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追憶似水年華》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
第三卷《地名,那個姓氏》
第三卷沒有分章節,我就自己按照自己的閱讀進度擅自劃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神秘的巴爾貝克在哪裏?
第三卷開篇就提到“巴爾貝克海濱大旅社”。
巴爾貝克在哪裏?上網去查。
度娘說——
“巴爾貝克神廟(Temple of Bacchus),又稱為朱庇特神廟,位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東北85公裏的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名勝古跡,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
巴爾貝克神廟,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在這裏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爾”的廟宇,稱為“巴爾貝克”。”
維基說——
“巴勒貝克(阿拉伯語:??????????,羅馬化:Ba?labakk;敘利亞語:?????),也被稱為赫利奧波利斯(希臘語:?λιο?πολις,希臘語意為“太陽之城”),位於黎巴嫩貝魯特東北約85公裏處的貝卡穀地之上,海拔高度為1,170米,距離地中海沿岸60公裏,目前是巴勒貝克-希爾米勒省的首府。1998 年該地區共居住約82,608 人,主要是什葉派穆斯林,其次是遜尼派穆斯林和基督徒所構成。”
那個時代已經有火車了。普魯斯特住在法國的巴爾貝克旅館,聯想到去黎巴嫩的巴爾貝克神廟?
可是斯萬對他說“巴爾貝克的教堂是十二三世紀建造的。” 肯定不是黎巴嫩的神廟啊。
後來考證,1891年9月普魯斯特在芒什省岡市附近的卡堡度假。此處有海濱浴場,即作品中的巴爾貝克。
今日卡堡人口也不到四千——
普魯斯特shi住在這樣的Hotel嗎——
不管這個巴爾貝克在哪裏,也許就像貢布雷一樣,是個代號,普魯斯特去過的地方朱國棟旅館。其實,年少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夢吧——
“我想匆匆穿上衣服,當晚離開巴黎,明日清晨當太陽在呼嘯的海麵升起時就抵達巴爾貝克,我將在波斯風格的教堂裏躲避那海麵飛濺的浪花。”
反正當年我看著地圖就想著有一天周遊世界——
“要使巴爾貝克、威尼斯、佛羅倫薩再現,我隻消把它們的名字念上一遍,這些名字所代表的地方在我心中激起的願望就凝聚在這幾個音節之中。……”
這就是地名的誘惑。簡單兩個字:巴黎,紐約,三個字:威尼斯、馬德裏,四個字:佛羅倫薩、巴塞羅那,五個字:裏約熱內盧、伊斯坦布爾。。。。。
每一個名字都像一本本讀不完的大書,誘惑我前行,給我無限憧憬。
普魯斯特說,“自從我讀了《巴馬修道院》以後巴馬就成了我最想去的城市之一。我覺得它的名字緊密、絲滑,顏色淡紫而甘美。”
我們也是這樣,讀書讓我們愛上了書中的那些地方。就像巴黎聖母院這麽一處破敗的教堂因雨果而光芒萬丈;就像電視劇裏的地方,因出色的劇情成了人們心中的旅遊熱土。
普魯斯特家很有錢,小時候父母經常帶他去旅行。開闊了他的視野,給了他想象的空間。可惜年紀輕輕就纏繞於病榻,這對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而言,真是殘酷。
但是僅僅靠地名,他就為後人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大自然的美景,有形有色甚至還有味道。
卡堡的海灘對麵是英國——
2025年,新的名字在召喚,期待去更多“有形有色甚至還有味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