盟高高在上的態度最大代表是美國對北溪2項目的製裁,其中的奧妙不是美國三番五次警告歐盟、德國,你要做,美國肯定製裁,而是美國外長怎麽說的,外長說“我們美國堅信你們北溪2項目損害了歐洲利益”,勸你是好心,因為你們歐洲自己不知道什麽是自己的利益,非得我們美國把關,否則你們自己傷害了自己,反而鑄成大錯,製裁,就是保證你們不鑄成大錯,這種說法,美國在歐洲國安界的代理人高聲叫好【63,64】。這提醒歐盟,美國的長臂外交是誰惹美國打誰,沒有“價值”,沒有“盟友”之說,簡單說美國歐洲都代表正義,隻是美國的正義高於歐洲的正義,美國照樣進口俄國原油【65】,歐洲不能進口俄國天然氣,任何稍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陣營,聯盟,同心會都是有等級的,這是為什麽美國過幾天就當仁不讓提醒大家美國是自由世界的領袖的原因【66】,拜登要“把民主帶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在哪兒美國都必須是老大。
北溪2項目隻是一碟小菜,美國對歐洲的打壓是全方位的,美元在歐盟心裏的陰影,隻比中俄略低一點【67,68】,美國陷阱對誰都適用。美國推出伊核協議後重新實施製裁,美國的二次製裁剝奪了歐企在伊朗投資的機會,得罪了很多歐洲人,隻是大家不公開說而已【69】,而且美國對伊朗的全場緊逼策略是失敗的,伊朗如果選擇,是有可能製造出原子彈的,那時美國除了動用武力別無選擇,不論那種後果,歐洲是中東之後的第二個受害者,這也再次看出美國這盤戰略大棋,是沒把歐洲放在心上的。美國對過去十幾二十年,尤其是川普當政四年自己的罪孽所帶來的危害視若無睹,覺得自己出身高貴,優越性在那兒,別人就應當服,即使高掛“價值”觀的歐洲白人也很難受得了。
這幾天美國和歐洲反華派為了加強合作,主動要在數字經濟上合作,製定這一新興產業的規矩,保證中國不能捷足先登,可美國卻同時威脅英國,如果英國要對高技術產業征稅,那麽美國就對英國進口加稅【72】,對歐盟美國之前已經發出過類似的警告。歐洲(包括英國)為什麽要加“數字經濟”稅?美國為什麽要反製?因為西方的數字經濟是被美國巨頭控製著,在知識產權上美中占有決定性優勢【73】,中國在某些統計上把美國都蓋住了,歐洲沒什麽能與之競爭的,沒有,歐洲就想用製度、稅來管製,但這一管製就直接威脅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要反製。
各國在關鍵領域對知識產權貢獻
美國要跟歐洲聯盟,但前提是歐洲充當美國的從屬,當價值對美國有利,美國講價值,當利益成為美國的關鍵,美國講利益。拜登當局繼承了川普當局的全部關稅,不僅對中國沒放鬆,對世界其他國家也沒放鬆,連傷害到自己的國人也無動於衷【74】,這新官司打到世貿【75】。美國和歐盟就航空產業政府補助相互製裁,雖然暫時停火,最後能否達成協議也難說。
被美國對歐洲葡萄酒關稅打擊瀕臨破產的美國酒商
夾在美中之間的歐盟
中國行為極端了會讓人反感,美國行為極端了也一樣會讓人反感,美國如果真的製裁德國,那德國也不是個三五歲的孩童,能委屈忍受,德國也是會有氣的,美國人覺得德國失去給自己判斷自己真正利益的能力,德國人並不這麽覺得,而且種種跡象表明德國不懼美國的製裁【76】,美國公開表態不會逼(北約)盟國在美中之間站隊【77】,是美國承認自己影響力的限度,在得到這麽多“呼應”的情況下被迫公開做出表示,反映了“站在民主陣線對抗中國”這種口號的局限性。但美國這種承認也是歐盟頂住美國壓力,爭取自己利益的結果,爭取自己利益,就是強調利益的多元性,不是單一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利益,光是維護民主人權是不夠的,用句外宣的話,人權首先代表生存、過好日子的權力,繼而不受威迫,有自由選擇的權力。中國缺少自由,但中國能提供美國缺乏的,給經濟帶來動力,兩者不必是對立的。
歐盟外長豐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西方一般稱之為Josep Borrell)【78,79】昨天就這幾天的事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盡管他個性克製,中國的反製裁讓他暴跳如雷,不過他的語氣還是歐盟是在美中爭鬥中之外的一個角色,歐盟不是美中爭霸的參與者,堅信這是個多極世界,自然也不是美國的附屬,他在強調與中國價值觀差異的同時也強調雙方有合作空間,說你們美國就講“合作、競爭、對抗”(partner, competitor, rival)的三元關係,我們歐盟也是這個說法。
頂住這種壓力不容易,不僅價值觀的原因,更在於美國的軍事威懾。美國給歐洲提供的軍事保護傘,既是福也是禍,是福,自己不用擔心安全了,軍費也免了,是禍,有個看家護院的是要低下頭來的。其實歐洲有能力自己保護自己,歐洲的經濟比俄國大得多,隻是懶慣了,不願意花錢,順便搭美國這班順風車,這麽做是因為歐洲非常清楚美國的處境,美國不願意離開,離開就失去控製,所以歐洲不擔心美國撤軍,增加軍費也慢吞吞,而且歐盟、英國都嚷著要“返回亞太”,可見大家不擔心歐洲的防護,反而急著拉住亞洲這21世紀經濟的重心。
歐盟的選擇取決於美國中國誰的策略高一籌,歐洲是個要爭取的政經體,傾向於美國,但沒有向哪一邊傾斜的必然性,這是歐盟“戰略性獨立”的結果,目前中國無疑是處於劣勢,這步棋美國把中國擠到一邊,但這步棋真實的意義,是能不能守住中歐全麵投資協定。中國的決定,絕對不能從即使中歐全麵投資協定廢了,自己損失也比歐盟輕這一角度出發考慮,協定通不過,是中歐的損失,美國漁翁得利,而且沒有這一協定,就有可能把歐盟推到與中國敵對的一麵,所以中歐的正招,是相互克製,避免升級,等風頭過了,在強調中歐全麵投資協定雙贏的一麵。
實際上美國很空虛,美國的全麵緊逼正是這種空虛的體現,美國的困境在《金融時報》名欄【80】裏說得很清楚:
拜登推行的外交政策本質上就是美國第一,對此美國並沒有隱瞞,叫做“為中產階級服務的外交政策”(參見【35】),外交服務於內政,與川普無異(這點,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Chomsky)也是這個看法【81】,參見【82】),隻是高超些。但這樣有一個後果,指望美國跟你搞貿易?沒門兒。
拜登當局內政與外交政策的鴻溝太突出,內政搞大政府,外交卻是沿用川普的那一套,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都眼巴巴等著美國在經濟上有點施舍,可拜登隻有雷聲,沒有雨點,給大家講點5G技術(這個美國都沒有),綠色技術,不提增強貿易往來,開放市場。
但如果隻說不做,那中國必占據上風,最後美國不但在國際關係中失去影響力,也不能幫助美國本身的中產。
中國已經是美國絕大多數盟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歐盟都是巨大的經濟體,他們的問題是已經飽和了,飽和了就沒有增長的空間,發展中落後國家想擴張就不能指望美歐,增強貿易往來,開放市場正是中國能提供的機會。美國的內在矛盾是美國人民反對美國擴張主義,反對軍事霸權和民主霸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美國既要為中產謀福利,又要爭霸全球,那個先,那個後?老實說,拜登自己都不知道,因為美國的國家利益也就是軍工產業的利益,它們並不在乎“美國人民”怎麽想【82】。他的政綱,他的班子到處宣傳的,是美國第一,麵臨這一矛盾,拜登當局希望靠口號虛張聲勢,自己不出力,連疫苗都不願意與盟友分享,靠急於討好美國的小兄弟打頭陣,最後小兄弟焦頭爛額,自己卻從中得利。看清這一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麽美國總是說價值,而不提互助、發展經濟,最可笑的,是拜登要英國總理莊生搞一帶一路,莊生自己都沒錢,還要建第二艘航母,什麽一帶一路,美國為什麽不出錢?去年年底前我說過【83】“美歐的民主牌和中國的經濟牌將會是明年最大的較量”,中國能不能戰上風,很大程度看中國能不能用經濟發展雙贏這一話題說服大家,而不是用戰狼外交這種四處罵人吵架的方式來“維護中國人民的尊嚴”。美中雙方都有可能因策略失誤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國疫苗數據是差勁,但中國疫苗的影響沒法詆毀
歐盟夾在美中之間,有自己選擇的主動性,但這種選擇很艱難,因為涉及的利益太大,包袱太多。最終的結果看待美中歐三方的互動,誰的策略有戰略性,能衡量取舍,區分主動被動,犧牲局部爭取全局,中國一直強調、支持歐盟的獨立性,是一條正確的路,中國經濟的堅韌、強大,將是中國最大的籌碼【84】。
【資料】
不少人人為製裁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全稱為: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德語Mercator-Institut für China-Studien)簡稱MERICS)和某些學者(如Dr Joanne Smith Finley,Freedom threat | The Times)是失誤。
A confidential EU paper on Hong Kong, circulated last week and seen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dvocates greater cooperation with the U.S. and other allies in pressuring China.
【26】馬克龍的“不能結幫(gang up)”,默克爾的“不能抱團(“I’m not in favor of the formation of blocs.”)
【32】“同心會”(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勢不兩立”(you are either with us or against us)
Biden at Munich: "We want a future where all nations are able to freely determine their own path without a threat of violence or coercion. We cannot and must not return to the...rigid blocs of the Cold War. Competition must not lock out cooperation..."
中國的過激是有點把歐洲推向美國
Blinken still has his work cut out, however. Fundamentally, European leaders remain deeply skeptical about a Cold War-style containment of China, 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world. Merkel said in late January that she "would very much wish to avoid the building of blocs," while Macron has insisted that he wants to avoid a situation of "all together against China."
已經知道
China is also not the only impediment to a full diplomatic rapprochement. Tehran and Moscow are also bones of contention. Many European capitals deeply resent the way that U.S. sanctions have prevented their businesses from striking deals with Iran. In the case of Berlin, there is also the added complication of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opposition to the Russia-backed Nord Stream 2 pipeline bringing gas into Germany.
"EU companies have needs that have to be secu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st-pandemic recovery and the new EU trade policy," Iuliu Winkler, the point man on China in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trade committee, said in a statement on Tuesday.
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難說今年,2021,會維持這一地位)
EU27 goods trade with China in 2020 totaled €586 billion, compared to €555 billion in EU27 with the U.S. That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from 2019, when EU27 trade with the U.S. was €617 billion, whereas EU27 goods trade with China was €561.2 billion
不過:服務業沒算上,那個數目巨大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during that period was €296.3 billion — five times more than the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which totaled €53.3 billion
European companies worry they are being caught in the cross-fires of U.S.-China tens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mber.
“The main concern is that the U.S. will attempt to purge Chinese involvement in any part of the technology ecosystem in the U.S.,” with European firms in the automotive, machinery and chemicals sectors saying they expect to have to create firewalls between their U.S. and Chinese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s
【49】德國綠黨是反華的,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雖然還是第一大黨派,綠黨與其距離咫尺之遙,隨著默克爾退出政壇,德國的風往那邊刮,尚待觀察。
【54】40萬億+汙染+貪汙腐敗
中國和美國占全球GDP比重分別為17.5%和24.9%,中美主導全球
歐洲疫苗不妙,但你不能以為能以此訛詐人家
歐盟難題:
當頭一棒
Team Biden may have been a little presumptuous, Brattberg pointed out. “There was an expectation that by coming in and declaring ‘America is back,’ others would fall in line and rally behind American leadership,” he said.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 maybe they didn’t take into account the huge amount of distrust in US leadership.”
分歧
【85】新疆問題上,某種程度說戰狼也是沒辦法,一切是中國政府的在新疆的政策,這種政策是常委指定,習近平批準的,這一政策受攻擊,恰如中國受攻擊,外交部門隻能站出來辯護,有時魯莽了點也難免,這必然導致中國被孤立。
歐盟同時也想借力美國,對中國施壓,看看中國是否會因推遲審議而著急。如果中國稍微有慌張,歐盟在審批時,會再對中國加碼要求讓利。現在歐洲的疫情嚴重,在客觀上幫助了中國。中國可以靜觀等待。
----------------------------------------------------------------
笨狼 發表評論於 2021-04-01 08:52:47
【權威觀點】魏建國:歐盟不會輕易扔掉中歐投資協定這個牌
"歐盟打出取消審議中歐投資協定的牌,是做給美國看的,退一步來說,也是在要挾美國,"
https://mp.weixin.qq.com/s/3NKNXIWjK0Gk1sCLWHtH_A
最近,歐洲議會傳出消息,決定取消《中歐全麵投資協定》的審議會議。消息傳出後,經貿界人士非常擔心,在當前美歐日澳共同聯手遏製中國的時候,中歐投資協定最終能否順利通過成為疑問。中歐投資協定曆經7年35輪談判,會不會就此結束?我認為不會,理由三點:
第一,這個協議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宣布如期完成談判,是中歐雙方進一步加強雙邊投資貿易,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合作成果,這個協議帶有國家信用的性質。如果歐洲方麵停止審議協議,歐盟的信用將遭到沉重打擊。歐盟會不會像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那樣,出爾反爾撕毀協議?我認為不可能。
第二,歐盟拋出這個消息,主要是做給美國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歐洲,希望歐洲聯手遏製中國,對此歐洲各國心裏清楚。但一味的靠向美國,最終倒黴的是他們。歐盟會不會懸崖勒馬?我看是會的,歐盟不會越走越遠,因為把自己拴在美國的戰車上,最終將成為別人的馬前卒,這是歐洲各國所不希望的。因此,歐盟打出取消審議中歐投資協定的牌,是做給美國看的,退一步來說,也是在要挾美國,歐盟不會輕易扔掉中歐投資協定這個牌。
第三,中國有當今超級大市場,中國投資者看好歐洲市場,歐洲投資者更看好中國市場。以後歐洲會越來越依靠中國,中國已是歐洲最大貿易夥伴,而中國依賴歐洲將會越來越少。在這種形勢下,雙方經貿界人士非常希望通過BIT協議推動中歐經貿發展,在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方麵更上一個台階,開辟中歐貿易新領域。我相信,企業界最終會站出來阻止政治家的狹隘舉動。
基於以上三點,我認為,中歐投資協定雖有一番博弈和較量,但最終通過是大勢所趨,因為這不僅對中國也是對歐洲、不僅對中歐也是對世界都有好處的。
關於話語權,若我看見你口袋裏有100美元,然後對你說你偷了我100美元,你會怎麽回答?你要如何向我證明這100美元不是偷的? 若我有擴音喇叭你沒有,你要和我比誰的聲音響?在西方話語裏要去和他們爭論誰有理,根本就是以己之短去擊對方之長。中國現在已經可以無視那些西方的話語,但若對方出手則一定回擊。澳洲現在不再衝到第一線了吧?現在輪到加拿大了?看加拿大有什麽牌可打?澳洲至少還有個鐵礦石,加拿大有什麽是中國一定要的?
歐美國家本質上沒有互補關係而是競爭關係。中國很容易就可以用經濟利益來分化他們。那個國家願意失去中國這個市場?
博主對歐洲困境的分析很到位。歐洲議會對新疆四人的製裁,磨嘰了十來天才出籠,看來也是咬了牙以後做出的決定。中歐投資協定,其實是中國的讓步更多,暫停一段時間,讓歐洲多想一想,也好。中國可以選擇性地增加對德國、匈牙利、希臘等友好國家的貿易額,減少那些不友好國家的貿易。以此分化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