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特斯拉家用電池會在中國首創嗎?

(2015-05-09 11:38:57) 下一個
近日(高技)產品火的話題是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向世界公布了一整套適用家庭、企業和公共事業的電池方案—“特斯拉能源”,不少媒體都說這對能源使用是個跳躍性的發明。

models-powerwall

想起連人民日報都問“‘蘋果’背後那行字”【7】,就琢磨琢磨中國能不能首創。

第一個問題是有必要嗎?目前你要是生活在城市,尤其是發達國家,或中國的大城市,不需要,斷電機會太少,費用也難說劃算,據說在美國,也不經濟【4】。如果在農村,情況不一樣,需要的可能性大增,尤其是跟電網接不上的地區。在中國開發西部,甚至想想中國開發非洲市場,這樣一個電池在技術上很關鍵,不過成本費用更是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技術上是不是可能、現實。據【3】,這電池實際上沒有啥新技術,充電、蓄電,傳統辦法。不過也聽說大型電池的費用在幾年前是當今的三倍,,可見這幾年技術有不少小的、漸進的發展、改良,在材料和製作工藝流程上也是大大提高,才達到今天的性價比。要達到這個地步,得砸下一筆錢,埋頭苦幹幾年,才會有成果。

除了電池本身的技術,其它“技術”其實是“概念”,如製造質量極高,體積盡量減小,使用方便,容易和家庭現存電路、太陽能光板連接、多電池連用輕而易舉,最後,是“蘋果”概念,控製界麵周全、易用,有各種量測數據,方便大家掌握電池狀況,對了,外形設計美觀,看上去不像個電池。

這麽一算,中國生產這個電池,確實未必劃算,不會賺錢,然而,技術上不是個問題。問題就在於如何理解“創新”這概念。

創新,等到一個產品有錢賺才做,就不叫創新了。一個新的產品,價格高是難免的(所以製作工藝流程也是個大問題),除了是一個國家創業氣氛外,創業者還應當看到“搶占市場”這麽一個優先條件,一旦你占據了市場,經濟利益就大了,否則,你就是下遊產業,加工,如光伏板,看上去高技術,實際上比紡織品好不了多少。

其次能源還是中國政府的重點,政府扶植,政府民間企業熱情高,想在此發財的大有人在。電池一直是個大問題,如電動汽車,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是電池,占了造價的一大部分。所以中國肯定是有人在想這個難題。

這麽反過來一想,中國有可能,用能力,也應當先把這退出來。結果是沒有,美國先做到了。

一個例子,難說能代表整個中美之間的現狀,當前中國”創業“風很盛,不過創業和創新還不是同一回事兒。要創新,科學技術、研發、不斷試驗、投資,李克強大力推崇中國製造2025,創新是基礎。

我倒是覺得這個例子反映了中美間的差距。在美國,創業、創新風情很強盛,根基很深,而且實際上埋頭苦幹的的多了,失敗的也不少,但大家接著幹。當然美國絕對領先的科學技術研究是中國比不過的,有些領域太難,但能為的也不少。

中國的有錢階層,願意將錢砸在創新的事業的還是少,大家常常想著經濟疲弱,如何將資金移到國外(倫敦紐約房地產),頗為令人失望。

在銷售成本上,企業沒料到的大概是市場反應如何。目前世界上,沒個國家,包括美國中國,窮一大堆,窮的厲害,但資產增值很高,富裕的人(affluent)比例不高,但數目不小。

這是為什麽少量生產的特斯拉家用電池已經一賣而空了【5】。所以,生產出來,投資錢還得等等才有收回的機會,但賣的未必虧錢【6】。

希望李克強卸任之時,不會失望。


【資料】
【1】特斯拉告訴你一塊3000美元的家用電池到底能幹嘛?
【2】《麻省理工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 Why Tesla Wants to Sell a Battery for Your Home
【3】How Do Tesla's Home Batteries Work?
【4】Tesla Motors CEO Elon Musk: Powerwall Daily Home Battery Doesn’t Make Economic Sense In The US
【5】Tesla's Powerwall is already sold out through middle of 2016
【6】特斯拉儲能電池一周大賣8億美元的奧秘在哪裏?
【7】《第一財經日報社論》開啟中國製造的蛻變之旅
【8】《人民日報》蘋果”背後那行字



【附錄:相關報道】
《鈦媒體》國產電視廠商三大弊病要想治好,技術創新才是靈丹妙藥

國產廠商的三大“法寶”
1、價格戰
2、盲跟風
3、炒概念,輕品質
電視核心技術依然由韓企掌握
營銷不是王道,國產電視要騰飛先學習
《第一財經》中國為何難產"奢瓷品"?
日本產品的價格為80-300美元,台灣的為30-80美元,中國的僅有13-34美元,單件創匯中國平均僅有0.32美元,這遠低於世界平均出口創匯0.87美元的水平,隻相當於英同、日本的1/7,法國的1/3


郎鹹平:對於高通罰款隻能讓我們解一口悶氣
電子信息產業分上遊、中遊以及下遊,基本上包括了手機以及電腦等等。
以上遊為例,因特爾壟斷了全球上遊54%的利潤,高通壟斷了上遊30%的利潤,而其他的10%由AMD這些來共同壟斷。請記住,整個上遊基本上都是被美國的企業所壟斷,而整個上遊產業的利潤率高達25%。
中遊基本上是三分天下,思科控製了45%的中遊利潤,華為控製了32%的中遊利潤,愛立信控製了12%的中遊利潤,剩下的11%由中興通信它們所控製。專利數目而言,美國控製1161個專利,中國控製了1241個專利,歐盟控製了1113個專利,韓國控製了1062的專利,所以以專利數目而言,中美歐也差不多。因此華為是唯一值得我們談論的企業,中國隻有這一個企業能夠在電子信息產業的中遊產業鏈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下遊,蘋果控製了89%的下遊利潤,三星控製了9%的下遊利潤,小米、聯想、華為等等隻控製了2%的利潤。


《第一財經日報社論》2015.05.05
開啟中國製造的蛻變之旅
如今,“中國製造2025”概念在資本市場已經風起雲湧,相關概念股獲得資金的追捧,我們期望這些企業能夠緊抓機遇,善用資本的力量,帶動更多轉型中的企業,為中國製造的這場蛻變貢獻更多加速度

“中國製造2025”總體方案已經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將會很快發布。這是中國製造登上國家戰略的標誌,圍繞著這個方案,各方都開始了憧憬,躍躍欲試。對 大多數傳統製造業而言,這會是一次充滿陣痛和艱難的轉型升級之旅;但對於中國經濟而言,這又是一個風口的開始,將奠定未來的發展基石。

根據公開報道,該方案涉及十大行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農業機械裝備等。有些行業並不陌生,它們此前已經屬於戰 略性新興產業,還有一些則是新增的重點行業,給人以較大的想象空間。可以預計,這些行業中的眾多企業未來會獲得一攬子財政支持或其他政策扶持。

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國家為行業發展做後盾這種形式並不鮮見,比如美國製定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日本發布了製造業競爭 策略,各國都希望搶占國際競爭的行業製高點。當然,中國的工業起點與這些發達國家還有差距,但也正因如此,發展的潛力與提升的空間才特別巨大。

“中國製造2025”戰略開始之際,正逢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方麵,新興業態、新的增長點正在破繭而出,為中國經濟打開敞亮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麵,舊業態、傳統行業正在麵臨壓力,受困於成本的增加和銷售的艱難,它們中的一些企業可能轉型尚未成功就已經倒下。

這種“倒下”並非轉型之過,正如十多年前的BP機業務、曾經主導通訊行業的電報業務,它們早已為時代洪流所拋棄,沒有必要為幾家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的沒落感 傷,正如那句古詩所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看到一部分中國製造正在蛻變,就像李克強總理所期許的,它們從“合格製造”變成“優質製 造”、“精品製造”。

比如,在中國的高鐵、核電、衛星、通訊等行業裏,已經湧現出越來越多與世界頂尖同行競爭的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 強總理都曾在世界舞台上為這些中國製造傾力推銷。盡管它們因為國際經驗不足,還有些步履蹣跚,但也因為年輕,它們的前景才不可限量。中國會再度通過跨越式 的發展,“製造”中國式的製造業奇跡。

據介紹,“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從製造大國轉變為製造強國“三步走”的戰略:第一個十年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第二個十年要進入世界強國的中位;第三個十年即2045年,進入世界強國的領先地位,最終要在建國一百周年成為製造強國。

目標如此明確,但每一個國人都深知,從紙麵的方案落到現實中,並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過程。比如資金的籌集、技術的突破、人才的培養等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舉國上下隻有齊心協力、眾誌成城,才有可能實現這個偉大的願景。

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政府高屋建瓴的指引,也需要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上起到關鍵作用。如今,“中國製造2025”概念在資本市場已經風起雲湧,相關概念股獲 得資金的追捧,我們期望這些企業能夠緊抓機遇,善用資本的力量,帶動更多轉型中的企業,為中國製造的這場蛻變貢獻更多加速度。




“蘋果”背後那行字
2015年04月17日 人民日報

細心的人會發現,在“蘋果”產品的背後,印了這樣一行英文——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翻譯過來就是“加利福尼亞蘋果公司設計,中國組裝”。按說這隻是一個客觀表述,沒有特別涵義。但是,對於謀求轉型發展、懷揣創新型國家夢想 的中國來說,這行字值得我們深思。

事實上,眾多跨國品牌在中國都有生產基地,不過一般隻是標注“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像“蘋果”這樣在產品上強調在本國設計的很少。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企業行為,沒什麽好去挑理兒。不過,這行字兒對於我們來說,應 該也是個提醒:中國再也不能僅僅滿足於“組裝”了。

這些年來,特別是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以來,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麵的進步非常顯著,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一項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斷刷新“中國創造”的精度、高度、深度,成為一個個響亮的“中國品牌”。

但從總體上說,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特別是企業自主創新方麵,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產品還不是很多,與 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我們渴望出現更多像華為、中興、聯想、阿裏巴巴這樣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型企業,希望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越來越大。尤其是,我們能否出幾個像比爾·蓋茨、喬布斯這樣具有“顛覆性影響”的創新型人才?

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創新創造的基因,創 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我們完全有理由樹立“創新自信”。如果說,上一次工業革命我們落在了西方發達國 家後麵很遠,那麽,麵對以網絡和數字技術為標誌的信息技術發展,我們迎來了趕超發達國家的難得機遇,不說別的,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網民數量6.5億, 手機網民近5.6億,這樣的規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他們的消費需求是拉動創新創業的巨大牽引力,規模超大的人才群體更是創新創造無與倫比的重要資 源。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雙目標”不僅包括保持中高速增長,還包括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國的經濟處在爬坡過坎的重要關 口。這個階段,我們 也許不用像以前那樣為了追求某個數字緊趕慢趕了,但“鬆一口氣”的想法是沒有出路的。今天的新情況,恰恰更需要我們有所作為。如何作為?就是在創新驅動上 下功夫,在轉型發展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說白了,我們需要產生一些像蘋果、微軟這樣對轉型升級具有牽引作用的創新型企業。

如果說過去的這些年,我們成為“世界工廠”是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那麽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肯定不能再沾沾自喜於“世界工廠”,也不能一直被貼上“中國組裝”的標簽,長期處在產業鏈的末端。

期待著越來越多“中國設計”的產品不斷湧現並享譽國際。這行字,未必印在每個產品上,但應刻在每個中國企業家甚至每個中國人心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