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民主,美國民主

(2019-03-30 20:29:18) 下一個
中國想致富,印度想致富,大家共同的理想。以前印度不合群,是“不結盟”的首倡者,不近西方近蘇聯,後來發現站錯隊了,開始改革,之後印度的發展也讓世界為之一振,尤其是英國,如《經濟學人》之類倡導古典自由資本主義製度的,對印度寄以厚望,因為印度是個民主國家,如果印度成功,尤其是如果印度超過中國,那將是西方意識和製度體製戰勝中國專製的最光輝的成績。
 
 
幾年前,印度勢不可擋,大有二十年超中國的意思,我當時也覺得有可能。現在印度雖然依舊紅火,懷疑的聲音漸多,而我則不再相信有任何可能超過中國。
 
英國的感想容易理解,英國的的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史主導了整個現代資本主義,美國也是抄英國的,獨立宣言基本上都是抄的,不過國父們有水平,讀書多,充分對比了歐洲列強的長短和結局,隻抄好的,印度嘛更是英國拿著槍逼著接受英國價值的的,當然民主權力之類的沒算在內——印度人太愚昧,還承受不了。所以如果印度這棵自己栽的樹能成才,對印度那殘酷無情的壓迫掠奪也算是恕了罪,說不定印度還感激。
 
感謝英國給印度帶來個最先進的體係,這在今天印度還是有人說,印度以前壓根兒就沒有印度這麽一個國家,而是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國家,統一印度的,是外來勢力,從三千年伊朗那邊的入侵者(Indo-Aryan migration),到穆斯林,到大英帝國,都是血淋林的征服,不過倒是統一了。
 
另一股給印度帶來信心的力量是在美國的印度裔精英,很成功,連哄哄的華裔都服,雖然大家風涼話不少。美國是大國,印度是大國;美國是民主,印度是民主。印度人在美國如癡成就,在印度也有如此成就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美國製衡中國的策略,印太大包圍(Indo-Pacific strategy),印度是戰略的一個終端,是個核心,有充分利用地緣政治的場合。
 
英國對印度的寄望,美國隊對度的寄望,印對自己的寄望,都是立足於對自己對他人的誤解之上的。
 
英國建立曆史上最大的帝國也是有理由的,它的人文科學法製金融經濟從理論到實踐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體係,能殖民奴役他人更是錦上添花了,難怪日不落。可是英國的民主法治過程本身是個過程,英國推銷的民主法製是個現成品,覺得其它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樣的國家地區能全套照搬,是對自己缺乏認識。
 
印度雖然統一,但今天骨子裏還是一個及其分散的國家,中央缺乏對地方控製的權威和能力,印度成千上萬個神,如果突然換成一個神,難道大家一下子都啟蒙了嗎?所以民主也好法製也好,都隻是形式的,印度連土地稅務改革艱難重重,民主是在下攤福利買選民,毫無任人唯賢之意;在上是權貴操縱,所以有房產商兜售麵會美國總統淳樸票的。即使有大毅力的領導人,民主也隻會成為限製,而不是有利的環境。想想看,如果印度出了個強人,強行進行教育改革,強行推行全國基建,公共衛生(醫療費用過大,不是想就行的),打擊宗教狂熱,也許一代後印度的民主真的成為國家起飛的強有力條件。可是民主本身不允許政府壓製宗教,不允許短期讓人們受苦的改革,教育都是平權,超過美國十倍,民主以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理由反對改革。民主有啥用?看看英迪拉·甘地,所以這是個死循環。
 
同樣印度精英對自己也是誤解。他們以為自己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製度和社會體製,卻無法禁止民主開放下的公開腐敗,就是說這個先進隻是理想的先進,先進反而成了自己的枷鎖。
 
至於在美國的印度精英覺得能在印度能有一番作為,也完全是死讀書,印度的民主法治跟美國的民主法治是一回事嗎?印度的工業基礎跟美國的工業基礎是一回事嗎?所以印度精英們能一口嫻熟英語,一口哈佛商學院或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正宗理論和方案,甚至把孟買辦成一個火紅的新興創業城市,卻無法消除孟買現代化了的地段和貧民窟之間的隔閡。
 
在美國,你聽不到任何人還會說印度超過中國,國防智庫說與印度聯盟是異想天開的人也有,但美國政府並沒有不把連印製華當作新世紀的主要戰略。這還是屬於美國對印度的誤解,也是美歐對亞洲的誤解。
 
歐洲是殺出來的,所以有聯盟這麽一個說法,亞洲小範圍有(如中國與邊境過衝突)但大範圍是沒有聯盟這麽一個地緣政治的傳統的,所以印度這個民族骨子裏就沒有聯盟的願望。聯盟往往受製於人,印度同樣也不會接受。所以美國的“戰略”隻能是口號。
 
美歐對亞洲,對全世界的誤解,就是把自己發展的曆史與成就分裂開來看待,因為成就而以為自己的正確性,自己的優越性,從而認為自己是真理的擁有者,把忽視曆史文化的真理視為世界的真理,屬狂妄。
 
【相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