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民主政治簡析】
(2006-07-13 21:31:44)
下一個
民主一詞由來已久,從古雅典的城邦民主製到近現代的代議民主製。當前, 民主越來越成為構建理想政治生活的準則,成為政治發展的目標。西方發達國家更是不遺餘力的強行推銷其民主價值觀,要其他發展中國家奉為典範。概括起來, 我們一般認為民主大致包含以下內容和特征:①民主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②民主以公民權利的自由和平等為核心原則。③民主以多數決定作為基本規則。④民主以大眾參與為主要形式。⑤民主以法治作為保障。在我們大多數人心目中,民主是個令人向往的名詞,它代表著我們對自由的理想和政治的核心價值所在。
以下是我通過最近一段收集資料和學習的一些心得。包括以下內容:
一、民主的實質及其體製運行的製約因素
我們並不否認民主的價值,但是當今世界的一係列現實卻讓人對民主政治的理念打上了問號。為什麽俄羅斯施行了民主,卻使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倒退、腐敗愈演愈烈、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為什麽台灣實現了民主卻使地區的政治陷入不穩定、經濟蕭條、民粹主義盛行?為什麽東歐一些國家也發生政治變革,施行民主製度,卻並沒有使自己的國家經濟很好地發展起來?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發問:為什麽同樣是民主政治,在西歐一些國家就能基本正常運行,而在另外一些國家卻出現了那麽多問題呢?
看來民主並非一個萬能靈藥,不是在哪裏都能行得通的,並不是民主空降到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這裏就會鶯歌燕舞、歡樂升平、繁榮發展。這背後有著什麽樣的規律在製約和決定民主的作用機製呢?
首先,民主製的實質在於民主是一種政治運行的方式,民主的產生本身就是某個區域曆史上經濟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國家各個階層力量鬥爭、製約或者妥協而形成的為特定階層利益服務的權利分配和政治運行模式。德國政治學家施米特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他在《議會民主製的危機》一書中認為:
議會民主製的真正的曆史作用和思想史遺產,並不在於維護投票、選舉、議會辯論等形式化程序,更不在於通過各種委員會和“無休止的辯論”分散和製衡國家權力,這一切隻是手段,其目的是維護市民階級的根本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2]
民主的實質並非是一種絕對的自由主義的價值,而是一種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於特定經濟、文化、政治的土壤上生長起來的一種權利分配的方式。
其次,正是因為民主製的產生是有著特定的曆史要素的,它的形成以及正常運行也必須有著一定的文化、經濟、政治、道德等的條件。失去這些民主製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民主製也就無法正常運行。這個也就是我們對民主政治在不同國家運行,結果截然相反做出的回答。西方的文化形態是和以中國為核心的東方文化形態不一樣的。
西方是文明是在古希臘文明基礎上形成的海洋文明,有著重商的傳統,重視人的個體精神的發展和向外的開拓、征伐。正因為其人格結構是以個體為本位、自我為中心的,社會中的個體之間就必須以契約為基礎協調彼此的利益分配。他們有著明顯的社會意識是和政治參與意識。他們的民主政治體製從形成和運行,都有著長期的文化心理的製約,人們有民主製運行所需要的誠信、守約、遵紀守法等理性的觀念和行為方式。所以民主製在西方大多數國家由於這種人文心理的長期的積澱,能夠得到“公民”的文化認同,從而正常發展和運行。
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是一種大陸文明為基礎形成農業文明,自給自足、保守封閉。人們人民沒有多少政治參與意識,社會意識淡薄,社會是以血族和家庭為紐結聯係起來,這就必然不會形成強烈的西方那樣的個體意識和政治參與的熱情,所以形成了專製主義的政治傳統。數千年來,人們也都認同和接受這種政治模式,人們沒有形成民主政體良好運行所須的誠信、遵紀守法和道德要求。這種文化傳統和民主製正常的運行所須的文化條件差別很大。正因為如此,上世紀末俄羅斯用“休克療法”空降民主製後,人民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民主製的福澤,反而國家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嚴重倒退、國家產業私有化後金融寡頭“控製”政府、腐敗比以前更加嚴重等等奇怪現象。也正因為如此,台灣民主製也逐漸失控,民粹主義盛行,民眾沒有理性約束自己思想和行為的能力,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測的政治投機者空洞的口號煽動,造成政治動蕩、經濟不振、民生倒退等現象。當前陳水扁為了蠱惑民心,鞏固統治,更加變本加厲,推進激進“台獨”。這一切如果繼續被推動,最終隻能是導致戰爭,嚴重危害台海兩岸的和平,最終受害的還是台灣同胞自身。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民主製未必適合我們中國當前的國情。即使要推進中國的民主化,也必須化長期的時間,逐漸培植民主製所須的人文心理和價值認同。這可能需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因為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心理中的積澱可謂根深蒂固。
新加坡在民主的推進過程中,采用文化和製度雙重推動的方法,推動以新儒學為基礎的“亞洲價值觀”。“亞洲價值觀”是以儒家學說的基本要義為原則,並吸納現代西方文化中的某些內容製定而成。這種文化和製度的兼顧是一種成功的民主實踐。可以說,新加坡獲得的長時間的政治和社會秩序是文化和製度的雙重推動的結果。換另一個角度,按照亨廷頓的觀點:政治參與/政治製度化=政治動亂。通過宣揚亞洲價值觀,消減和抑製民眾政治參與的期望和熱情,再通過完善政黨結構、政府製度、法製效能來加速政治製度化,這樣政治動亂就可以避免。新加坡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這也給我們將來的政治民主的推進提供了借鑒。我們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必須考慮到本國的國情,根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的和政治經濟的現狀和發展的要求,理性地、漸進地、穩妥地推進我們獨特的民主進程。而且我們的民主必然不能、也必然不會是西方式的民主。從根本上講,還應該是以儒教倫理為核心建構我們的民主發展的理想模式。因為毫無疑問,中國傳統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是我們兩千多年來最重要的一種文化特征。
二、民主體製自身的缺陷
通過上麵的論述,我們知道民主不具備絕對價值,而隻具有相對價值。民主政治的運行發展還需要一些文化因素的製約。
那麽我們可以知道民主這種製度也是在特定條件下運行才有正麵作用的。民主製在那些培植了民主政體的西方國家中是可以基本正常運行的,西方國家的民主有沒有缺陷,是否就完全是無懈可擊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西方國家,民主政治的運行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比如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多黨製,美國的兩黨製、選舉人團製等。也就是說,正因為民主製是在特定文化環境裏麵成長起來的一種權利分配方式,不同的文化及其中的不同經濟政治情況,必然導致民主製具體運行方式的差異。西方民主製在運行過程中也常常會因為體製本身的問題而不斷被調整。這就是說,西方的民主製也並不完備,也有眾多缺陷,在實踐中需要得到調整和改善。
首先,既然民主的實質是特定社會階層的利益分配模式,那麽這種所謂的民主就必定不是全民的民主,而是有局限的民主。比如在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民主實際上隻是有錢人的民主,其他大多數窮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民主。從選舉製度來看,西方國家的選舉都是金錢操縱的選舉,西方發達國家的總統、總理、州長等都隻有大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才能參加選舉,其實際上都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從西方標榜的新聞自由來看,實際上西方的新聞自由也是有限的、虛偽的,是在維護西方國家的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前提下的自由。
其次,西方不少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政治實質上成了金錢政治。西方的競選都是需要巨額的資金做保障。上一次大選,美國揮霍了四十億美元。雖然美國憲法規定,隻要出生在美國,年滿三十五歲,居住在美國十四年以上的美國公民,都享有被選舉為美國總統的權利。從形式上看,的確是平等的,似乎人人都能當總統。但絕大多數老百姓是支付不起,也無法籌集以千萬美元計的巨額競選經費的。這樣選出來的總統從來不是多數人的代表,更不可能是全體人民的代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經費一部分來自聯邦政府的助選撥款,每人6760萬美元,其餘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個人和利益集團的捐款。金錢捐助大選,事實上就是權錢交易,本質上是一種腐敗。眾多利益集團甘冒違法的風險,提供龐大數額的競選捐款,不是為了支持民主,而是為了求得回報,獲取影響。從捐款方看,它們往往是兩麵出資,與其說是為了支持某個政黨及其候選人的政策主張,不如說是為了下注。從籌款方看,它們總是利用手中握有的權力對捐款者予以報答。得州一家天然氣公司向小布什捐款50萬美元,小布什則以放寬對排放有害氣體的限製予以酬謝。保險公司紛紛向小布什捐款,企望小布什當選後能夠兌現其減稅承諾,以刺激國民購買其健康保險。盡管美國槍支泛濫,校園槍擊血案已成重災,但共和黨及小布什一直反對槍支管製,因為槍械製造商尤其是攜槍支持者組織在每次競選中都向共和黨候選人捐款。[4]《華盛頓郵報》曾披露說,美國國會是“富人的國會,富人的統治,為富人謀福利”,真是一針見血。
再次,民主的決策未必正確。民主理念的一個暗含的邏輯是這種政體能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大多數人做出的選擇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可是大多數人或者國家集體利益是決定於一個決策是否能實質上導致多數人利益得到保障,而不是這個決策是否是多數人做出來的。很多情況下,就是那些關注社會幸福的公民,他們或者因為懶惰,或者因為並不一定具備參政的經驗和必要的知識以做出正確的公共決策,也即多數決定的政策也許最終不能維護和實現他們的利益。這實際上是民主製所存在的一個最大的陷阱。希特勒是德國通過民主選舉上台的統治者,可是他非但沒有給德國人民帶來福祉,而且給歐洲人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民主如何能防止大多數人在狂熱和迷失的民粹主義狀態下導致的錯誤決定,到現在還是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的民主政治在對個問題的解決似乎還停留在“試錯”層麵上。政治決策是一個相當專業化的事務,普通人往往容易僅從個體的利益和眼前利益出發,進行決定,這是民主的狂熱者必須要麵對和做出應答的嚴峻課題。
還有,多數決定容易使政治領袖喪失自己的立場而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而且把政策建立在可“銷售”的東西之上,使自己的政治領導能力受到削弱。對於種種慎重的判斷、艱難的決定、令人不悅的抉擇,以及使人難堪的事實,政治領袖一定會盡力避免,民主使智慧邊緣化。民主使領袖在很多時候為了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不得不放棄長遠利益,而照顧民眾眼前利益,不得不放棄整體利益,而考慮民眾的個體利益。而這些最終卻導致了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不自知。我本人常常在考慮一個例子,就是中東的巴以難題。之所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曆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是因為雙方的強硬的右派實力牽製著雙方政府做出實質性的讓步,達成統一的協議。如果雙方都是專製政體,而且兩國領導人都真誠願意解決兩國爭端,那麽也許協議早就達成並付諸實現。強大的右派勢力的壓力下,政府不得不對對方采取強硬態度,導致局勢一再惡化,這個局麵最終的受害者不是別人,正是采用民主政體下的兩國人民。問題遷延至今,兩國右派黨團紛紛上台主政,局勢更加嚴重。真是令人感歎,巴以都是民主體製,既然很多人認為民主體製那麽優越,那麽巴以雙方民眾為什麽不能用你們的智慧解決自己的難題呢?
總之,民主是一種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才能形成,在特定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下才能正常運行的體製。它本身並不具有絕對的價值。民主還有很多缺陷,我們中國將來的民主化進程一定要立足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傳統和當今政治實踐的實際情況的要求,對民主要趨其利而避其害,從而逐步、穩妥地推進中國當前的以及政治體製完善的進程。
作者 :無心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