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印口水戰

(2015-01-29 17:03:07) 下一個

網上流傳邱林的博文:
印度人想超過中國都快想瘋了

印度渴望在另一場賽跑中偷偷跑到中國的前頭
但對於中國GDP總量是印度的5倍,印度人是很不服氣的。在日前召開的印度《經濟時報》年會上,莫迪總理表示,要把印度打造成20萬億美元經濟體。他在演 講中說:今天的印度是一個規模2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難道我們不能期待一個20萬億美元的印度嗎?莫迪稱,印度經濟已經從一個持續34年的寒冬進 入了新的春天
現在印度上下普遍充滿民族自豪感,他們早有超越中國的雄心壯誌,加上中國似乎並不關心此事,而把主要精力花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路一帶,這明顯利好印度。在美國、日本圍堵中國,以及中國反圍堵的博弈中左右逢源,印度可能成為大贏家。

有些時候很難區分“有抱負”和“不服氣”,其實不服氣也沒甚不妥的,常常能激憤人心,讓人奮發圖強。邱林說的也許是真話,但不必加上些刺激的字眼兒。

參見:邱林巴馬訪印行程變卦打了誰的臉?

不過中印兩國暗中較勁兒,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民間尤其如此,德國人都都要扯起來。

2014.12.29德國之聲中文網:回音壁:印度超越中國不是夢

對新德裏和莫迪政府來說,北京永遠是追趕的對象

在華文網絡上,印度往往是笑料的代名詞

印度媒體已經開始在2014年末的最後幾天宣傳2015年將是“印度年”了


中國聲音對此的回應是:
2015.01.28國際在線:印度超越中國的唯一希望

中國經濟能夠實現長時間超高速增長,最終還是歸因於改革開放,即解放生產力帶來的紅利釋放。印度的實現經 濟高增長的因素也很多,比如人口紅利,比如城鎮化還 有較大空間,比如還有一批具有世界水準的軟件和商業服務公司,但這些優勢十年前同樣存在,印度依然沒能成為一個經濟高成長國家。


也是實話,中肯的。


幾天沒理會“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出了新的研究,環球做了報道:

2015.01.21環球:IMF預測稱2016年印度GDP增速將超中國

本來是個報道,中性的,環球在英文版非要登一篇社論
2015.01.21Global TimesEconomic path firm, despite lower growth

說的是中國,卻不得不帶上印度一句:
It's different in India. Long overshadowed by China, it is keen to become the best in some aspects. It is in dire need of evidence to show that it is not inferior to China.

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印度馬上反擊:
2015.01.25The Economic TimesChinese daily scoffs at reports of India's GDP overtaking China

印度時報一轉載,連標題也加料了:
The Times of IndiaChinese mouthpiece scoffs at reports of India’s GDP growth rate overtaking China

跟中國網站一般,嗬嗬。這不,中國也不賴:
2015.01.11三泰虎印媒:IMF預測印度GDP超過中國,中國媒體感到不悅
三泰虎2015年1月22日譯文,中國媒體對IMF預測印度到2016年增速將超過中國感到氣惱,稱長期以來因共產巨頭而相形見絀的印度,正在努力尋找證 據來證明它不會比中國遜色。“在印度是不一樣的。長期因中國而相形見絀,印度熱衷於在某些方麵成為最棒的。它迫切需要證據來證明自己不遜色中國。”《環球 時報》在社論中指出。此前一天,IMF預測中國經濟將會持續放緩至明年,並落後印度的增速。

挺逗。

也有理智的。

015.01.27大使三人談
(一):印度何以成為“世界的寵兒”?
(二):中國要防止“瞧不起印度論”

楊成緒(前中國駐奧地利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王嵎生(前中國駐尼日利亞、駐哥倫比亞大使、前APEC高官)
鄭瑞祥(前中國駐孟買總領事)


屬於溫和派、主流,不過了解狀況,意見有價值。估計葉海林不以為然。

“中印關係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複雜的’”,但“既有共識也有分歧,共識大於分歧”,“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多於競爭”

“我們印度的DNA決定了我們印度絕對不會像日本和英國那樣跟在美國後麵轉”

美國和日本不斷地挑撥離間,增加了中印的戰略疑慮


印度部長:中印不應成“對手論”的犧牲品2014-03-07

“擁抱熊貓的人”前農村發展部部長傑倫·蘭密,顯然務實派,不過是國大黨的人,現已下台。

理智是正著。不過莫迪執政後,印度對中國明熱暗冷,對日美,即使澳大利亞,則熱上加熱,也是顯然的,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不過急也急不來,得讓事態發展,然後尋找機會。有一點可以記住,與其說印度急著和美日聯盟合擊中國,倒不如說印度兩邊利用。不像日本,它是不會給他人當打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