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多少中國公司以前出口的profits大於12%?
中國出口美國公司的利潤少有超過5%的,因為中國商品沒牌子,被美國市場敲詐的極狠,連環保都虧了,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出口補貼都難以生存,美國人還有意見。
中國也確實借機逼下遊產業外遷、產業升級,這是中國自己策劃的產業鏈轉移。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沒有產業升級,中國就不能逃脫所謂“中產階級陷阱”,中國老百姓永遠也不會過上真正的好日子,而這一升級,西方還有意見(中國盜竊知識產權確實很惡劣,少多了,但還得戒),中國也一肚子氣。
二、中國不得不讓人民幣貶值12% (誰贏?)
人民幣貶值,中國出口商利潤不受損失,美國銷售商低價入口,繳納關稅,原價在市場銷售,誰虧了呢?
中國消費者(和依賴進口原材料的產家,最終轉嫁到消費者那兒)。如果你消費進口商品,價錢就漲上去了。中國進口的能源、芯片都得漲價,就是說,中國消費者貢獻了美國海關關稅,成了美國政府收入。這叫搞政治。
但實際情形自然不是一加一那麽簡單,進口貴了,中國買的自然少了,而且中國能從其它地方買的,肯定會在其他地方買,而且更會下決心更新產業,這麽一來,美國出口就受打擊,長遠連高端市場都被中國取代。與此同時,世界是連通的,人民幣貶值,造成其他貨幣相對於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難以用收納的關稅平衡。所以簡單覺得美國賺了是不妥的。
這招又陰又狠,是貿易戰升級到貿易戰裏的貨幣戰。不過中國不太會大幅貶值,不僅去年已經貶過一回了,再貶自身也有代價,如外匯外流,進而導致經濟動蕩,而且國際政治上負作用太大,本身成為目標,得不償失。
三、Walmart 從其它地方買,堅持隻付$1.1Y (美國不輸不贏,中國輸失去出口機會,第三方贏)
如果中國廠家即使願意也毫無降價的餘地(利潤過低),美國自然會從其它地方購買,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在中國,而且性價比很高,很多商品除了中國就沒別的。另外產業鏈是產業鏈,不是開個工廠就行了的,運輸呢?技術工人呢?所以就是有時勞工費用低,但其它成本讓你得不償失。所以不從中國進,隻能不賣了,結果消費者失望。
四、Walmart 找不到能取代中國的,不得不付$1.25Y (美國輸)
說美國輸,誰輸了?
是一般(美國)消費者(也就是所有老百姓)掏錢上交,結果政府收了,比如淳樸(美國總統DonaldTrump,人稱特朗普或川普)想建牆,沒錢,現在是有錢了,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從另一部分人手裏把錢搶過去,用在自己相用的地方。這也叫搞政治。
(農業部長說“總統愛農民”)
然而恰如人民幣貶值導致中國消費受打擊一樣,這時美國消費也受打擊,進口自然少了,中國出口受影響,就業跟著受影響。
不論你怎麽看,美國關稅會迫使美國產業鏈逐漸外移,對中國是個威脅。而美國一看中國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產業鏈,不停地升級,遲早取代美國,更加氣炸了。
那種情況會發生呢?除了貶值不太可能,其它沒有一樣是唯一的結局,大家讓一讓(兩國企業都吃點虧【注1】),張漲價,雙方的消費都會受打擊,雙方的出口也受些打擊。如上所述,淳樸會把美國一般老百姓上繳的關稅用來給自己的陣營救濟(剛剛公布的農民救濟),好給2020助選,也是好事。雙方會各自建立自己的陣營(產業鏈),這一情形大概會延續20年。
【注】
【1】高盛最新的分析說,根據他們采用最細致的數據,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幾乎沒降,所以所有關稅都是美國消費者承擔:
Goldman Sachs said the cost of tariffs imposed by President Donald Trump last year against Chinese goods has fallen “entirely” on American businesses and households, with a greater impact on consumer prices than previously expected.
The bank said in a note that the trade war’s impact on U.S. consumer prices is now higher than previously expected, partly because Chinese exporters have not lowered their prices to better compete in the US market
“One might have expected that Chinese exporters of tariff-affected goods would have to lower their prices somewhat to compete in the US market, sharing in the cost of the tariffs,” Goldman said.
因為中國出口商賺錢是在人民幣基礎上的,這是說中國出口商的利潤更大了。不過國內的氣氛到沒反應這點。
對於中國,如何能把長期以來每年對美順差的三四千億轉化為自身的內需才是關鍵,不能指望這項虧缺能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房價恐怕真得降降,才能有效釋放消費需求,實現消費升級。向美國出口的很多東西,像燒烤爐、除草機、室外家具、園藝工具等等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產生不了國內需求。
對於美國,過去二三十年形成的全球化對外依賴,特別是對華依賴,貌似可以靠轉移供應鏈從其他地方采購加上部分自身生產替代來解決,指望完全自力更生解決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決定了大規模對外貿易逆差不可能消除。最好結果不過是把原來全部逆差雞蛋都擱在中國一個籃子裏的狀態變成擱在不同籃子裏。
總之世界很可能回到以前美蘇爭霸,雙方對壘,相互封閉的狀態。此乃大勢所趨,三四十年看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