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9)
2019 (47)
2021 (62)
呆在瑪雅海岸第三天,看過奇琴伊察金字祭塔又在附近的瑪雅農家樂吃過午飯後,導遊說接下來的項目是看Cenote,車開幾分鍾就到。
到水洞洞口前,我們不知道要看的是哪一個水洞。
水洞其實就在水洞公園大門後幾步路的近處,洞口約六七十米大小。我們站在洞口的圍欄往水洞下麵探望,意識到眼前的就是有尤卡坦水洞名片之稱的Ik-Kil Cenote,另一個說法是半島上最美的水洞。後麵這個名頭沒核實過,6000多個水洞隻去過兩個,但我負責任地說這個水洞去過的人數最多。去看奇琴伊察金字祭塔的人,相當一部分要去這個水洞,沒下水,也在上麵洞口張望過。
洞口就是尤卡坦水洞廣告上熟悉的畫麵,邊緣布滿了熱帶闊葉藤蔓植物,青藤沿著洞緣下垂,密密實實地像珠簾一樣,直抵深處幽幽的水麵。水洞很深,洞口到洞裏水麵有四五十米,探頭望下去,水麵上陽光照到的部分呈翡翠樣的藍綠色。據說陽光能穿透四十多米的水層,照到白色的石灰岩洞底後又反射回水麵,而陽光未及的陰處則是深藍色。水裏有不少小人影在動彈,周圍半圈石台上也有不少人,看樣子不是看熱鬧的,就是為水裏撲騰的人拍照的。偶爾,石台高處蹦起來一個小小的人影,然後下麵的水麵上出現了一個白色的同心圓斑塊,雖然聽不到入水的聲音,也能猜到是玩高台跳水的。
四川老家鎮外不遠也有一口類似的水洞,是天然就有,而不是像其餘水井那樣靠人工挖掘而成的。水洞叫張家井,丈餘大小,黃泥井沿,用扁擔套著水桶就能打著水。井的水質一般,隻能用於洗刷,不能食用。張家井的神奇之處在於,百年大旱之年也沒幹過,傳說有一年200公裏外的瀘州長江上裝油菜籽的船翻了,幾周後張家井裏莫名其妙地泛起了油菜籽。
洞口不遠有建得很好的換衣間,旁邊還有一定規模的商店,主要賣旅遊品。尤卡坦半島上旅遊品哪都賣,度假村裏,海灘上,瑪雅遺址內,水洞邊,不知道是當地人自做的,還是從義烏小商品市場上批發來的。換衣後又作了一陣衝洗,這是必須的。水下的洞窟四通八達,可能連著周圍瑪雅村民們生活用水的水洞,我們不能圖自己一時方麵,而汙了人家的水源。
半途左側有一個了望開口,比洞口看洞下水麵的視界好多了。我們倆過去打望了一番景致,順便來了幾張留影。自從有數碼拍照,特別是手機鏡頭的畫質不錯之後,拍照量數倍的翻番。現在讓人頭痛的不是取景,而是數千張照片中好,較好,最好之間的舍取。
洞沿綠葉繁茂,青藤長垂,腦袋裏一時冒出來好些與之相關的字眼。
別有洞天,前人早就準備好了這個詞匯來描繪當時的觀感。不過前人又有告誡,美景當前切莫坐井觀天,因為天外有天。漢語真是一種奇妙的語言,每當我身置美景而詞窮時,往往發覺前人早就預備好了現成的語言。
下麵洞水裏撲騰的人不少,膽兒大的直接從周圍的石台上跳躍入水,謹慎一點的可以踩著水邊的木梯下去。水比海邊的水涼,但比想象的溫和,入水沒冰人的感覺。水麵還橫拉著一根一寸粗細的黃色尼龍繩作為保險,萬一有誰橫穿水麵遊到半途體力不支,可以把著尼龍繩歇氣。
我在水裏拍打了兩個來回,滿足了到此一遊的心願就上來了。老婆站在木梯邊也來了兩張留影,下不下水不很緊要,關鍵得有去過洞底的記錄。
最初以為也是一個露天水洞。換衣衝洗後我四下張望,一直在外等候的老婆大人問我找啥,我回答說在找水洞的開口。她說水洞就在腳下,沒開口,從旁邊草棚裏的梯口下去。梯口下麵最初是石梯,然後是螺旋形的木梯,中部還有高低兩級木板跳台,供膽大的人士玩高台跳水。洞內有燈照明,雖不是亮如白晝,但上下木梯是沒有問題的。
密閉的水洞給人感覺不是太好,覺得像在一個巨型的陶罐裏折騰,我下去試了一下水溫就離水了。感覺還行,不像四川老家的井水那樣夏天也冰人,不知是不是因為尤卡坦半島終年四季氣溫在二十度以上,地表下的溫度不會太低的緣故。
試過兩個水洞後,覺得更喜歡江河湖海的地表水。太陽照著的感覺,是再奇特的經曆所無法替代的。
沒有山珍海味
但有雞鴨魚肉 時令水果
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