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企:文集(非閱讀用)

(2015-05-21 21:16:34) 下一個



實際利率
http://im.ft-static.com/content/images/317c676a-fa54-11e4-a41c-00144feab7de.img
普通企業壓力太大了

http://im.ft-static.com/content/images/e5192534-fd50-11e4-9e96-00144feabdc0.img



《第一財經日報》
中遠、中海設合資公司無關整合 隻是抱團取暖

沒有最差隻有更差 航運央企整合靠譜嗎?

拆掉老舊船不僅可以緩解運力過剩,還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的“真金白銀”。2013年底,交通部等就曾頒發《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鼓勵具有遠洋和沿海經營資格的中國籍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根據不同船舶類型、提前報廢年限,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按1500元/總噸的基準對報廢更新的船舶給予補助。
據記者了解,中海發展去年獲得的拆船補貼就達到4.5億元,為利潤做出重要貢獻;中國遠洋去年也獲得了不少拆船補貼,今年的拆船數量預計跟去年差不多甚至更多。


出自


中鋼集團回應債務危機:曆史包袱沉重



【一汽的例子是例外,還是有代表性?】

2015.04.22
一汽老總被諷鈔票上睡覺 主政7年無功績可言 奢靡腐敗嚴重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大覺?當然隻是個比喻。自從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開完兩會後被中紀委帶走調查後,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成了對徐建一的調侃,而徐建一主政一汽7年的碌碌無為和貪腐也被曝光和挖出。可以說,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折射出國企存在的諸多問題,《中國經濟周刊》的一篇報道就全方位解讀了“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的真實情況:無能無為!看得出,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結結實實把共和國長子國企一汽給徹底玩壞了。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 無為無能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 落馬後有人鼓掌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卻最終落馬,這在汽車業內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畢竟徐建一是位央企“一把手”,副部級的“中管幹部”。一個最大的懸念是:命運多舛的一汽集團整體上市之路還有戲嗎?稍有點意外的是,並沒有多少人認為徐建一落馬會影響一汽集團整體上市前景。反而,持樂觀態度——徐建一落馬,此前製約一汽整體上市的問題都已經掃清,就等新領導來推動。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 沒有什麽功績可言

徐建一與一汽淵源頗深。據媒體報道,其父為一汽建廠元老,徐建一出生於1953年,當年一汽建廠,所以,徐父為子起名“建一”。業內人士認為,七年間徐建一在一汽集團沒有什麽功績可言,“基本上自己製定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實現過。”

比如“大自主戰略”。2012年,借著公車采購政策的推行,徐建一宣布重新打造紅旗品牌。但在當下公務車市場顯現收縮態勢的環境中,紅旗撬動私人消費市場乏力。

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 一汽十年銷量從老大退居老四

更為人詬病的是,這7年也是一汽集團產銷量排名節節敗退的7年。一位汽車評論人士甚至認為,徐建一在任期間,整個一汽集團管理混亂,腐敗窩案多發,再加上紅旗的戰略失誤,夏利又被逼到絕路,徐建一早就該引咎辭職。

另據一汽退休幹部透露,徐建一在任集團董事長以來,一汽高層享樂之風嚴重,一些老幹部不斷舉報現任管理層奢靡腐敗。而巡視意見中提到,一汽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流於形式,案件查處不力,領導幹部存在享樂……看得出,一汽老總鈔票上睡覺,結結實實把共和國長子國企一汽給徹底玩壞了。


《中國青年報》2014.10.16
國產車企悲哀 自主技術一片空白

吵吵嚷嚷數年有餘的一汽大眾股比調整一事終於有了最新進展。近日,一汽大眾對外宣布,雙方已經簽署延長合資協議25年至2041年。與此同時,雙方的股比調整也在談判中,或將從60∶40調整為51∶49。盡管最終結果還未公布,但一汽大眾總經辦負責人表示:“希望是這樣,應該也是這樣。”

股比問題由來已久

成立於1991年的一汽大眾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與其他合資車企中外雙方各占50%的股比不同,一汽大眾的股比結構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變更之後,一汽集團將把9%的股份轉讓給奧迪,股權結構將變更為一汽51%、大眾30%、奧迪19%。

“此次一汽大眾股比變動不涉及股比放開問題。”在10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的信息會上,中汽協秘書長董揚表示,從一汽的利益來說,不需要調整股比。原來的股比並不影響發展,也不影響大眾和奧迪在一汽大眾的決策權和影響力。“此次一汽大眾股比調整是為了高鐵利益,需要汽車做放棄,一汽大眾的中方作為國有企業,有這個覺悟。”

然而,拋開高鐵不說,大眾為了此次股權變更已經運作了3年之久。這些年來,大眾除了談判邀約、高層喊話、公開抱怨,還以專利侵權等方式進行要挾,但一汽對此一直保持沉默。“說白了,這就是一門生意,股權變更背後,中方肯定不會做虧本買賣。”一汽集團的一位高層表示,合資股比是由股東雙方商議後共同決定,並報相關政府部門審批的,股比調整有利於雙方股東和合資企業的長遠利益。調整之後,一汽集團作為中方股東仍在合資公司保持相對控股地位,這對擴大和深化雙方的合作領域,乃至進一步加深中德股東之間的信賴都極為有利。

此外,作為補償,大眾將對一汽大眾的產品規劃、知識產權和生產規劃給予更多的支持。合同還特別約定,合資各方將進一步支持一汽大眾提升研發能力和規劃能力,開發新能源車產品。這也意味著大眾將在本地化研發和生產、自主采購等方麵給予一汽大眾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幫助一汽的自主項目。

拐杖多了,一汽更加不會走路

“這是一汽的悲哀。”汽車分析師鍾師認為,發展僅僅十餘年的高鐵已經開始技術輸出,而合資20多年的共和國長子卻仍隻能“等、靠、要”,至今沒有自己的技術儲備。

事實上,一汽並不缺乏技術支持和幫助。在與豐田、馬自達的合資過程中,也曾簽署過幫助一汽做自主的協議。其中,紅旗基本上是在豐田的技術支持下研發出來的;而馬自達則貢獻了馬6平台,拚湊出一汽奔騰B50,B50甚至被稱為“換了馬甲的馬自達6”。

然而,“拐杖”用得多了,一汽反而不會走路了。這麽多年過去了,一汽並沒有從合資中獲得技術儲備,至今仍是全盤“拿來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再得到大眾的技術支持,情況就能得到好轉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近日,廣汽傳祺總經理吳鬆接受采訪時說,當初廣汽傳祺剛剛成立的時候,曾有意將老款凱美瑞拿來改造,但這個方案最終被否了。後來,廣汽花了30多億元收購了菲亞特的阿爾法·羅密歐166生產平台,在此平台上進行消化、吸收,才有了現在熱銷的傳祺GS5、GA5和GA3等產品。“目前廣汽已經具備了正向開發的能力,因此,在未來的幾年裏,我們將陸續推出近30款產品,這得感謝當初沒有直接‘拿來主義’。”

在自主品牌裏,廣汽傳祺是個後來者。在此之前,上汽、長安、奇瑞、吉利和長城也都走過類似的道路,雖然一開始困難重重,但熬過了最初的摸索階段,掌握了產品開發的流程,企業發展就變得順暢起來。比如長安,最開始的時候生產了傑勳等幾款車型,在市場上反響一般,但正是這幾個車型的積累和經驗,讓長安慢慢摸索到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整個研發的流程,如今,長安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銷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車企。

因此,如果此次股比變更之後,大眾承諾不再起訴一汽的技術侵權,而且同意給予一汽更多的技術支持,對一汽來說不是好事而是壞事。隻有徹底斷了一汽依靠外援的念想,把所有“拐杖”都拿走,一汽才有可能學會自己站起來走路。

大眾緣何如此執著?

從2011年以來,大眾集團高層就不斷在各種場合表示,希望提高在一汽大眾的持股比例。2012年8月,大眾高管透露,已經就一汽集團侵權行為著手展開調查。大眾汽車CEO馬丁·文德恩甚至公開表示:“倘若關於專利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將同合作者進行談判,並且堅決不能接受這一現狀。我們將全力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包括在中國市場。”

如此強硬的態度,被外界認為是大眾向一汽施壓,謀求股權變更的前奏。然而,對此,一汽從不回應。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接受記者采訪時隻說過一句話:“一汽大眾的股比調整不是一汽集團就能說了算,必須取得國務院、國資委的批準。”

然而,這3年來,大眾並沒有停止與一汽的合作。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大眾主要的全新車型都給了一汽大眾,比如第七代高爾夫、全新邁騰等,而上海大眾的新帕薩特則是經過中國化的產物。大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盡管大眾在一汽大眾的股權僅占40%,但事實上,大眾從一汽大眾得到的產品轉讓費要遠遠高於上海大眾。在如今的產品定位中,一汽大眾也被塑造為原汁原味的大眾車,而上海大眾則是經過本土化的大眾車。

這樣的定位區隔,主要是因為上海大眾的研發能力更強,這些年來在產品研發和導入的話語權也比較大。比如朗逸,就是由上海大眾自主研發出來的,如今月銷3萬多輛,一直占據國內單車銷量排行榜的冠軍寶座。即將上市的首款中高級轎跑車淩渡,也是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產品,與一汽大眾的CC定位相似。

在這種情況下,大眾並不敢真正踢開一汽“鬧革命”,所謂侵權案也僅限於口頭警告,並沒有付諸法律行動。如今,大眾的利益訴求終於得以實現,真是應了一句老話:“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中國汽車業技術落後的網文(多為老的,不知現狀如何)
中國造不出像樣的汽車發動機,是真的嗎?
上文說是抄知乎的,包括宋哲™的日誌:外資統治下的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
看專家們如何評價 國內十佳發動機(外國技術)


中國抗癌藥打破國外壟斷 患者每月省20萬
盡管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製劑藥和第二大原料藥產國,但是98%的產品屬於發達國家專利過期的仿製藥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魯先平





【拉丁美洲】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

2015.01.09
拉美對華態度複雜 背後有十大根源

2015年1月8日,中國—拉美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繼2006年中非論壇之後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整體對話、交流的重要機製創新。然而中國和拉美之間的相互認知仍是未來中拉合作共同發展的軟肋。

“對拉美而言,中國是新貴”;“對中國而言,拉美是新大陸”,這兩句話形象概括了中拉相互認知的現狀。這是筆者日前參加第三屆中拉高層學術論壇得到的初步印象,其後智利、巴西之行,更印證、豐富了這一看法。

論壇上,阿根廷科爾多瓦國立大學曆史係古斯塔沃·桑迪蘭(Gustavo Santillán)教授總結出拉美人對中國的五大成見:帝國主義傾向;中國的“侵略”;“威權主義”體製;資本主義的“複辟”/新自由主義的掠奪;文化不了解,異國情調,認知冷漠。

第一次訪問拉美,聽到這種言論,筆者很沮喪。通過走訪,乃漸漸悟出拉美人對華認知的邏輯。拉美對華認知從日常關於中國的西班牙語辭匯即可見一斑:
(1)un pais en la luna(中國遙不可及,很神秘);
(2)Estoy en china, No se nada(我在中國,什麽也不知道,意思中國很大,神秘,難以認識);
(3)trabajar como chinos(像中國人那樣工作);
(4)Paciencia como chinos(像中國人那樣有耐心);
(5)Co-Chinos(像中國人那樣髒);
(6)Cuantos Chinos(中國的假貨多)。

回顧中拉交往史,除了絲綢、香料的東方文明認知之外,拉美對中國的負麵說法比比皆是:在古巴,“你後麵有個中國人”(tener chino atras)的其意思是,你將會倒黴。

中國人(Chino)本身在拉美有很多負麵的含義,比如說,很“無知、愚蠢”等。墨西哥有一個說法是“engana como chinos”,意思是,“像中國一樣容易欺騙”。生活中的詞語是真實的,是拉美對華誤解的鮮明寫照。

拉美對華態度十大根源

當然,拉美國家差異大,意識形態、經濟結構與發展水平與中國差異不小,對華認知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而言,拉美國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發展中國家色彩濃厚,對華認知有共通性。

綜合起來,拉美對華認知誤解有十大根源:
(一)移情:把對歐美的感覺移到中國。拉美曾是歐洲的殖民地,現在是美國的後院,僅僅是因為中國對拉美的投資方式采取了粗放式的,即進口原材料、出口工業品,複製了曆史上歐美對拉貿易模式,拉美人不自覺將今天的中國與過去的殖民者類比,將曆史悲情轉移到今天的中國身上。媒體報道中出現的“中帝國主義”(Imperialism Chino)就是這種移情的宣泄。

(二)想象:中國與拉美的經貿往來近年發展迅速。拉美人視中國為“新貴”,一些國家歡迎中國投資,一些國家則想象中國控製拉美經濟的可怕前景而有意無意加以抵製。因此,拉美人或誇大中國實力,或貶抑中國成就,皆源於他們對中國國力的想象。

(三)恐懼:拉美一些國家經濟靠大宗商品拉動,其中拉美國家對中國的初級產品出口,和中國企業在拉美能源和礦產方麵的的投資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就讓拉美人回憶起進口替代工業化之前的經濟模式,擔心非工業化及對中國形成經濟依附。

用哈佛大學發展問題專家達尼·羅德裏克(Dani Rodrik)的話說,中國對拉美的影響是“過早去工業化”,阻斷了它發展經濟的常規路徑。自工業革命以來,幾乎每個國家都遵循了這樣的常規路徑。(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急壞了拉美國家,《紐約時報》2014年12月17日)。
(四)期待:中國是拉美國家在美歐之外的第三種選擇,不同國家對此有不同期待:或希望通過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喚起美國對拉美更多的關注;或希望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或希望中國能在對拉貿易和投資方麵成為一個潛在的“替代者”,幫助拉美國家消除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或希望能與中國結成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聯盟,對抗美國對拉美地區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束縛;或希望加強與中國等新興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戰略層麵的合作,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同時推動全球治理體係的變革……不一而足。

一些拉美國家還希望中國轉移衛星、核能技術。智利前外長費爾南多·馬塔論壇上感慨:“二十個中拉學術論壇不如中國幫助委內瑞拉發衛星,更能改變拉美對華認知”。

(五)屬性:拉美既是南方國家,又是西方文化,這種雙重屬性,導致中國在拉美左右不是:左派批評中國,右派攻擊中國。左派思想在拉美較流行,盡管形態各異,但其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頗不認同;右派又以新自由主義不認可中國政治體製與發展模式。因此,中方認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而一些拉美國家視為北南合作。

(六)民粹:拉美對華認知,精英起決定性影響,但拉美民主較具民粹色彩,這使得,即便對華較為了解的精英無法向民眾傳遞真實的中國形象。民粹主義因素還使得拉美人對中國強政府-弱社會的模式難以理解、不予認同。

(七)媒體:中國與拉美之間缺乏信息的直接溝通,尤其拉美民眾更多的從歐美媒體了解中國,更容易受西方觀點的左右。中國企業做得不好,受到當地媒體指責;中國企業做得太好了以至於挑戰歐美企業,又遭到西方輿論的指責。這就是中國的兩難處境。

很多中國企業在投資拉美時,缺乏對當地國情了解,尤其是對當地勞工、環保、稅收等政策不甚了解,往往對當地的行政審批和法律訴訟頭痛,與當地工會、土著社團、非政府組織打交道時感到力不從心。這種水土不服往往很容易被媒體誇大宣傳,加劇了拉美人對華的整體負麵認知。

(八)國際:比如,中國考慮西方關切,反複強調不推翻國際秩序,讓拉美國家失望。巴西等拉美大國希望借中國刺激美國,增加新興國家地位,如果得不到滿足,常常抱怨中國。

(九)宗教:認知始源於經濟利益的關切,而根植於深厚的人文關懷。拉美人對中國的認知正由經濟利益交融向社會方麵轉移。拉美人多信仰天主教,對世俗的中國社會多不了解,對共產黨倡導的無神論十分抵觸,對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節育、墮胎現象頗為反感,因為天主教對生命的看法與世俗社會差異巨大。

(十)種族:作為歐洲前殖民地,拉美國家也折射出歐洲的中國曆史印象,難免夾雜“黃禍論”情結,並為太平天國餘部、華工來到拉美的曆史記憶而強化。比如,一萬名被販賣到秘魯的太平天國軍,聯合智利“解放者”發動起義。這是智利人對華人看法正麵而秘魯負麵的曆史根源。另,中國在拉美的移民結構也影響拉美人對華認知。

中國與拉美地理相距遙遠,政治製度、社會結構、文化傳統、語言習俗差異較大,加上簽證不便,遊客不多,了解不夠,因此所謂誤解,準確說是不了解。從想象的異邦到真實的友邦,從道聽途說到準確理解,從斷章取義到全麵理解,是檢驗中國對拉美公共外交成效的指標。要幫助拉美人糾正偏見、消除成見、樹立主見,可謂任重道遠。

通過拉美認識世界

必須指出的是,拉美國家的領導人換屆與政局不穩影響對華態度,使得對華友好具有不穩定性。拉美原材料出口中國,一方麵帶來收入,一方麵帶來依附。這是對華矛盾心態的現實寫照。

拉美地區既盛行中國機遇論,又流行中國威脅論,既對中國充滿期待,又對中國充滿擔心,導致中國在拉美國家左右不是,產生所謂拉美對華認知悖論。這種拉美對華認識悖論其實也折射出拉美自身認識悖論,背後的深層原因是“拉美悖論”:拉美地區新興經濟體集中,但貧富差距巨大,既是歐洲的作品,又是南方的縮影。

“拉美悖論”是與“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病”等聯係在一起的,集中一點就是“二元性”:

一是南方國家,歐洲文化。拉美國家普遍存在政治超前、經濟滯後的現象,物價偏高而貧富差距大,未能處理好社會、國家、市場關係。

二是國家化滯後於全球化。以城市化為例,拉美城市化率可與世界最高的北美相媲美,高出歐洲十多個百分點,但城市畸形發展,貧民窟鱗次櫛比,城市治理能力與治理體係未實現現代化。

三是地區化未發展為一體化。三大類地區化思路在分裂拉美:一類是以委內瑞拉、古巴為代表的左派、反美色彩濃厚的國家,致力於建立意識形態聯盟;第二類以巴西、阿根廷為代表的地區大國組成的具有地區保護主義色彩的南方共同市場;第三類以墨西哥、智利、秘魯組建的太平洋聯盟國家,推行與亞太國家的經濟一體化。這三股一體化思路不聚焦,拉共體就遠不及歐盟。

如何克服拉美的中國悖論?關鍵是中拉關係的包容性發展,而這又是建立在各自包容性發展基礎上。中拉相互借鑒,共同促進包容發展,是中拉民心相通的希望。中國走向世界,要加強對拉美研究,不隻是了解拉美,而且通過拉美更好認識歐美,認識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轉型發展經驗教訓,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更好認識世界。

拉美研究不隻是拉美專家的事,也是全體國民的事。為此,筆者在此倡導大拉美研究觀,探討中歐合作共同開發拉美市場、共同研究拉美,通過拉美認清世界,通過世界認清中國。


2015.01.12
拉美之行的十大困惑

拉美是歐洲人的作品,非洲是歐洲人的孽債。這是筆者不久前拉美之行得出的鮮明感受。

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智利安德烈斯·貝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第三屆中拉學術高層論壇”,2014年11月24-25日在智利聖地亞哥市西班牙宮舉行。參加論壇後,筆者又赴巴西多地訪問。感性與理性認識反差,十分明顯。來到拉美,才真正領悟到世界之大,所知之小。

漫步在裏約海灘,猶如置身於歐洲;翻越一座山,貧民窟印入眼簾,又覺得來到了非洲。何以至此?為什麽智利、墨西哥成為OECD國家,而曾經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的阿根廷卻邁不過中等收入陷阱?種種困惑縈繞腦海,迄今無法消除:

困惑一、為什麽拉美不如北美?

拉美的發展條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落。

先說天時。兩個世紀前,拉美國家紛紛從歐洲殖民體係中獨立出來,其後世界經曆了多次世界產業革命,拉美麵臨的發展機遇一輪又一輪,為何沒有崛起為像北美那樣的發達社會呢?難道天道罰懶?

其次說地利。拉美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雨水充沛,熱帶雨林比比皆是,且氣候適宜、風調雨順。亞馬遜河沒有像尼羅河、黃河那樣泛濫。中國人常說饑寒交迫,拉美人無論如何體會不到——天氣宜人、物產豐富,餓不死、凍不壞。因此就安於現狀,不去奮發圖強。難道福兮禍所倚?

再說人和。巴西兩百年前獨立,沒有經曆如美國那樣血腥的內戰,獨立後可謂既無內憂,又無外患。除了巴拉圭戰爭,一戰、二戰也與拉美無緣。比較而言,整個拉美地區整體上享受了幾百年的和平紅利,為何沒有發展起來呢?難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困惑二、為什麽拉美二元性如此突出?

從裏約機場來到賓館,貧民窟沿途可見,街上髒亂差、堵車現象不亞於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穿越隧道來到海邊,完全是發達國家景象:遊艇、洋房、休閑設施比比皆是。

這不是一般的貧富差距,而是折射出導致“中等收入陷阱”、“拉美病”的“二元性”。正是這種“二元性”,造成種種“拉美悖論”:

一是南方國家,歐洲文化。拉美國家普遍存在政治超前、經濟滯後的現象,物價偏高而貧富差距大,未能處理好社會、國家、市場關係。二是國家化滯後於全球化。以城市化為例,拉美比率僅略次於北美,高出歐洲十多個百分點,但城市治理能力與治理體係未實現現代化,過度城市化現象嚴重。三是地區化未發展為一體化。拉美有各種版本的地區化進程,但未匯聚成更高水準、更具包容和更廣泛的拉美一體化——拉共體仍然顯得鬆散。

歐洲人來之前,拉美有輝煌的古老文明,如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無法如北美那樣幾乎在一張白紙上做文章,因而陷入現代(歐洲)、傳統(拉美)的二元悖論,並在歐洲殖民者離開後淪為美國的後院而始終未能成為自己。

近年來,中國發展如此迅速,讓許多拉美國家羨慕不已。得知中國成功的秘訣在於找到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時,他們感慨不已——長期被美國的發展經濟學所忽悠,後來又被告知隻有靠“華盛頓共識”才能發展起來,讓拉美國家走了那麽多年的彎路。拉美一些國家實施的21世紀的社會主義,就是擺脫美國影響、探索走自己發展道路的重大嚐試,可惜並未成功,政治經濟社會的二元結構依舊。

困惑三、為什麽拉美中產階級做不大?

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局不穩,主要原因並非富人與窮人的矛盾,而是中產階級困境:缺乏上升為富裕階層的渠道,還可能被重新拉入窮人的行列,脫離中產陣營。選舉民主在拉美國家的亂象之一,是候選人承諾給貧民窟裏的窮人補貼、發錢,換取他們出來投票。

本來領取補助,是要登記的,承諾將小孩送往學校接受教育,但這些窮人往往領錢後就花掉,協議成一紙空文。如此,街頭乞討、偷盜的小孩隨處可見。教育跟不上,結果隻能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貧困遺傳下來,發展不可持續,蛋糕做不大。

巴西等拉美國家未學到西方資本主義先進性,卻問題叢生:物價高,民粹盛行,老百姓動輒遊行示威,政府好的政策無法貫徹執行。

困惑四、為什麽拉美文化缺乏資本主義精神?

拉美文化:粗而不俗,粗而不放。

先說粗。不管什麽年齡、身材的女人,皆開放袒露,落落大方。可惜,漂亮者不見得自感其美——沒有歐洲人的高傲氣質;醜陋者不覺得自己醜——沒有亞洲人的矜持與含蓄。另一層粗的涵義就是赤裸裸地搶。

智利治安最好,但我們代表團就在聶魯達故居被偷,其他地方更是直接搶奪:單反相機不敢拿出來,聖保羅教堂不敢進去,裏約海灘不敢下水……

拉美人不俗。阿根廷、烏拉圭等少數國家以白人為主,多數國家以梅斯蒂索人(印歐混血)為主,秘魯、玻利維亞等一些國家以印第安人為主。但不管怎麽說,沒有北美那麽多黑奴,阿根廷更是地地道道的歐洲文化在拉美大陸的發揚光大。

然而,粗而不放,成了拉美發展的軟肋——缺乏資本主義的開放與革新精神。天主教文化不如新教文化,人較懶散,不重視教育,大概也是拉美不如北美發達的原因之一。

拉美大城市裏貧民窟比比皆是,黑幫持槍把持,治安極差。貧民不斷從平地往山上發展,占據一個一個山頭,政府隻好出資在山頭間修建索道。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社會養懶漢,勞工標準高、物價高,比發達國家過之而不及,然收入不及,資本主義無法充分發育。

訪問聖保羅市的《南美僑報》,巧遇對麵共濟會大樓,如此張揚讓人大跌眼鏡——圓規與直尺的會標刻在大門旁,十分醒目,這在歐美都難以想象。反對天主教的共濟會推動了新教的崛起,在巴西如此顯赫,怎麽就沒有像德國那樣誕生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呢?

困惑五、為什麽拉美一體化無法企及歐盟?

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三大類地區化思路在分裂拉美:一類是以委內瑞拉、古巴為代表的左派、反美色彩濃厚的國家,致力於建立意識形態聯盟;第二類以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為代表的地區大國組成的具有地區保護主義色彩的南方共同市場;第三類以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組建的太平洋聯盟國家,推行與亞太國家的經濟一體化。且不說如何對接,就單說一體化動力、目標、成就皆無法企及歐洲。

為何拉美不能聯合自強,在擺脫歐洲殖民統治後,又陷入美國霸權陰影之中,淪為人家的後院呢?2013年底,美國宣布門羅主義過時,拉美不再是美國的後院。這是否加速拉美一體化進程呢?

困惑六、為什麽拉美會過度城市化?

拉美城市化率幾乎與世界最高的北美地區持平,平均高達87%,比歐洲都高出十個百分點。缺乏像中國的戶籍製,加上政黨輪流坐莊,選舉叢生,導致政策執行力、連續性大打折扣,城市像野草、雜草那樣生長和蔓延,造成過度城市化和畸形發展,成為拉美病的典型寫照。

在聖地亞哥市郊外的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參加中拉城市化比較研討會,拉美朋友異口同聲地告誡中國,新型城鎮化千萬要汲取拉美慘痛教訓,並好奇地想了解,中國城市化為何如此井然有序?

困惑七、為什麽拉美無戰事?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有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等國殖民地,這些宗主國曆史上矛盾重重,打鬥不斷,但拉美並未遭遇大的戰亂,是相對安寧的大陸。其間根源何在?阿根廷學者對筆者談及,後悔與英國開戰,稱應該學中國通過談判解決香港問題。

在巴西與阿根廷、巴拉圭交界的伊瓜蘇市郊,有座伊泰普水電站,在三峽大壩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水電樞紐。由巴拉圭、巴西共建、共享。中控室一半是巴拉圭、另一半是巴西。大壩前由兩國國旗各一半組成,標有“Etaipu Binacional”字樣,體現水庫主權共享精神,頗有法德煤鋼聯營的味道。難道是歐洲和美國起了離岸平衡作用,,幫助實現拉美和平?
困惑八、為什麽拉美不反感歐洲殖民統治?

拉美33個國家,按照其發展水平,大體上可以分為四類國家:好西方的好學生,好西方的壞學生;壞西方的好學生,壞西方的壞學生。

智利算得上既是歐洲的作品,又是“華盛頓共識”的作品。然而其他拉美國家就沒有那麽幸運了。拉美地區新興經濟體集中,但貧富差距巨大,既是歐洲的作品,又是南方的縮影。拉美人主要是歐洲人後裔,歐洲白人、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後代比較好地混血,故拉美俊男靚女多。歐洲的拉美化使得拉美人不僅不反感歐洲殖民統治,反而在捍衛歐洲價值觀。
困惑九、為什麽拉美人不真的反美?

雖然古巴、委內瑞拉等少數拉美國家反美,長期由左派執政,一些國家結成意識形態反美聯盟,但總體上拉美人並不真的反美。巴西總統羅塞夫在美國演講,大談不學中國模式,妄稱那是剝削勞工權益、汙染環境為代價的模式,就是為了討好美國。

墨西哥人更是如此,常常抱怨“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每年偷渡到美國去的青年人不計其數。拉美國家遭受門羅主義一個多世紀,為何不真的反美?難道正如奧巴馬總統在宣布開啟與古巴關係正常化進程時所言“Todos somos americanos)”(我們都是美洲人)?!

困惑十、為什麽拉美的華人這麽少?

中國人遍布天下,但拉美相對稀少。華工來到拉美修路、開礦。其後太平天國餘部轉至拉美。在古巴華人幫助實現民族獨立,這是兩國友好的曆史正資產。但總體上,拉美相對於其他地區,華人較少。直到近年來,生意人才起來。

巴拉圭未同中國建交,但華人帶你入境,就為做生意。拉美到處是Hecho en China(中國製造),富了華人。中國義烏小商品泛濫,但華人並未潮湧。在巴西,華人才25萬,其中20萬住在拉美最大城市聖保羅,與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數量相當。

為何拉美的華人這麽少?難道生活環境、氣候不適合中國人?顯然不是。難道語言不通是障礙?那為何在非洲就有百萬中國勞工呢?

種種困惑,其實也是中國的世界困惑——鴉片戰爭以來,天下觀破滅,東西南北四大問題簡化為東西問題,而中國又自詡為“東”(印度作為東方文明的又一代表,是有意被中國人忽視的),而緊盯強者的邏輯又讓中國人假定美國代表“西”,於是東南西北簡單為東西方或中西關係;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後更簡化為老大(美國)與老二(中國)關係,思維和視野越來越簡單化、模式化。

不到拉美,不知道世界之大,中國之遠;不到拉美,不知道發展之悖論,中國之幸;不到拉美,不知道西方影響之深,中國之艱。


2015.03.08
跨太平洋安全對話釋放哪些信號?

當地時間3月6日晚上,被稱為拉美版的香格裏拉對話會“Cartagena Dialogue”(卡塔赫納對話會)在哥倫比亞的北方旅遊城市曆史性開啟,這是英國著名智庫IISS(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繼新加坡香格裏拉對話會、巴林麥納麥對話會之後又一大手筆。

會議選在加勒比著名曆史旅遊名城卡塔赫納召開,耐人尋味:一,卡塔赫納並非太平洋城市,盡管哥倫比亞係太平洋聯盟國家,隻是因為太平洋沿岸無類似拿得出手的城市?二、一般人印象中,哥倫比亞長期受麥德林販毒集團困擾,內戰不止,社會不安,為何有資格舉辦跨太平洋安全對話會?

魔鬼就出在細節上。卡塔赫納對話會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從宏觀層麵說,美國重返亞太,拉美也在重返亞太,希望尋找第三鄰居——歐洲宗主國與美國是曆史上的鄰居,這就是太平洋對岸國家,主要是日韓中三個東亞國家。 近年拉美國家興趣更集中在快速發展的中國身上;可以說,中國正在開啟拉美發展的第三次機遇。做生意首先要考慮安全問題,如集裝箱安全、投資安全、原材料與 大宗商品安全。舉辦跨太平洋安全對話會,也是希望塑造拉美安全形象,吸引東亞國家投資。當然,IISS也善於抓住拉美國家的心理,促成此事。

中觀層麵而言,成立於2011年4月的太平洋聯盟(Pacific Alliance)希望扮演起全球角色。創建該組織的主要目標是加深四國的經濟一體化,實現自由貿易,與亞太地區加強聯係。太平洋聯盟自由貿易區是一個由 2.06億人口組成的大市場。國內生產總值合計為2萬餘億美元,約占整個拉美GDP的三分之一。 經濟占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總量的35%,占該地區出口的55%。太平洋聯盟4國——智利、秘魯、墨西哥、哥倫比亞——經濟2012年預計增長4.6%。 太平洋聯盟委托哥倫比亞出麵召集其他太平洋聯盟國家及其觀察員國等與會,也反映出太平洋聯盟以安全謀發展後,步入以發展求安全的新階段。

微觀層麵講,哥倫比亞總統與IISS主任齊普曼關係不錯。哥倫比亞經濟與阿根廷爭拉美老三位置(巴西、墨西哥之後),政治上也積極表現自己,想加入 APEC(係太平洋聯盟中唯一非APEC國家),正好APEC不擴容的共識明年到期,對話會也是遊說手段之一。

哥倫比亞並非美國正式盟友,不過,美國與哥倫比亞簽署了軍事協定,比如美禁毒署在哥倫比亞設立辦公室,幫助培訓哥軍打擊毒梟。因此哥倫比亞對美國幫助打擊毒品和反對派武裝, 實現國內和解心存感激,還建有美國的軍事基地,選擇加勒比海邊城市舉辦太平洋安全對話會,有明顯照顧美國的意味。美國也派出南方司令部司令參加,借此為跨太平洋安全問題摸底。

開幕式主旨演講,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大談哥倫比亞成功實現國內與反對派和解的經驗,顯示在打擊毒品和暴力犯罪上經驗可嘉,談安全腰杆直起來了。哥倫比亞很羨慕其他太平洋聯盟國家與亞洲國家經貿、投資聯係越來越密切,希望吸引中日韓投資,希望借此建構國內安全、穩定新形象,同時在老安全困擾問題告一段落後,著眼於實現長治久安之道,羨慕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希望借鑒其在解決安全根基——消除貧困、解決社會就業、收入分配不公、創造就業、提升教育、鼓勵創新等方麵的成功經驗。

在電視對話辯論會上,韓國國際安全大使李正民(延世大學教授,我2005年時同事)大談經濟繁榮有賴於個人自由、民主人權,拉美與會者興趣索然,反而對世界銀行副行長朱民介紹的中國發展經驗饒有興趣。對話會上也反映出,拉美國家與亞洲國家的安全觀差異明顯:亞洲國家比較關注國際安全,曆史遺留下的主權領土爭端等;拉美國家比較關注國內安全,由於毒品走私、暴力犯罪、貧富差距造成的安全問題突出,很羨慕亞洲國家如何解決公平與和平的關係問題,希望探討借鑒東亞國家如何解決就業公平,公平創新,分配公平等問題上的經驗。由此可見,中國發展經驗對拉美國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看來,跨太平洋安全對話會的召開,反映出拉美國家安全觀的新變化——可稱之為發展安全觀,將眼光從歐美越來越轉向亞洲,這既在開啟拉美的中國機遇,也在開啟中國的拉美機遇。



2014.02.03
美智庫“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Mark Weisbrot
美國替中國打開了拉美的大門
(原題“US foreign policy in Latin America leaves an open door for China”,原載於英國《衛報》網站)

2013.07.06
美國國防大學西半球防務研究中心教授Robert Evan Ellis
中國能在拉美走多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