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4點,床邊叫醒電話的鈴聲打斷了我們的睡夢。按照行程,當天要去南邊兩百多公裏靠近蘇丹的阿布辛貝看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巨像,路上往返要七八個小時。河船午後啟航,船客們必須在那之前回船,所以船上去阿布辛巴的人都在淩晨4點過動身。去阿布辛巴的費用不在船費內,最初說是95美元,但上一天晚上告訴我們隻要80了。估計是同去的人多了,平攤到每人頭上的費用減少了。
下到二層的大廳,導遊麥他孜早已先到那裏等候,旁邊是早餐袋,每人一份。後來紐約獨立女俠和同行的另外兩位團員也來了,是小倆口,來自美國俄亥俄的一家公司。女方任職公司人力資源,小夥是她招進公司的,不知當初相中了小夥是為了她自己還是為了公司。這次來埃及他們是新婚蜜月,尼羅河船遊後下一站接著到紅海邊的度假村度假。
外麵黑漆漆的,碼頭路邊等候的大巴小巴不少,看來都是去阿布辛貝的。我們還是前一天去阿斯旺大壩時坐的那輛白色小巴,隻是多了一個駕駛,是後來在城邊上的車。出城後通過阿斯旺老壩壩頂公路時堵了一陣,還是另一頭的檢查站添的亂。真服了埃及軍方,淩晨四點過就設防檢查,也不覺得麻煩。
然後閉上眼睛假眠,淩晨四點起身還是太早了。
再次睜開眼睛看外麵時,小巴正行駛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兩邊是沙漠,不過不是畫報上那種經典的畫麵。沙也是金黃色的,但沒有起伏逶拖的沙丘,視線可以看得很遠。
這是第二次見到沙漠,之前那一次是09年在去大峽穀的半途中。那天中午離開洛杉磯後,我們開著租來的車子行駛在去大峽穀的40號州際公路上。上了一個山口之後眼前是一個渾黃色的荒原,無邊無際,隻有天邊是隱約的山影。公路筆直的伸向天邊,前方沒一個車影,後麵也沒有來車跟隨。當時內心的感覺,很接近千多年前的四川老鄉陳子昂登幽州台時的那種感受: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當然我沒涕淚,坐在旁邊的太座和後麵的兒子是最溫暖的陪伴。我穩住心神後,開完了那一截火焰山般的路段。我從沒對她們說起過那時的心路曆程,即便說了,她們也不會很理解。每人都有自己脆弱的時刻,每人在需要的時候都希望有一種依靠。
沿途沒多少人類活動的痕跡,也沒有正規意義上的加油站或休息場所。後來路邊出現了一個鐵皮搭建的簡易鐵棚,旁邊還長著幾顆綠樹。感覺好像美國西部電影中的場景,隻是場壩上木頭的馬車,換成了大貨車和載人的大巴小巴。
路邊出現了一個大的鐵皮"騾馬店",我們的小巴開過去後,在大巴小巴之間找到一個空隙擠了進去。
這是一個簡易的休息驛站。木頭支架上搭了一層茅草編製的薄蘺,正麵是一道磚塊很隨意砌成的短牆,側麵是兩塊大幅印著阿拉伯圖案的粗布,隨意中有一種獨特的美。"驛站"裏人不少,買吃食熱飲的,歇息聊天的,上洗手間方便的,大家都是陌生人,但相視一笑之中仿佛有麽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場麵似乎很熟悉,但覺得又陌生。以前"三毛"熱時,也看過幾篇她的作品,"哭泣的駱駝","撒哈拉的故事"。故事生動,但讀時總覺得隔了一層。自己不是文青,感覺又不細膩,更主要的是從沒有過那種生活環境,所以產生不了共鳴。但在"驛站"裏,我有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那種感覺。終年四季晴朗的天,無邊無邊的沙漠,純粹了人的感官。然後是那個小鎮,不多的人家,生活中的油鹽醬醋,瑣粹卻又滿含溫情。就像這個"驛站",換到城市裏就像一個破舊的修車鋪,而在大漠廣闊悠遠的背景下,卻是一個極好的相逢相識催生故事的地方。
上車前給麥導來了一張特寫,這是另一個撒哈拉的男人。
早晨八點前,小巴到了一個路邊檢查站,看來目的地阿布辛貝快到了。
前麵出現了村莊,村子裏的建築滿新的,想來是一個開發不久的居民點。阿布辛貝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來訪,人氣帶來了就業,也算是造福一方吧。
到了巨像公園,照例是麥導購票,然後憑票通過。
入口大廳牆壁上陳列著幾幅老照片,是瑞士東方學家伯克哈特1813年發現拉美西斯巨像時拍攝的。巨像座落在尼羅河邊,麵朝東南,拉美西斯大坐像和旁邊的奈菲爾塔瑞王後小神像之間充滿了黃沙。黃沙掩埋了巨像,也提供了一種保護,以至在兩百年前重新發現之前的三千多年裏,巨像沒有遭受到人為和自然的嚴重毀壞。
埃及有三大建築,既是曆史遺跡,又是視覺藝術的頂峰。排在首位的當然是開羅金字塔了,時間最早,建於四千六百多年前的古王國時期。造型完美的金字塔,傲然於開羅西部廣袤的大漠之上,畫麵是人類與自然完美的合作。然後是三千五百多年前新王國十八王朝的女法老哈茲謝普蘇(Hatshepsut)在盧克索西岸的神廟,山岩與神廟渾然一體。而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三千二百多前為自己建的巨像則是另一個裏程碑,依山麵河,寄托了一個希望其王朝像山一樣牢固,財富像尼多河水一樣源源而來。雖然古埃及的曆史比中國早了兩千年,但從國運走向來看,埃及古王國相當於漢朝,劈地開天,而新王國相當於唐宋,國力強盛藝術繁榮。然後是斷崖般的沒落,近鄰騷擾,強敵征服。
巨像所在的山崖背朝入口,麵朝阿斯旺高壩建成後形成的大湖。不過山崖不是巨像最初所在的那座,原始的山崖被大湖淹沒在水下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埃及計劃興建阿斯旺水壩時,遠在上遊兩百八十多公裏的阿布辛貝原址也在水庫淹沒區域內。為了保留這座三千多年前埃及古人創造的珍貴遺產,埃及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征集方案。最終的保護方案是將巨像和神廟及部分山體切割分塊並加以標號,再在60米高的新址根據編號重新拚裝在一起。整個工程從64年開始,68年完工並重新開放。為了保持原貌,麥導說入口左側的拉美西斯巨像因地震震毀的頭部也沒有加以修複,而是按原來的相對位置安放在巨像的前麵。
四座巨像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其服飾很有熱帶地區的特點。巨像赤腳,赤裸上身,戴著的帽子和下麵的圍裙除了裝飾作用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身份的象征。巨像腳邊的立像是他的妻子和幾個女兒,全家塑像在一處這種做法,說明拉美西斯很看重自己的家庭,但其實最看重的還是突出自己。
遺址的另一部分是神廟,有60米深,整個開鑿在山體裏麵。因為是全封閉的,回聲大,所以導遊隻讓在外麵介紹,我們然後自行進入觀看,所幸裏麵現在允許拍照了。
麥導說神廟最裏麵的聖室供奉著4個神像,從左到右分別是生死神普塔(Ptah),太陽神阿蒙(Amon),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哈拉赫梯。神廟搬遷前,一年中2月22日拉美西斯的生日和10月22日他登基之日這兩天,朝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i投射在右邊的三座神像上。我們到阿布辛貝的日子是10月31號,麥導說前一星期10月22日那天,神廟內外人多極了。當時不要說進神廟,就是外麵的場壩也是人山人海的。
進神廟後是大殿,中央兩排拉美西斯的立像,除了顯示拉氏本人的自戀自大外還是大殿的立柱,支承著殿頂巨大的山岩。最裏麵是聖室,時值上午8點54分,錯過了"朝陽映像"的日期和時刻,但還是見證了天光投射在神像上麵的場景。
大殿兩側是巨幅浮雕,其中之一是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人激戰的場麵。拉美西斯吹噓自己大獲全勝,但據考證隻是一個平手。說他能力強,不如說他運氣好。他壽命長,活了90歲(公元前1303-1213),在位66年。他在位時,四周的鄰敵處於衰弱時期,所以他的統治沒受到很大挑戰。他很像清朝的乾隆,覺得自己締造了一個盛世。除了在離盧克索附近首都第比斯500公裏之遙的阿布辛貝建造巨大的塑像和神廟外,還在前世建築的神廟上加建自己部分。他在世時,埃及上下大興土木看起來很興旺,但其實是借債嫌吆喝。他一死,古埃及就走下坡路了。
拉美西斯二世確實是不多的有情有義的法老,他在自己的大神廟旁邊,還為王後奈菲爾塔利建了一個稍小的神廟。當然他也沒忘記加上自己的立像,尺寸還高於王後。這算了極開明的了,在三千二百多年前就知道照顧太座的感覺,作為法老作為男人,都是一個楷模。
神廟裏王後的形象以三千多年後今天的審美,也算是絕色女子一枚。身材,容貌和氣度,即使當今全天下的王後王妃排在一起,奈妃也在三甲以內。裏麵的雕刻也很溫情,奉獻的都是鮮花。法老持刀,王後捧花,文武並舉永遠是中外的統治之道。
上午十點離開阿布辛巴後返程。
中途在上午去過的"驛站"停留時,麥導示意我向沙漠遠處眺望。天邊是一幅以前聽說過但從未親眼瞧見過的沙漠湖泊幻影,"湖水"亮晶晶的,"湖麵"上還可以看見遠處山頭的倒影。
阿布辛貝之行,算得上是一段難忘的記憶。
“在三千二百多年前就知道照顧太座的感覺,作為法老作為男人,都是一個楷模”
以後請寫寫五湖哥對太座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原先安排埃及行的時候這段路是用坐飛機的,不用起得那麽早。
當然我沒涕淚,坐在旁邊的太座和後麵的兒子是最溫暖的陪伴。我穩住心神後,開完了那一截火焰山般的路段。我從沒對她們說起過那時的心路曆程,即使說了,她們也不會很理解。每人都有自己軟弱的時刻,每人在需要的時候都想要一種依靠。"
感動,也看到了五湖的三毛情結。片片震撼,美好,都是曆史,謝謝五湖傾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