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0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2017-08-31 20:12:02) 下一個

還有一種現象,有些專家學者説到某字,大講特講其古爲何音。比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忘”,過去我一直讀的是去聲,是忘記的意思。就是前兩天我聽趙忠祥在《中華好詩詞》中特意告訴説此“忘”應讀陽平,也就是和姓王的王是一個音,我就有些惶恐,這怎麼講?查《辭源》未得其解。換個角度,即使歷史上確曾有某處、某時曾讀此音,那現如今作爲普通的讀者是否還有必要去在語音上追古?若要追古那應追哪個古?今日之傳媒如此發逹,各地發音尙且不同,何以認定古人一定都讀此古音?且如何定義“古”。此爲常識,各地方言自古形成,一方水土養一方之人,一方之人有一方之舌,以全國之力,借今之媒介,經百年,尙做不到異口同聲,古人能成?而追求“古音”是不是偏離了讀書之根本?始皇有“書同文”,太祖時代搞“語同音”,這本無錯。但經若念歪,矯往過正那就無益而有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