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和老媽視頻通話時,中途聽到她那邊有電話打進來。她說是大姨家的二老表打來的,說是給她老人家請安,提前祝中秋節快樂。母親說每到過年過節,不管是春節還是端午中秋,二老表都要打電話給她。除了請安外,還有一層意思沒明說,就是要點零錢用。
二老表是大姨家的老二,七十多歲了,但從沒結婚,孤身一人至今。大姨也就是二老表他媽,和母親同父不同母。大姨的媽上世紀30年代在她10來歲時病死了,之後家庭貧窮的我外婆填房,嫁給外公後生下三兒一女,唯一的女兒就是母親。大姨成年後嫁給家住農村的大姨父,有四兒兩女,其中排行老二的二老表是抗戰勝利那年出身的。幾年前大姨大姨父先後過世,而他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家庭,剩下還在農村的二老表年老孤苦一人很可憐。母親念記和大姨的姐妹情意,托人在鎮上公辦敬老院找了一個位置,二老表好歹才有了安身之處。所以他很感激母親,逢年過節請安之餘,順便也想母親接濟一下。
他落到這步境地在意料之外,但細想之後也能理解。二老表人算聰明,辦事能力也強,能力在6兄妹中不是第一,但也出不了前三。但其他兩個聰明的,不僅早早成了家,而且下一代也有出息。二老表的大妹在70年代嫁給一個農中語文老師,生下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江南一個城市工作,她跟著去照顧孫子。最小的幺弟從小就機靈,女兒嫁的老公也能幹,去重慶打拚發達後把老幺倆老接到了城裏住。即使忠厚老實的老大,老三和五妹雖然還在農村,但有自己的家,遇事總還有兒孫來照應。
二老表長我十幾歲,文革68年前後我十歲不到,而他剛二十出頭。那年夏天鎮上武鬥,我們一家5口先去鄉下大姨家躲避,幾天後父母決定去成都避難。當時大姨家讓二老表三老表也跟著去,一方麵送我們一家,另外也想讓他倆去成都附近購買糧食,再弄回家悄悄地賣出去,倒賣賺一個差價。那天二老表揹著5歲的二妹,三老表揹著才兩歲的三弟,七個人在小雨中走了三四小時。到了內江所屬的一個鎮上後,下午乘汽車到內江,再轉火車到了成都。頭兩天,我和他們兩個逛街,還去了西郊的動物園,是翻破牆逃票進去的。然後他們倆去了成都附近的資陽縣,那裏地平糧食便宜。聽說買到糧食後,他們沒錢也不敢坐客車,而是晚上偷偷翻上火車運貨車箱,再搭順路車回家。糧食賣出去後,再用賺得的錢收購本地特產,黃麻皮織成的夏布運到資陽去賣,然後再買糧食。一來一回加上倒賣,大概一個月做得了一趟,一年能走五六趟。
兄弟倆倒騰了兩年,最後分開各做各的了。啥原因不清楚,畢竟當年我才十歲左右,不大關心大人的事。從偶爾聽到的隻言片語,再加上自己的分析,覺得原委可能是這樣的。二老表腦子算快,但嘴巴更快,給人感覺大多數時候說話不大過腦子。而三老表麵相憨厚多了,說話不多但順耳,更討嘴巴曆害的大姨和實誠的大姨父喜歡,所以倒賣糧食和夏布掙錢後到手的份額估計要多些。一兩年下來,矛盾越積越大,兩兄弟幹脆分手各幹各的。三老表因為膽子小腦子慢,單幹後很快做不下去,隻好回家繼續務農。好在有父母幫扶,最後娶了一個老婆,像父母那樣臉朝黃土背向天過一輩子。
二老表一個人繼續他的倒賣,七八十年代都在幹,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倒爺了,但卻沒搛下啥錢。他這個人愛說話,更愛聽別人說的軟話。別人見到他,說一句甘二哥你太能幹了,掙的錢多花不完,能不能周濟我兩個。高帽子一戴,他二話不說就傾嚢相借,借條也不要一個。他更聽不得女人說話,幾句甜言蜜語就暈頭轉向了。八十年代時社會管理得不嚴了,一次長期外出後他回家時帶回一個三十多歲的女子,是外縣的。當時農村裏女人二十歲左右結婚,三十多歲算"老"女子了,而二老表剛四十出頭。大姨老人倆雖然覺得女子來曆不明,但希望她能拴住二老表的心,安安心心呆在家裏,最好有一兒半女,讓他從此收心。沒想到幾個月後女子消失了,不知是錢弄到手後跑了路,還是覺得二老表不靠譜自己離開了,總之他人財兩空。
女子走後,二老表老老實實在鄉下呆了半年多,緩過勁後又出外闖蕩了。一兩年後又帶回一個女人,四十多歲,還有一個五六歲的男孩。這次大姨倆老不抱任何希望,知道他受騙,眼看著他受騙也不想去勸他。這次女子呆得久些,過了一年多才消失。現在想來,二老表童年時一定遭遇過什麽。最大可能是沒咋得到母親的好言好語和關愛,所以渴望甜言蜜語,對年齡大的女人有一種特別的依戀。其實不一定是大姨不喜歡他,隻是兩人個性太相像,說話直來直去,這種性格特別容易在別人的童年時期造成傷害。
到了九十年代,全國的人都外出闖蕩時二老表收心了,不僅回到家鄉,而且當上了生產隊付隊長。這個時候農村早已分田到戶,農民各忙各的,生產隊的公務除了抓計劃生育外幾乎沒事可做。而且油水也不大,所以老的隊幹部都不想幹了,但這個時候他反而接過這付吃力不討好的擔子。隊幹部幹了幾年也沒落得好處,也沒吸引到一個女人,可能是他不靠譜的名聲在外,想好好過日子的女子都不敢找他。他像是生錯了時代,在宋朝時可能上山成為108將中的一員,抗日時可能扛槍上戰場和日本人拚命,大煉鋼鐵時可能砸鍋賣鐵拚命也要煉出鋼鐵來。但這是一個靠心機的時代,所以他這個人落得孤身終老於老人院,其實是有跡可尋的。
這句話太好玩了,五湖哥絕對是正統人物啊,:))
把有代表性的事寫出特色,寫出意義,會是篇好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