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自鴉片戰爭後就成了華洋雜處的冒險家的樂園,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父親曾給我講過猶太人哈同的發家故事。上海有過租界,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租界是中國人了解西方製度和文化的窗口,還留下了很多西洋式的建築,訴說著這段曆史。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無形中滲透到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上海人的生活裏。很多上海人都會做色拉(土豆色拉),會做羅宋湯或鄉下濃湯。吃西餐也是上海人喜愛的一樣高檔享受。
我也從阿婆(祖母)那裏學會了做土豆色拉,自己用蛋黃和植物油耐心地調製蛋黃醬。到上海玩,上海的姐姐、嫂嫂們都會做色拉、羅宋湯等。這兩樣我都非常喜歡。懷念那香濃、微酸的源自俄國的羅宋湯。我第一次去西餐館吃西餐是小時候到上海時伯父帶我和他的家人去吃的。記不得去的是哪家西餐館。我那時有些厭食,不愛吃肉。第一次吃白脫夾麵包吃不慣。那天還吃了什麽沒有印象了。
後來我到上海上大學和工作,有時會去吃西餐館吃西餐,而且常常一個人去。南京路上的德大西餐館我沒去過。隻記得曾去過淮海路襄陽公園附近的天鵝閣西餐館還有先在陝西路上後來搬到淮海路上的紅房子西菜社。
天鵝閣不大,空間卻應用得恰到好處。有上下兩層。餐桌是長方形的,鋪著幹淨的台布,很安靜,有別於一般中餐館的熱鬧。父親到上海來曾經帶我去用餐。不知他以前是否和母親來過這裏。後來天鵝閣拆了,不知去向。很好的一家西餐館,可惜了。從維基百科上查到紅房子以前曾叫羅威飯店、喜樂意。創辦於1935年。1956年才改名叫紅房子。
上海的這些西餐館的西餐和後來在上海開的西餐館以及在海外的餐館吃的西餐是不一樣的。感覺他們的菜定格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餐。它們所謂的法式西餐也就是那個時代在上海的外國人帶來的西餐,還有些中國化了的。受這些西餐影響,我曾經以為真正的西餐、法國菜就是這樣的。後來在2001年我出差路過法國在巴黎吃了法國菜,感覺非常不一樣。
我記得曾在紅房子吃過牛排、豬排等大菜。吃過他們的法式烙蝸牛。後來他們推出了一款奶油忌斯烙蟹鬥,是用大閘蟹裏精心剔出的蟹肉、膏脂加上他們自製的一種很獨特的忌斯醬做的。我非常喜歡,強烈推薦給愛吃蟹的朋友。
後來上海開了很多比較新的外國餐館。我曾經在衡山路上一家酒店裙樓裏的Planet Shanghai吃過肥鵝肝,很酥軟,香濃。很不錯的一道菜。沒去過在上海大劇院裏的馬克西姆餐廳,好像聽說很貴。吃美餐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商城裏的Hard
Rock café裏的燒烤豬肋排很不錯。其他還去過一些外國餐館,不太記得了。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個懷舊之人的話,到上海有時間的話別忘了去那些老牌西餐館。坐在角落裏,你會回到過去的時代。這些西餐館積澱了老上海的記憶和味道。
同意懷念在天鵝閣吃西餐的日子。天鵝閣開到75年左右吧
問好曉嵐!
問好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