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50)
2019 (201)
2020 (226)
2021 (189)
2023 (1)
剛剛誇了李克強一把,又給打下陣來,慘啊。想想以前溫老,天塌下來似的,不知如何應付,難為了。
在中國一季經濟狀況:嚴峻一文裏列舉了中國一係列的情況,目前比2007好多了,但是也不樂觀,習李地位不同了,大家覺得中國就應當好,壓力大。不過,如在中國經濟的出路是什麽?裏說的,我堅信中國的出路任然是堅持改革,而不是被眼前的短期挫折分心,采取些與改革宗旨相違背的措施、政策,目的是“穩定經濟、市場、信心”。
表麵上,李克強的信念在哪兒。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之際,李既非常直率,承認當前的難處,也表現出堅定的信念,極富信心。金融時報總編巴伯回憶說李克強很厲害,頭腦清晰,反應敏捷,對一應事件都很了解,一點兒也不需要憑稿子之類的,還堅定。
信念是信念,現實是現實。好漢還得為五鬥米折腰呢。過去幾個月,李克強到處下訪,監督各部門嚴格按中央指示辦事,還是無濟於事。
今天的故事是中國債券市場上的一起大事。大家平時炒股票,水平高,估計對債券不太關心。在西方金融市場,債券市場遠比股票市場重要,也大得多。這事件就是首起國企債券違約(default)。違約,就是借錢的企業宣布不付利息了。倒不是說不還債了,也不是說倒閉了。通常企業沒錢了,或遇到極大困難,資金周轉不過來,就違約。中國企業違約時發生過的,但國企還是第一次。那是兩周前,保定天威說的【1】【3】,天威還是央企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成員企業。
我倒是不覺得意外,遲早的事兒。倒是想去一個多月前見到的新聞,說發改委通知“決不允許企業違約事件”【4】【5】。當時讀了,哈哈大笑,這隻有在中國才會發生。“不允許”?整個笑話。以“通知”形式發出,可見中國政府機構土到啥地步了,這讓李克強怎麽教你們?
據【3】說,“劉東亮對彭博新聞社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國政府對違約的容忍度會有所上升,中國企業違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不過並不能排除這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在最後一刻獲得緊急救助的可能性。”該說的,都說了。
稍後,了解到保定的原因【6】。原來是天威早就進入光伏產業,“多晶矽投資熱潮高漲的那幾年,天威在四川砸下巨資投了三個多晶矽廠。其中,在樂山‘一號工程’的多個項目中,天威參股了兩家大型多晶矽生產企業,2008年後多晶矽行業形勢一落千丈,不得不做出破產、撤資的措施”。看上去像是投資熱,中國企業沒知識產權,在下遊行業一窩蜂,“當時多晶矽行業太好了,利潤又高,國企領導層很倉促、草率地就決定投資建設項目,即便是說要進行技改,也沒那麽容易脫離虧損”。
冒進、對企業長遠命運不服責任,個別的,對一個國家,不是大事兒。關鍵是領取教訓,其它企業不再重蹈覆轍。國家政策上最重要的,就是讓其自生自滅,大家銘記心頭。所以,大事兒是大事,過去就算了。
當時不少報道說“分析稱政府有意“放任”【7】: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四月份就表示,雖然不願看到,但金融產品違約個別情況難以避免,要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係統性金融風險如果這代表了當時的共識,是個進步。
雖然會議提到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等字眼可能讓一些人感到些許擔憂。但考慮到去年末的政治局會議早已提到了這一說法,且年初以來不斷出現在官方的正式口徑中,所以“壓力”應該早在中央和國務院的預料之中有所準備,並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共識好。共識。但強調“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讓人回味。
這件事在4月25日又出現了逆轉,作為天威債的承銷商,建設銀行在央行的協調下同意借錢給天威集團以渡過這次難關天威又不用違約了,有人救它了。
“倒黴的天威集團此時則已經資不抵債,其資產基本是虧損的業務。而央行為了維持金融穩定,會為天威集團違約找到恰當的埋單者”
皇上英明,天下太平盛世; 皇上無術,黎民百姓遭殃。就像看天吃飯。
改革真難,難就難在所謂的改革排斥廣大百姓參加,隻是少數人的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