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2025 (10)
奧運會賽程過半。我盯著看了幾場。應該說,金牌之戰很精彩,驚心更在金牌外。
我主要看決賽。那種跌宕起伏輸贏隻在毫秒間的感覺真爽真讓人年輕呢!
最有懸念的乒乓球男子單打沒讓人失望。四局比分緊緊咬住,小牛犢和老虎頭頂頭地角力讓人的心一直懸著,很希望瑞典小將打破僵局帶來震撼,也希望老將扛住淩厲攻勢,證明廉頗不老。感覺今後幾年裏小莫一定是中國乒乓最強勁的對手,隨時隨地會奪冠。期待。
最令人遺憾的是俺們加拿大姑娘麥肯托什,怎麽在關鍵時刻速度掉下來了呢?這枚金牌應該穩拿啊。一定太累了,好讓人心疼。
最使人意外的是中國女排對土耳其的1/4決賽,以光頭形象示人的瓦爾加斯(Melissa Vargas)獨砍42分,率土耳其隊以3比2戰勝了中國隊,挺進四強。哇哇哇,這小女子何方神聖?趕緊搜查,原來是誕生在古巴的“路易斯二世”如今效力土耳其。這樣的人才古巴卻留不住,無語。。。
最叫人惡心的是那些高舉五星旗卻心懷鬼胎的觀眾,居然在陳夢奪冠後集體沉默甚至豎中指噓聲。原來這叫“飯圈文化”,醜陋無比。嚴苛的中國互聯網為啥不整治這種低級紅的文化圈?
最受政治幹擾的是中國遊泳隊。因為中西方的尖銳對立,這些年青的運動員也被卷進漩渦的中心。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可是這架打得太狠,連“大鬼”也吃不住勁了。國際反興奮劑組織稱“世界反興奮劑組織不公平地陷入了超級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據負責監管水上運動的世界泳聯(World Aquatics)稱,自今年1月以來,中國遊泳隊的31名隊員平均每人接受了21次不同反興奮劑組織的藥檢。相比之下,澳大利亞的41名遊泳運動員平均接受了4次藥檢,美國的46名遊泳運動員平均接受了6次藥檢。
很難過:摻雜了政治的體育,小鬼難過大鬼也受不了。我們吃瓜的也吃得不香甜。。。
為此,乒乓球混雙領獎台上,中國組合王楚欽/孫穎莎、朝鮮組合李正植/金琴英、韓國組合林鍾勳/申裕斌分別摘得金銀銅牌的那張合影更加珍貴。
比賽之外的花絮也引人注目,鐵人三項之後好幾個病倒了,第一個是俺們加拿大小夥,居然爬上岸就嘔吐。前前後後10次!但是他沒有抱怨塞納河,大度。比利時運動員很坦率:“我喝了很多水,明天就會知道我是否生病了。(塞納河水)的味道不像可口可樂或雪碧。在橋下遊泳時,我感覺到並看到了一些不該多想的東西。”
還有熱不過的意大利金牌男流浪漢般睡到了長凳下,挺可愛。
有個埃及女劍客身懷六甲披掛上陣,穆桂英啊,此時應該響起音樂“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男士不服你試試?
記得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嗎?她因傷勢沒有獲得本屆奧運會入門券,但是八次參加奧運會讓她成為傳奇。如今代替她的“倪奶奶”61歲六戰奧運,也是新傳奇。加油!
奧運會賽程已經過半,還會有新故事新驚喜嗎?
注:網絡圖片
關於金牌,我也會寫一下。。。
這是奧運會拳擊性別風波以來我看到的第一篇從科學、醫學角度的分析的文章,而不是從政治正確的立場出發。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rlr8gp813ko
《What does science tell us about boxing’s gender row?》
以下是BBC文章摘要,跟我的留言一樣,也提到 Caster Semenya 的案例。
【These people usually have testicles which are often inside the body.
“When they hit puberty they start producing testosterone - which is what underpins male advantage in sports," says Dr Hilton.
The most famous example is Caster Semenya - a double Olympic gold medallist and three-time world champion over 800m】
認同“ 摻雜了政治的體育,小鬼難過大鬼也受不了。我們吃瓜的也吃得不香甜。”事情一摻雜了政治,令人煩感和無奈啊
但他們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所以不會對打。
那個阿爾及利亞人是66公斤級,決賽對中國選手。
那個台灣人是57公斤級,決賽對波蘭選手。
據我所知,那個阿爾及利亞人和台灣人並不是“變性人”,而是“隱性人”。
我來解釋一下兩者的區別。
(一)變性人
他們生下來,父母就能看見一對睾丸。在青春期,這對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使他們有強壯的骨骼和肌肉。他們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是女人。他們有的做了變性手術,切除睾丸。有的選擇不做變性手術。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Lia Thomas。他帶著一對睾丸去參加女子遊泳比賽。比生理女性高得多的雄激素,使他們對生理女性具有絕對的先天優勢。他們也可以帶著一對睾丸隨便出入女更衣室。生理女性即使不願意,但害怕被批評“政治不正確”,也不敢說。
(二)隱性人
最開始,男胎兒的睾丸在肚子裏,然後下降到體外。但有不到1%的男胎兒,這個下降過程沒有完成。出生的時候,父母看不見一對睾丸,隻看見一條縫,於是拿他當女孩養。但在青春期,肚子裏的睾丸同樣能分泌雄激素,使他們有強壯的骨骼和肌肉。就是這不到1%的特殊人群,現在“雄霸”女子體育項目。他們比沒有睾丸的生理女性高得多的雄激素,使他們對生理女性有絕對的先天優勢。
比這個阿爾及利亞人和台灣人更著名的,是南非人 Caster Semenya。他也是有睾丸,但沒有下降到體外的。下圖最左邊的是他。
https://www.fairobserver.com/region/europe/caster-semenya-cas-ruling-sports-news-77309/
他得過奧運會多項中跑金牌。但國際仲裁機構一會兒說他是女的,一會兒說他是男的。
現在,奧運會女子800米,基本上被這個特殊人群所壟斷。上屆奧運會女子800米金、銀、銅牌獲得者,都是有睾丸,但沒有下降到體外的。可以看看這個頒獎台照片:
https://www.wsj.com/articles/800-meters-tokyo-olympics-testosterone-rules-semenya-11627959617
對這1%性別不明確者,怎麽判定是男是女,的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是根據外部觀察?是根據染色體?還是根據內部構造?
我個人的觀點:根據睾丸和卵巢:
有睾丸、沒有卵巢的,不管睾丸在體內還是體外,都應該算男的。
有卵巢,沒有睾丸的,算女的。
如果一個人既有睾丸,又有卵巢,那是真正的兩性人。
是根據外部觀察,染色體,還是根據內部構造,都至少是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而國際奧委會“根據護照判定是男是女”的方法,是我聽到的最荒唐的。
美國前泳將 Michael Phelps 不幹了,說:“If you test positive, you should never be allowed to come back and compete again,” 提倡一次超標,終生禁賽。
可是美國體操選手 Simone Biles 在 2020 年被測出某種物質超標,被踢出奧運會。當時她謊說是自己主動退出奧運會,目的是保護她的 mental health。聽著不怎麽靠譜,是不是?Biles 解釋說她吃的是針對多動症的藥,奧委會接受了,2024 年又參加奧運會。沒聽見一個美國運動員或媒體說讓她終生禁賽的。
說的好,讚同,也說出了俺的心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