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核工業

(2015-03-12 21:02:37) 下一個


2015.03.1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華龍一號有望年內與英國簽署協議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紅沿河二期項目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日前已獲核準,這是4年來我國真正意義上新批的核電項目。在獲得建造許可證後,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既可開工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廣核正與英國、法國就華龍一號技術進行談判,年內有望簽署協議。在走出去過程中,建議國家給予必要的利率、稅收、信貸等政策支持。對於國內核電發展,賀禹建議,應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信貸支持政策待加碼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華龍一號目前的進展情況。

  賀禹: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於2014年正式通過國家審批,計劃今年內啟動示範工程建設。目前國家已經選擇了兩個廠址,一是廣西的防城港,另一個是福建的福清。由於在核電領域,將產品銷往國外要求首先必須在國內有示範廠址或示範堆在建。因此示範堆開始建設以後,我們將具備走出去的條件。

  通過防城港華龍一號的建設,我們希望開工後可以將華龍一號反應堆銷往英國。目前我們與英國、法國正進行談判,並已簽署意向書,年內有望簽署相關協議。接下來我們會將華龍一號帶出國門。目前我們已成為羅馬尼亞首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在加快推進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此外,中國核電企業在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國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果我國的核電技術、核電製造、核電建設能踏出國門,這將說明我國的核電技術、製造、管理等方麵都將進入新階段,實現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的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目前國際上三代核電技術競爭激烈。全球核電發展最快、核電使用最多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核電建設自上世紀80年代後基本處於斷檔。而我國核電建設從80年代至今未曾間斷,從而儲備了大批人才。我國在30年建設間積累大量經驗,這是非常珍貴的。

  此外,我國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在發展起來後我們將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同時,我國核電在方方麵麵的成本都較低。與全球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技術的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經濟性則有明顯競爭力,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產品相比也有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在核電走出去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賀禹: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核電國家,對於進入本國市場的核電新堆型技術,都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審查,而通過這些審查往往需要數年之久。通過目標國政府的技術審查,是華龍一號實現在海外落地最為關鍵的一步。企業需要在國家的統籌協調及必要的政策支持下,按要求完成大量的適應性設計修改,最終才能通過審查。

  核電走出去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不單單是經濟合同,核電同時涉及到政治、外交,需要政府共同推動。與此同時,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我們在競標核電項目時的造價一定要有競爭力。但作為公司,在項目中需要盈利,這就要求國家在利率、稅收等方麵給予更多支持。此外,核電屬於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產業,獲取海外項目訂單,需要提出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我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參考其他國家開發海外核電項目的通行做法,抓緊製定出台針對核電走出去的出口信貸等支持政策,提升我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無論是產能輸出還是資本技術輸出,走出去根本上是要拿到大的項目。中廣核走出去並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打開國際市場,更是關係到相關的各行各業。走出去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製造帶出去,而這也涉及到國家的建設隊伍。因此走出去要抱團,做到把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資本、中國的設備同時帶出去。

  建議核電規模化發展

  中國證券報:對下一步國內核電發展,尤其是向內陸地區的推進,有哪些建議?

  賀禹:在滿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剛性要求硬約束條件下,核電替代效應最強,應該規模化發展。據測算,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5億至2億千瓦,才能有效支撐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0%這一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麵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規模化發展;按照“同一廠址,同一技術路線”的原則,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用具備三代技術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術填平補齊,以推動核電產業整體上的健康、有序、不間斷發展。

  從全球範圍看,內陸核電具有豐富的建設運行經驗和良好的運行業績,國際上也不區分沿海和內陸核電,兩者沒有必然差別,安全性也已得到充分驗證。實踐表明,內陸與沿海核電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上標準是一致的。而我國已基本完成內陸核電前期準備和論證。“兩湖一江”三個內陸核電項目現場準備已達到隨時開工的條件。建議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2015.03.09
路透社:“中國製造”核電出口起步艱難

路透香港/北京3月6日(記者 Charlie Zhu/David Stanway) - 中國已經陸續簽約對外出口第三代核電技術,同時也麵臨一個巨大的障礙:仍需表明自己能夠在國內建設和安全運營這些核電機組。
 
在過去30年發展時期獲得的外國技術幫助下,中國目前擁有數量最多的在建核反應堆,並雄心勃勃地計劃出口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在人大會議上稱,中國計劃加強先進行業的出口,包括實施大型核電項目。
 
上個月,中國和阿根廷簽署初步協議,向阿根廷銷售“華龍一號”反應堆,這似乎表明中國在出口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取得進展。
 
官方媒體稱這宗交易是“華龍一號”的首航,中國自己尚且沒有動工建設該型反應堆,這令業界對中國向全球提供反應堆的能力懷有疑問。
 
“我們致命的弱點是管理標準不夠高,和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SNPTC)資深專家許連義說道。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研發另外一個最終麵向國際市場的核點機組。這家公司最初成立即為接收西屋電氣的AP1000核電技術。
 
盡管西方設計的反應堆在中國運行了超過20年,中國仍需要向買家證明中國技術的可靠性. 中國在工業安全標準和采礦等領域的安全名聲好壞參半。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李寧表示,位於福建的中國第一個華龍一號項目,假設今年開始動工,而且建設順利,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中國對新建核電項目的審批速度一直很慢。
 
中國政府承諾堅持最高的安全標準,使用諸如華龍一號和CAP1400的“第三代”反應堆。CAP1400也是國產反應堆,未來麵向出口。
 
由於CAP1400基於來自西屋電氣的技術,推出該反應堆將取決於位於浙江省的西屋電氣第三代試驗型機組的建成。該試驗堆因技術問題將麵臨三年的延遲。
 
中國政府現在鼓勵通過整合來減少內部競爭,聚集知識產權和金融資源,試圖打入在目前被被法國Areva(AREVA.PA)和俄羅斯Rosatom State Nuclear Energy Corp.主導的國際核能市場。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合並的計劃在2月3日浮出水麵,行業專家預計這宗合並可能打造出總資產超過6,000億元的巨型企業。這類似於中國在高鐵領域實施的策略。
 
中國在2007年與西屋電氣達成了一項重要的核電技術轉讓協議。自此以後,中國一直在對該技術進行消化和國產化,以開發CAP1400,並稱CAP1400和華龍一號全部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
 
西屋電氣北京辦公室並沒有立即對尋求置評的要求作出答複。
 
尋求中國國家發改委對中國核電戰略置評的傳真也未收到回複。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總工程師王中堂表示,除了阿根廷,中國與土耳其、南非的潛在核協議也在取得進展。
 
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一名官員匿名表示,中國成為核電大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在國內建成華龍一號。
 
中國目前擁有22個運行中的核電反應堆,此外還有26個核反應堆正在建設中。中國計劃到2020年將核電裝機總量由去年底的20.3GW提升到58GW,預計耗資1,000億美元。到2020年,核電也僅能滿足總計電力需求的3%。
 
行業組織世界核協會中國代表Francois Morin稱,為了出口自主技術產品,中國需要表明其擁有運營經驗,特別是海外運營經驗。


2015.02.09
人民日報:核電“走出去” 底氣何在?(關注·核電“走出去”(上))

近期,核電成為繼高鐵之後我國產業“走出去”的又一台重頭戲,國內外廣泛關注。

  作為投資巨大、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高科技產業,核電“走出去”對促進我國核工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帶動國內高端產業發展,以及打造中國品牌、提升國家形象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鑒於核電的高度敏感性和異常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核電“走出去”還麵臨諸多挑戰,很難一帆風順、一蹴而就。

  中國核電“走出去”條件具備了嗎?今後還會遇到哪些困難?新春前夕,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核電、中國核建等四大企業的負責人。

  ——編 者

  自主研發出三代核電

  我國兩大自主品牌技術上很先進,安全上有優勢,經濟上有競爭力

  “核電‘走出去’,是我國核電產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要求。經過30多年的建設、運營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們現在完全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可以與核電強國在國際市場上同台競技了。”說到中國核電“走出去”,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底氣十足。

  “核電‘走出去’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技術‘走出去’、工程承包‘走出去’、設備和材料供應鏈‘走出去’、技術服務‘走出去’等。”國家核電總經理顧軍認為,“但最具含金量的,是通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核電技術輸出,帶動工程、設備、材料、技術服務以及技術標準‘走出去’。”

  據介紹,對於新建核電項目,目前國際公認的技術是三代核電。在這方麵,我國已有兩大自主品牌——華龍一號和CAP1400。這兩大技術均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完全滿足三代核電的技術標準和安全要求,技術上很先進,安全上有優勢,經濟上有競爭力。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說,華龍一號由中核集團與中廣核聯合研發,其總體技術方案在2014年8月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評審,同年底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審。

  “華龍一號共獲得743件專利和104項軟件著作權,自主知識產權覆蓋設計技術、專用設計軟件、燃料技術、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完全實現了獨立自主。”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說,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髒”,華龍一號的反應堆堆芯從157擴容到177,可使發電功率提高5%—10%,在提高經濟性的同時,降低了堆芯內的功率密度,堆芯熔化概率和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概率等多個安全指標超越了現有三代核電技術的要求。

  “圍繞華龍一號的設計研發,我們先後開展了54項科研課題,與64家國內外大學、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了117項合作。”據孫勤介紹,華龍一號首次明確提出了“能動+非能動”的安全設計理念,進行了先進壓水堆設計係統性創新;利用確定論和概率論相結合的方法,較好地平衡了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和經濟性。

  另外一個三代核電自主品牌CAP1400,是國家核電在引進消化吸收AP1000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的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機型。“CAP1400研發被列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采用了國內外最新的核電標準,可滿足最嚴環境排放要求。”顧軍說,“日本福島事故後,我們又對CAP1400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係統優化,不僅全麵滿足三代核電技術要求,而且關鍵安全指標較三代核電安全標準提升了一個量級,實現了當前最高安全標準。”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國家核電建成了世界先進的試驗台架,分17項試驗任務、887個工況,對CAP1400的非能動安全係統設計和關鍵設備設計進行了試驗驗證,充分證明了其科學性與先進性。2014年9月,CAP1400示範工程核安全分析報告通過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審評,結果滿足國際國內最新安全標準。“這次評審曆時17個月,直接參與評審的專家學者超過260人,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在我國核電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基於非能動壓水堆在係統簡化、模塊化建造、運行性能先進等方麵的特點,CAP1400在經濟性方麵也有明顯優勢。”顧軍說,以示範工程測算, CAP1400的含稅電價低於0.4元/千瓦時,比標杆電價還低。標準化和批量化之後,CAP1400的市場競爭力會更強。

  核電裝備跨至三代

  80%以上設備實現國產化,形成完整產業鏈

  “核電‘走出去’,光有自主技術不成,還離不開核電設備製造能力的支撐。”孫勤說,一個核電站大約有65000台套主、輔設備,不僅數量大,而且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極高。“自上世紀80年代秦山核電站建設以來,我國就一直非常注重核電設備的自主化,目前裝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關鍵設備都能自主研製,完整的核電產業鏈基本形成,裝備製造業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通過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和CAP1400重大專項拉動,我國的核電裝備實現了從二代到三代的重大跨越,三代核電關鍵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核電裝備製造配套能力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顧軍介紹說,二代的設計壽命是30—40年,三代則延長到60年,壽命延長了1倍,對材料的要求完全不一樣,製造的工藝也改變了。“比如,主管道、主泵等關鍵部件原來都采用鑄造工藝,現在改成了鍛造,材料的質量和設備的精度都相應提高了很多。”

  據賀禹介紹,我國核電裝備企業的研發能力、製造水平、管理工藝等都有了質的提升,現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電裝備生產國之一。“由於有強大的裝備製造能力作支撐,我國核電建設的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與國際同等安全型號相比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核電站建設能力全球領先

  30多年從未間斷,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核電站建設企業,中國核建一直在為推動核電“走出去”蓄力。

  “我們是30多年來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過核電工程建設的企業。”中國核建總經理王壽君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核建就為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建設做好了準備。“從那時起,我們一直沒停過,從二代一直幹到三代、四代。目前中國在建機組有近30台,占全球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的42%,規模全球第一。”

  “核電建設絕對是實踐出真知。”王壽君告訴記者,在30多年未間斷的建設過程中,中國核建一方麵不斷積累經驗,一方麵積極向國際同行學習,邊引進、邊消化、邊吸收、邊創新,建設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我們以成熟的、經得起試驗驗證的工藝和技術,在核島建設領域保持領先優勢和主導地位,不僅承擔國內已投入商業運行的全部核島工程建設,也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被國際同行譽為世界領先的核電建造企業。”

  2011年10月22日,全球首家核電建設國際培訓中心在中國核建掛牌,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全球範圍內設立的唯一核電建設國際化培訓機構。

  “在30多年的建設、運營過程中,我國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管理經驗,也鍛煉培養了成體係的核電人才梯隊——這是核電‘走出去’的寶貴財富。”賀禹說。

  “核電‘走出去’離不開強大的國力支撐。”顧軍告訴記者,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充足,為核電“走出去”提供了足夠的融資能力。“現在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可謂水到渠成、恰逢其時。”

  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開發的世界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它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基準,創造性地提出“非能動”安全理念,極大限度地保障了核電站在極端事故情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反應堆發生堆芯熔化的概率以及大量放射性釋放到環境的概率比二代核電技術約小100倍。AP1000壽期60年,功率125萬千瓦。由於采用簡化型設計,AP1000核電站簡化了係統,大大減少了設備和部件,提高了可靠性;同時,采用模塊化設計與建造技術,使得像“搭積木”那樣建設核電站成為現實。2006年11月,我國決定引進AP1000技術,建設4台AP1000核電機組,以推進我國第三代核電的自主化發展。


  “非能動”安全理念:

  由美國西屋公司在設計AP1000中首次提出,是一種從根本上革新的反應堆安全係統設計理念。它利用物質的重力、流體的自然對流、擴散、蒸發、冷凝等原理,在事故應急時冷卻反應堆安全殼,帶走堆芯餘熱,防止堆芯熔化。萬一發生極端事故,可以在72小時內完全依靠自發投入的非能動安全係統保障安全,不需要任何交流電源,不需要操縱員幹預。(采訪人: 本報記者 趙永新 蔣建科 李 剛 受訪人: 孫 勤(中核集團董事長) 顧 軍(國家核電總經理) 賀 禹(中廣核董事長) 王壽君(中國核建總經理))


【後記·回顧】
2011.04.08
環球財經: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院士:中國核工業比印度落後25年
2011.01.05
東方早報:中國在核技術上取得突破 使得鈾利用率提升60倍

24年攻關路
中國核燃料循環:“最薄弱環節”
早報訊 甘肅的茫茫戈壁灘深處有一座小白樓,這就是中國核工業集團404廠,1986年我國確定的唯一一座進行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的研究基地。24年間,我國科學家就是在這裏,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調試、自主研發。
“乏燃料後處理/再循環是我國核燃料循環中最薄弱的環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顧忠茂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國家對後處理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很多技術人員就是在那個時候轉型去做洗發水、不幹膠了。”
相關:中國核突破 解能源瓶頸
2013.09.13
中國核學會2013: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2011.6.30-2013.6.30
    一、大亞灣實驗發現中微子新的振蕩模式
    中微子混合角θ13是物理學中28個基本參數之一,它的大小關係到中微子物理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和宇宙起源中的“反物質消失之謎”相關,是國際上中微子研究的熱點。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來自全世界6個國家和地區38個科研單位組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發現中微子新的振蕩模式,並測得其振蕩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該結果加深了人類對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認識,得到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高度評價,並被《科學》雜誌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該項目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二、中國實驗快堆並網發電
    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組織,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具體實施,我國第一個由快中子引起核裂變反應的中國實驗快堆2011年7月21日10時成功實現並網發電。該堆采用先進的池式結構,熱功率65兆瓦,電功率20兆瓦。中國實驗快堆的建成,標誌著我國核能發展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第二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標誌著我國在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麵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該項目入選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三、氣體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和工業化應用
    2013年6月21日,中核集團在蘭州鈾濃縮基地宣布,經過多年研製,我國核工業關鍵技術——氣體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並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後,自主掌握鈾濃縮技術並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離心機工業化是一項要求非常高、技術難度很大的多學科高精尖技術,該技術所需的耗電量約相當於擴散法鈾濃縮技術的1/25,綜合成本約減少一半。
    四、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2年12月9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核島底板第一層混凝土開始澆築,標誌著該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電站采用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兩套核蒸汽供應係統帶一台超高壓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功率21.2萬千瓦,是世界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計劃於2017年底前投產發電。
    五、中國先進研究堆實現滿功率運行
    2012年3月1日,中國先進研究堆成功實現滿功率運行,達到國家規定的技術目標。中國先進研究堆是麵向21世紀核科學技術研究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研究堆,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建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並形成了多項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其反應堆功率為60兆瓦,在同類中子束流研究堆中主要技術指標位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
    六、利用CANDU堆生產鈷-60的輻照-分裝生產線正式投產
    鈷-60作為放射源廣泛應用在農業、工業和醫學(如癌症治療)上,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秦山核電基地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突破國外技術封鎖,依靠國內力量,將CANDU反應堆堆芯反應性控製裝置的不鏽鋼調節棒組件成功更換為鈷-59調節棒組件,生產鈷-60輻射源。輻照-分裝生產線已正式投產,產能達到1400萬Ci/年,滿足國內70%的市場需求,根本改變了鈷-60輻照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麵。
    七、湯姆遜散射準單能硬X射線源實現出光
    X射線廣泛應用於醫學診療、無損檢測、安檢反恐、科學研究等領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湯姆遜散射硬X射線源基於相對論電子束與超快超強激光相互作用,因為其準單色、方向性好、能量連續可調及具有超快時間結構及偏振性,而且規模適中,成為新型X射線源研究的國際前沿和熱點。清華大學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攻關,解決了光陰極微波電子槍研製、亞皮秒時間同步抖動控製、高亮度電子束的傳輸及診斷、X射線本底噪聲抑製等物理與關鍵技術問題,建成了我國首個基於光陰極注入器和太瓦激光係統的湯姆遜散射硬X射線源裝置TTX,並獲得了重複頻率10Hz、光子能量50keV、每脈衝光子產額大於106的硬X射線。TTX的成功出光,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新型高能X射線源研究,及其在基礎科學研究和多種應用研究中的應用。
    八、中國鈾礦第一科學深鑽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中國鈾礦第一科學深鑽是核能開發重點項目,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負責、北京中核大地礦業勘查開發有限公司承擔施工,於2013年5月在我國著名相山鈾礦田成功實施,終孔深度2818.88米,取得了係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揭示了相山火山盆地三維地質結構、工程驗證了成礦遠景區、拓展了新的找礦空間等。該科學深鑽是我國鈾礦地質界裏程碑式的工程,標誌著我國鈾礦勘查已進入了一個更深更廣的全新階段,對推動指導我國鈾礦深部找礦勘查工作具有重大理論和實際意義。
    九、醫院中子照射器-I型機完成設計與建造。
    “醫院中子照射器-Ⅰ型機”通過從堆芯直接引束的總體設計,把一種用於小樣品中子活化分析的研究用堆創造性地提升為中子俘獲療法專用的臨床治癌裝置。它為國際首台中子俘獲療法(BNCT)專用的核反應堆中子源,具有全部的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我國核科學應用在BNCT領域的空白,達到了國際同類技術領先水平。目前醫院中子照射器-Ⅰ已完成設計和建造,2012年6月19日通過專家鑒定,其應用將給廣大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十、國產化率100%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堆內構件成功應用
    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負責設計,上海第一機床廠製造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堆內構件成功應用於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這台為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配套的核島主設備身高近11米,總重約136噸,由上萬個零件精準地焊接、組裝在一起。該堆內構件是國內首次自主設計和自主製造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堆內構件,其成功應用表明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堆內構件設計和製造技術。

2015.03.11
科技日報 :中國核電今天按下重啟鍵

2015.02.16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首次發布全球核電綜述報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路邊的小草 回複 悄悄話 目前裝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
============================
想知道那 20% 從何而來。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