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奇想,想了解了解到底中國政府買這麽多年來買美元(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債券),到底是虧了沒有。
查了查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做了簡單估計,如下:
持有債券(十億美元) | 增值 | 兌換率 | 人民幣等值(十億人民幣) | 利息(美元) | |
2000 | 60.3 | 8.28 | 1.2 | ||
2001 | 78.6 | 18.3 | 8.28 | 151.5 | 1.6 |
2002 | 118.4 | 39.8 | 8.28 | 329.5 | 2.4 |
2003 | 159 | 40.6 | 8.28 | 336.2 | 3.2 |
2004 | 222.9 | 63.9 | 8.28 | 529.1 | 4.5 |
2005 | 310 | 87.1 | 8.19 | 713.3 | 6.2 |
2006 | 396.9 | 86.9 | 7.97 | 692.6 | 7.9 |
2007 | 477.6 | 80.7 | 7.6 | 613.3 | 9.6 |
2008 | 727.4 | 249.8 | 6.94 | 1733.6 | 14.5 |
2009 | 894.8 | 167.4 | 6.83 | 1143.3 | 17.9 |
2010 | 1160.1 | 265.3 | 6.76 | 1793.4 | 23.2 |
2011 | 1151.9 | -8.2 | 6.45 | -52.9 | 23.0 |
2012 | 1220.4 | 68.5 | 6.31 | 432.2 | 24.4 |
2013 | 1270.1 | 49.7 | 6.19 | 307.6 | 25.4 |
2014 | 1244.3 | -25.8 | 6.14 | -158.4 | 24.9 |
總(人民幣) | 8564.5 | ||||
總(美元,2014) | 1394.9 | 189.9 | |||
賺了多少? | 340.4 |
第二列是曆年中國政府做持有美國政府債券(單位十億美元),每年用於購買美國債券的等值人民幣按當年兌換率換算成人民幣,在倒數第二列。每年利息就大概給個2%,在最後一列。人民幣花費總數在倒數第二列;利息在倒數第一列。兩項的總數在倒數第二行。這些人民幣按2014年底匯率折算成美元,跟2014年底擁有量比,是增值。
換句話說,利息賺了一千九百億,兌換率賺了一千五百億,共三千四百億美元。
不是大數目,目算一下,25%左右,這麽多年了,回報率也不高。不過外匯總得有地方呆著,美債安全,也不賴。
【注】沒包括其它非美國政府債券(如房屋貸款債券-MBS)和民間的投資。
【附錄】
彭博商業周刊2014中國在美投資勢頭凶猛
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在2014年達到了120億美元,是僅次於2013年的曆史第二高度
【附錄】
華爾街見聞集錦:重量級人物都說了些啥?(小結,不少具體報道來自新浪)【深藍財經匯集】
樓繼偉(財政部長)
周小川(央行行長):今年將推三方麵改革 努力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拉加德( Christine Largard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張高麗(國務院副總理):對環境違法“零容忍”
易綱(央行副行長):正在研究人民幣個人對外投資
朱光耀(財政部副部長):萬億債務置換是為解決大規模刺激遺留問題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今明兩年中國經濟進入觸底期【真的?】
陸磊(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人民幣當前升值反映外匯供需【參見:觀察者人民幣連續4日大漲 累計漲幅超600個基點,一舉收複今年全部失地】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
3月21日-23日在北京釣魚台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張業遂(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
徐匡迪(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院士)
王安順(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朱光耀(財政部副部長)
戴瑞禮(普華永道全球主席)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趙大程(司法部副部長)
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王東明(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韓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寧高寧(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樊勝根(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
錢克明(農業部總經濟師)
餘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陸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繆建民(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裁)
宋曉梧(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顧問)
王忠民(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王受文(商務部部長助理)
李俊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
潘家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玉卓(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楊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易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田國立(中國銀行董事長)
杜嘉祺(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
林左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熊群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
高紅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王振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胡誌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
張誌洲(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汪建(華大基因董事長)
侯雲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張承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葉燕斐(中國銀監會審慎規製局副局長)
李稻葵(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
何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李建紅(招商局集團董事長)
趙令歡(弘毅投資總裁;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
仇保興(國務院參事)
張玉良(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
周濟(中國工程院院長)
趙昌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孟曉駟(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
田向利(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島市委書記)
方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
何巧女(東方園林產業集團董事長)
柳青(滴滴打車總裁)
曹培璽(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
喬保平(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
隆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劉烈宏(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曹國偉(新浪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長)
馮飛(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
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李小雲(中國國際發展研究網絡主席;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教授)
張高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徐紹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軍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樓繼偉(財政部部長)
周小川(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高虎城(商務部部長)
何立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金立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趙國華(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
李偉(論壇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寧吉喆(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王毅(外交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