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過去幾十年美國中產工資到底漲了還是沒漲?

(2020-01-08 16:55:46) 下一個
今天美國社會有個共識,中產在過去近四十年的收入一直停滯不前,成為美國社會衰退最大象征,與此同時,上層,尤其是90%以上的,不論收入和財富都大幅增加,0.1%那部分極少數群體的財富更是火箭式地暴發,直接導致了今天貧富分化的現狀,是國多種內衝突的根源之一,美國左右對體製腐敗的攻擊,這是個主要的證據。
 
美國社會其實一直很堅實,以前一直有各種不穩因素,但都被有效地壓製著(參見:美國才有凝聚力),主要原因是壓倒性的第一群體是新教基督徒,白人,其他要麽老老實實融入,要麽被壓得沒聲音,直到五六十年前也沒有今天這樣的極化。尤其是中產經曆了戰後的繁華,大家的感覺是前途·一片光明。當時巨富也有,但遠遠沒有今天那麽普遍,大家不僅覺得有發財全憑自己能力而至的感覺,對權貴也沒有太大的抵觸。
 
這一種平靜在越戰和民運以後都被打破,可是民間還是沒有對財富形成仇視,反而在大眾娛樂刺激下更加崇拜財富,上上下下都沉浸在一種自己也能成為富翁的熱情中,十幾年前全民炒房,更是一片繁華景象,美國所有的精英,以伯南克為代表的經院派,都從理論上論證泡泡是不可能的,當泡沫破了以後,七八年前有人終於出來,說你們這群傻冒沒意識到自己的工資幾十年沒漲過嗎,大家才開始罵街,不過這一覺醒並沒有讓大家失去對財富的崇拜,兩年期的稅務改革明明是給上層減稅而其他所有階層隻是略得皮毛,與此的代價是國債瑞升,大家並不覺得是個問題
 
 
 
美國人跟中國人一大差別,是並不把經濟利益當作自己的第一利益考慮(參見:美國國內對立到了什麽層度?),也不是說大家想的都是基督徒那般高尚,而是隻要有人出來樹個稻草人,開個聲討會(如趕走老墨,穆斯林是敵人,男子漢不能受女人氣),大家群情激憤,心裏就平衡了。所以我說美國人好管,你跟他們說數據清清楚楚證明是你們的財富都被有錢人拿走了,他們說不懂,有的有錢人很黑,但不能對有錢人有意見,因為萬一自己發財成了有錢人,不也就被罵的對象了?
 
美國左派這個說法,中產收入停滯不前的依據是什麽?
 
譬如按這份國會報告
 
 
 
過半的人確實沒漲,最得益階層是頂層婦女,但隻要你是頂層就不差。再看這份
 
 
Americans' paychecks are bigger than 40 years ago, but their purchasing power has hardly budged
 
然而這個說法進來被少數經濟學家質疑,有些還是很正直的,不是瞎說,我給大家說說這個質疑的來源。
 
首先,收入,工資沒漲,並不是一分錢都沒增加,而是刨除通脹後真實增長基本沒變(上麵皮尤的圖),看上去你沒有失去什麽,但這幾十年你是什麽也沒有長進,還是那個水平,感覺是白活了,而且沒有增加,就是你對生活的控製沒有增加,如果你有基本衣食住行之外的願望,以前沒戲,現在也沒戲。
 
更甚的,是基本生活過得去,可是自己的房子被經濟大危機折騰得血本全無後,房價現在又全漲回去了,都在有錢人手裏,居住已經成了一個負擔,之外醫療教育費用也是越來越難以承受,有些人還搞升學狂,他們自己折騰自己也就算了,還要折騰大家。收入不漲,老百姓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為什麽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為有沒有增長是個數據,當你仔細看看,發現這個數據算法大有講究。這篇文章
 
 
做了詳細介紹。
 
第一,比如把性別分開考慮,發現男女區別很大,上麵見過了。
 
這可以看成當婦女(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勞工大軍之後,她們從男人手裏把機會搶走了。不過即使隻看婦女,我覺得還是不夠,所以男的就徹底屬於悲慘了。
 
最關鍵是通脹率對這一結論的影響。
 
上次提到美國有兩個通脹率(中國經濟是不是永遠超不過美國?),消費指數和物價指數,明顯物價指數高。用哪個衡量收入是否漲了,大有區別:
 
Figure 1: CPI and PCE Levels
 
這兩者對衡量收入差別的影響是:
 
 

布魯金斯分析最優和最差的區別是:

Best Case refers to the percent change in the 20th percentile hourly wage of all civilian prime-age workers (25-54) since 1990 in 2018 dollars using PCE. Worst Case refers to the percent change in the 20th percentile hourly wage of all civilian prime-age male workers (25-54) since 1979 in 2018 dollars using CPI-U-RS

之所以有“最優”這個說法,還包括了起點終點的選擇,所以不同的政派有說不盡的理由,不過每年不到0.9%,雖然包括了通脹,跟頂層高達6%差得太遠,不論怎麽說,心裏都難以平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當然漲了, 但是, TOP 1 % 和TOP 0.1% 差的越來越遠, 永遠趕不上了。 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曾經以為要趕上了, 但目前看沒希望了。 你查查數據就是知道了。 希望寄托這下一代身上了。 可憐的娃兒們。。。
ahhhh 回複 悄悄話 階級固化是比貧富懸殊更大的挑戰。目前至少Top 1%並沒有固化,然而buttom 20%基本固定了。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報道,有兩個學者仔細分析對比了西方發達國家各階層收入過去二十年工資的變化
二十年前美國的中位數收入淩駕於其它西方國家之上。但美國製造業嚴重萎縮,大量工人從事了更低收入的銷售服務等行業所以美國中位數收入已經被加拿大挪威等國趕上。中位數以下收入的話,美國還不如像挪威那樣的國家,因為那些國家收入非常的平均。
但美國高於中位數收入的階層,越往頂端走與其它國家的優勢就越明顯,而且這種差距還越拉越大。比如你是美國的80th percentile, 二十年前你可能比加拿大的80th percentile的人收入高2萬美元。如今你的收入如果還是80th percentile,那你就比加拿大的counter part 可能收入高了4萬美元。而在90th percentile 的差距可能從3萬元變成了七萬元。 我就是打個比方而已,沒看具體數字。方正就是越往上走,差距越大,而且差距變化的加速度越大。
所以你如果不是土豪,又不吃勞保,而是有高學曆並希望找相應對口的工作,還是美國為第一選則。因為你一旦找到了高學曆對口的工作,就肯定是高於中位數的。你的收入肯定要高於其它西方國家類似工作的收入。而且二十年後你的優勢會更明顯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回複 悄悄話 Purchasing power $100 in 1913 now worth only $3.89.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