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防疫和投資,都是風險管理的問題。

(2020-03-14 20:49:13) 下一個

最近全世界隻關注兩件大事:一個是新冠肺炎的繼續肆虐;另一個是全球股市的大幅暴跌。這兩件事,讓很多人心驚肉跳,夜不能寐,既擔心生命安全,又懼怕財富損失,不知道哪個會先沒了?

其實,這兩件事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風險管理的問題。無論對國家、對企業,還是對家庭、對個人,都是如此,隻不過應對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應對方式的差異,和很多方麵有關係,包括價值觀念、社會習俗、治理架構等等,但主要還是風險管理的邏輯體係不同。這從長期看能比較出好壞來,但一下子也難以區分出對錯,還是因地製宜,相互尊重理解為好。

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邏輯和做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的,但是對西方國家如何防疫和進行風險管理,華人尤其是新移民還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體驗,這時候一片恐慌和紛紛指責政府,也就不可避免了。

風險管理都是希望以最少的資源(或代價)化解最大的危機。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以風險管理成了現在非常熱門的專業和職業。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早期應用在企業和某些行業(如金融業)等微觀層麵,後來慢慢發展到宏觀層麵的管理(包括公共領域)。風險管理的核心不是消滅風險,而是把風險的危害程度控製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風險管理有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等多種方法,西方國家是以量化管理為主的。這是以概率論等統計工具為基礎建立一個係統性的風控模型,依此進行分析預測和決策控製。這其中數據采集、條件設定、流程公開、專家決策、透明管理等就變得很重要了,尤其是對於大型公共事件的風險管理。像這次應對新冠疫情,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是這麽做的。

一方麵,美加各級政府都是由專門的醫療專家(如首席衛生官)及時出麵公開疫情和防控要求;另一方麵根據不同的疫情狀況給出相應的管控標準,比如學校停課,取消大型聚會等,而且會給出具體的量化數字,像有的地方取消1000人以上或100人以上的聚會,前天BC省要求取消250人以上的聚會。等等。

三天前,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已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昨天,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相信這些決策背後都有數據分析和專家意見,是能夠贏得公眾信任和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華人群體因為種種原因,缺乏這種信任和理性分析,隻是憑感覺猜測和指手畫腳,除了徒增恐懼和煩惱外,毫無實際用處。

我不清楚定義全球大流行和地區大爆發的標準是什麽,或者每個國家、每個機構甚至每個人能夠承受的風險水平不同,這個標準也是變化的。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達到萬分之一以上或其中某個地區達到千分之一以上的感染率,就算是大爆發了。

按這個標準,到目前3月14號,共有九個國家感染者超過總人口的萬分之一,其中意大利是最為嚴重的,為萬分之3.5,其它如挪威、丹麥、瑞士、伊朗、韓國(萬分之1.6)等。中國到目前為萬分之0.56,隻有湖北省超過萬分之一(武漢約為千分之5),而其它大部分省都遠低於萬分之一,所以中國不能說是全國性大爆發,隻是湖北和武漢大爆發而已。

美國目前確診人數為2976人,占總人口的萬分之0.09;加拿大為252人,占總人口的萬分之0.06。具體到不同的省/州或城市,比如加拿大BC省現在確診73例,占人口的萬分之0.15,占大溫地區的萬分之0.3。

在美加的華人,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北美能否大爆發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或社區)能否大爆發?這首先要看你的大爆發標準是什麽。如果按上述的標準,我覺得美國和加拿大都不太可能達到(加拿大要超過3700人,美國要超過3.3萬人)。如果考慮到下麵兩個因素,即使最後總人數超過這個標準,也不會構成太大的危害。

現在美加(也包括其它西方國家)的疫情風險管理,主要是兩個目標。

一是風險要分散,不要在某地集中爆發。中國、韓國、伊朗、意大利都出現了巨大的風險源,在短期內集中爆發,這除了進行封城隔離外,並無其它更好的辦法。現在看美國和加拿大都在密切關注這方麵動態,暫時看不到會有這種風險源的存在。美國在西雅圖和紐約曾有類似情形,但很快得以控製。

二是風險要放緩,以便有能力有效應對。這一點非常關鍵,就如同在西方國家控製經常發生的山火一樣,並非不惜一切代價要盡快把山火(疫情)消滅掉,而是要延緩山火(疫情)的迅速蔓延,保證其在可控製、可接受的範圍內。下麵這張圖就是西方國家的防疫模式,要把陡峭的高山變成舒緩的丘陵。這種思維和做法,與中國和華人的想法可能差距甚遠。

如果身在美國、加拿大的華人整天提心吊膽,那麽身在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地的華人又如何是好呢?據說,德國專家和德國總理都曾放言,德國最後可能會有一大半以上的人都要感染上新冠病毒,但也沒見到德國大動幹戈,甚至他們還說要借此讓多數人都能產生抗體。這也是一種看待風險的態度和管理方式。

現在瘋傳新加坡、日本在疫情管理方麵做得比較好,其實台灣和香港也做得很好,而真正可圈可點的可能是加拿大,盡管華人圈對加拿大批評和揶揄的多。他們的做法大都是上麵的模式。

在很多國家早早就對疫區關閉大門的時候,在美國已經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的檔口,在總理夫人身染新冠而總理本人也居家隔離之際,加拿大至今還是國境大開(能否像美國一樣對他國進行入境限製,估計要看下周的情況),繼續有條不紊地推進疫情的管理。如果最後加拿大安全度過了這場疫情,那她絕對是表現最亮眼的國家。

風險管理也是一個投入產出和權衡利弊的問題,包括戴口罩也是如此。麵對不足萬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感染者,就要求封城封路,關閉所有的商業活動,這是西方民眾和政府所不可能接受的投入和代價。華人總希望采取更多的限製措施,這可以理解,但無法實現。

同樣,也不會因為有萬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感染者,就要求其他絕大多數的人佩戴口罩,這絕對是巨大的浪費,而更好的辦法無疑是要求極少數的感染者(或生病的人)居家隔離和佩戴口罩。有人會說,他們隨意外出不戴口罩怎麽辦,那隻能說,這樣的風險他們認為是可以承受的。

當然,戴口罩是個人的權利,法律也沒有禁止戴口罩。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判斷和風險承受水平,來選擇戴或不戴口罩,也包括其它行為(如是否停止自己所有的活動或者搶購囤積大量的物品等)。

在這裏,戴口罩也有風險,你可能會麵臨其他人的誤解和指責。而你想讓本地人都佩戴口罩,這是不可能的,相信這次新冠病毒也做不到這點,因為這不僅不符合他們長久的生活習俗,也不符合他們背後風險管理的邏輯體係。

相比防疫,投資本身就是風險管理的問題。不管疫情是理由還是借口,過去三周,美股和世界投資市場經曆了曆史上少見的狂風驟雨,在暴跌中大起大落。如果你不想承受這種風險,那最好遠離股市,但這樣你也不可能獲得投資收益的。

疫情到底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能對世界經濟和投資市場有多大的影響, 本人兩周前寫過一篇分析文章(見之前博客文章),認為這次美股不會崩盤,很可能是一次大調整,在大調整中有巨大風險,但也會孕育新的機會。

不論什麽人,人性都是一樣的,都趨利避害,都是風險厭惡者,也都是利益追逐者。但是,風險和收益總是一對孿生兄弟,像硬幣的兩麵,你不可能隻想得到利益而沒有風險。投資是這樣,防疫也如此,甚至人生就是一個風險管理的問題,最終的勝負和輸贏就取決於你的風險管理能力了。

這次新冠疫情,也包括股市大跌,對所有人都是一次很好的風險管理的教育。我們在歡呼中國防疫取得根本性勝利的時候,也要對西方國家的理念和做法有全麵的了解。隻有了解,才能避免恐慌,才能防範風險,才能有所收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4657238 回複 悄悄話 什麽是安全度過疫情?即使所有人都得了病,疫情總會過去的。問題是死多少人。死亡率3.4%。這個3.4%是從大樣本得來的統計數字,對判斷每個人得了病到底會不會死我覺得意義不大。那您有沒有準備好如果死的是您自己和您的家人?

對瘟疫搞風險控製是沒有人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