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鼓浪嶼的次日早晨又是雨,不方便遠行,我們就去了旁邊的南普陀山和廈門大學。
南普陀山在廈門島南部,大小占去了全島一小半地方,山腳和海邊之間就是廈門大學。如此之地利,再加上華僑教育家陳嘉庚建校時開創的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廈門大學便有了中國最美大學的名號。我們入住的世茂大廈正對廈大正門,每到下午四點過就看見正門前排著上百米的長隊,打問之下,都是外地來廈門旅遊時專程來看廈大的。
山南的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末期,當時稱為泗洲寺。清代初期戰亂廢寺, 康熙22年靖海侯施琅捐資修複並擴建。所供奉的觀音菩薩極似浙江普陀山的觀音,又在普陀山以南塑像,故更名為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廈門最大的佛教寺廟,在閩南和東南亞影響很大。
海山相伴而生,古寺名校相鄰而建。那句常言說得好,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古寺從山風獲得力量,名校從海濤汲取智慧。這種自然,曆史和知識共處於方寸之地,世上也不是多見的。
轉過街口後一眼看到南普陀寺的山門,就覺得與眾不同。中國的佛教寺廟,屋頂要麽是金碧輝煌的琉璃瓦,或者是古樸的青瓦。南普陀寺這種碧綠琉璃瓦的屋頂不常見,但很獨特,和山色契合,又莊嚴肅穆。
山門之後的主建築由南往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佛教知道得不多,自己對宗教曆史和建築更感興趣。宗教是一種信仰,也是文化現象。宗教激發了人的才思,書寫下充滿哲理的文字,構建起輝煌的宗教建築,成為這個世界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
宗教造像和聖物最好不去拍照,不去打攪別人的那份崇敬,也不想用一種不費力氣的舉動,把別人珍貴的東西收為己有。
寺廟的側麵就是上山的石砌山路,走到半山腰時,雨開始越下越大了。我們快步小跑,最後總算看到一個茶水亭,我們趕快進去躲雨。靠山一邊是賣糕點咖和茶的小賣部,其它三麵是柱廊,有茶桌和坐椅。我們各來了杯咖啡算是一種消費,等待雨停的同時也順便打望山下的風景。前麵有樹木遮擋,下麵的寺廟看不見,但能看到遠處我們住宿的世茂雙塔。天空中雲氣飄浮不定,雙塔風帆般的塔尖隨之而時隱時現。
雨後來總算停了,但山路到處是水,不好行走。更主要的是,這次在國內來來往往二十天,每天步行不少,人走疲了,所以都不想往上去山頂了。我們順原路下山,出側門去旁邊的廈門大學。
我們走北麵的老校門進校,沒人過問,可能是門衛看我們像學校老師,就讓入內了。
據介紹,廈門大學由華僑陳嘉庚創辦於1921年,校名私立廈門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1937年廈門大學由私立改為國立,更名國立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在國內大學排名第21位,在山東大學之後,東南大學之前。廈大最好的學院是經濟學院,其次是新聞傳播學院。
北門附近看樣子是學校的老區,帶拱門和柱廊的圖書館,學生宿舍,都有上世紀前幾十年時興的歐式建築的痕跡。
時值上課時間,宿舍區沒多少學生走動,很安靜。另外廈大校園漂亮的名聲在外,學校為了限製外來人員的數量,門衛比國內多數大學管得嚴。所以在下午5點以前非參觀的時間段裏,校園裏閑雜人反而少,不像有些在城區的大學,校園裏麵人來人往,和街上沒多大差別。
校園有很多修長高大的棕櫚樹,讓我想起了美國一個最心儀的校園,斯坦福大學。有一個心願,希望退休後能去其中之一再做一番學問,不知此願今生能否實現。
快到造型別致的學生活動中心時天又開始下雨,我們隻好又掏出雨傘。真是海邊的夏天,雨消失得快,又回來得快。大雨滂沱而下,置身於溫暖潮濕的空氣中,依稀找回到了些年輕時的感覺。
因為雨太大,我們沒有去校園更裏麵,後來得知裏麵有一個湖,湖東看廈大主樓嘉庚大樓和倒影是一個看點。可惜當時雨確實太大,沒法再往裏走了。
網絡照片
出南門後,回到麵西的正門。六月中旬正是國內的畢業季節,大門前滿是身著畢業禮服的少年男女和同樣激動的父母們。和父母合影,和同學留念,四年的朝夕相處後從此要各奔東西,也許今後再難見上一麵。同樣的場麵,兒子去年畢業時也曾有過,所以能體會年輕畢業生們的激動和難舍難分。
為你敬酒來了,祝五湖兄新年快樂,來年好文連連!
祝五胡兄新年快樂,闔家安康,心想事成,萬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