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五湖以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尼亞加拉半島看 Welland 運河

(2020-12-02 08:10:15) 下一個
這一周在家休假。
 
換到往年,肯定會找一個地方出去遊逛了。現在鬧病毒,再加上老婆的假在上半年躲病毒時全用了,所以隻我自己呆家裏。但不是耍,沒這種好事。活都給派好了,換馬桶蓋換電燈開關,清理掃雪機。感覺很冤,上班給資本家做牛做馬,休假給老婆打工,全然沒喘氣的空閑,都是這病毒鬧的。到昨天該修理的修了,該收拾的收拾了,老婆再找不出事情來折騰了。等她前腳離開,我立馬去找自己的"詩和遠方"。其實要去的地方沒多少詩意,就是一條過船的運河。也不遠,在尼亞加拉半島上,開車一小時就到了。
 
這條運河叫 Walland Canals,始建於1825年,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此前北美五大湖中的西邊四個湖,蘇必列湖密切根湖休倫湖及伊利湖,彼此之間連接的河流都可通航。東邊安大略湖也可以通過聖勞倫斯河出海,但安大略湖與伊利湖之間卻因尼亞加拉大瀑布阻斷而不能通航。18世紀美國開始了中西部大開發,人員和物質需要運進去,而生產的糧食和開發的礦產也需要運出來,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不能通航的問題成了物流運輸的瓶頸。大瀑布旁邊小城 St. Cathatine 經營麵粉廠的William Merritt 看到了商機,於1818年提出了興建兩湖運河的建議。運河全長43公裏,東起安大略湖西岸的 Port Weller,西頭在伊利湖東岸的 Port Colborne 小鎮。運河上有8個船閘,每年能過3000艘,最大吃水量為3000噸。
 
 
 
 
 
 
 
 
 
 
 
 
 
那天最先去的是運河東頭 Port Weller 河口,正好趕上一艘貨輪從安大略湖上開進運河。1號船閘就在河口,旁邊是可開合的公路橋。
 
 
 
 
 
 
 
 
 
 
 
 
 
 
 
2號船閘在不遠的上遊,沿河是風景公路,河邊有小道供人徒步和騎車。
 
 
 
 
 
 
 
 
 
 
 
 
2號船閘上遊是有名的 QEW 高架橋。以前去大瀑布,開車通過時有一種人懸半空中不落實地的感覺。
 
 
 
 
 
 
 
 
 
 
 
3號船閘沒啥特殊之處,但趕上了旁邊的升降式公路鐵路升起後讓一艘貨船通過。運河上有不少可動鐵橋,有懸臂翻轉式,還有這種垂直升降的。
 
 
 
 
 
 
 
 
 
 
 
 
 
 
小鎮 Thorold 附近是尼拉加亞懸崖構造的一部分,從東到西坡度陡然升高,所以運河在不到兩公裏長的河段上有4個船閘。特別是4,5,6三個船閘一個連一個,如果不看介紹,很難分清是兩個還是三個。
 
這三個船閘很有特點,每一個不長,但是雙向,允許上行和下行同時獨立通過。那天我們運氣好,先看到紅白兩色的上行貨船在左邊船閘中隨著水位升起來,然後開向上遊。又看到從7號船閘下來的黑色貨船進6號船閘,等待水位下降後下行開到5號船閘。
 
 
 
 
 
 
 
 
 
網絡圖片
 
 
 
 
 
 
 
 
在7號船閘上遊,看到另一艘紅白兩色的貨船在靠岸。船體上幾個白色的大字 Rt. Hon. Paul Martin,讓我想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加拿大一段重要的曆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加拿大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政治上經濟上一片混亂。東邊講法語的組成了魁人黨,要求從加拿大獨立,而西邊阿爾伯塔組織的改革黨也有分離的傾向。當時又在談北美貿易協定,而執政的保守黨為增加財政收入又引入了15%的購物稅,一時間全國各地怨聲載道。這種情況下,93年的選舉中自由黨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新任政府的總理是克理田,而財政部長就是貨船的船東 Paul Martin。
 
加拿大應該感謝他們兩人,沒他們倆的努力和合作,今天加拿大不比墨西哥好多少。克理田出身平民,在社會上政治上摸爬滾打,知道該強硬時強硬,該妥協時就妥協。而保羅馬丁那時已經是億萬富翁,擁有自己的貨船船隊,是一把理財好手。政治上克理田頂住分裂,經濟上馬丁妥善管理財政。到十年後的2003年兩人卸任時,加拿大財務狀況不是最好,也是一流的。而現在當政的也是自由黨,不過是一個隻知花錢的主。仔賣爺田,不覺得心疼呀。
 
 
 
 
 
 
 
 
 
 
 
 
過了7號船閘往西,地勢變得平坦,不需要船閘了。
 
第8個也是最後一個船閘在運河西口 Port Colborne 小鎮。船閘本身沒多少特點,旁邊的公路也有一道升降式鐵橋。
 
河口旁邊的濱河路花草盛開,再往西就是伊利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