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江澤民'被失蹤'各國記者興奮異常 盤點搞笑報道(圖)ZT

(2011-07-08 13:25:56) 下一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日本“產經新聞”錯誤報導江澤民已去世

在一般情況下,在一般國家,一位即將85歲的老人,即使是一位退休國家元首,行將85歲,身體不適,病重,已經去世,或沒有去世,這樣的消息或傳聞不會成為非同一般的大新聞。


然而,中國的情況非同一般。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可能病重或已經去世的傳聞7月5日半夜時分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流傳開來之後,中國當局全麵開動新聞出版檢查以及網絡信息封鎖機器,對有關的消息實行全麵的封鎖。


在當局的封鎖措施之下,中國的長江也從中國的互聯網網絡空間消失。這種比人咬狗還離奇的新聞,顯然使世界各國的記者興奮異常。


外國記者的娛樂


報導這樣的離奇新聞使外國記者得以把工作和娛樂結合起來,使工作變成娛樂,娛樂變成工作,讓他們好像返回了童年,讓他們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正經、假正經、幽默、冷峻、深邃、博學、認真、風趣、歡快......他們甚至借此機會相互逗趣打鬧。


法國的《巴黎競賽》畫報網站發表的一篇報導,可以說是一個很顯眼的例子。


盡管中國官方媒體7月7日星期三正式否認江澤民已死,《巴黎競賽》畫報發表的亞尼克·維裏的報導依然是洋溢著調侃。這篇報導的題目是:“江澤民的真假死,” 副標題是:“中國前國家元首(1993-2003)依然活著麽?官方媒體要人放心,但謠傳依然在網絡間流傳。”


維裏報導的正文依然是這種歡快興奮的口吻,而且在歡快中還不忘揶揄一下日本的新聞界同行:


“國家機密。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將作為鎮壓1989年天安門示威抗議的人之一載入史冊。自星期三他死亡的傳聞傳出之後,中國的網絡信息審查機構超忙碌起來。應當說,這一次北京的傳播機構被弄了個猝不及防。......網民立即通過社交網絡把消息傳開來,盡管很多關鍵詞......立即被封殺,其中包括江澤民的‘江’字。星期四,日本的《產經新聞》還發出報導,證實中國這位前強人死亡,從而再添一份亂。”


《產經新聞》受揶揄


不幸的《產經新聞》被揶揄也隻能暗自苦笑。7月7日,在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發出正式否認之前的幾個小時,跟日本其他主要報紙一樣向以嚴肅持重著稱的《產經新聞》為江澤民去世發出一份網絡版號外。


《產經新聞》號外的通欄大標題是:“江澤民(84歲)死去”。副標題是:“(江的去世)影響中國的權力格局 /(江乃)習近平的後盾 /  前國家主席。”


《產經新聞》的這個大錯不但被遠在法國的《巴黎競賽》畫報揶揄,在日本國內,總部設在東京的網絡新聞網站J-CAST新聞網也拿它來當笑柄。7月7日,J-CAST新聞網發表一條新聞,標題是:“江澤民是死是活?《產經新聞》對新華社、對麵決鬥。”


日本報紙的嚴肅持重


與此同時,日本其他主要報紙則依然遵循嚴肅持重的路線,進行一本正經的報導。例如,《日本經濟新聞》7月7日發表駐北京記者島田學的報導,題目是:“中國否認江澤民死去 /  消息來源說他‘健康狀況惡化。’”報導說:


“好幾個中國消息來源7日表示,傳說中健康不佳的江澤民前國家主席‘雖然沒有死去,但狀況不妙。’這些消息來源證實江的狀況在惡化。但是,對於江澤民已經去世的報導,中國國營的新華社7日援引多位政府官員的話說,‘有關的報導純屬謠言。’”


英語報紙的活潑調皮


與幾乎總是一本正經的日本報紙報導相比,英語世界的報導就顯得明顯活潑,甚至非常活潑。澳大利亞主要報紙之一《悉尼先驅晨報》7月8日發表一篇報導,其標題幹脆玩起了文字遊戲:


Beijing rules: don't speak ill of Jiang


這種文字遊戲讓翻譯絕望,因為它一語雙關,既可以表示“北京裁定:不準說江壞話,”也可以表示“北京裁定:不準說江有病。”翻譯隻能是一次選擇一種,難以同時包含兩種的意思。


《悉尼先驅晨報》在那文字遊戲的標題下,轉載的是華盛頓郵報駐北京記者基斯·裏奇伯格6日發表、7日更新的一篇報導。


查華盛頓郵報裏奇伯格報導的原文,其標題一本正經,一點也不調皮:“中國封鎖互聯網有關江澤民的搜索結果;否認有關他死亡的報導。”


裏奇伯格報導的內容也中規中矩,十分穩健嚴肅:


“中國的媒體審查機構星期三開始封殺一些詞的互聯網搜索結果,試圖撲滅有關患病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健康狀況的傳聞猜測。星期四,官方的新聞通訊社否認他已死報導,說那都是‘純屬謠言。’


“上個星期五江澤民沒有同其他高級領導人一道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活動。自那時以來,有關84歲的江澤民瀕臨死亡或已經死亡的傳聞在微博網站滿天飛。多年來一直有謠傳說,江澤民患病。”


主戲是互聯網封鎖


在過去兩天有關中國的報導中,中國當局互聯網信息審查機構的封鎖和中國網民鬥智鬥勇、突破當局信息封鎖是世界媒體報導的重點。


與裏奇伯格相比,路透社7月7日發表的駐北京記者本·布蘭查德和魏遂禮(譯音)的報導,又顯得輕鬆愉快了很多。該報導的題目是:“富有創造性的中國人繞過網絡審查機關搜索‘江大伯。’” 報導說:


“這是中國互聯網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但是當局不準許任何人談論。


“在海外媒體報導了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去之後,中國內行的互聯網用戶就不斷找到富有創造性的途徑翻越互聯網國家防火牆。所謂的防火牆是中國保安當局設立的互聯網屏障,用來幹擾或阻斷人們從網上獲取當局認為是過於敏感的信息。


“在中國的微博或搜索引擎搜索欄中鍵入‘江澤民,’人們所能得到的隻是被屏蔽的網頁或慢騰騰的連接。在博客裏寫‘江澤民’這個名字,人們就會受到信息審查機關的格外關注。敏感的言論常常一上網就消失。


“但中國人使用‘江大伯,’‘超級垂簾聽政者,’‘前皇帝’之類的詞語,來進行跟這個問題相關的活潑的辯論,雖然這種辯論讓局外人不摸頭腦。”


滑稽又深沉


英國倫敦《電訊報》同日發表的報導標題,則讓讀者不禁覺得它話裏有話:“中國堅持說,有關江澤民死亡的謠傳是假的。”


《電訊報》報導的重點也在中國當局的網絡封鎖和中國網民的突破封鎖,報導既滑稽又深沉:


“網民搜索中文的‘江澤民’或搜索江河的‘江’字,會得到新浪網微搏網站的警告,說這種搜索是非法的。”


“於是,新浪微博那裏就開始出現一些有關這位前領導人的帖子,他的姓氏用英語‘River’來代表。”


“互聯網上圍繞著中國一位前領導人是否死去這一話題的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凸顯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層依然多麽神神秘秘,以及在互聯網普及的一個社會維持這種神秘多麽困難。”


中國特殊的政治


對外部世界來說,一個84歲的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一個不能公開報導或談論的話題,成為千百萬互聯網用戶跟當局鬥智鬥勇的由頭,這種奇異的政治現象讓人很難理解。


華爾街日報記者傑裏米·佩奇及時寫出一篇報導,給人們解惑。佩奇報導的題目是:“為什麽中國試圖封鎖屏蔽有關江澤民的議論?”報導說:


“在外部世界看來,中國試圖封鎖屏蔽人們談論前國家主席顯然是生病的事情,這或許顯得不必要,也是徒勞,畢竟在過去的幾天裏有關的言傳已經在互聯網上迅速傳開了。


“但是,中國共產黨非常清楚,現任和前任領導人的死亡在過去常常會引起政治動蕩。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在1989年,(胡耀邦之死)引起要求民主的抗議示威。


“因此,公開討論黨的領袖的健康一直被嚴格禁止。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這些領導人年齡一般比外國領導人大,但他們依然試圖給人一種富有青春活力的印象。”


印度的主要報紙《印度教徒報》駐北京記者安南思·克裏什南在7月7日發出的報導中,則對有關江澤民生死的謠傳所顯露出來的獨特中國政治做出了這樣的一番介紹:


“本星期有關(江澤民生死的)謠傳起因於他沒有出席7月1日(中共慶祝成立90年)慶祝活動。前總理李鵬和朱熔基都參加了那些活動。”


“在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活動中,江澤民被給予突出的報導。很多中國分析人士認為,這反映出他退休多年之後依然可以繼續在幕後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