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五湖以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記憶多倫多大學

(2014-07-19 07:45:25) 下一個

景由心生,這個說法最近覺得很有些道理。

位於多倫多市中心大學路與學院街之間的多倫多大學,自90年第一次去過多大校園以來,以後幾乎每年都要開車穿過校園好幾次,特別是近幾年女兒在多大上學後,去的次數更是頻繁了,但多大校園在我的印象一直是,一個淹沒在周圍城市建築中的大學,布局雜亂無章,校舍灰暗沒有特色。不過這個二十年來形成的牢固印象,今年五月初幫女兒搬移住處去多大的勞克斯(Knox)學生宿舍時,一瞬間就給顛覆了。

女兒自一年級在校園裏住校後,以後的幾年裏一直在校外貝街和幾個同學一起租了一個三居室公寓住,今年是臨畢業的前一年,同學們都要去不同的地方見習,在市中心租的房空閑著不合算,因此其中兩女孩打算回城外的家裏居住,租的公寓也退回了房東,這一來,女兒幾年來要再一次找地方落腳。經過幾番詢問,她聽說學校的勞克斯學生宿舍,暑假期間原住那的一年級學生都離開了,有空閑宿舍出租,供人短暫地住到暑假結束。她和宿舍管理聯係好後,在五月初的一個周六,我們開著車拉著她的全部家當,來到了勞克斯學生樓側麵的停車場。

在國內上過大學的人,特別是八、九十年代那一批,都有一些校園情節,每到一個地方,都要留出些時間拜訪一下當地有些名氣的學校。自上大學到出國留學,我在國內隻呆了短短的十年時間,十年裏,除了大學以及研究生期間所在的成都及武漢以外,國內隻去過十來個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杭州,長沙,西安,大連都停留過幾天,其中北京住得最久,八十年代末在西三環紫竹院附近的北京外院進修英語時,整整在那呆了四個月,那幾個月內,一到周末,騎著朋友的自行車就在城裏逛,幾乎遊遍了二環以內的大街小巷。那十年內去過的學校中,大多數的校園都是建國後興建的,一進校大門,迎麵是大草坪後麵一棟主教學樓,七、八層高,仿蘇設計,很有一份高等學府的威嚴,大樓通常是方方正正的,很實用,方便於布置教室,但是這樣的大學多看幾個,就會感到各個校園設計千篇一律,遊覽的興致慢慢地也消退了不少。


國內去過呆過的院校中,教學樓最有特色的我以為是武漢大學,以及母校成都工學院。武漢大學始於湖廣總督張之洞1893年辦的自強學堂,1913年北洋政府擴建改名為武昌高師,到了1928年民國政府再次合並擴建,正式命名為國立武漢大學,並由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親自選址於武昌東湖西畔的珞珈山,聘請了美國建築師開爾斯(F.H.Kalse)任校園總設計。開爾斯采用了鋼骨水泥結構,教學樓可以建得更高更大,比傳統的中國大殿建築雄偉氣派,同時屋頂采用了中式木建築的挑簷,再蓋之以綠色的琉璃瓦,很有一些王者學府的氣概,讓來訪者一見之下不能不歎服。


母校成都工學院,建國前本是曆史頗久的四川大學一部分,1954年院係調整時獨立成為成都工學院,屬於當時的八大工學院之一,但要和其它七個工學院相比,無論是成就還是名譽,都遙遙落後,唯一獨具特色的方麵是大建築師粱思成先生53年主持設計的主教學樓。這棟教學樓與武漢大學開爾斯設計的校園建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鋼骨水泥主體,再覆之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大飛簷,但粱思成的大屋頂是朱牆青瓦,形像更中國,更傳統。可是, 到五七年反""時,先生竟因為這棟教學樓的設計,而被批判為複古浪費。1994年,成都工學院的後身成都科技大學與四川大學合並,成為擴大後的四川大學一部分,成都工學院以及成都科技大學走進了曆史。所幸的是,新的四川大學意識到粱思成先生設計的價值,選擇了原成都工學院主樓為行政樓,並申報成功為國家文物保護建築。作為工院科大的校友,深深感謝先生的曠世之作,讓母校的靈魂在這棟建築上得到了延續。


再說我們在勞克斯宿舍樓南麵的停車場停了車後,沿著南北貫穿多大校園的聖喬治街右側的林蔭步道,來到宿舍樓中部的大門, 大門的裝飾風格像是哥特複興形式,進門後穿過一條兩側有著鏤空花窗的走廊,來到了大樓的另一翼, 女兒去辦公室辦理入住手續,我們在外麵坐著等候。我們意外地發現,辦公室所在的一翼,裏麵還有一個小教堂,從牆上木牌的介紹我們才了解到,勞克斯是附屬多大的一所長老會神學院,教堂是學院的禮拜堂,而對麵女兒將要入住的宿舍樓,是神學院的學生宿舍,因為地方寬裕,也有非神學院的學生住在那兒。
 

 







     





女兒辦理完畢入住手續後,領到一把舊式的銅製鑰匙,我們又穿過鏤空花窗走廊,上到靠大門一翼的二樓,找到入住的房間後開門進去。這間房間不大,粗糙的木地板,木用具,一切仿佛都是百年前首批學生入住時用過的原始物件。我們推開鐵鑄窗戶,探頭向窗戶外麵的庭園看出去,立時都為眼前的所見驚呆了,這不就是電影Harry Porter裏麵的魔法學院學生宿舍嗎。哥特風格的建築,灰白色的牆麵,整個庭園除了草地的綠色,看不到多少生機,也許這就是設計者最初的意圖吧,讓神學院的學生可以清心寡欲, 全身心地侍奉神明。盡管周圍的環境有些冷清,家另一半也一再囑咐女兒晚上注意關緊房門,我們還是因為新發現而興奮不已,待女兒簡單地安頓好住處後,便來到校園裏開始我們的重新發現多倫多大學之程。 












 

多倫多大學的前身是1827年建立的國王學院,原址在今安省政府所在地的Queen's Park,這是一所教學學校。二十二年後,經過一場漫長而激烈的爭論之後,原上加拿大英殖民政府重新命名該學院為多倫多大學,主體部分為University College,學校也搬到了現在的校址,並切斷了學校與教會的聯係。原國王學院院長斯特拉坎主教憤怒地辭了職,重起爐灶自己開辦了一個三一聖公會神學院(Trinity College),後來聖三一神學院和勞克斯神學院與多倫多大學合並,成為多大的組成學院之一。1878年成立了應用科學學院,此後,多倫多大學逐漸由一所文科大學發展成為了一所包含文理工醫教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多倫多大學的正門,視線盡頭可以看見南麵湖濱區域的CN塔。回望校園大草坪正麵的學校主樓University College大樓,發現其坐北朝南,我想這和中國風水一說沒有多少關係吧。事實上多倫多市內重要的政府建築,Queen's Park的省府大樓以及Queen Street北麵的市府大樓,都是座北麵南的,南麵是安大略湖,多倫多的一切都是自湖濱區域發展起來的。所以, 建築朝南, 朝向大湖,就是朝向城市生命力的源泉。

                                                     

 

 




正門左側的球形穹頂建築,是多大大禮堂,再過一年,女兒的畢業典禮就要在那舉行。旁邊一個不起眼的大門,通向多大的校長辦公室。











正門正對的古老建築,是多大曆史最為悠久的University College主樓,據介紹,這棟樓的設計是一個妥協,主要采用了羅馬複古風格,但同時也引入了拜占庭和早期英國諾曼建築的風格,所以乍一看,會以為是英國某地的一所大學。說起來,我在那還是上過幾堂課的。九十年代初,自麥馬斯特研究生畢業後,應聘到多大化工係伍德蒙(Woodham)教授手下的一個Startup公司從事設備設計,那時考慮到自己英文寫作能力有限,便去多大進修學院報了個英文寫作班,寫作班的課堂設在University College西側的一樓裏。






 

 






                                                                                                                                                                        網絡圖片


University College樓右側爬滿長春藤的古典建築過去是多大的中心圖書館,現在是醫學部圖書館。

 


 

三一聖公會神學院(Trinity College)

 


 

研究生協會。

 

多大的礦業大樓(Mining Building)。礦業係是多大1878年成立應用科學學院時的三大係(機械、礦業、建築)之一,反映了早在百年以前采礦業就是加拿大經濟的重要支柱,到了二十世紀初,應用科學學院的規模日漸擴大,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安置師生及教學設備,經當時的省府批準,由省府大樓設計者、省建築廳首席設計師Heakes主持設計,1905年完工。大樓一反多大校園老建築的青灰色格調,采用了和省府大樓一致的紅沙石外牆,為當時的校園增加了一份色彩。九十年代初我在伍德蒙教授的公司工作時,公司的辦公室即設在礦業大樓的三樓,那時公司隻有五個人員,除我外都是多大的畢業生。我們上午在辦公室一起討論設計或者實驗方案,下午去多倫多西麵工廠區租賃的舊廠房裏開動設備驗證之前製定的方案,五個月後我在多倫多市外找到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便離開了伍德蒙教授的公司,但是,我始終會記得他的幫助。在九十年代初那個困難的時期,餐館裏一份洗碗的工作都會有十來位碩士博士來競爭,他讓我一畢業就有了一份月薪兩千加元的合同工作,讓我有機會積累經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1973年開始使用的羅伯茲圖書館(Robrts Library),是多大校園建築的另一個裏程碑。在此之前,多大係科在增加,校園大樓也在興建,但都是一些麵目不清的方合子,充斥著中心校園四周的空地,和周圍的城市建築混在一起,讓人分不清哪是校園,哪是街區。但聖喬治街上十四層樓高、造型別致的羅伯茲圖書館的出現,一下子提高了多大校園建築的高度,圖書館明確地提醒著來訪者,多倫多大學不再局限於國王學院環路周圍的古老校區了。羅伯茲圖書館八樓當時有一處東亞圖書館, 九十年代初在多大短期工作時, 多倫多還不像今天滿街都是中文報紙, 想看中文讀物時, 隻有上東亞圖書館借幾本書, 解一解看不到中文讀物的饑渴。

 

  

自羅伯茲圖書館建成後,多倫多大學的校園建築又沉寂了近三十年。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安省政府為了讓其賬麵赤字消失,大幅度削減了對大專院校的撥款,同時修改了法案,允許大專院校自行增加學費,一開始,各個學校都有些抵觸,後來才發現了這是一條增加經費的絕好途徑。學校開始以每年超過百分之五的速度提高學費,另一方麵又用其中一部分經費,興建新的教學樓、學生宿舍,進一步增加學校的吸引力,在這股造樓運動的推動下,多大校園出現了好幾棟高聳的玻璃幕牆建築。

 

位於大學路和學院街轉腳處的藥學院,裏麵二層和四層各有一個懸空的學習室,視覺效果多於實際用途。

 

 

安放在多大醫學大樓入口處的白求恩大夫青銅塑像,這座塑像由多大華人醫學專業人士發起,加拿大雕塑家David Pellettier去年七月開始製作,今年五月三十日安置揭幕。白求恩大夫是多大醫學院一九二二屆畢業生,九十二年後方得以銅像的身份回到了母校。白求恩大夫應該說是現在聲譽很高的“無國界醫生”的先驅,1938年初來到中國,參加了八路軍醫療隊,上前方救治傷病員,在一次手術中受傷感染了破傷風,於193911月去世。白求恩大夫在中國,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都極受尊崇,是救死扶傷的楷模,而在其祖國加拿大卻鮮有人知曉,背後的原因是他生前曾是加共的成員之一,得不到曝光率,現在白求恩先生終於回到了母校,他的貢獻得到了任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北京校園的老樹被砍了,蓋了4星級賓館,傷心啊。所以看到別人校園的樹難過。校園裏沒有了樹還叫有曆史的大學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