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8)
在印度廣袤的土地上,千百座廟宇如星辰般散佈,它們不僅是神祇的居所,更是石與光譜寫出的史詩。每一塊浮雕、每一道塔門、每一根廊柱,都承載著王朝的榮光、信仰的深情與藝術的極致追求。歲月流轉,它們靜默聳立,在風雨與陽光中訴說著一個文明的呼吸與脈動。讓我們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走進這些印度聖殿,傾聽歷史的低語,目睹信仰如何化為不朽的建築傑作
1.斯利蘭甘·蘭伽那塔斯瓦米神廟(Ranganathaswamy Temple in Srirangam),西元9世紀
坐落在南印度聖地斯利蘭甘,這座廟宇是印度最大、最重要的毗濕奴廟宇之一。始建於西元9世紀,歷經多個王朝擴建與修繕,其巍峨的塔樓與複雜的佈局展現了典型的德拉威風格建築,是宗教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典範。
2. 羅摩那塔斯瓦米神廟(Ramanathaswamy Temple),泰米爾納德邦
這座廟宇的主體建於17世紀,但其西側走廊的一座小塔樓可追溯至11或12世紀。多次整修和擴建使它成為印度教朝聖的重要聖地,尤其與《羅摩衍那》傳說中的羅摩有著密切關聯。
3. 科納克太陽神廟(Sun Temple, Konark),奧裏薩邦
建於13世紀的太陽神廟,以其戰車造型令人驚歎,是供奉太陽神蘇利耶的傑作。這座廟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象徵著天文學、神話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
4. 漢皮·維魯派克沙神廟(Virupaksha Temple, Hampi),西元7世紀
這座建於7世紀的古老神廟,位於卡納塔克邦的漢皮,是毗奢耶那伽羅帝國的宗教中心。其高聳的塔門與精美石雕展現了南印度寺廟建築的獨特魅力。
5. 艾拉瓦特斯瓦拉神廟(Airavatesvara Temple),泰米爾納德邦
由朱羅王朝的拉賈拉賈·喬拉二世(Rajaraja Chola II)於12世紀建造,這座神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之一。它以繁複的雕刻和精密的結構展現了朱羅藝術的巔峰成就。
6. 拉納克普爾耆那廟(Ranakpur Jain Temple),拉賈斯坦邦
這座15世紀的大理石神廟以1,444根雕刻各異的柱子著稱,是耆那教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內部結構錯綜複雜,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信仰的虔誠與工藝的極致。
7. 索姆那特神廟(Somnath Temple),古吉拉突邦
位於阿拉伯海岸的普拉巴斯地區,這座廟宇是十二大濕婆靈光殿之首。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史前時期,儘管多次遭到破壞與重建,至今仍是印度教信徒心中的聖地。
8. 錢納凱薩瓦神廟(Chennakesava Temple),卡納塔克邦
這座12世紀的廟宇也被稱為克沙瓦廟或毗闍耶那羅闍那廟,是霍伊薩拉王朝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廟宇以其精雕細琢的石雕和幾何佈局令人歎為觀止。
9. 阿克沙達姆·斯瓦米納拉揚神廟(Swaminarayan Akshardham Temple),德裏
建成於2005年,這座現代廟宇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是文化與藝術的展示空間。廟內供奉著多達2萬尊神祇與聖人,其建築融合傳統與現代技藝,雕刻精美,氣勢宏大。
10.坎達裡亞·瑪哈德瓦神廟(Kandariya Mahadeva Temple),約西元1025年
這是印度中世紀最傑出的廟宇之一,採用那伽羅風格建造。廟體高聳,雕刻細膩,展現了中世紀印度建築藝術的高度成熟。
11. 埃康巴雷斯瓦拉神廟(Ekambareswarar Temple),康契布勒姆,泰米爾納德邦
這座廟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600年,是南印度最古老的濕婆廟之一。其龐大的占地和高聳的塔門顯示出德拉威風格建築的雄偉氣勢,也體現了印度教對自然元素的敬畏。
12. 海岸神廟(Shore Temple),馬哈巴厘普拉姆
建於西元725年左右,這座廟宇群麵朝孟加拉灣,是帕拉瓦王朝早期石雕建築的代表。海浪與岩石間,一座座廟宇靜靜訴說著千年往事。
13.迪爾瓦拉耆那廟群(Dilwara Temples),阿布山,拉賈斯坦邦
這些建於11至13世紀之間的耆那廟宇,以精美絕倫的大理石雕刻聞名。無論是柱廊、穹頂還是牆麵,每一寸石麵都雕飾入微,令人讚歎不已。
14. 卡久拉霍神廟群(Khajuraho Group of Monuments),中央邦
建於約西元950年,這些砂岩神廟以精美的人物雕塑和大膽的藝術表達著稱。它們不僅反映出古代印度對人性與神性的深入思考,也代表了昌德拉王朝鼎盛時期的藝術高度。
15. 林伽拉賈神廟(Lingaraja Temple),巴布內斯瓦爾,奧裏薩邦
建於11世紀,這座濕婆廟是卡林加建築風格的巔峰之作。廟宇結構嚴謹、比例考究,裝飾華麗,是東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與建築遺產之一。
從德幹高原到恒河平原,從海邊的岩雕神廟到矗立在大理石山巔的白色聖殿,印度的廟宇不僅塑造了地理的風貌,更塑造了文明的靈魂。它們是石中有詩,形中有神,是一座座凝固的時間之塔,將神話與現實、王權與信仰、藝術與工藝緊緊編織在一起。今天我們所見的不隻是建築,而是活著的遺產,是千年文化的迴響。它們提醒我們:真正偉大的建築,不隻是為了仰望,更是為了讓人在其中,感受到人與神、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之間那永恆不滅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