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完全用精緻的瓷磚砌成,從禦花園裡可以看到世上最珍奇的花兒。那些最名貴的花上都係有銀鈴,好使走過的人一聽到鈴聲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花兒。這花園是那麼的大,如果—個人不停地往前走,他就會遇見一個茂密的樹林,樹林裡有很高的樹,還有一些很深的湖。這樹林一直伸展到蔚藍色的深沉的海邊。這樹林裡住著一隻夜鶯。它唱得非常好聽。”這是安徒生寫於19世紀的童話《夜鶯》,形容了歐洲想像世界裡中國皇宮和禦花園的樣子。自從馬克·波羅著名的遊記問世後,西方人對於這個遙遠、神秘、富庶的東方國家充滿了各色各樣的想像和嚮往,尤其在上流社會,追捧東方的物產和藝術,曾風靡一時,中國宮廷成為了歐洲的奢華夢境。
18世紀的法國,一個名為“Chinoiserie”的風格迷倒了凡爾賽所有的貴族,富麗的色彩、奢華繁複的首飾設計、芬芳的茶葉、自然主義的園林,這個名詞背後是對神奇富饒的東方的憧憬。Chinoiserie, 來自法語 'chinois' ,可以直譯為“中國風的”或“東方的”。Chinoiserie發端於法國,風靡整個歐洲世界直至如今,它是18世紀巴黎貴族桌上的青花瓷器,是路易十六王後的小特裡亞農宮花園,是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的青藍二色,是Yves Saint Laurent的“鴉片”香……Chinoiserie在法國發端之後,便席捲了整個歐洲世界。然而它從來不是真實的“中國”,它是一個被歐洲塑造出來的想像,是一個過於綺麗的夢境;它裡麵充滿了神秘、浪漫與奇遇。法國人迷戀它,因為它身上流淌著法國化了的“異國情調”;整個西方世界迷戀它,因為它是法國式的時髦品味。法國皇室是這股風潮當之無愧的推手。自從1700年“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裡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裡出場,法國的皇室和貴族們就瘋狂地成為了Chinoiserie的擁躉。路易十四身體力行地推廣著“中國熱”,他於凡爾賽宮建了特裡亞儂瓷宮Trianon de Porcelaine,宮殿有青花彩釉瓷裝飾的欄杆、屋脊和簷口,從花園噴泉到瓷瓶瓷磚都有著中國建築風格——這也是歐洲首個中式建築,和法國的代表凡爾賽宮相對,實現了東西方首次在建築上的對話。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城堡主體彩陶非常脆弱,僅僅15年就被風化侵蝕了。之後國王下令拆除了殘破的建築,在其原址上興建了更為寬敞、不同風格的大特裡亞農宮Grand Trianon,同樣作為凡爾賽宮的一部分。可即便在這座義大利式的宮殿中,仍收藏了許多太陽王最心愛的中國瓷器。這些瓷器的藍色調彰顯了醉人的中國風情,脫胎於此的藍白風情成為了當時最時髦的室內設計。
對於中國藝術,法王們卻“愛在心口難開”。在當時如果國王公然表示出對中國風的狂熱,不免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因此在雄偉的宮殿裡國王會向眾人展示法國文物、支持法國藝術家,以表現國王的愛國。而鄉間行宮,或者是私人住宅,才是真正顯示國王品味和愛好的地方。著名的皇家行宮楓丹白露宮Fontainebleau,裡麵就有大量雍容華貴的Chinoiserie裝飾及傢俱。到了路易十六時期,這股熱潮仍沒有散去,隨著中法交流的深入,法國貴族們對從遠東泊來的物件認識愈加深刻,絲綢自然是長盛不衰,垂落在王室寢宮深處;陶瓷茶具也非常受青睞,那時的王室貴族,從早起後第一杯茶到晚睡前的潔身,東方瓷器不離左右,並且在民間,還掀起了仿製瓷器的熱潮,從而奠定了歐洲瓷器生產的基石;Chinoiserie的壁紙更是風靡,法屬東印度公司將它們一船一船的從遙遠的中國運過來,很快就被貴族們一搶而空。除了法國,歐洲的其他國家也紛紛被Chinoiserie所折服,緊挨著法國的德國自是不甘落後。德國波茨坦附近的無憂宮Sanssouci中的“中國茶亭”裝飾豪華,環繞著真人大小的鍍金中國人人像;在塔的頂部有一個坐著的中國官員,撐著一把陽傘。柏林夏洛騰堡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相傳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因為十分憧憬凡爾賽宮,便為他的妻子索菲亞·夏洛特建造了這座夏宮。其中的陶器室將18世紀時歐洲宮廷流行的中國風發揮到了極致,牆壁和天花板由1500多件中國瓷器裝飾,十分華麗。
在海的對岸英國,喬治四世將位於布萊頓的皇家行宮英皇閣Royal Pavilion建造得如同一座中國宮殿。建築的外觀由於對於東方混雜的想像,看起來像是座泰姬陵,但內部每一個房間中幾乎都可發現形式各異的“中國龍”。那造型獨特的竹節樓梯、蓮花燈更是讓人嘖嘖稱奇,行走在其中,似乎能勾勒出城堡最初主人當初對遙遠東方的狂熱想像。
Chinoiserie熱從路易十四開始,持續了整個18世紀,那段時間,中法兩國的交往不含主權擴張的意識,隻是純粹的藝術欣賞和交流,而那也是最後的寧靜和快樂。隨後法國爆發了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王後被推上斷頭臺;而曾讓人無比景仰的中國也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進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其他國家也爭先恐後地邁入現代化的大門,Chinoiserie似乎正逐漸被世人所遺忘。幸而戰亂永遠摧不毀藝術的光輝。那些留存下來Chinoiserie風格的精美瓷器、壁紙以及建築,在此後的歲月中,仍然是藝術家們的繆斯,催生著他們對美的追求與嚮往。
在20世紀30年代,有兩位後來的奢侈品掌門人先後出生,一位是YSL的創始人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一位是華倫天奴的創始人瓦倫蒂諾Valentino Garavani,他們二人都對Chinoiserie風格情有獨鍾,不論是自己的作品,還是自己的生活,都充滿了來自東方的神秘情調。法國高級時裝優雅精神的永恆代表聖·洛朗,十分著迷於那些神秘的、迷幻的東方美學。他的故居位於巴黎7區巴比倫大街,外表上是一棟現代風格的三層小樓,可內裡卻別有洞天。每個角落擠滿了大量藝術品和古董,除了精美的文藝復興飾物、藝術大師的稀世作品外,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那間Chinoiserie風格的房間了。墨綠色的花鳥人物壁紙和和棕色調的木質傢俱相映成趣,角落和桌子上的瓷器彰顯著主人不凡的藝術品位,那種繁複帶來的並不是雜亂,而是一個繽紛的夢幻感覺。
義大利華麗時裝的殿堂級大師瓦倫蒂諾,同樣擁有這樣的一個夢幻別墅,他在巴黎收購了建於17世紀的Wideville城堡,這座城堡曾經是路易十四情婦的居所,可以說從那時,就埋下了Chinoiserie風格的種子。如今,這裡無處不是Valentino Garavani摯愛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品。清代宮廷地毯、紫檀木扶手椅,19世紀的漆盒和鑲嵌著珍珠貝母閃閃發光的桌子,以及那天鵝絨的簇絨扶手椅,將人拉扯回那些夢幻的年代。最令主人自豪的,是他恢復重建的鴿子樓,這裡以前是城堡主人用來養鴿子的,他將其改造成了一個全中國風的閣樓,內部的木臺階沿邊做了回紋裝飾的欄杆,色彩鮮豔的清代皇帝畫像沿臺階裝飾著牆壁,每一樓層都擺放了中國畫和雕塑。
另外一位著名的時尚大師嘉柏麗爾·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也對Chinoiserie情有獨鍾。在巴黎康朋街的香奈兒公寓,擁有直接貼在牆上的中國刻漆屏風,赭紅的底色上刻金黃色鳳凰花鳥圖案。她是如此的熱愛屏風,以至於從第一麵名叫「失歡」的烏木漆麵屏風開始,竟收藏了32麵之多。這些屏風將整個門廳的牆麵全部覆蓋住,和其他的帶有東方風情的裝飾一起,在這個巴黎的寓所裡,繪製一個古老的東方幻夢。也許正如聖洛朗所說:“有什麼國度這樣引人遐思呢?隻有中國……”。從17世紀的巴羅克到18世紀的洛可哥再到20世紀初的Art Deco風格,從建築到室內裝飾再到日常用品服裝,中國建築庭院、生活場景被繪製、模仿、重現。中國格調成為一種時髦,一種風格——雖然他們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中式哪些是日式、哪些來自奧斯曼土耳其或者莫臥兒印度……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神秘的、美麗的、自然的加和就是Chinoiserie,像一隻來自遙遠東方的美麗夜鶯,曼妙的歌唱陶醉、芬芳了幾百年的歐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