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去年回國讓我有一個不一樣的收獲,不是吃喝玩樂旅山玩水,確確實實的說就是一個【收獲】,一本當年人人熟悉的雜誌。出國這些年, 中文書讀的不多雜誌更少。也就是有時回國探親,在家裏無所事事時,翻看一下家裏人訂的雜誌,如【老年雜誌】,【婚姻與家庭】,因而當年的老雜誌快從咱記憶中消失了。
回國是探父母,所以有事無事都陪著他們,早晨老爸老媽每天都要到超市逛一圈,即散步又可淘些打折的吃穿用。有天我跟著他們路過一個報亭, 就好奇看看有什麽新奇的報紙雜誌, 黨報【環球時報】首頁最醒目,其次就是些美女充斥封麵的雜誌,看得臉盲。在報亭最外一側,立了個書架,擺了些封麵十分平淡的雜誌, 走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些記憶中久遠的雜誌-【收獲】。俺一看好感慨, 多年過去了, 它居然還能存活至今。
在現如今快讀輕讀的時代,一切都在手機之上, 這麽一本老雜誌依然有生命力,令人十分好奇。無論如何,俺先買了一本,付錢時順便問報亭主人,現在還有人買嗎? 主人說”老牌雜誌差不多都是你這年齡的人買,年輕人誰還讀書啊!你看電視最近所謂“火”【讀書】【讀信】之類的節目,就是看人們不讀書, 索性搞一檔“半娛樂”節目,整些名人和觀眾一起讀一本書,不過也是以煽情為主....." 哥們挺能扯,不過說的十分在理。
看到 【收獲】,讓我想起當年與之一樣火的其它幾本重頭雜誌 【十月】【當代】【花城】【芙蓉】,他們對咱影響不小。記得當年正在上高中也是麵臨高考的的階段,老媽在一機關做黨務工作,圖書館就在其辦公室一側,這些雜誌單位本本都訂。 她近水樓台,雜誌一到就先拎回家, 我就成了第一個讀者。這讓咱有機會讀到幾個大部頭的雜誌,若要花錢買,對當時收入的人來說, 也是一個不小的錢數。那時雖然學習忙, 但還是忙裏偷閑,翻看了不少小說評論。尤其是中篇小說,當時正是“傷痕文學”之熱潮,反思西化什麽玩意都有,咱常常看的愛不釋手, 搞得老媽時不時地要提醒我去多做幾套高考複習題 -:)
上大學後, 有空依然去圖書看翻看這些雜誌,追蹤當時的社會思潮。八十年代不少最有影響的小說都是先出自這些雜誌, 它們是一代人的記憶。今天手捧【收獲】,翻看它如同翻看曆史,讓人有一種情感上實實在在的【收獲】........
早期大環境寬鬆,給予有限的“自由化”,創作能涉及很多社會問題,因而有不少好作品。去年買的【收獲】,看點不多.....
我隻是想知道是否讀過你的大作,嗬嗬
哪篇文章是你的?
甘肅的《讀者文摘》和美國的讀者文摘撞臉被迫改成《讀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大型文學期刊除《收獲》還有《當代》和《十月》,發行都超過幾十萬份。都發表過我的作品,所以對他們的口味略知一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對他們來說口味偏重,我想,這種“風險”大概隻有巴金老人敢於承擔了,何況巴老的女公子李小林在北京還當麵向我約過稿子,於是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投給了《收獲》。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被擒的普羅米修斯。。。
於無聲處聽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