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
曆時十六天的魁北克之行接近尾聲,今天就要回到家裏了。
途中要路過渥太華,打算去看看大名鼎鼎的 麗都運河船閘,然後再去國會山背後河邊的沿河步道走走。運河船閘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先有了船閘,然後才出現了渥太華這座城市。
在1812年開始的美國和英屬加拿大殖民地的戰爭中,先是1813年4月27日美軍攻下並焚燒了當年的約克鎮,今日的多倫多。然後次年1814年的8月24日,英軍南下攻入華盛頓,放火燒毀了總統府白宮。休戰後雙方再沒有更多的戰事,但仍然提防著對方。
當時靠近海的下加拿大即今天的魁北克省經濟最發達,蒙特利爾是最大的城市。上加拿大即今天的安大略省還在開發之中,其中位於安大略湖和聖勞倫斯河之交的金斯頓是一個軍事重鎮,負責保障蒙特利爾和多倫多之間的貿易渠道。問題是金斯頓以東的聖勞倫斯河長達一百公裏的河段都是美加的邊界,河北邊屬加拿大,河南麵是美國。英國殖民政府始終擔心聖勞倫斯河上運輸的安全,戰後決定另外開辟一條通道,繞過這一段美加共有的聖勞倫斯河段。
1821年,也就是兩百年前,英殖民政府開始了勘察,最後確定的路徑是從蒙特利爾沿渥太華河往上走,再從渥太華Rideau River麗都河往金斯頓開挖運河,連通之間大大小小的湖泊。沿途高度相差很大,渥太華河的海撥41米,金斯頓74米,而中間的大麗都湖高達124米,所以必須興建水閘抬高或降低水位。其中渥太華麗都河口的雙子瀑布高差近二十米,安排了八級船閘,每級升高水位3米。工程從1826年開工,曆時五年,到1831年夏天完工。工人主要是愛爾蘭移民和魁北克勞工,5年中有上千工人和家人死於瘧疾和事故,工程耗資八十萬英鎊,是名符其實的勞民傷財工程。
工程建成後,美加之間卻再沒出現過武裝衝突,所以運河也沒派上過最初計劃的軍事用途。運河更多的是用來運送北部砍伐的木材和動物的毛邊,而運河北端起點的渥太華自然而然成了貿易中轉站,很快從河邊小村變成了一個有些規模的貿易城鎮。十年後英屬上下加拿大兩部分統一成一個英屬加拿大省,省府在金斯頓,蒙特利爾,多倫多和魁北克四個城市輪流,但始終固定不下來。1867年加拿大立國後,新生的國家決定選擇一個曆史短,英裔法裔影響小的城市作為首都。麗都運河北端,位於安省境內但隔著渥太華河對麵就屬於魁省的小城渥太華就是一個很好的折衷,於是成了新生加拿大的首都。所以沒有麗都運河,就沒有渥太華這個加國的首都。
話再回到我們的回程。早餐後離開翠湖山莊外的旅店,上323號省道再轉50號高速。上午11點到渥太華河對岸的魁北克城市Gatineau,然後過河到了渥太華這邊。
每次來渥太華,都喜歡在市中心的Byward Market 市場附近停車,然後順便逛逛集市。這次也沒例外,隻是發現露天攤鋪少了很多,說明疫情的衝擊還是很大的。
然後我們去看運河船閘。
船閘就在市中心,一邊是古董城堡酒店 Fairmont Chateau Laurier,另一邊是加拿大國會所在的 國會山。走著名的 Willington Street 大街過運河,然後下幾十級石階即到船閘。
我們到時正趕上一艘家庭遊船從上遊過船閘,去下麵的渥太華河。閘門的開合還是當初的設計,依靠人力來驅動絞車。一道船閘要十來分鍾,全部八道下來據說要一個半小時。
船閘頂上還是人行通道,可能有兩英尺寬,所以人通過沒問題,但單車就困難。畢竟當年建築船閘時,單車還少,也很少作為健身休閑的工具。
離開船閘後,我們又去了河邊的步道徒步。其實沒打算走多遠,整條步道十公裏長,來回得4小時。我們沒那個時間,所以隻走了國會山背後一小段,隻能算是一種打卡。
我們沒去光顧國會大樓。
當初九十年代買房後,鄰居意大利移二代年輕夫婦得知我們旅遊要去渥太華時很不認可,說那裏除了知道收稅沒正經事可做,所以他們從來沒去過。幾十年過去,自己在加拿大生活的年頭比在國內還多,也開始認同這種說法。而且這些年國會大樓裏麵身份政治愈演愈烈,如果當權者隻認可某些類別,那咱們也無必要去摻乎攪和。
附全部行程圖
感恩節不知道有沒有力氣飛一次加拿大,正好有多餘的票。
倒不是安檢不需要,而是安檢,弄一次嚴格的,不就有效率了?但是一有效率,也就沒洋工可磨了。
前幾年,維修工程開始之前,我去參觀了一下。因為據說一修就是十年,也就是說如果不去看,就得等十年後才能看。
結果是排了六七次隊,每次短則一二十分鍾,長則一個鍾頭,才終於看到了。要是知道等這麽久,哪怕是再過二十年才開放,我也不會去。但是當局十分會設計排隊,每次排隊,都讓人以為隻要再排了這個隊,就好了,於是給忽悠著,排了一天的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