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俺和太太父母家不在一個城市,每每舉家探親在國內都要兩地來回跑,早先坐飛機坐火車上千公裏的路,時間不短,來回折騰再扛著大包小包不是一個輕鬆的活。現在有了高鐵,且隨身的行李少了,四五個小時感覺“抬腳”就到了,真是太方便。
今年暑期,我們先落腳太太家,然後北上京都看望老爸老媽。送我們去高鐵站的是老丈人的客戶,一位外地來打拚的80後,小夥子機靈健談,一路開車一路聊,他說高鐵很牛,現已到了他們那四線五線城市了。年輕熱人來到這個城市十幾年,父親早逝,他就將鄉下的母親接到身邊,洗衣做飯帶孩子,算是互相幫襯,小子還算有心,給老媽每月開三四千工資, 等價交換-:)
上了高鐵,車廂裏的環境舒適,比坐飛機寬敞許多。坐在我們前排的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個五六歲的孩子,看那年紀應是80後,他們一上車就張羅孩子的一切,十分嗬護。坐在咱俺一側的老太,不時地介入年輕人的對話,從交流中搞清她是小孩子的外婆。列火車啟動了,匆忙上來一位年輕人停在我座位一側,老太立馬起身,跑向另一個空位。原來是站票?高鐵還有這服務嗎?後來人都到齊了,老太無處可坐,跑回我們前一排,與坦然坐在那裏的年輕人嘀咕。我想這小夫婦之一是否應犧牲一下會給她讓個坐,誰想他們拿出一個小馬紮.......老太拿著那玩意又跑到兩車廂之間的空地坐著,俺在車上來來回回走看到老太太窩在那角落,多少有點為這對年輕人寒心, 於是手拍了下來.........
高鐵上這對小夫妻看似個案,其實之前的兩天與親戚家一起聚餐時,他們那80後的孩子的所言所語也多少讓人不是滋味。我們知道孩子小兩口都是獨生子,媳婦的老爹前幾年患癌,現一直在恢複治療。誰想男孩子的媽媽今年也不幸致癌,好在是輕度的。雙方父母兩家住的不遠,為他們照顧孩子,到現在已四歲。目前雙方家裏這種情況著實難辦,席間我們說起,也表示了十分的同情,誰想年輕人說他們考慮明年移民海外,還說這樣可以自己帶孩子,還美其名曰,孩子由父母親自帶對培養孩子的情智有很益處。小子說的挺熱鬧,其父母在一邊不言不語,看來有些情緒。在回來的路上去,我們聊起這情況,大家的共識是: 雙方父母最需要幫手的時候,他們一走了之, 有點寒心。
是啊,對於這些年輕人所為,也許有他們的道理,也許他們父母也能接受,但從常人的角度去看去感受,會覺得有悖情理,多多少少有些別扭。
>>都是一個家裏長大的孩子不見得都一樣.
也許後天的境遇不同 -:)
>>當今亦以之為規範,又是立法,又是宣教,不可謂不著力了;然而眼前身後總是有些不對點的感覺,
不破不立, 自五四以來,大破特破,但立起來的是什麽呢?爛泥扶不上牆,現隻好又提“傳統文化重建”....
>>很多老人沒有基本的德行, 倚老賣老,為老不尊, 喜歡搬弄是非,令晚輩側目
你這範指的是,那些老人與那些晚輩均是無親無故的關係,因而在社會上彼此發生點什麽一點都不奇怪 -:) 可悲的是,有血緣關係的, 也有如此”寒心“ 的故事“.....
》不要道德綁架。要製度解決.
對,靠規範規章去解決, “人的覺悟”一遇事就坍塌 ....
》這代的孩子得到父母奉獻的最多但想回報的最少,也是大環境造成的
”是不是隻生一個好“的代價 -:)
>>不妨也寫寫80後的苦衷彷徨和無奈
好主意 !!
》不能間單的作道德判斷 ..... 也許平時就習慣這種方式啦。
同意, 咱隻感覺別扭.....
>>您給讓個座呀,以身作則。
哦,無語 -:)
2例:乘地鐵的時候看到的一個情景。一位大概50左右的華女,帶著70幾歲的老太太。剛進車廂,華女立馬找了個位置坐下,老太太行動不便走得慢點,等她還沒靠近位置,車廂就晃動起來,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坐下。剛坐下,就聽到華女叫喚老太太,讓坐近一點。兩個位置相隔兩排座位。老太太剛坐穩,又得起來,開動的車廂,老人的平衡感弱了些,就一步一步地挪到華女身邊的位置坐下。在此期間,華女就看著老太太這麽挪來挪去的,一點幫助的意識都沒有。當時,我就在想,老太太是華女的婆婆,還是媽媽?
》你不能體會到他們的苦衷,你又怎麽能評判他們的道德。
個人奮鬥,那個時代都需要, 但這再苦再難也不應影響其修為。
道德是此一時彼一時之準測, 這裏沒有給孩子往“道德”上貼什麽標簽 -:)
》父親死前兒子一家照樣party,就是去醫院看也遠遠的透過玻璃不近身
看來這現象真不是個案啊!!
>>孩子不懂事兒,還不是爹媽教的?
可氣的是, 這孩子的姥姥似乎也認可孩子的行為
》牲口
用詞夠狠 -:) 不過現有些年輕人也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