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這座被稱為永恆之城的地方,似乎每一塊石頭都在講述著歷史,每一條街巷都彌漫著古老的氣息。然而,大多數遊客在羅馬的旅途中,往往停留在那些著名的地標——古羅馬鬥獸場、萬神殿、西班牙臺階,或者是梵蒂岡的大教堂。這些地方固然壯麗,充滿震撼力,但它們隻是羅馬的一個側麵,是這座城市宏偉與輝煌的象徵。
羅馬的真正魅力遠不止於此。它的噴泉——那些散落在街頭巷尾、廣場中央的藝術作品,是這座城市的“隱秘之書”。每一座噴泉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串聯起了羅馬的另一麵——它的日常生活、它的市井氣息、它的藝術家們在爭奇鬥豔中的靈光乍現。噴泉是羅馬的“私語者”,它們低聲述說著那些不為人注意的角落和瞬間……
1. 特雷維噴泉(Trevi Fountain)
特雷維噴泉不僅是羅馬最負盛名的地標,也是巴羅克藝術精華的代表作。它由尼柯拉·薩爾維(Nicola Salvi)設計,於1762年由朱塞佩·潘尼尼(Giuseppe Pannini)完成。這座噴泉的名氣不僅源於其建築的恢弘,還因一個浪漫的傳統——據說背對著噴泉拋下一枚硬幣,便能有機會再次回到羅馬。實際上,每年從噴泉中撈出的硬幣價值數百萬歐元,這些錢被用來資助慈善事業。
2. 四河噴泉(Quattro Fiumi Fountain)
四河噴泉是詹·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傑作,由教皇英諾森十世(Pope Innocent X)委託建造,完工於1651年。它位於納沃納廣場的正中央,四座雕塑分別象徵世界四大河流:歐洲的多瑙河、美洲的拉普拉塔河、非洲的尼羅河和亞洲的恒河。雕塑中,尼羅河神的頭部被覆蓋,據傳是為了象徵當時尼祿河源頭尚未被發現的神秘性。不過,也有一種更帶戲劇性的說法——這是貝尼尼對競爭對手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的嘲諷,因為噴泉麵對的聖阿涅塞教堂(Sant'Agnese in Agone)正是由博羅米尼設計的。
3. 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
破船噴泉坐落在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之上,由彼得羅·貝尼尼(Pietro Bernini)設計,靈感來源於台伯河氾濫後遺留的一艘破船。據說,這座噴泉柔和的水聲曾傳入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位於西班牙臺階旁的寓所,為他帶來了些許心靈的慰藉。濟慈的墓誌銘——“此地長眠者,其名寫於水中”——便由此得名。如今,這座噴泉靜靜流淌,見證著無數遊客的腳步與羅馬的詩意時光。
4. 烏龜噴泉(The Turtle Fountain)
烏龜噴泉是馬泰伊廣場(Piazza Mattei)上一處低調卻優雅的珍寶,由建築師賈科莫·德拉·波爾塔(Giacomo della Porta)和雕塑家塔德奧·蘭迪尼(Taddeo Landini)共同完成,建造於1580至1588年間。噴泉的四周裝飾著優雅的青年雕像,他們輕輕托起水盆,幾隻青銅烏龜則棲息在盆沿,仿佛正攀爬入水中。儘管這些烏龜的作者歸屬尚存爭議,但許多人相信它們是詹·洛倫佐·貝尼尼後來添加的點睛之筆——無論真相如何,這些烏龜為噴泉增添了幾分俏皮與生趣。
5. 海神噴泉(Fountain of Neptune)
海神噴泉位於納沃納廣場的北端,由賈科莫·德拉·波爾塔設計,最初僅為簡單的水池結構,後來於19世紀由安東尼奧·德拉·比塔(Antonio della Bitta)和葛列格裏奧·紮波利(Gregorio Zappalà)增添了海神與海洋生物的雕塑群。噴泉曾被稱為“卡爾德拉裡噴泉”(Fontana dei Calderari),因為附近小巷裡鐵匠鋪林立,空氣中彌漫著金屬鍛造的熱氣。如今,這座噴泉已成為一處和諧美麗的公共藝術品,但它的歷史卻仍舊訴說著羅馬的世俗生活。
6. 特裏同噴泉(Triton Fountain)
特裏同噴泉是貝尼尼的又一傑作,於1643年由教皇烏爾班八世委託建造。這座噴泉位於巴貝裏尼廣場,其設計以特裏同——希臘神話中的海神信使——為主題,特裏同坐在巨大的貝殼上,以驚人的力量吹響海螺,噴泉的水流正是從海螺中湧出。這是貝尼尼首次嘗試獨立式城市噴泉的構思,其恢弘的氣勢和獨特的美感使其成為巴羅克藝術的典範。
7. 青蛙噴泉(Fountain of the Frogs)
位於科佩德區(Quartiere Coppedè)的青蛙噴泉是羅馬一座鮮為人知的寶藏。這片“秘密街區”以其新藝術風格的建築聞名,而噴泉則以多隻青蛙雕塑為裝點,顯得既幽默又別致。儘管與貝尼尼的噴泉風格有些許不同,它卻被認為是向巴羅克藝術的一次致敬。科佩德區遠離遊客喧囂,是探索羅馬另一麵魅力的理想之地。
8. 保拉水噴泉(Acqua Paola Fountain)
保拉水噴泉,又稱“大噴泉”(Il Fontanone),位於賈尼科洛山頂,是一座壯麗的紀念性建築,於1612年建成,以慶祝保拉水道(Acqua Paola)的修復完成。噴泉的恢弘氣勢曾出現在保羅·索倫蒂諾的電影《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中,為影片開場增添了一抹夢幻的詩意。這座噴泉不僅是供水工程的象徵,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9. 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
摩爾人噴泉是納沃納廣場上的另一座經典噴泉,最初由賈科莫·德拉·波爾塔於1570年代設計,後在1650年代由貝尼尼改造,增添了中心的摩爾人雕像。他手持海螺,與周圍的海豚和海神雕像共同構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海洋場景。噴泉不僅展示了巴羅克藝術的美學,還體現了羅馬對水元素的深厚文化情結。
10. 萬神殿噴泉(Fontana del Pantheon)
這座噴泉位於萬神殿前的羅通達廣場,由教皇格裏高利十三世於1575年委託建造,由賈科莫·德拉·波爾塔設計,萊昂納多·索爾馬尼負責雕刻。雖然現在的噴泉中央裝飾著19世紀添加的方尖碑,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是文藝復興時期城市水利工程的經典代表。噴泉的設計與萬神殿的氣勢相得益彰,成為羅馬的又一絕美景觀。
羅馬的噴泉不僅是藝術的奇跡,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從帝國的輝煌走到現代的繁華,訴說著一個關於力量、創造與永恆的故事。當你漫步在這座城市的街頭,或許會忽然意識到,噴泉中的每一滴水都帶著時間的重量,流淌著過往的記憶。如果噴泉會說話,你最想問它們一個怎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