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尿”之龍脈(二)

(2014-04-28 17:23:00) 下一個
    道過今生,談其往世。尿爲何?卽排泄小便也。雖不雅,卻無從規避,人之本能。
   
    早年記得有學者言該字最早出現於譯著,據説且爲譯經。查之無著,但僅見《舊唐書 罽賓國傳》載:“有被蛇螫者,鼠輒嗅而尿之,其瘡立愈”。俗語曰“偏方治大病”,又曰“外來的和尙好念經”,卻不知這外來的和尙帶進之偏方管用否?思之虎骨、熊膽昜得昜藏,鼠尿即使集得,又怎好帶於身上,以備不虞?若象老京油子似的養隻鼠在身上,緊要關頭嗅而不尿,未免終身遺恨哉。

    看官道,你説“尿”乃泊來品,那何爲正宗貨?溲也。

    漢語與世界上的其它語言一樣自古就存在口語與書麵語,不似今日之中國話口語書麵語合一。古人口語稱尿爲何,老漢無可考究。但書麵語尙存世,可爲一証。

    上古之“溲”本非“尿”。其本義爲水調粉麵也。後狀釀酒。《儀禮•士虞禮》記“明齊溲酒”中之“溲”卽釀酒也。後也指陳白酒,如《儀禮•士虞禮》中之“嘉薦普淖,普薦溲酒”之“溲酒”乃老陳酒也。爲何用之於小便,不得解。思想之,無非色味俱似,當與今人將“啤酒”混稱“馬尿”異曲同工矣。

    實則“溲”最早是代表排泄大小便。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臣意診之,曰:‘湧疝也,令人不得前後溲。’”此中“前溲”卽爲小便,“後溲”乃大便是也。

    後來方特指小便,如《後漢書•張湛傳》記載:“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複任朝,事遂罷之。”該處之“遺失溲便”卽爲“小便失禁”。又如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太宰嚭奉溲惡以出逢戶中,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兇,卽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這裡的“溲”與“便”同義,都言尿,而“惡”則爲大便,需注意的是,惡有大便之詞義,讀如“噩”,而簡體字“惡”卻無該義,因之若想用此義,則應寫如“惡”。衆人隻知“懸梁刺骨”正能量,卻不懂“嘗惡品溲”乃能量之本源焉。現今官塲中若無“嘗惡品溲”,甚或“獻妻供金”,爾卽自絶於人民,也不過一泡溲也,正而無能量哉,嗚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