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越親的人越無法溝通的原因

(2019-12-17 11:51:05) 下一個
這是對越親的人越無法溝通一文的回應。
 
人是怎麽認識外界事物的呢?
 
看看視覺。你的視覺不足以有全麵衡量從黑到白整個範圍之內所有的差異,理科出身的話,最簡單的解釋是視覺衡量是區對數(logarithm),然後在觀察點的光暗強度局部做一個分析,很有點微分的意思,這樣你身體較為局限的衡量器官隻需要用一小段數據範圍就能做出較為合理的判斷。所以,在漆黑,或在白熾,你的眼睛都能移到相應的環境,雖然能區別的程度有限,但一般都能應付。 如果你麵前是白熾的場麵,但旁邊有一處陰影,當你把注意力集中到白熾的那邊時,陰影裏的活動是視而不見的,那是因為眼睛把注意的基點放在白熾的場麵。
 
這種注意力的集中性有個很有名的例子,要你數數大家傳球傳了幾次,事後一半的人都沒發現一個大猩猩冒了出來。
 
 
這還不是我們認識外界的唯一局限,很多情況下你不能多想,為了加速做出判斷,大腦結構進化到讓你有一個對外界的認識,一個模型,你的判斷都是建立在這個模型上的,這是為什麽你不想聽的東西,你是聽不見的,因為盡管聲音入耳了,你的大腦發現與自己的想法(框架)不符,就把它當成“誤差”,“噪音”而排斥掉,最好的例子是視覺錯覺(visual illusion)和現在成了共識的證實偏差(confirmation bias),證實偏差是說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希望的結論的證據,主動忽視、排除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不僅僅在科研上如此,在搞政治上更如此。
 
這也是感情腦神經學的基礎。兩個人原來熾熱的感情會隨時間而漸漸消退,因為對方的優點慢慢成了感覺的基點(叫歸原,normalization),這些優點不僅不是優點,反而成了應該的,新的起點,你的判斷變成與這一個基點的偏離,所以對方一旦做不到了,那就成了缺點,也就是說,一開始注意的隻是優點,現在注意的隻是缺點。
 
不僅僅注重點變了,出發點也變,這就是上麵提到的“模型”,也就是一個人對人生的看法,這對判斷結論影響巨大,同樣一個行為,性善論和性惡論得到的結論是截然不同。
 
人的這種千差萬異的感情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例子,腦科專家Ramachandran見過一個病人,車禍腦受了傷,但視覺和感情反映都很正常,而且智力也正常,但就是覺得自己的父母是假冒的,當父母醫生問他時,他說:“我知道這對父母長得跟我父母一樣,做得一樣,但他們絕對是假冒的。”
 
Ramachandran隨後的診斷是小夥子大腦視覺和感情之間的連接斷了,當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同時理智地感到自己一點感情都沒有,親不起來,他意識到有為題,為了讓自己得到一個圓滿的解釋,他的邏輯結論是父母是假冒的。
 
不言而喻,一家子那個痛苦。
 
這些感覺,夫妻如此,父母與子女也如此。當子女看到身邊的同學家裏個個都是父母癡愛,自然覺得父母的辛勞是“應當的”,正常的,不這樣才怪了。父母也如此,周圍的孩子個個奔藤校,自己的如果連這個誌願都沒有,可不是貪懶?所以大家都把要求提的很高,在攀比的壓力下,一旦做不到,一切感覺都是失望。
 
不是說大部分家庭都如此,有的心地太好,有的長大成熟了,事業有所成,那些不快之事都可以遺忘,可是人生如果受挫折,前途不樂觀,為了心理平衡,就得有個解釋。
 
這種解釋就像那個腦傷的小夥子一樣,這個解釋就得找個原因,“替罪羊”,上麵說的那些新的常態,新的人生觀一下子冒出來了,原來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
 
你大概覺得費解,難道這麽親現在會仇成比陌生人還狠嗎?其實這是必然的,因為陌生人對感覺沒有任何聯係,恨不起來,你身邊的人如果你把優點都主動“略去”,一切都是缺點,怎麽不恨?
 
要突破這一死局,得依賴於一方有個突破,幹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成敗無所謂,關鍵是找一條攪亂當前局麵的出路,如果大家都沒這個勇氣,那就隻能分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alpha123 回複 悄悄話 盲頂,先存後看!
two2J 回複 悄悄話 精辟!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在磚頭和美玉兩個參照物之間,人們往往隻會注意潔白美玉上的一丁點瑕疵,而忽略旁邊那個灰不溜秋的磚頭。
janejane 回複 悄悄話 漲知識! 這就是電影裏感情麻木了的情侶經曆一場劫難以後又愛了的原因吧!
銀魚 回複 悄悄話 大難臨頭,大病臨前,大獎臨麵,大敵臨門。生死之間,人性顯現,就能看到那條攪亂當前局麵的出路了。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專業啊!
HBW 回複 悄悄話 "關鍵是找一條攪亂當前局麵的出路"。折騰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