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窮不是什麽奇事,所有數據都在哪兒,脫貧剛剛完,而且中國的“貧”是中國自己的標準,不是世界銀行的每年收入2000美元,而是4000元(約607美元),注意了,4000元是全年的,中國的算法(即使是按購物評價折合大約能到6000元)怎麽也不能達到世行水平。可另一方麵,厲害國卻覺得自己厲害,確實加起來很怕人,幾億小粉紅罵死你,小粉紅是人窮誌大,結果厲害國一邊厲害,一邊堅持自己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照顧。
你大概不知道,所得稅,就是政府從工資扣除的收入稅,中國隻有不到5%的人交,不是說95%的人都逃稅了,而是隻有5%的人收入夠高,“有資格”交,在2019年,個稅起征點調整為5000元,個稅納稅人數為6400萬,中國政府說要加大基數,可忘了為什麽這麽多人不交,還不是因為大家工資低,低到是個零頭?否則那有總理透露六億人月入不過一千的說法?
中國億萬富翁很多,僅次於美國,而且個個都厲害,但中國14億人裏隻有70萬人月收入超過2萬元,一個在西方絕對是中偏下的級別,當然了,中國城市農村生活水平低,農村不需要月入千元就能生存,不過這並不是說那是人人向往的好日子,隻是溫飽,這一切都給中國的消費水平,中國的購買力拖了後腿。
然而又有那麽一種想法,覺得中國是,或者即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有雄厚的購買力,是全世界不可避免也無法拒絕的市場,那也是真的,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在與整個西方(包日本)比起來隻是它們的三成,但對世界經濟帶動的動力卻媲美它們的總和,中國說沒有中國世界隻能死氣沉沉,也是實話。麵對種種衝突的說法,真正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這個中國你知道嗎?
按中國政府公布,2019年【11】
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就是說相當一部分人是住在城裏沒戶口。
全國就業人員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比重為57.1%。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比上年少增9萬人,“千萬新崗位”好像每年都是李克強的任務。年末全國城鎮失業率為5.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在中國,想失業沒那麽容易,因為得夠資格才行,沒有戶口的流動民工不論怎麽失業都不在統計之內,這是為什麽中國失業率總是不高,你丟了工作而不算失業,政府就沒救濟你的義務。疫情高峰失業率一直維持在6%左右,第一是很多人即使沒工作、沒工資,也不離職,掛在單位就不算失業,第二,不是城市居民,兩三億民工就隻能自尋生路了,也不算失業。
全國有3億人能領到失業救濟,也就是說5億人(中國就業大軍(labor force)約8億)沒領到【12】。
過去近十年的脫貧運動給最近收官打下了基礎:
過去五年爆發式的增長的快遞成就了今天網購,也反映了中國發展到了一個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國情的產品、渠道或傳銷方式,其發展將會是爆炸式的這麽一個階段。
豬慌下的生活水平是如何?
(全國平均)每個月住¥420,吃¥500,醫保¥180,教育¥210,交通反而成了不小的開支:¥230
2019年的收入支出【13】
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42359元,名義增長,實際增長5.0%;農村居民人16021元,名義增長9.6%,實際增長6.2%
可支配收入是你的個人所有收入,排除稅務(所得稅、醫保社保失業的稅),加上政府補助救濟後的總數目,就是到手了,可以花的錢。
中位數低於平均,是一個普遍現象,體現貧富分化
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名義增長8.6%,實際增長5.5%。其中,城鎮居民28063元,增長7.5%,實際增長4.6%;農村居民13328元,增長9.9%,實際增長6.5%
上麵的數字體現另外一個差別是城鄉之間的,但相對於收入不同的人群之間的差別,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把人按收入平等分成五類,每類二成,這是他們之間的區別:
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也就是月入2561元,正好是中層,底層二成人平均收入幾乎是上層二成人的十分之一,太大了,而且每群人的人數按分法就不少,再看看,底層平均已經大大高於貧困線了,也就不能有怨言了。雖然可支配收入計算包括沒收入的人,但這跟任何平均數一樣,所有人都得算在裏麵,這水平在國際上是比下有餘,比上則太不足。下麵會對收入支出之間的關係分析一下。
即使生活在大中城市【14】,甚至受過高等教育,高薪也是可遇不可求,從全國來看,月收入達到5000就已經超過95%人口收入,成為個稅起征點調整點,中國絕大部分人缺乏上繳所得稅的能力。
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李克強“6億人月入不過1千”的說法,更有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兩位教授萬海遠和孟凡強的詳細數據:
這是動態收入分布
這“6億人的典型特征是,絕大部分都在農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是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大部分是自雇就業、家庭就業或失業,或幹脆退出了勞動力市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月均收入為966元。上圖還有一個數據,月入¥20000(相當於美元年收入$36000)的隻有0.05%,70萬人(夏春對此質疑,覺得絕對不準確,拋出一個過億數字【15】)。
與收入普遍偏低對應的是全國上上下下的憂慮,(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前所長)鄭永年說【17】:
現在的中國是典型的商業社會,優勝劣汰,賺貧愛富。盡管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偉大,要看這個國家有多少人脫離了貧窮,而不是看這個國家培養了多少富人,但社會的關切點仍然在富人
結果,“在知識層麵,學者多為資本經濟學家或資本社會科學家,為財富說話。盡管經濟學家為財富說話是普世現象,但從來沒有像中國的經濟學家那樣圍繞財富轉”,這些現象包括中國在這些社會公共品領域,不僅沒有足夠的製度建設,反而遭到破壞,1990年代末開始醫療領域的產業化和商業化;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開始教育產業化;世界金融危機後,開始房地產產業化。結果,形成了人們所說的新“三座大山”,遂以改革開放40多年之後,中產階層還是不到30%。很多人覺得中國是集權專製,其實這是把事情簡單化,中國絕對是精英統治,這個精英群體大約是社會的最上的兩成人,這些人裏也是等級森嚴,每個小群體,每個個人都全力捍衛自己的經濟社會地位和利益,對他們來說最大的罪莫過於與社會中下層分享財富。中國上層未必能控製統治機構和話語權,但他們死死守住房產,高教(家族勢力好遺傳下去)醫保和文化這些實在的財富,抗拒中央任何改革,尤其是要瓜分他們財富利益的政策。
2018地方收入排行(不是可支配收入)
月入5000就勝過95%的人,有個大學文憑也勝過95%的人【18】:
(此圖大專人數尚待核實)
雖然中國的大專院校過去十幾年發展得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1.6%,意思是一半中學畢業生上大學,但中國底子太差,大部分老一輩的人沒有好的教育。
大家對現實是這麽描述的:
除了工作
更關注您的生活和心情
中國人比你想象中的窮
“煎餅大媽月入3萬”、“實習生月入5萬”、“月薪一萬是討飯”、“年薪10萬的”……網絡中總是充斥著這樣的新聞。整個輿論都都在製造一種中國很富有的假象,這不過是媒體販賣焦慮收割流量的套路罷了。
“厲害國”
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24】
中國是全球經濟最大的貢獻者,“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從1979年的2%上升至2018年的約30%”,今年和今後幾年略有下降,但依舊無可取代:
服務業(第三產業)已經是中國經濟的主導
“厲害國”的背麵
2006年,出口占經濟的35.4%,2019年,到了17.4%;2006年服務業占經濟的41.8%,2019年,占了53.6%,這都是進步。“2018年,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32.4%和-8.6%,分別拉動GDP 5.0、2.1和-0.6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大幅提高”,2019年,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31.2%,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貢獻率為1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可是“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這句話容易誤解,因為這並不是說消費已經成了中國產值裏最大的組成部分,“201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9%,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了58%,美國、英國則高達68%和66%。新興經濟體中,巴西消費率為64%,印度的消費率為59%,均高於中國水平”,加上政府的消費,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占總產值的53.6%,還是太低【25】。
各國比較
從產業結構,中國消費遠遠不是產值的主要動力:
2018年中國三大產業占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7%、41%和52%,2017年美國三大產業占總產值比為1%、17%和82%。從勞動力分布看,2017年中國三大產業就業人數占比為27%、28.1%和44.9%;美國三大產業就業人數占比為1.7%、18.9%和79.4%。
“農業方麵,中國第一產業效率偏低,機械化、規模化程度偏低,更多依靠化肥。中國大豆、玉米的單產和總產量遠低於美國。我國廣義糧食自給率84%低於美國的131%”。農業技術落後體現在
當然,美國不僅僅是富,而且幸運,具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資源和環境,而中國耕地麵積為美國的78%,人均耕地麵積為美國的19%,人均可再生水資源為美國的23%,能源自給率逐年下滑,能源進口占比約為美國的2倍,我以前開過玩笑,如果美國真的禁油,中國不用開戰也能逼美國就範:隻要全國重新燒煤就可,是大家一起死的對策。
中國的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遠低於美國:
效率低:
這也反映在人均產值上:
中國進出口對總產值的貢獻約為11%,看似不大,但真正的依賴性是所謂貿易依存度,中國對進出口,尤其是出口的依存度很高,雖然遠低於2006年最高曾達到63%的水平,2018年仍有34%。當然,貿易依存度不是一個單一的,要麽是好要麽是壞的數據,當順逆差比例不大時,進出口基本平衡,貿易依存度即代表的出口對外國市場的依賴,也反映了國內市場對世界的吸引力。
不僅僅是貿易依存度,中國核心產品對外依賴程之大,遠遠超出了芯片。大家是見到嫦娥奔月,量子計算機,但中國多少精密儀器完全靠進口?度唐傑【26】提起鍾表業,核心部件高端靠瑞士,中端靠日本。大家熟悉商飛,商飛919完全是進口包裝,沒什麽國產的。
2019年中國依存度下降到31.9%,美國下降到19.7%:
中國的普遍落後和增長越來越麵臨的困難是債務越來越多的原因:
中國的“保10”“保8”“保7”“保6”都是人為的,與環境不符合的,一廂情願的目標,是個政治任務,給了任務,就隻能印錢,大家慶祝一場,“學‘習’學‘習’”這樣的活動也成了產值。
習近平的“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
中國的“中產”比美國更糊塗,不知誰是中產,確實中國更確切的是中等收入群體,習近平吹噓說中國有4億。什麽是“中等收入群體”?
按收入(不是可支配收入)分組,最大的收入群體是(月入)2000-3000(元)的,過兩億,所謂“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就是指月入至少2000的,也就是說年入3700美元的人(這個數字有點問題,更合適的是按購物評價的,大約6000美元吧),這大概是中國的象征,也給“厲害”提供一個背景。中國中產的日子並不好過【28】
中國中產焦慮症的嚴重程度似乎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最直接的一個指標就是“雞娃”。經濟學家德普克和齊利博蒂在《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指出:經濟不平等、教育回報高的國家,父母可能會更專斷、更“雞血”,更喜歡向孩子灌輸出人頭地的理念
因為絕大部分中產其實並不是什麽高收入的人,資產也沒多少,好的有一套房子,幾乎是所有的家當了,居住、子女教育、退休,還有在這個殘酷的社會維持自己一席之地,因為不能維持就意味著自己被擠出中產這個階層,連自己唯一賴以自豪的本事,自己的智能,也可以因為經濟動蕩技術變更而隨時把“一手好牌”變成被“重新洗牌”成了無用的技能,“中國從一個扁平社會轉型為精細分層社會,一大特征就是消費社會與消費區隔。在這樣的圖景裏,不同於上層或底層,中產會把社會建構為‘吐司’形狀,即社會被經濟收入、文化品位、消費行為切割成薄片,例如奔馳車主會認為自己與奧迪車主有著重要區別。因此中產階級內部出現越來越多的‘地位群體’,以相似的職業聲望、生活方式和品位格調來建立身份認同和階層意義”,一句話,中產都內卷了。這種內卷也反映了他們的無奈,向上攀的機會(upward social mobility))太少了,上麵說過中國的上層維護自己底盤的欲望太強,絕對不允許外人來侵入自己的地盤,中產隻能靠內卷來掩蓋自己經濟和文化上的焦慮。
不過,反過來否定、輕視中國,中國人,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也是輕率,尤其是中國中產,下圖的數字雖是按購物評價,但即使排除這一因素,中國也已經超過了美國,沒有人能忽視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更是給人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
政府的財政收支
據政府公布【34】: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19萬億),同比增長3.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305億元,同比增長4.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1077億元,同比增長3.2%。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同比增長1%;非稅收入32390億元,同比增長20.2%。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874億元(24萬億),同比增長8.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35115億元,同比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759億元,同比增長8.5%。
去年政府是赤字運行,在冠疫之前中國經濟就已經有困難了,也包括大幅度降低個人所得稅,但得益的主要是社會上層,對絕大多數人無助,是增加了政府負擔而無濟於事。
中國需要的,是主動的通過社會福利把財富向社會底層轉移,可中國政府是世界上做的最差的國家之一,脫貧是一項,但太不夠了:
Net Income Transfers to Households Have Been Negligible (% of GDP)
從中國公布的財政支出來看,公共治安的一部分數據很隱瞞,我根據一些報道做了個估計【38】:
其他:很可能包括中央地方政府所有公務員工資福利開支,包括退休金
絕大部分支出來自地方政府,包括公安,中央政府的隻占15%,最大一項就是國防了。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統治有效性質疑,覺得中國是表麵穩定實際暗藏諸多動亂因素,在公安上的支出就反映了這種隱患,如果社會能真的和諧,支出裏的1%或2%移到福利,雖然是杯水車薪(政府支出隻是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但也更有效率。可總的來說中國政府做不到,給中國底層6億人口(就是那些月入不到1千的)每人月加1百(每年1千2百),政府每年得支出8.7萬億,占總產值的9%,政府支出的三四成,超越了政府所能負擔的水平。可這也反映了中國的整體強大是建立在個人渺小和犧牲之上的,這種機製要長久穩定就必須施壓,這種壓力告知大家背後是一個充滿焦慮、衝突的社會,這種壓力其實就是一種代價。
政府收入支出占總產值的比例
按世行統計,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收入支出隻有(總產值 的)16.5%,屬於低的,【注:記得不同機構的統計法不盡相同】
2020年的中國經濟
2020年一場冠疫徹底把全球洗牌,不是說顛倒了世界體製,而是大到足以改變今後發展的方向。
中國迄今貿易順差是4600億美元,同比漲了21.4%,這不僅是出口增加了,也是進口減少了,加上12月的,這個數目將會是總產值的4%,也就是說今年中國靠吃全世界賺了4%,中國人是爽了,但其他國家地區則遭殃,是,他們冠疫沒處理好,生產上不來,隻能靠從中國進口,但既然他們生產上不來,他們的進口就隻能靠債務,這種爽是不會贏得大家的善意的。如果每個國家都靠出口,你賺了,肯定有人吃虧,因為總的貿易進出加起來是零。所以這不是一條長久之計。你說自己競爭力強,那好,以後大家隻能高築稅壘,不讓你近來,不跟你玩了。
出口高於進口,不是你產能過剩用以剝削他人,就是你內銷能力不足,如果中國消費力強,老百姓就會要求有好的產品,國內不夠,就進口,出口掙下來的錢,就是為了過好日子,國內產品沒有替代的,就應當進口。習近平許諾10年進口22萬億(美元)貨物,從019年2.08萬億來看,基本不會有問題【29】,問題是這個數目不夠,目前來看是真不夠。
中國的輔助經濟的政策從來就是對資方的,以前數次說過,中國對民間收入最大的支持,最大的講究是保就業,覺得保就業就是對全民最大的支持,這當然是最起碼的一步,沒工作連工資都沒有,靠福利中國長期負擔不起,但這也反映了中國缺乏社會福利這麽一個基本事實,不過這有一個反作用。老百姓靠溫飽是無法靠愛國振興消費的,這種生產與消費脫節在中國體現在生產(production)遠高於銷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結果是產能過剩,隻能出口,吃外國人的。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描述了今年在光鮮宏觀數字之外的現實【42】:
消費恢複明顯滯後。雖然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轉正,但前三季度累計增速仍下降7.2%。其中,商品零售額下降5.1%,餐飲收入額下降23.9%。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為負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僅為0.6%,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實際下降6.6%
......
二是低收入群體消費下降更為明顯。這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低收入群體衝擊更大。從調查數據看,月薪4000元以下職位招聘數量同比下降近三成,比平均水平低約兩成。年收入10萬元以下家庭消費顯著下降,而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家庭消費回升較快
三是居民負債水平上升擠出消費
怎麽“第三,把擴大消費作為推動經濟穩定複蘇的重要途徑”?
一是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保企業、穩就業,才能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
二是加大促進消費的政策力度。財政政策要增加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消費激勵措施,並加快餐飲、住宿、旅遊、文體、培訓等服務業複業,推動生活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促進消費回升
三是堅持“房住不炒”(按我的說法,非政策化,實行房產稅不可)
四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結構性產業升級,但產能過剩,服務業得跟得上
最關鍵的是什麽?政府把錢送到中下層老百姓手裏,沒工作也送,政府沒錢咋辦?舉債。
然而政府沒有這麽做。
冠疫後中國經濟的全麵複蘇,全麵領先,對政府來說,既振奮人心,讓大家忘卻過去的傷疼,也增加政府的合法性,所以維持現狀是個政治任務,可這個政治任務還有另一重含義,向全世界證明中國這個市場跟美國一樣重要,而且還將會超過美國。受冠疫影響,今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將超過美國,隨後美國會恢複,重新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將在2023年正好是超越美國,麥肯錫預測2030年中國消費市場總值還要增加6萬億美元,翻了過一番,約達11萬億,是美歐的總和。
這可能嗎?我給大家做個貢獻,算一筆賬。
中國人的“厲害”
2019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41萬億)【43】,你記得上麵提到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用人口一算,全國所有加起來可支配收入是43萬億,也就說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多了兩萬億。什麽是社會消費品零售?購物唄,但居民日常消費中用於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麵的服務性消費也不包括在內,也不包括醫保、居住。
什麽意思呢?光是社會消費品就把中國人收入的九成半花光了。
這個問題就來了,不是說中國沒有有錢人,而是說中國人整體真的沒錢了,光是購物,實在的商品,大家已經傾囊了,這是為什麽中國消費能力不行最直接的證明。中國政府如果想發展內循環,有一個強大的消費階層,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政策,因為這些政策都是與這一願望相違背的,完全國富民窮也是一個方向,但絕對不可能強。
那大家是怎麽過日子的?光是今年上半年,中國老百姓就又借了2萬5千億的債,連炒股也借。
【48】
借借借【49】
消費債最大的推手,就是阿裏。
支付寶花唄:當爹的如果不借錢給女兒過個像樣的生日都被阿裏擠嗒
阿裏廣告:
“利用親情誘導提前消費,真的很過分。”
“背後的意思是:提前消費才能買來溫情和體麵,這樣的父親才是合格的父親。”
馬雲、阿裏和螞蟻利用自己的勢力、靠山和實力操縱消費者債務市場不僅僅在國內被網暴,連一直以“市場經濟”為借口以螞蟻上市被拒為例子抨擊中國政府的外媒也改口了【54】。中國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消費享受為主的消費資本主義社會了。
內卷下一切成了窮人門檻,富人維護自己地位的手腕,直接導致人口危機
據調查,消費者消費能力三分之一消費來自借錢,阿裏說他們有風控的手段,但背後多少爛賬,多少辛酸,誰能說得清?中國追債公司成了最火的行業之一,因為不能還債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個人破產法隻是今年才正式落實,之前逃到哪兒都不知道能不能逃出追債人之手【51,52,53】。
日益增加的爛賬:老百姓不可承受之重【52】
如果中國老百姓都沒錢買東西了,那中國這個市場到底厲害到哪裏?
前幾天政治局開會,第一次提到“需求側改革”【55】,並且
目前阻礙消費需求改革的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現在,居民收入水平總體來說並不高,收入分配差距仍較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仍偏小,支持消費需求的金融創新仍不多,消費質量仍有待提高等。因此,加快消費需求改革,就須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麵下大力氣,真正疏通民眾消費不起、消費意願低的最大瓶頸。同時堅持“提低、擴中、限高”原則,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創新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消費政策體係,最大限度釋放消費需求。
具體怎麽做呢?
也許你知道窮是什麽意思,但叫厲害肯定不能救國。中國需要的,是大規模財富轉移,產業升級能行,但那是百年計劃,技術突破言過其實,不能帶來大的影響,很多對現實有認識的經濟學家覺得大規模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最有效的是城市化,比如搞好農村中小學教育就是個很有實效的政策,但需要花大錢,解除戶口製度也是解放人口關鍵,可城市負擔不起,沒有其他政策,這些步驟太遙遠太慢。房產稅是一項,資本增值稅也是一項(現在如果馬雲賣了股票,是不用交稅的),動了中國上層的地盤,才是最驚心動魄的事件。
那時才叫社會主義。
【後記】
關於“你隻考慮靜態,沒有考慮動態,很多中國人為什麽幸福感比較強,不是說收入很高,而是比過去進步了,這一點在進城務工,老一輩(包括我的父母,嶽父母)身上尤其普遍。這也是海外華人待久了不能體會的”,大概是忘了提了,參見《紐約時報》的中國紅歌。
【資料】
北京市都不止70萬人月薪過兩萬。更不要提更加富裕的江浙滬和珠三角了。
華為幾萬員工個個年薪百萬,阿裏巴巴、騰訊等,這些人都得把70萬指標占完了。
而且,拿薪水的拿再多也是窮人;多少人不掙有數的錢?
毛時代縣及縣以上的幹部就幾十萬,現在不得幾百萬?
縣及縣以上的幹部,誰要是一個月拿兩萬,還好意思接著混嗎?
我現在美國的收入放到樓主所說的70萬裏也不會靠後,但我認識的國內親戚朋友同學都比我掙得多。
========================================
海邊公園 發表評論於 2020-12-14 19:43:17
我看不懂這些數字,我隻知道在我老家,工廠5、6000元一個月招普工(即不需技術的)很難招。家裏裝修,請的工人每天要3百元以上,而且很多是開車來上班(雖然是低檔車)。每周來幾次打掃的鍾點女工,兩年前就要35元一小時。
新浪有一篇文章也是分析收入的,博主怎麽看?
https://finance.sina.cn/zl/2020-06-05/zl-iirczymk5479646.d.html?from=wap
******
此文來自(諾亞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主要是解讀托馬斯?皮凱蒂帶頭的論文,就是@十具提到的那篇。我也引用了,就提到一句“(夏春對此質疑,覺得絕對不準確,拋出一個過億數字【15】”。
無疑皮凱蒂等人的數據是稅收,不是采樣,更可靠些。論文裏1%有個“門檻”,就是很具體的數字,1%收入的是324851,人數一千一百萬,肯定是入選的,就是夏春那句話“我們可以自信地說,2019年中國最高收入1億人的月平均收入超過2萬元”是不是靠得住。
那是個猜算,論文裏沒有這個分類,下一類是10%,門檻116489,人數是一億一千萬,但月入就不到2萬了。如果我做個猜測,依據“平均數不變,錢越多的人越少”這麽一個準則,月入20000正好在116489和324851的0.6處,小於的是大於的兩倍,那麽這個數目大約是三千萬。
建國初期,物質上一窮二白,還有超過95%的文盲。絕大部分中國人祖上都是大字不識的,初小都能算知識分子。
再看看現在,比不上很多發達國家,但是比自己以前,已經進步很多很多了。
為什麽這些仇恨中國的人士,隻知道發泄一腔莫名的怒火,不去看看國家這些年實實在在的進步呢。
建國初期,物質上一窮二白,還有超過95%的文盲。絕大部分中國人祖上都是大字不識的,初小都能算知識分子。
再看看現在,比不上很多發達國家,但是比自己以前,已經進步很多很多了。
為什麽這些仇恨中國的人士,隻知道發泄一腔莫名的怒火,不去看看國家這些年實實在在的進步呢。
中國有大專以上學曆的人口不足10%,都是你敬愛的毛偉人的傑作。原來他老人家關了大學就是為了同胞們不配民主。
Li Yang,Gabriel Zucman,第一作者是著名經濟學家,發表在頂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ly 2019.主題是中國的貧富分化。文中有數據,2015年收入為前1%的人,稅前收入高於324851元,27070元/月,超過1072萬人過了這條線。注意是5年前的統計,高出一個數量級不止。
https://finance.sina.cn/zl/2020-06-05/zl-iirczymk5479646.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