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雜記●草稿(空版)

(2015-02-18 06:30:21) 下一個


Image result for 癩皮狗

壽司常識





(Image: Shwe Gas Movement)

鐵血網提醒您:點擊查看大圖

http://www.forbes.com/sites/ericrmeyer/2015/02/09/oil-and-gas-china-takes-a-shortcut/



中國1月進口出口數據雙降 海關稱量減價跌是主要因素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543.html


https://firstlook.org/theintercept/2015/02/19/great-sim-heist/


奢飾品
Tough times for luxury retail in China
Thursday, 19 Jun 2014 | 10:32 PM ET
http://www.cnbc.com/id/101771742#.
Luxury: measuring the China austerity effect
Rob Minto    | Sep 17 2013
http://blogs.ft.com/beyond-brics/2013/09/17/luxury-measuring-the-china-austerity-effect/
High-end sales in China fell by 1% in 2014
Reporter: Grace Brown 丨 CCTV.com
01-29-2015 04:21 BJT
http://english.cntv.cn/2015/01/29/VIDE1422476397699274.shtml
China’s Anti-Graft Drive and the Effects on Commerce
http://www.internshipschina.com/community/chinainsights2/55-china-insights/720-china-s-anti-graft-drive-and-the-effects-on-commerce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is Masking the Real Causes of the Luxury Slowdown
BY CBNWEEKLY 10 MAY, 2013
http://www.businessoffashion.com/2013/05/chinas-anti-corruption-campaign-is-masking-the-real-causes-of-the-luxury-slowdown.html
中國奢侈品消費76%在境外 專家:消費外流嚴重
2015-02-02 08:23:00新華網
http://finance.huanqiu.com/hongguan/2015-02/5569133.html


為什麽大家要到國外購物?
http://www.wolfax.com/home.php?mod=space&uid=22182&do=blog&id=34064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714/c1003-25276907.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312/145021706602.shtml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2758.html
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5/03/25/no-sign-of-letup-in-chinese-demand-for-korean-cosmetics/?mod=chinablog


January 23, 2014
China’s Crackdown on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 Timeline
http://www.chinabusinessreview.com/chinas-crackdown-on-corruption-and-government-spending-a-timeline/


http://tcf.org/blog/detail/voxs-poor-measure-of-food-affordability
http://www.fatnutritionist.com/index.php/if-only-poor-people-understood-nutrition/



http://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5-chipotle-oral-history/
http://www.nytimes.com/2015/02/19/upshot/reader-mailbag-questions-and-comments-about-orders-at-chipotle.html?partner=rss&emc=rss&abt=0002&abg=0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19/why-restaurants-are-putting-bacon-back-on-everything-again/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19/nations-top-nutrition-panel-the-american-diet-is-killing-us/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19/cholesterol-in-the-diet-the-long-slide-from-public-menace-to-no-appreciable-effec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19/eating-a-lot-of-meat-is-hurting-the-environment-and-you-should-stop-top-u-s-nutritional-panel-says/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is-chipotle-really-healthier-than-mcdonalds-2014-10-22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4/12/22/upshot/what-2000-calories-looks-like.html?_r=0&abt=0002&abg=0
http://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5/02/is-fast-food-better-than-chipotle/385589/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617493/Average-American-spends-1-200-year-fast-food.html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28/why-dessert-is-disappearing-from-americas-dinner-tables/
http://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5-02-27/will-kellogg-s-cereal-sales-ever-return-to-normal-
Really?
http://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15-02-26/for-kellogg-cereal-sales-recovery-may-be-lost-hope

Starbuck coffee with creams
Oreo cookies

http://qz.com/342782/the-incredible-staying-power-of-the-oreo-cookie/
Not so big

icecream



雞翅膀、五花肉都沒了(巨貴)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americans-will-spend-over-14-billion-on-the-super-bowl-2015-01-29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1/28/the-crazy-amount-of-calories-americans-eat-during-the-super-bowl-in-one-chart/
http://www.bloomberg.com/bw/articles/2014-10-06/bacon-why-americas-favorite-food-mania-happened



Rich poor spending final 1http://www.vox.com/2015/2/13/8027877/how-rich-poor-spend


http://skipthepie.org/fats-and-oils/lard/



New Face of Hunger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foodfeatures/hunger/
Why are we fat?
http://science.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health-and-human-body/human-body/fat-costs/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8621057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wonkblog/wp/2015/02/24/chart-how-childhood-obesity-has-swept-the-world-in-less-than-a-generation/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


概況

世行




統計局


統計局

上麵4圖來自Sober Look。


總產值:
2014(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2_03_308358.shtml)

2015(http://finance.huanqiu.com/hongguan/2015-02/5632514.html)



官方答案是20.7萬億實有債務,以及9.6萬億政府負有擔保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這30.3萬億債務,中央和地方大約四六開,地方債總額17.9萬億。【6】

目前關於中國地方債務數額,最權威的數字是2013年年底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9.8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0.26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2.3萬億元,合計約12.38萬億元。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89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為2.67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為4.34萬億元,合計約17.9萬億元。【5】

2011年,審計署公布了總量為10萬億左右的全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並表示該債務規模尚未超過地方政府償債能力。次年,審計署又啟動了新一輪地方政府債務核查,並於2013年公布了截至該年6月底的地方政府債務總量,約為18萬億元,短短兩年內增長了近80%。【2】

中金公司的測算顯示,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約為21萬億~22萬億,相比審計署發布過的截至2013年6月底的數據增長約20%(每年約2.4萬億)。另外,政府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約為14萬億,或有債務約為7萬億~8萬億。【3】中金估算15%~20%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存在較高風險。

艾經緯【3】說,“城投債約5.6萬億,推算顯示,2015年有6000億規模的償還壓力,並在2016年進入到期高峰,”“市場在2012年避免了一場債務危機的衝擊,因為當年地方融資平台需還款1.8萬億,但在銀行業平台貸新政下有5000億貸款展期,以及城投債發行暴增等兩大因素下被化解了。那麽2015年呢?尤其是在43號文已經限製了地方債務再走2012~2013年的擴張路徑,2015年社融總量又遵循著“平穩適度增長”要求的兩個前提下。”

【2】在2004年之前,城投債處於起步階段,“全年發行額不足百億,且發行主體集中於直轄市和省一級平台”。到了2005-2008年間,城投債發展開始加速,發行規模逐年上升,至2008年發行規模已接近1000億元。在“4萬億計劃”的刺激下,城投債迎來了“跨越式發展”,2009-2011年,每年發行規模均超過3000億元。2011年之後,在政策的鼓勵下,由於投資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領域的城投債開始快速增長,“帶動整體城投債發行規模新一波的井噴”,2012、2013年均超過9000億元,2014年更是一舉超過了16000億元。

2014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10省市啟動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總規模約為1000億元。根據去年底財政部公布的信息,2014年地方債發行總規模為4000億元。

【4】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已經穩定占比固定資產投資額的75%左右。從2013年審計結果看,2015年將會有1.9萬億元負有償還責任的存量債務需要償還,這還不包括3198億元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債務和5995億元的或有債務。

“預計2015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將不低於20%,投資額將達13.55萬億元左右,其中預計通過社會資本完成投資額為4.99萬億元,預計通過PPP解決2萬億元左右,存量貨幣資金、財政資金、地方政府發債資金解決4.6萬億元,仍存在超過2萬億元左右資金缺口。”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誌輝表示。

中國全國總產值63.6萬億,13.5萬億投資約是21.2%(隻是地方政府的)。

http://finance.qq.com/a/20140225/008544.htm
2014.02.25
武漢被冠以「中國負債最高城市」之名,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漢債務餘額為2037.05億元,相當於2年內每天須償債1億元。截至2013年12月底,重慶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為3070.39億元。2013年6月,中國審計署的押樣審計調查發現,有9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的達188.95%。

【7】





今年,地方政府背負的3萬億債務中大約有40%將會到期。中國監管機構已批準地方政府將債務展期。


【8】




【10】華爾街日報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

【11】
”就算此次上報的數據比國家審計署調查的數據大得多,可能也未必能真實反映地方債務的實際情況。想一想,城投公司上報的數據,就有兩套,且相差30%左右。那麽,地方上報的債務金額,真實性幾何?
對地方債務的風險,許多人樂觀地認為,是政府債務與國際警戒線相差較大,不大可能引起債務風險。實際上,債務規模遠不是公開的數據那麽樂觀。“
趙曉則是在狡辯,說“如果中國房地產硬著陸或崩盤,那麽日本應該先崩盤”不能解決問題。

華爾街見聞:
2014.06.25
樓繼偉:製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 以市場化原則處理違約
2014.08.20
人大常委尹中卿:地方債或超30萬億 比審計數據高一倍
2014.08.28
中國將允許地方政府發債置換高成本債務
2014.10.02
國務院加強地方債管理 終結地方融資平台模式
2014.10.23
微信“金羊毛工作坊”:解決萬億城投債,一年過渡期夠麽?
2014.10.28
(江金澤)地方債甄別辦法出台 地方融資平台何去何從
2014.10.02
顧成琦:解讀地方債新規:中國地方政府融資模式徹底變革
2014.10.17
地方債存量清理處置框架初定 政府債券成唯一舉債渠道
2014.10.03
海通證券解讀地方債新規:規範降低成本,不救並非拋棄
2014.10.08
城投債分水嶺已至 萬億債務風險曝露
2014.10.22
2015年,揮別城投債!
2014.11.04
地方債務新政在即 城投債遭瘋搶
2014.11.13
報告稱地方債風險集中縣政府 建議允許地方破產
2014.11.21
地方融資平台上演“最後的瘋狂” 市場豪賭政府兜底
文 / 林建建 2014年11月21日
2015.01.18
城投債大縮水 今年地方融資缺口或達萬億元
2014.12.27
城投債困境:“黑天鵝”頻現 明年6000億債務到期
2014.12.22
國際評級機構:城投債國際化是外資的大機會
2014.12.23(山東例子)
首版地方債細則究竟說了什麽?


2015.02.05 經濟觀察報(北京)
項俊波預警地方債風險
新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憂慮保險業受影響。
2015.02.16
外管局管濤:亞洲金融危機的氣息離中國越來越近


程鑫博文:2014年深圳、天津、重慶、蘇州及廣州城市綜合發展對比
小菜一碟:
2014.06.13南方周末
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白皮書”:重慶最多 上海最少
2015.02.09新華網
重慶加強政府性債務管控 年壓減地方債1016億
總產值比重很小。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嚴峻 通縮越來越近--專家
2015年2月25日


http://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5-03-02/china-has-too-much-debt-pboc-will-cut-rates-again-every


政策已見端倪: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87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59
http://estate.caijing.com.cn/20141104/3739833.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2/12/c_127486969.htm
http://zhang-ming.blog.caixin.com/archives/81659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010/13175432_0.shtml



【附錄】
【1】中國廣播網2015.01.21
2014年中國經濟宏觀數據揭示兩大風險:房地產 地方債

【2】21世紀經濟2015.01.19
城投債難說再見地方債遠水不解近渴 缺口或達萬億

【3】第一財經日報2015.01.26
艾經緯:地方債或成頭號灰天鵝 2015年6000億城投債到期

【4】中國經營報2015.01.24
2015地方財政缺口或達3.5萬億 城投債淪為償還債
http://www.zhixuan.com/toutiao/article/9931

【5】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2015.01.19
安寧:地方債當務之急是提高償債能力

【6】2014.06.24
孫黎濤論債:揭開中國債務的冰山一角

【7】金融時報中文版2015.02.21
中國哪個地方政府負債最重?

【8】華爾街見聞2015.02.04
俞平康、孫崢:2015年地方債務危機該如何化解


【9】21世紀經濟2014.11.29
財政廳長承壓:財稅難題必答卷

【10】華爾街日報2014.04.02
六張表告訴你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真相:普遍有償債壓力

【11】2015.01.06
兩套數據上報,地方債務到底有多少?
2015.01.26 財經網(北京)
趙曉:中國“房地產”和“地方債”炸彈基本拆除

【12】
網易財經版”地方債“搜索結果



“健康”的全麥食品
Whole Grains Could Help You Live Longer
8 Whole Grains You're Probably Not Eating
18 Health Benefits Of Whole Grains
Whole Grain Bread And Muffin Recipes That Are Quick And Easy




https://www.bellingcat.com/news/rest-of-world/2015/02/22/what-is-china-building-in-the-south-china-sea/


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3595004579065142981469178


Chinese Food Goes Upscale
New Restaurants Across the U.S. Offer the Kind of Cooking—Authentic, Modern, Elevated—You Once Had to go to China for
By Katy McLaughlin, Sept. 13, 2013
http://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3595004579065142981469178

CHINESE FOOD REPRESENTS one of the paradoxes of American gastronomy: Why has this greatest of cuisines occupied such a low position on our culinary totem pole for so long? Take a complex cooking tradition, a large Chinese-American population, a deeply rooted love of Chinese ingredients and seasonings, and you ought to get something more exciting than General Tso's chicken and fortune cookies.



But a sea change is already under way. Authentic and exciting dishes are no longer the exclusive privilege of travelers to China or to the outer reaches of Flushing, Queens; this fall, when it comes to fine dining in America, Chinese is the new French. A wave of restaurant openings will usher in regional dishes heretofore unseen on these shores, made by chefs who have trained in China and will, in some cases, offer personal takes on what they learned. Young guns, top toques and deep-pocketed investors are all betting Americans are ready for a fresh vision of Chinese food.

In Miami, Blackbrick will serve the lamb dishes and fermented foods of Northern China. In New York's TriBeCa, China Blue will showcase Shanghainese food—a subtle, ingredient-focused tradition—in a 1930s-style, Art Deco setting. In the Flatiron district, at a pop-up within Mira Sushi & Izakaya, chef Brian Tsao will serve a weekend menu of "Taiwanese military village cuisine," showcasing dish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hat were adapted for life in 1940s Taiwan.



Ambitious upstarts are not the only ones seizing the moment—high-profile restaurant groups and Chinese chefs are making inroads into the U.S. Earlier this year, Hakkasan, a Michelin-starred Chinese restaurant that originated in London, opened an 80,000-square-foot restaurant and nightclub in Las Vegas, adding to its collection of high-end dining outfits in Miami, San Francisco, New York and, starting this month, Beverly Hills. Mr. Chow and Philippe Chow, two glamorous upscale chains, have expand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Chef and television personality Martin Yan, a native of Guangzhou, opened a 6,500-square-foot, $3.25-million Chinese restaurant, M.Y. China, in San Francisco last December and will open another in Sonoma County this November. He is looking for locations in L.A., Silicon Valley and Las Vegas.





"I believe the timing is right," said Mr. Yan. Investors now recognize authentic Chinese cuisine as highly marketable. Asian Americans and Asian tourists account for nearly 40% of Mr. Yan's customers, and authentic ingredients are now readily available.



The New Cantonese Food
Once crowded out by heavily sauced, batter-fried, Americanized food, the subtle and elegant dishes of a great regional-Chinese cuisine are back on the menu around the U.S.
By Charlotte Druckman, Feb. 20, 2015
http://www.wsj.com/articles/the-new-cantonese-food-1424465099


SOMETIMES A MEAL isn’t as simple as it seems. So it was last month at Hakkasan, a Cantonese restaurant in Manhattan, where a progression of elemental, refined dishes was set before me. There were tiger shrimp braised in a clay pot with asparagus and taro, with a mildly spicy bean sauce; a plate of steamed white Dover sole draped over cabbage, seasoned with homemade soy sauce and topped with shreds of scallion and wisps of fried turnip; and stir-fried string beans with a soft crumbling of minced pork. I’d wisely put myself in the hands of my dinner companion, the chef Pichet Ong, a frequent visitor to the restaurant.

STAR QUALITY | At Hakkasan in Manhattan, from left: braised tiger prawn clay pot with taro in Mandarin sauce; French beans with minced pork; steamed Dover sole with turnip in homemade soy sauce.

Nearly a year earlier, after a talk at the 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on the Lower East Side, I’d heard Mr. Ong, the evening’s featured guest, bemoan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Cantonese restaurants across the city. I wondered what exactly defines that regional cuisine and what accounted for its shifting fortunes.

I wasn’t the only one. Released last February, director Wayne Wang ’s documentary “Soul of a Banquet,” about legendary Chinese restaurateur and chef Cecilia Chiang, addresses similar questions. Over a half century ago, when Ms. Chiang opened the Mandarin, her fine dining restaurant in San Francisco, it stood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so-called Cantonese restaurants in that city’s Chinatown, where chop suey and deep-fried chicken were typical fare. “Actually Cantonese food is one of my really favorite cuisines,” Ms. Chiang told me recently over the phone. “It tastes so good, and the appearance is so beautiful, so simple. Somehow they never serve that [in U.S. restaurants], so people mistake that, they think chop suey is Chinese—that Cantonese-American food is Chinese.”

Clearly part of the confusion lie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term Cantonese itself. It derives from Canton, aka Guangzhou, the ca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This city was the original port of call for Westerners entering the country, and its proximity to Hong Kong also made it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those who wished to flee. Most of the Chinese who headed to the U.S. beginning in the mid-19th century came from Guangdong, but they were from a poorer region wes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ir food was not the delicately handled seafood, masterfully roasted meat and carefully formed dim sum cooked by rigorously trained professionals in Canton. When these emigrants arrived in America and opened restaurants, their brand of “Cantonese” cuisine was peasant home cooking made with inexpensive, accessible canned goods. “Most of what they served,” Ms. Chiang explained, “was chop chop and chop suey—it means you cut it in small pieces and toss it around. Then it became sweet and sour to give it more flavor.”

In short, American customers wanted more sauce and batter. Even the restaurants that catered to a Chinese clientele were forced to adapt based on the available ingredients and the preferences of younger generations of Chinese-Americans who had lost a connection to the provincial cuisines of their predecessors.

Hakkasan, meanwhile—part of an upscale chain based in London—offers Cantonese food of the haute and traditional, stripped-down variety. “Simplicity is always misinterpreted as inauthentic, fusion and not worth the money,” Mr. Ong said of Chinese food in America. Born in Thailand to Chinese parents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eating his nanny’s Cantonese dishes, he arrived in New York from Singapore in 1983 and made a name for himself as a pastry chef for Jean-Georges Vongerichten. He finds much of the Chinese food available here to be a far cry from the dinners of his childhood, which would include seven or eight dishes—something steamed, something fried, a vegetable, pork, an egg dish, tofu. “Soup [was] always a beverage, on the side, to clear the palate,” he said. Special occasions would bring steamed fish with ginger, scallion and a splash of wine, much like the Dover sole we shared that night at Hakkasan.

While that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 has proved a hard sell to some New Yorkers unaccustomed to paying top dollar for Chinese food, a number of chefs and restaurateurs are reclaiming Cantonese cuisine in their own ways. In San Francisco’s Chinatown, Cantonese-American Brandon Jew, 35, is in the process of launching Mister Jiu’s, due to open later this year, where he’ll apply the respect for fresh, high-quality ingredients that Cantonese and Northern Californian cooking share to dishes his grandmothers made, forgotten recipes his research has led him to and even some clichéd Chinese-American “greatest hits” such as the ubiquitous beef with broccoli. “I want it to represent me,” he said. “I’m Chinese-American. I’m not necessarily going to do Chinese food. My recipes are inspired from history, but I’m using my experiences and resources here to create a different kind of Chinese food.”

Pichet Ong’s Clay-Pot Prawns With Ginger and Scallion

Restaurateur Kay Ch’ien, 35, opened Brooklyn’s 2 Duck Goose six months ago because she “saw a demand for good Chinese food in Brooklyn that wasn’t being met,” and Cantonese is the cuisine that she “knows best and misses the most.” Raised in Hong Kong, Ms. Ch’ien enjoyed both unadulterated standards and westernized hybrids. While her restaurant “is rooted in traditional Cantonese,” she explained, “I’m really drawing on my own experiences growing up in Hong Ko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the city.”

Mr. Ong draws on those memories, too, when he goes to Hakkasan for steamed dumplings and when he makes his own version of clay-pot prawns at home. He and Ms. Chiang worry that American diners will never truly understand or appreciate Chinese regional cuisines—Cantonese and otherwise—as they were developed and executed in China by many generations of culinary professionals. In the meantime, Ms. Ch’ien and Mr. Jew are redefining and refining Cantonese-American food, and it’s a delicious start.





About Ming
蔡明昊(Ming Tsai)


Late Night

Blue Ginger Dining Room

Blue Ginger Lounge

http://www.cookinglight.com/cooking-101/meet-the-chef/ming-tsai-in-china


華館P.F. Chang
Mr. CHow
London Restaurant


http://fas.org/sgp/crs/natsec/RL33110.pdf

http://costsofwar.org/sites/default/files/articles/20/attachments/Costs%20of%20War%20Summary%20Crawford%20June%202014.pdf



The True Cost of the Afghanistan War May Surprise You

    Mark Thompson @MarkThompson_DC

Jan. 1, 2015
http://time.com/3651697/afghanistan-war-cost/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09/03/AR2010090302200.html

http://www.motherjones.com/mojo/2013/03/charts-cost-iraq-war


http://time.com/3651697/afghanistan-war-cost/

http://www.heritage.org/events/2015/02/index-of-military-strength-launch
http://index.heritage.org/militarystrength/
http://ims-2015.s3.amazonaws.com/2015_Index_of_US_Military_Strength_FINAL.pdf




http://www.brookings.edu/blogs/future-development/posts/2015/02/18-china-growth-quah


http://www.aei.org/publication/states-change-demographic-evolution-american-electorate-1974-2060/

https://www.americanprogress.org/events/2015/02/03/105944/states-of-change/
http://www.aei.org/events/states-change-demographics-democracy/

http://www.pbs.org/newshour/bb/diversity-increases-will-u-s-less-politically-divided/
http://www.nationaljournal.com/next-america/newsdesk/what-is-the-states-of-change-project-20150204




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





    變革一 國產手機逆勢崛起 線上渠道高速增長
    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充滿變革,4G正式商用,硬件價格廝殺,渠道和營銷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等因素讓中國手機市場充滿機遇與挑戰。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不平靜。

    市場緊縮但不乏機遇 4G手機占四成
    經過前幾年的連續爆發式增長,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整體出貨量呈個位數增長甚至下降趨勢。根據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部下降21.9%。而2013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較上年還有24.1%的增幅。第三方市調機構的零售監測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根據賽諾的零售監測數據,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約為3.87億部,相比於2013年3.76億部的銷量僅增長了2.9%。
    2014年,在中國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4.5部/百人(工信部數據)、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逼近90%(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的情況下,新增手機用戶空間不大,中國手機市場的消費需求主要表現為用戶正常的換機需求。這對手機產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消費者需要一個更好的理由更換手頭已有的智能手機。
    從3G向4G的躍升是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最好的換機理由,也是最重要的推進因素。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國內手機從3G向4G轉型的重要一年。雖然3G手機仍是2014年中國手機銷售的主力,但4G手機的爆發性增長勢不可擋。根據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4年4G手機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全國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的37.8%。賽諾零售監測數據也顯示,2014年國內市場4G滲透率逐月提升,10月份突破45%,11月份突破50%,12月份突破60%,達到64%。

    國內外廠商際遇變遷 國產手機逆勢崛起
    2014年不一定是好年份,但不影響出好成績。2014年是國產手機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並從規模運營向利潤運營轉型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中,國內外手機企業的際遇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國際品牌中隻剩下三星、蘋果兩大巨頭活躍在中國手機市場,但都難以再續昨日輝煌,而國產手機已經成長為中國手機市場的中堅力量。
    根據賽諾零售監測數據,2014年國產手機銷量占比已達整體手機市場的73.4%,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數據已經到達78.3%。在中國市場銷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華為、小米、聯想各憑優勢領風騷。在銷售量排名前10的手機品牌中,OPPO、vivo、金立贏利能力強、品牌基礎好,都是國產手機的標杆。不過,在利潤方麵,國產手機品牌與三星和蘋果依然有一定距離。

    價格戰此起彼伏 品牌集中度提高
    市場規模的緊縮導致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具體表現為價格戰的規模爆發。1月7日,紅米手機移動版降價100元進行銷售,掀起了2014年千元智能機的首輪價格戰。之後,華為榮耀與小米針鋒相對,榮耀3C與紅米、榮耀3X暢玩版與紅米Note、榮耀6和小米4在價格上打得不可開交。而在千元以下的市場,更是有酷派大神F1、聯想S8、TCL麽麽噠等諸多產品參戰……與此同時,各種搭載聯發科四核、八核處理器的高配低價手機不斷湧現出來。
    凶猛的價格戰直接導致一些常常被稱為“山寨品牌”的中小手機企業難以為繼,市場份額向品牌企業集中。根據移動智能終端技術創新與產業聯盟發布的《國產手機品牌發展報告(2014年)》,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Top10廠商的出貨量占比已經回升至80.2%,智能手機出貨企業也已經銳減至330餘家,低於2012年的水平。
    隨著399元小米手機、999元魅族魅藍Note等“砸場型”產品的問世,低端千元機市場的價格戰愈來愈激烈,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速。

    國產品牌高端突破 “好手機”提升品牌力
    隻有規模沒有利潤的低價位競爭,曾經是困擾國產手機發展的大難題。2014年,這一局麵得以改觀,國產品牌出現了一批售價在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這些產品既叫好又叫座,大大提升了中國手機企業的品牌力。
    根據上述《國產手機品牌發展報告(2014年)》,2014年2000~3000元價位段手機中,國產品牌出貨量占比提升了約28%。在這個價位段,集中了華為Ascend P7、OPPO N1 mini、vivo Xshot、魅族MX4、金立ELIFE S5.5等明星機型,它們也成為2014年這些手機品牌被人廣泛記住的標誌性產品。
    在2000~3000元這一價位段取得突破的基礎上,國產手機又向3000元以上高端市場進軍。2014年下半年,又出現了華為Mate7、OPPO N3、努比亞 Z7等價位在3000元以上的精品手機,直接與國外品牌競爭。尤其是華為Mate7,在以3699元(高配版)的價格問世後,立即受到追捧,市場售價一度超過4000元。
    根據賽諾提供給本報告的零售監測數據,2014年全年中國市場國產手機品牌的均價達到885元,相比於2013年提升了23元。

    手機渠道轉移轉型 線上增速達56.6%
    2014年零售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發生在手機行業,主要表現莫過於成交量繼續從線下向線上轉移。根據賽諾監測數據,2014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線上銷量達到8269萬部,占整體手機銷量的比例達到18%。而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2013年中國線上手機市場規模約為5300萬部,以這一基數計算,2014年線上手機市場的增幅高達56.6%,遠高於2014年整體手機市場的增長幅度。當然,結合前述2014年整體手機市場負增長或個位數增長的情況,也可以想見線下市場的衰退程度。2014年手機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的局麵,與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京東等電商平台的持續發力,以及各手機廠商對線上渠道重視程度的增加不無關係。
    在此背景下,手機渠道格局出現了線上高度集中而線下分散化運營的局麵。
    在線上市場,手機產品的B2C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京東、天貓等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個別品牌的官網銷售渠道也有較大的出貨量,如小米。根據艾瑞谘詢發布的報告,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B2C市場中,從銷售量看,京東、天貓、蘇寧易購、1號店、當當五大平台手機銷售量占比超過九成,其中京東及天貓銷售量占比超八成,京東一家占比過半。從銷售額看,京東、天貓、蘇寧易購三大平台的手機銷售額在B2C市場中占比超過八成。其中無論是銷售量還是銷售額,京東在手機B2C市場中的占比均在五成左右,位居第一。
    線下手機零售渠道在低迷中調整,2014年,由於終端補貼銳減,運營商渠道的手機銷量占比明顯下降。而扁平運營的手機品牌專營店、大型商場專櫃由於手機企業的重視而有所提升,線下市場各類渠道出貨量占比相對均勻。
    隨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發放,2014年,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手機渠道都加速了自身轉型,從單純渠道商向服務提供商轉變是2014年各手機渠道的又一主旋律。

    眾籌微信營銷盛行 互聯網品牌博眼球
    手機銷售向線上市場的轉移,加速了手機行業營銷方式的轉變。事實上,很多手機企業不僅將線上渠道視為銷售平台,更視為提升品牌的營銷平台。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有超過400款手機在京東進行了首發,企業選擇京東首發,是因為線上平台能針對廠商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從營銷到售賣的無死角資源配合,手機企業的營銷更為立體和有效。
    2014年,全麵擁抱互聯網的手機營銷手段豐富、精彩紛呈,有基於“美好的事情”(紅米note廣告)、“Bigger than bigger”(蘋果廣告)進行演繹的調侃式“喊話”,有各手機企業老總基於互聯網的“口仗”,有羅永浩錘子手機的“情懷”營銷等等。不過,最有特色的還是微信營銷、眾籌等方式的盛行。2014年11月,OPPO N3在微信朋友圈的眾籌活動參加用戶高達646萬以上,PV高達1億。2014年12月,大可樂在京東平台上舉行眾籌,25分鍾眾籌1600萬元,創造了史上最快完成眾籌任務的紀錄。此外,一些社會化營銷方式也開始將線上和線下進行串聯,比如聯想樂檬K3與京東深度合作,成功打造了“京東賣檬”、秀檬照、檬妹子占領地鐵等多次營銷事件。
    與之相配,2014年互聯網手機品牌吸引了大量眼球。自2013年11月金立正式推出獨立品牌IUNI,並提出“以小米反小米”的口號之後,2014年伊始,手機市場經曆了一波密集的電商品牌發布,包括華為榮耀、酷派大神、天語nibiru等在內的電商子品牌紛至遝來。賽諾零售監測數據顯示,自2014年9月開始,手機電商市場份額就單月超過20%,電商市場發展進入峰值區階段。受年末“雙11”電商大促的影響,當月線上手機銷量更是首次突破1000萬部。這其中,以電商品牌為主的互聯網品牌在線上市場的表現極為搶眼。2014年,華為榮耀手機銷量預計在2000萬部左右,營業收入預計超過20億美元。

    400元以下手機受追捧 全產業鏈力促降價
    從價格段看,千元機依舊占據著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最大份額。根據賽諾零售監測的數據,2014年,1000元以下售價的手機占整體手機市場的59.5%,也就是說中國市場銷售的手機中,六成是千元以下的手機。
    更有意思的是,售價低於400元的手機占比在2014年有所提升,從上年的17.9%提升至2014年的20.3%,全年銷量增加了1100多萬部,400元以下成為2014年銷量占比最大的價位段。“白菜價”進一步反映了手機市場激烈的價格戰。從上遊供應商到手機企業再到電信運營商,各環節都對手機價格下降“不遺餘力”。例如,2014年,在運營商的促進下,一批國內手機廠商將千元4G手機作為重點,酷派、TCL、聯想、中興等廠商集中發布多款千元4G手機,緊接著,就有企業主動將4G手機的價位拉低到300元左右。
    此外,2014年2000元~2500元價格段的手機市場占比也出現了較大波動,同比增幅達到2.9%。該價位段手機占全年手機市場7.4%。這與一些國內手機廠商為了尋求更高的品牌溢價、樹立品牌形象、成功進軍中高端市場不無關係。

    產品配置提升 差異化小創新頻現
    從硬件配置來看,大屏幕、高像素攝像頭、大容量CPU越來越受歡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手機上微信和微博、看視頻、玩遊戲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習慣,對於大屏幕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賽諾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以來,5.5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手機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加,從7月份的10.5%增長到了12月份的15.9%。在攝像頭像素方麵,1300萬像素成為2014年主流旗艦智能手機的基本配置,有部分機型的攝像頭已經達到了1600萬像素甚至超過2000萬像素。數據顯示,搭載1300萬像素及以上像素攝像頭的手機市場份額從7月份的13.9%增長到了12月份的18.9%,並且市場均價也從2605元逐漸降低到了2343元。大尺寸屏幕、高像素攝像頭等對手機CPU的處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份數據顯示,1.5GHz及以上頻率的手機市場份額已達到20.3%。
    在硬件配置越來越相似的情況下,一些國內手機廠商為了尋求差異化優勢,推出了一些在外觀、材質、工藝等方麵具備技術突破及創新精神的產品。比如OPPO N3采用了新型航天級金屬,並配備了可電動旋轉的攝像頭;華為Mate7具備超窄邊框,增加了屏占比;魅族MX4首次引入屏幕點膠工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碎屏的幾率;另外,一連串“比薄更薄”的手機也應運而生:5.15mm的金立ELIFE S5.1、4.85mm的OPPO R5、4.75mm的vivo X5 Max……這一方麵反映了國內手機廠商在技術和工藝上的進步,另一方麵顯示了手機企業對於創新、打破千機一麵局麵的渴求和努力。不過遺憾的是,2014年全球手機市場都沒有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顛覆性產品。





    變革二 差異化尋求破題之路 細分市場日漸成熟
    2014年,我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一方麵手機產品在硬件配置上短期“天花板”已現,另一方麵手機產品在軟硬件、外觀上的同質化趨勢明顯。因此,手機廠商積極通過差異化尋求破題之路,結合特色功能體驗和特定群體需求,深入開拓細分市場。經過幾年耕耘,在2014年,部分國產手機廠商已在拍照、音樂手機市場樹立起品牌形象並迎來收獲期,安全手機進入市場培育期,而外觀可定製的個性化手機產品也開始受到市場歡迎。

    安全手機掀起新營銷熱點 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
    2014年,安全防護功能成為繼美顏、音樂等功能之後,手機廠商掀起的新一輪營銷熱點,許多主打安全概念的手機產品在市場中湧現。
    目前,我國安全手機市場處於發展初期,並未形成規模,而且定位在高價、高階的細分市場,需求量有限。研究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曾預計2014年中國市場安全手機全年出貨量低於10萬部。但隨著棱鏡門、iCloud泄露個人隱私事件的出現,以及信息安全在中國受到高度重視,特別是在行業市場,安全手機愈發受到關注。
    根據安全級別不同,安全手機的目標人群主要由3部分構成:大眾消費者、政企單位用戶、涉密機構用戶。目前的市場消費主體主要是對安全有著明確需求的政商用戶。但隨著網絡安全和移動安全技術的成熟,安全手機無論功能還是價位,都在逐漸向消費者市場轉移。與此同時,用戶移動辦公行為的多樣化也對安全手機的終端用戶體驗和安全解決方案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加密方式上,安全手機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需求提供相應的安全解決方案。2014年,以指紋識別技術為代表的安全防護功能出現在三星、魅族、vivo、HTC等多個品牌的旗艦機型中。
    隨著對安全防護能力要求的提升,安全手機產品采用的加密方式逐漸由指紋等軟件算法加密向硬件芯片加密演進。在軟件加密方麵,如中興麵向消費者的安全手機產品天機,針對微信等應用程序設置掌心密語功能,隻對手機用戶本人可見,在軟件層麵對應用程序進行加密。而在硬件加密方麵,國產手機廠商VEB的安全手機產品W1和V3中采用底層硬件加密技術,通過底層加密芯片,實現對手機上所有資料的加密。
    除了麵向消費者市場的指紋識別防護之外,在更高安全需求的企業用戶市場,安全手機產品的安全防護能力趨於向係統級防護演進,其中“雙係統”成為主流。比如酷派針對高端用戶推出的首款安全旗艦手機“鉑頓”,采用“硬件隔離雙係統”的方式,將工作係統同個人係統進行隔離,非安全應用無法獲取隔離區域內的數據,從而保障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的安全。中興安全手機產品“紅機”的“雙域操作係統”以及華為Mate7高配版中的“雙係統”也都參考了這一思路。
    手機安全是一項涉及芯片、操作係統、軟件應用、傳輸通道、雲端網絡等多方麵的係統工程,安全手機的技術研發難度高、周期長,造成了安全手機產品無法快速迭代並推高了產品成本。因此,安全手機產品呈現出針對消費者市場和政企用戶市場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和價格趨勢。針對大眾消費者的安全手機產品(1000~2000元的中端價位),強調軟件、應用層麵的安全防護,而針對政企用戶(3000元以上的高端價位),則提供軟硬一體、係統級別的防護能力。
    實現手機安全的自主可控,需要構建一條從底層芯片到上層係統和雲端的安全可信鏈條。2014年,我國企業相繼在芯片、操作係統等核心技術領域獲得突破,國產芯片廠商展訊、聯芯,國產操作係統開發商元心等企業相繼同安全手機廠商建立合作,這使得安全手機產品硬件國產化、軟件自主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國內市場湧現“拍照神器” 拍照功能成選購重要標準
    拍照作為如今智能手機的一大核心功能,常常是消費者選購手機時的重要參考標準。為了增加賣點,2014年眾多手機廠商都把拍照性能作為主攻的方向和宣傳的重點,國內市場上湧現出了很多“拍照神器”,超高像素、雙攝像頭、可旋轉攝像頭等特征也開始呈現。
    在2014年國內市場,拍照手機性能的提升主要表現在3個方麵。
    一是攝像頭像素的提升。2014年,800萬像素逐漸成為中端產品的指標,而1300萬像素成為了主流旗艦智能手機的基本配置,有部分機型的攝像頭已經達到了1600萬像素甚至超過2000萬像素。數據顯示,搭載1300萬像素及以上像素攝像頭的手機市場份額從7月份的13.9%增長到了12月份的18.9%。
    與此同時,2014年拍照手機的均價也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手機除外)。賽諾數據顯示,在1300萬像素及以上的手機市場,7月份到12月份,手機均價從2605元逐漸降低到了2343元,降幅達10.1%。在500萬像素~800萬像素的手機市場,手機均價從893元降低到了763元,降幅達14.6%。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的手機市場比較特殊,7月份到9月份,手機均價從1903元降低到1763元;不過10月份,隨著800萬像素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上市,這個像素區間的手機均價一下子被拉高,到2014年12月份,800萬像素~1300萬像素的手機均價達到2515元,超過1300萬及以上像素的手機均價。所以,撇開iPhone 6及iPhone 6 Plus來看,在2014年國內市場,搭載較高像素攝像頭的拍照手機總體均價呈下降趨勢。
    拍照手機均價的下降,與產業鏈上遊的攝像頭模組的大量供應有關。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攝像頭模塊銷售額同比增長30.60%。2014年後,攝像頭模組行業整體增速將有所放緩。2018年,國內攝像頭模塊的銷量和銷售額將分別達到22.59億件和476億元,4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6.4%和12.0%。隨著上遊攝像頭模組的供應量提升,拍照手機的價格有望繼續下降。
    二是旋轉攝像頭、雙背部攝像頭等硬件方麵的技術創新。在攝像頭像素比拚已經白熱化的局勢下,一些手機廠商開始尋求在攝像頭上麵的創新。目前配置可旋轉攝像頭的手機品牌隻有OPPO和朵唯。
    雙背部攝像頭在2014年開始成為熱點,HTC、酷派、榮耀分別推出了背部搭載兩枚攝像頭的手機新品HTC One M8、酷派鉑頓和榮耀6 plus。雙背部攝像頭的優勢一方麵是支持景深拍照,實現背景虛化,突出拍照對象;另一方麵是在低光環境下有更好的表現。雙攝像頭可以分析哪個像素對現場的還原度比較高,這可以幫助手機有效抑製噪點,從而使得畫麵擁有更佳的畫質還原。預計2015年,800萬像素雙攝像頭是一個非常有議價能力的賣點,會有更多廠商推出雙背部攝像頭的手機。
    三是在拍照軟件方麵的提升。在既有的硬件基礎上,手機廠商通過優化拍照界麵、豐富拍照軟件、增加特色拍照功能等,讓手機拍照效果得到優化,其中比較出色的手機品牌包括OPPO、努比亞等。OPPO N3搭載了PI原畫引擎2.0+,允許用戶添加或刪除各種功能插件,可以幫助用戶定製更為個性化、更為靈活化的相機拍攝程序;而nubia Z7搭載的升級後的NeoVision 4.0軟件實現了對焦與測光的分離和獨立白平衡技術,讓用戶在色彩還原及色調調整上擁有更多空間,還引入帶有包圍曝光的盲拍功能,在滿足用戶極速抓拍的同時也能確保照片的質量。

    音樂手機向數字音樂播放器轉變 HiFi功能成主打賣點
    經過幾年發展,音樂手機已脫離了簡單的MP3與智能手機疊加的概念,向更加可靠專業的數字音樂播放器轉變。在2014年的音樂手機市場,一方麵,主打高清音樂播放品質的高端HiFi音樂手機成為主流趨勢,另一方麵,搭載了專業音效係統的中低端機型也憑借出眾性價比迅速打開局麵。
    在2014年,在音樂播放領域具有技術積累的國產手機廠商vivo、魅族等推出的主打HiFi功能的手機相繼獲得市場認可,同時HiFi也出現在華為、HTC等高端機型中。
    主打HiFi功能的音樂手機普遍采用專業的音頻芯片以及音效處理軟件,高規格的軟硬件配置保證了音質的完美呈現。比如vivo在2014年年初上市的HiFi音樂手機Xplay3S,便搭配了在台式HiFi設備上最常使用的ES9018高規格DAC與OPA2604運放芯片,全麵提升了其在信噪比、左右聲道分離度等音質方麵的表現。而魅族在2014年推出的魅族MX4 Pro中,也將HiFi功能作為主打賣點。
    同時,專業級的音效解決方案也開始在中低端音樂手機中出現。比如聯想與京東合作後,基於對用戶的大數據分析,推出了首款互聯網產品聯想樂檬K3。聯想樂檬K3采用了格萊美技術大獎得主Wave音樂解決方案,搭載MaxxAudio音效係統,以實現低音增強效果,後置三磁鋼雙揚聲器顯著提升了外放效果,599元的價格也更具競爭優勢。
    此外,在2014年的音樂手機產品中,音樂軟件社交功能顯著提升。根據網易雲音樂的調查顯示,2014年用戶使用音樂軟件的主要訴求仍為收聽歌曲和觀看MV,但音樂手機中解決方案的逐漸成熟以及社交應用的廣泛普及,使得移動音樂產品的社交特性凸顯。
    如在用戶行為方麵,分享歌曲、分享歌詞以及發布評論占比大幅提升。2014年分享歌詞的人數是前1年的1.9倍,而分享歌曲和主動發布評論的用戶則接近前1年的3倍。在音樂播放軟件方麵,音樂手機自帶的音樂播放器已具有非常優秀的音樂互動和表現功能,如用戶可以選擇情境音樂、提供在線榜單等,移動音樂產品的社交特性在2014年進一步釋放。

    曲麵屏手機湧現 “最薄”記錄不斷刷新
    工業設計是手機吸引用戶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國外手機廠商在工業設計領域占據優勢,而隨著國產手機廠商在工業設計方麵愈發重視,在2014年,我國手機產品的工業設計能力整體提高,更多設計上有創意和突破的手機產品開始在市場中湧現。
    2014年,屏幕成為手機產品工業設計中創新最為集中的領域。首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由於人們對信息獲取以及娛樂社交的需要,大屏成為手機工業設計的方向。2014年,主流智能手機屏幕普遍突破5英寸,5.5英寸iPhone 6 Plus的發布更是強化了這一趨勢。而隨後國內手機廠商如華為Mate7、魅族MX4等的迅速跟進也助推了國產手機的大屏潮。
    此外,2014年,手機屏幕也在朝更柔軟的方向發展。隨著柔性屏技術的成熟,曲麵側屏、曲麵屏手機已經在2014年亮相。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國手機廠商開始陸續推出曲麵屏幕產品,曲麵屏幕的工藝設計將成為未來手機廠商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手段。
    三星在2014年推出了首款曲麵側屏手機Note Edge。Note Edge是突破傳統直板觸控機造型的一次嚐試,在屏幕右側增加了曲麵側屏,使得屏幕的視野更開闊舒展,同時增添了多任務集成功能,操作體驗更為人性化。LG推出了曲麵屏幕產品LG G Flex,能夠更好貼合用戶手掌,從而使用戶獲得更好的握感,而在橫向觀看視頻時,曲麵屏幕帶來的包裹感則進一步提升了視覺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國內手機廠商在外觀設計和製造工藝水準上實現了整體飛躍。比如OPPO N3采用新型航天級金屬;華為Mate7具備超窄邊框,增加了屏占比等,都反映出國內手機廠商近幾年在設計和製造工藝上的巨大進步。
    除了屏幕外,2014年,手機產品的厚度也成為廠商競爭的焦點。從厚度5.15mm的ELIFE S5.1,到4.85mm的OPPO R5,再到4.75mm的vivo X5 Max,國內手機廠商憑借技術創新不斷突破製造工藝上的瓶頸,在2014年刷新著“世界最薄”手機的世界紀錄。
    與此同時,在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的參與和支持下,基於線上消費者龐大的行為數據分析,2014年,在外觀設計方麵,市場出現了迎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可定製手機產品,一加、青橙以及MOTO等手機品牌為用戶提供包括後殼材質、顏色、使用場景等獨特需求在內的多樣化產品,定製化手機開始受到市場歡迎。



    變革三 平台日益多樣化 應用軟件爭奪激烈
    芯片市場前冷後熱 中國軍團強勢崛起
    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芯片(AP+基帶)領域不乏熱點,4G、8核、大屏等新品層出。但是,伴隨整個產業的成熟,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利潤趨於下降,同時從業企業更加集中。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芯片出貨量達4.37億顆,預計2015年整個市場將趨於飽和,出貨量增速將放緩至16%。隨著海外巨頭不斷退出,華為海思、展訊通信、大唐聯芯等國內芯片廠商有望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機會。
    市場前冷後熱,4G市場驅動。作為4G元年,LTE無疑是2014年的最大驅動因素,雖然LTE帶動了整個手機市場的增長,但3G產品需求卻有所冷卻,整體出貨量並未如預期爆發,而是呈現緩步增加的態勢。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數據,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約為4.37億顆(其中第四季度數據為本報告根據增長趨勢預估),其中因為多數廠商將上半年推出平價4G智能手機的計劃推遲到下半年,使得整體市場出現前冷後熱之勢,其中上半年出貨量約1.94億顆,下半年出貨量約為2.35億顆。
    2015年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將伴隨整機市場走勢趨於飽和,出貨量將進一步放緩。不過,多數中國手機廠商將加大力度開拓海外新興市場。
    競爭格局兩強並舉,中國軍團強勢崛起。2014年隨著手機芯片產業走向成熟,利潤率下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出局者越來越多,愛立信、英偉達、博通等老牌芯片廠商或退出或轉型,市場上的廠商隻有高通、聯發科、Marvell、展訊通信、華為海思、聯芯科技等。除了蘋果、三星這樣的垂直廠商,手機芯片市場基本呈現高通和聯發科兩強並舉、中國軍團強勢崛起的局麵。
    市場的成熟、價格的走低以及國際龍頭企業的競爭也給了中國手機芯片企業發展的機會。2014年每隔幾個月就有一家芯片巨頭宣布退出。2014年中國芯片廠商新品頻發,不斷拉近與國際先進水平距離,如華為海思的8核、64位麒麟620,展訊的4G、SC9830等。2015年全球手機市場醞釀重新洗牌,此時也許正是國產芯片廠商的機會。
    拚64位,比製造工藝。目前手機芯片處理性能已經能夠滿足用戶需要。也就是說,在普通應用環境下,1.7GHz和1.9GHz的差別不是很大,受芯片尺寸限製,進一步提高核數已不容易,手機上的大型遊戲更多的是依賴GPU(圖形處理)的性能。與此同時,應用處理器進化的路線不是在主頻,而是在更低的製程技術、64位支持等方麵。因此2015年手機芯片廠商競爭的焦點是4G、64位和工藝。
    目前,主要手機芯片廠商高通、聯發科、三星、MARVELL、海思均已發布64位處理器。預計2015年下半年,64位手機將登陸中國市場。手機芯片市場繼“核戰”之後將上演64位之戰。
    在基帶方麵,受限於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建設進程,目前廠商的選擇多以4G CAT 4為主。不過,隨著網絡建設的進一步拓展,支持更高上下行帶寬,2015年終端芯片有望進一步發展到CAT 6。
    在工藝方麵,目前的智能手機最佳工藝選擇是28nm。2015年28nm工藝仍將是智能手機芯片的絕對主流。不過隨著64位處理器的出現,特別當前手機芯片廠商在開發64位方案時多采用8核A53的設計方式,而非采用4顆A57+4顆A53的big。LILLTE架構設計方式,明顯是受製於過大的芯片尺寸和過高的功耗。20nm工藝(甚至更低至14nm/16nm工藝節點)成為廠商下一步發展的優先選擇。但這將受製於新工藝的穩定、成品率的提升和產能的提高。
    未來格局不會大變,競爭更加激烈。預計2015年高通將在高端市場布局64位平台,同時加大在中、低階手機芯片的開發力度。聯發科在2014年下半年連續推出MT6595、MT6732與MT6752等單芯片LTE方案,擴大了市場接受麵。2015年聯發科將會繼續在4G手機芯片解決方案產品、技術、成本及市場上發力。至於展訊,在推出3模LTE單芯片產品後正在加快推出5模單芯片產品。如果5模單芯片推出順利,將有望達成較快的增長態勢。

    Android和iOS兩強爭霸 平台軟件日益多樣化
    2014年,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操作係統表現和全球稍有差異。總體上看,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基本同步,細微的差異是Android在中國得到了幾乎所有本土手機廠商一致的擁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上,2014年Android係統的份額增加至86%,iOS係統的份額也因為iPhone 6和iPhone6 Plus的出貨量而上漲。但是同期在其他8個國家和地區,iOS的市場份額猛增,Android係統有所下降,表現出與中國市場不同的趨勢,其原因就在於中國市場有大批實力強勁的本土Android手機廠商,例如華為、小米、聯想等都是Android係統的強力支持者。
    2014年,Android和iOS所受到的應用支持遠超其他幾個平台係統。支持這兩大平台的APP分別都超過了120萬個,而排在第三的WP僅有24.5萬個。應用越多,說明係統受歡迎的程度越高,市占率也會越大。但是iOS的市占率遠小於Android,而應用數量卻幾乎相當,原因在於使用iOS平台的用戶會更願意掏錢購買APP服務,所以也刺激了開發者更傾向於開發iOS平台的APP。
    2014年,排在第三的微軟WP一直在努力擴大自己的份額,也在四處結盟,尋找與之合作的OEM廠商。除了2014年之前合作的諾基亞、三星、HTC外,微軟在2014年上半年公布了新晉14家WP的OEM廠商,其中包括中國廠商聯想、華為、中興、金立、天語等。值得注意的是,後來新增的廠商中中國廠商占據了較大比例,來自印度的廠商也有4家,表明微軟對於新興市場的興趣更加濃厚。另外,還有一些一直在和WP傳緋聞但是到現在並沒有實質合作的智能手機廠商,例如黑莓手機、小米手機、一加手機、索尼手機、酷派手機等,這些傳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WP手機差異化的需求。
    2014年,黑莓BlackBerry係統處於持續下滑的趨勢,其他隻占不到1%份額的操作係統包括火狐FireFox、烏班圖Ubuntu、Tizen等。這些係統或定位在低端、或者在中高端市場,分別打出差異化市場牌,在小眾市場尋找合作者。
    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和前兩年一樣,無一例外仍主打Android係統,在此基礎上做深度定製係統。最早做安卓定製係統的手機廠商是魅族打造的Flyme OS,到現在已經升級到了Flyme4.0,適用於魅族旗艦機型MX4。小米手機的Android定製係統MIUI後來居上,在誕生4年之後,2014年小米公司發布了MIUI 6係統,MIUI累計擁有的用戶達到了7500萬戶。
    不過,2014年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在平台選擇上慢慢顯出多樣化的趨勢。魅族並沒有全心全意用Android,而是走更加開放的路線,計劃在2015年初推出搭載Ubuntu的魅族MX4。不僅如此,魅族還在2014年10月與阿裏巴巴合作,除了推出搭載基於Android定製的Flyme4.0的MX4外,同時魅族還將推出基於YunOS 3.0開發的Flyme4.0係統的MX4。小米公司也對Android係統的開發者穀歌產生了擔憂,在2014年底時有傳聞小米公司正在基於FireFox OS做自己新的手機操作係統MIOS,分擔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在國內外,阿裏巴巴推出的YunOS 3.0和三星推出的Tizen係統是對現有手機操作係統三強格局的挑戰。YunOS 3.0基於Linux內核開發,而不是Android係統,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開源手機操作係統。除了與魅族合作,YunOS 3.0還搭載在了飛利浦智能手機上。Tizen係統是基於開源代碼編寫的移動操作係統,采用了Linux核心,整合了LiMo和MeeGo兩個操作係統,由三星和英特爾兩家廠商主導。Tizen係統一直在除了手機之外的電視、智能穿戴等終端市場徘徊,2015年1月,三星在印度市場發布了首款Tizen手機Samsung Z1。
    2015年,國內手機廠商仍會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Android係統上,而Android係統和iOS係統兩強爭霸的局麵也顯然不會改變,它們會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不過,預計YunOS手機將會有更多表現,同時Ubuntu、FireOS等小眾平台也會在幾個國內手機廠商的支持下有所行動。智能手機操作係統平台多樣化的趨勢將緩慢上演。

    應用商店為主要下載渠道 社交類APP受青睞
    2014年移動互聯網進入黃金時代,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超過12億戶。今天,電商、社交、視頻網站在移動端流量均超過50%,用戶習慣向手機端遷移已成定局。移動應用APP作為拉住用戶移動生活習慣的重要抓手,在2014年有了諸多新的表現。
    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線城市湧現了大量獨有的新興APP,吸引大批嚐鮮用戶,一線城市APP用戶比例超過20%。
    2014年,應用商店仍是APP下載的主要渠道,其他還有網站下載、朋友圈下載等。在應用商店中,第三方應用商店是中國手機網民首選下載APP的地方。最新的數據顯示從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應用的手機網民占六成以上,其次還有終端生產廠商自己打造的應用商店。顯然,手機應用商店因其專業性、海量的應用選擇成為應用分發的重要渠道。
    2014年,各家公司之間爭搶應用商店市場份額的競爭更加激烈。正是因為看到應用商店的用戶認知度高,各大互聯網公司不遺餘力爭搶APP的移動分發平台市場。百度應用市場(百度手機助手、91助手、安卓市場)、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三家合計占到了應用分發市場份額的80%以上。應用商店也在結合和集成更多手機管理和服務提供給手機用戶,例如流量監控、清理垃圾和內存等功能。
    2014年,最受歡迎的APP依然是即時通訊工具。艾瑞的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網民經常使用的應用類型為即時通訊與社交、新聞資訊、音樂視頻、網絡購物、手機遊戲與圖書閱讀。手機網民最常用的仍是微信等社交類APP,其次對於新聞資訊類例如瀏覽器、娛樂生活類例如視頻的APP也需求旺盛。
    2014年,從更加細分的APP類別來看,網遊、智能硬件APP、在線訂餐、出行APP、金融理財、旅遊等應用表現出新的特點。網絡手遊轉向重度、精品,但是總體上看,遊戲類APP上線量開始放緩,手遊開發回歸理性。與APP結合的智能硬件目前還沒有探索出可靠的產品形態。在線訂餐火了一年,但是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改善線上用戶體驗、增強線下商家信賴以及維護最後的配送環節。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燃燒起打車出行應用的戰火,隨後租車、拚車、專車等差異化服務紛紛推出。金融理財APP成為各大金融公司理財產品的分銷渠道。社交類應用除了微信,還有其他匿名類社交APP仍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但是匿名社交由於無法快速建立信任關係,用戶粘性並不強。移動旅遊未來前景廣闊,將在出遊人群中成為旅遊規劃、產品預定的必備。
    2014年,APP競爭更加激烈,適合創業的APP空間在縮小。目前應用市場上60%以上的APP都是在2年前便已經上線,這其中很多都是互聯網巨頭開發或者掌控的。這意味著2年前互聯網巨頭就已經完成APP市場布局。互聯網巨頭利用現有的優勢和資源擴展新的應用更加容易。那麽,後進入者門檻將更高,機會也更少。創業者或者選擇和互聯網巨頭同質競爭,或者在不到40%的其他市場發力。例如,安全、地圖、視頻、音樂、購物類應用體量大集中度高,進入門檻較高。育兒、生活、讀書、教育類的應用在手機網民中很受歡迎,但體量不大,運營者做起來的難度相對會小很多,適合創業者涉足其中。



2015.01.29《央廣財經評論》
蘋果單季利潤超華為手機全年營收
【導讀】蘋果單季淨利潤超華為手機全年營收,國產手機與蘋果相比,利潤“不值一提”。《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關注利潤和品牌、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國產手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5.01.26
國產智能機混戰一年:智能家居或成下一熱點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samsung-rise-and-fall-2015-2
http://www.c114.com.cn/p/3470.html
http://www.c114.net/news/22/c17656.html
http://money.163.com/15/0210/09/AI35PCEH00253IOM.html
http://www.engadget.com/gallery/the-year-of-the-goat-look-out-for-these-chinese-smartphone-brands/#slide=3364430

三星翻身?
http://www.theverge.com/2015/3/1/8128619/samsung-galaxy-s6-edge-announcement-mwc-2015
http://www.theverge.com/2015/2/4/7976149/samsung-galaxy-s6-rumors-metal-curved-edge
Samsung will get 'slaughtered' in 5 years, says the CEO behind one of the biggest Android software companies
Read mor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yanogen-ceo-kirt-mcmaster-on-android-samsung-and-more-2015-3#ixzz3TQu0DaSR
CNet:Samsung execs address Galaxy S6's fight for supremacy
http://www.cnet.com/news/samsung-speaks-out-on-the-galaxy-s6-and-s6-edge/
Samsung explains how they made the Galaxy S6 and Edge so ‘perfect’
http://www.androidauthority.com/samsung-explains-galaxy-s6-edge-metal-glass-592800/


蘋果:中國和美國的差距

說這話,有點不公平。蘋果不是中國厲害點兒,而是比世界都厲害一大截,對世界任何企業,跟蘋果相提並論就不簡單了。


http://www.engadget.com/gallery/the-year-of-the-goat-look-out-for-these-chinese-smartphone-brands/#slide=3364430


http://techcrunch.com/2015/03/03/led-by-iphone-6-apple-passed-samsung-in-q4-smartphone-sales-1-9b-mobiles-sold-overall-in-2014/#CWfNpl:6CgZ
http://techcrunch.com/2015/02/17/xiaomi-beats-samsung-in-china/
http://www.theverge.com/2015/3/3/8142895/apple-beats-samsung-smartphones-sales-q4-2014
http://www.theverge.com/2015/1/29/7937177/apple-beats-samsung-smartphone-share

http://venturebeat.com/2015/02/09/perfect-storm-how-apple-vacuumed-up-all-of-the-profit-in-the-smartphone-business/

http://bits.blogs.nytimes.com/2014/04/18/in-the-battle-for-best-smartphone-apple-still-beats-samsung/


http://www.c114.com.cn/p/3470.html
http://www.c114.net/news/22/c17656.html



2015世界軍事局勢報告,二

上次的2015世界軍事局勢報告,包括2014年世界軍費,是英國智庫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提供的,這次是美國智庫IHS的,IHS是上市公司。
 

Top Defence Importers         Top Defence Importers
2013         2014
1. India         1. Saudi Arabia
2. Saudi Arabia         2. India
3. UAE         3. China
4. Taiwan         4. UAE
5. China         5. Taiwan
6. Indonesia         6. Australia
7. South Korea         7. South Korea
8. Egypt         8. Indonesia
9. Australia         9. Turkey
10. Singapore         10. Pakistan
           
           
Top Defence Exporters         Top Defence Exporters
2013         2014
1. United States         1.United States
2. Russian Federation         2. Russian Federation
3. France         3. France
4. UK         4. UK
5. Germany         5. Germany
6. Israel         6. Italy
7. China         7. Israel
8. Italy         8. China
9. Sweden         9. Spain
10. Canada         10. Canada
           
           
Top Company Exporters         Top Company Exporters
2013         2014
1. Boeing         1. Boeing
2. Raytheon         2. Lockheed Martin
3. Lockheed Martin         3. Raytheon
4. Airbus Group         4. Airbus Group
5. UAC         5. UAC
6. BAE Systems         6. Russian Helicopters
7. Thales         7. United Tech Corp
8. United Tech Corp         8. BAE Systems
9. UralvagonZavod         9. Thales
10. Russian Helicopters         10. Finmeccanica

http://press.ihs.com/press-release/aerospace-defense-terrorism/saudi-arabia-replaces-india-largest-defence-market-us-ihs-

相關:

2014世界軍費圖解
印度的“軍事擴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