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五湖以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陽朔漂流遇龍河

(2015-07-10 09:19:34) 下一個

08年回國探望過父母後,餘下的幾天去了一趟桂林和陽朔。其中桂林的一天,登了市中心的獨秀峰遊了漓江邊的象鼻山,次日又去了桂林和陽朔之間的興坪鎮。在興坪鎮外漓江繞了一個大灣,留下了一處有名的景致,叫著“二十元的背麵” 。到興坪的人,大都會做兩件事,準備一張05年版二十元的國幣,沒有的,鎮上許多地方都可以兌換,然後在鎮外漓江邊的碼頭上船,大小不論,船主都會帶人到下遊不遠的地方,然後指著江岸左側矗立形如筆架的幾座山峰說,05年版二十元國幣背麵圖案拍的就是那幾匹山,船主說話前後,船上不少人掏出早準備好的二十元,手持紙幣背麵朝前,留下一張和"二十元背麵"山的合影。





午後到了陽朔,在西街逛街時,我們邊走邊留意哪兒可以租腳踏車。到陽朔,除了看月亮山大榕樹風景外,不少人還推薦兩項戶外活動,田野單車遊及河上竹排漂流。路線有兩個選擇,一是沿漓江騎行,再搭竹排漂回,另一線路是騎單車去漓江支流遇龍河的上遊,漂流而下再騎回陽朔。兩條線路中,多數人推薦後者,漂流用的不是機動竹排,速度慢,可以安靜地欣賞河兩岸的風光。遇龍河上漂流分兩段,上一段起於遇龍村外的遇龍橋邊,漂流一個半小時後在一個叫舊縣的小村子上岸,另一段漂流起於下遊的朝陽碼頭,止於陽朔城外的工農橋。前者是村民自己組織的,而後者是有政府背景的投資,本人一生奉行扶弱助小,行前我們就想好了漂流隻去遇龍村。

在街邊一個轉角處看到一個單車租車鋪,租車價格是二十元一天,我們三人各租了一輛。在店鋪外麵,一個年齡三十來歲的農村婦女上前問我們騎車上哪,要不要去漂流。我們告訴她去遇龍村漂流,她答說正好,她就是遇龍村的人,願意領我們去,費用四十元(大概),我們看價格還算合理,就跟著她上了路。最初一段沿著陽朔去桂林的公路,騎行還算容易,後來在一個小鎮外上了碎石鋪成的農村機耕道,坑坑窪窪的很難騎,我們三人騎得東扭西歪的,但遇龍大姐如行平路一車當先,時不時還停下來等我們跟上去。進了村裏,一路她和遇上的人召呼著,看來真的就是村子裏的人。

村裏的格局比較零亂,房屋狀況也不是太好,看後我有些吃驚,那裏離陽朔縣城不到十公裏,處於平壩地區,房屋與二十年前的四川農村相比,差別不大,看來陽朔成為旅遊熱點後,並沒有給稍遠點的農村帶來很大實惠。

穿過村子後,我們幾人來到村外的遇龍河邊。河邊有一座單拱石拱橋,橋拱有兩人來高,可以容許人站在船上劃船通過,橋的兩側長滿青苔爬滿了青藤。遇龍大姐對我們說這座橋叫遇龍橋,橋有些破舊了,其實還很有些故事的。遇龍橋始建於明永樂年間,距今六百年了,是廣西有名的古橋。上世紀中國最有名的民歌音樂片,1960年拍攝的電影《劉三姐》,電影開始第二個鏡頭就是遇龍橋。 可能是作過後處理吧,電影中的遇龍橋詩情畫意,而現實中的遇龍橋,飽經滄桑,要不是遇龍大姐解說,我們根本沒看出來是一座省寶級,國寶級的古橋。

電影《劉三姐》,是1960年拍攝61年公映的,那時是大饑荒年代,不懂為什麽會起意拍攝這樣的音樂片。電影出來後在國內,特別是在香港和東南亞引起了劉三姐和中國民歌熱,劉三姐的飾演者黃婉秋更是一夜間天下聞名,按現在的話來說,成了那個年代影迷心中的女神。66年文革開始後,電影《劉三姐》被扣上宣揚溫情主義的帽子,禁演了。那之後又過了十一年,文革結束後的1977年,電影又獲許重新放映,父輩們的大眾情人劉三姐黃婉秋,又成為我們那一代的女神,癡迷深一些的,《劉三姐》連續看了至少十遍以上,即使迷得輕一些的我等,電影也看過三遍。不過,電影看上再多次也挽不回時光的流逝,現實的紅顏和影視中的女神,影像再也不可能重疊了,就像攝影時相機的快門慢了半拍,沒能跟上先行一步的拍攝對象。看著無法重疊的雙影,不知該是懊悔自己來世太晚,還是仙女下凡太早?


電影圖片
 
 

河邊泊著不下二十支竹排,周圍很清靜,既沒有船工也沒有遊客。遇龍大姐讓我們在河邊竹排碼頭候著,她進村叫人去。不久兩個中年男人跟在她後麵,來到碼頭上自己的竹排後劃到碼頭我們站立的河邊,接我們上筏。太座和兒子上了一支竹排,我上了另一支再加上他們的一輛單車。等我們在竹排的竹椅上坐定後,船工將竹槁插入河中,雙手一用力將竹排撐離了碼頭。在河中央他們撐著竹排,讓我們依三人次以遇龍橋為背景留念,然後掉轉過船頭竹槁左一支右一劃,撐著竹排向下遊漂去。








那天的霧特別大,河麵上霧氣茫茫的,河岸右麵青筍似的山峰,近處的還能清山上的林木,再遠一點的,隱隱約約的就隻能看得見山的輪廓了。河岸上幾叢鳳尾竹,修長的竹幹在空中劃著拋物弧線,竹梢優雅的垂近水麵,那景象特別熟悉,讓我想起遠在巴蜀的家鄉來了。河水很淺,很清,河麵下幾寸深處,墨綠色蘭草一樣細長的水草,密密的布滿河床,竹排過處,草葉像小女孩的頭發似的,隨波搖曳著。河麵很安靜,隻有我們兩隻竹排竹槁插入河水後又劃出河麵的聲音,記憶中,這樣安靜地獨享一片水麵的待遇,一生隻有過兩次。

02年和朋友兩家去素有萬湖之鄉的安省北部露營。第二天清早,朋友和我按頭天的約定,五點過醒來後出了自家的帳篷,我們一人拿一支槳,到湖邊劃著橡皮氣船到湖中心,打算趁早晨魚餓容易上鉤,釣些魚回營地熬魚湯喝。清早的湖麵,霧氣緲渺,仿佛水下有一誰在生熱似的,水汽不斷地從湖麵升騰入空中,若大的湖麵就朋友和我兩人劃船下釣。我們忙乎了一兩個時辰,一條魚也沒釣著,但輕舟劃進晨霧的那幅畫麵,卻牢牢印在記憶裏了。













那天在漂流一個半小時裏,隻遇到一隻船從下遊逆水而來,上麵坐著一個小年輕,於是,他成了我們的印象,相應的,我們也入了他的記憶。





遇龍河水很清,很平靜,其原因是每隔幾裏,當地農民在河道用石頭砌起了三到五級石階的堤壩,這樣既蓄了水又減少了流速,旅遊業興起後,當地人又用之前捕魚的竹排,興辦起了漂流活動。我們的竹排在平靜的河道上漂流著,來到第一道攔水石壩時太座讓我的竹排先過,下去後等在堤壩下用相機記錄他們竹排衝下堤壩的實況。他們的船夫讓倆人在竹椅上坐穩後,自己下竹排站在堤壩上,然後一點點往前移動著竹排。當竹排一半過了壩頂重心懸空時,船夫手一鬆,竹排一頭衝入堤壩下麵的河水裏,排頭激起的白浪潑得倆人大呼小叫起來。驚嚇之餘覺得剛才有些失態,不禁又自嘲地笑了,我們其他人也跟著笑了起來,剛才還很靜謐的河上,回響著大家的笑聲。






我們一路漂流過堤壩,將近兩小時之後到了終點,舊縣村碼頭,幾塊石頭砌就的簡易碼頭上, 遇龍大姐扶著她的單車在等我們,原來她在岸上騎車早到了。上岸後,這位大姐介紹說村上一家的農家菜做得不錯,問我們去不去嚐嚐。經她一提醒,我們也覺得下午五點過,該加點東西了,於是,我們跟著她去了一戶農家,在家的男主人介紹說有活鴨和魚。我們在外麵周遊了一天,實在是有些餓了,就要了一隻鴨半邊魚。一個多時辰後,一大盆黃燜鴨先上來,味道鮮極了,太座和我都說一生中從未吃過這麽鮮味的鴨肉,兒子平時極喜歡肉食,但當時十四歲的他無論我倆怎麽勸,硬是沒動一塊。他說他吃不了,剛才還滿地在跑的生命轉眼就變成了食物上桌,經他一說,自那以後我們再也不點活著的雞鴨來食用了。

飯後離開農家菜館,遇龍大姐領著我們沿著田間小路回陽朔,後來又上了一條區間公路。半途中看見遇龍河下遊漂流的指示牌,規模大多了,但我們更喜歡上遊農民自發組織的漂流項目,那裏人少,更貼近自然。到了陽朔城邊和遇龍大姐告別時,我們又給了她十元錢,感謝她讓我們體驗了一段清靜的漂流。






那天晚上,我們購票觀看了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地點在城外漓江與田家河兩河相交處的山水劇場,劇場既有陽朔的山,又有漓江的水。《印象劉三姐》是國內第一出大型山水演出,以歌仙劉三姐的傳說為號召,陽朔山水為背景,把陽朔村民的日常生活搬上了漓江上的舞台。零4年公演開始,到零8年我們觀看時國內隻有三處實景演出,還不像如今幾乎每個風景區都有,到了爛市的程度。我們入場時下著小雨,觀眾每人發了一件薄膜雨披,大家套著雨披坐著露天座位上等待著。演出開始時全場燈火齊滅,黑暗中小雨淅淅瀝瀝依然在下著,就在這時,江上夜空中飄來了電影《劉三姐》的主題曲

唱山歌哎
這邊唱來那邊和,啊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哪怕灘險灣又多

歌聲中河對麵,銀幕上劃來一葉竹排,銀幕下漓江上飄來一隻小舟,劉三姐來了,《印象劉三姐》開始了。演出分四幕:紅色激情,金色魚火,藍色印象,銀色盛典,場麵盛大色彩鮮明,張藝謀作品的烙印無一不在。看過演出後我的結論是,那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老謀子不會讓人們失望的。

2015.07.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L彩虹' 的評論 : 期待你的帖子。覺得印象劉三姐不錯,希望變得更好
XL彩虹 回複 悄悄話 原來你們7年前就坐了遇龍河漂遊和看了印象劉三姐,但現在完全不同了。我正在準備發印象劉三姐的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