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休,指鹿為羊和老幺的回鍋江湖

旅遊、美食、理財,指鹿為羊和老幺早退休後重新遊蕩江湖。
正文

隻學一招- 讓你成為一名懶惰的投資高手

(2014-06-09 18:43:42) 下一個

理想我們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投資股票或債券,必須擁有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

現實大多數業餘投資者都沒有可靠的信息渠道,很難做到客觀冷靜地從不同行業裏挑選20-30隻股票來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而且,大多數業餘投資者還要上班,照顧家人,也不可能有精力來打理由眾多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

由於上述原因,不少人隻好轉而依賴專業基金經理管理的積極管理型基金。另外,如果你去銀行或者見你的投資顧問的話,他們一般也會推薦你購買各種類似基金的- 原因很簡單,積極管理型基金給他們的傭金高。

當然,我不能說積極管理型基金就不好- 也有不少優秀的基金經理能夠做到基金回報率大大高於市場平均回報。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了解兩個長期統計事實:

1. 根據長期統計的客觀數字,要長期取得超過市場平值的回報非常困難。隻有25%左右的基金回報能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

2. 不少基金以或明或暗的名目,收取每年1.5% 到 3.5%的手續費。根據曆史資料證明,大多數基金的長期年回報大致等於市場平均回報扣掉手續費。高額的手續費,也是積極管理型基金負擔得起向銀行或者各類財務顧問支付慷慨的傭金原因。

以上的事實說明,我們投資積極管理型基金就好像玩老虎機一樣,雖然也有可能賭贏 (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但贏的概率隻有25%左右。概率學告訴我們,隻要玩的時間足夠長,輸贏的實際頻率就會大致等同於輸贏的概率。

那麽,如果我們不願意付出高額的手續費,又想擁有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有沒有什麽簡單易行,成本低廉的途徑呢?有!那就是買 Index Tracking Funds (指數基金)或者ETF (上市交易指數基金)。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上述兩種投資方式其實很類似,共同點就是和指數掛鉤。所謂和指數掛鉤,就是指基金通過預訂的方法,例如按相同權重擁有某一指數成分股等方法,來保證基金的回報基本上等同於該指數的回報。在這兩種被動基金管理方式下:

1. 費用低:從選股到重新平衡權重,均可用電腦程序完成,不需要人工幹預。這樣,不需要支付基金經理昂貴的管理費用。

2. 透明:指數型基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擁有和指數構成類似的股票來取得和該指數幾乎相同的回報。投資者隻要了解該指數,也就明白了該基金,簡單明了。

3. 交易頻率低:這裏所說的交易頻率是指基金經理為了管理基金而買、賣股票的頻率。交易頻率低,不但意味著基金本身需要付出的手續費低,而且在不少國家還能降低資本增值稅。

根據一項統計,過去15年,在美國,如果你投資於指數掛鉤的基金或者ETF,扣掉手續費和資本增值稅以後,投資者的回報大致相當市場平均長期回報的87%;而如果同時期投資於積極管理型基金,投資者回報隻相當於市場平均回報的47%。差距高達40%!

可見,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於指數基金或者EFT的回報,大大超過投資於積極管理型基金。

至於指數基金和EFT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

1. 指數基金的買賣必須通過基金本身進行。買賣價格每天一次由基金經理在閉市後確認,交易每天隻有一次。而ETF是上市交易的,可以和其他股票一樣,在開市期間隨時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自行掛單覺定。

2. 一般來講,指數基金的年管理費比 ETF的年管理費率高。但EFT必須通過股票經紀買賣。很多經紀會收取每單最低手續費,導致購買小金額ETF時費用較高。但注意,這不是絕對的,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單次投資金額、股票經紀費率,綜合比較基金年費加買賣手續費的合計,來確定自己到底適合做指數基金還是ETF。

當然,兩者還有其他的細微區別,例如基金本身的交易頻率,稅收影響等等。但對非專業投資者來說,沒有必要太操心每種細微差別,隻要記得綜合比較二者的全部手續費,哪種便宜就選哪種好啦。

由於指數本身就是有很多股票組成的,因此,單看指數所代表的行業,風險就已經分散。一般來講,投資者買3-4個不同行業的指數,或者購買如S&P500這樣的綜合指數,就足以做到風險分散了。

底線是:投資於和指數掛鉤的指數基金或者ETF不但費用低,省卻了挑選股票的煩惱,還能輕鬆實現風險分散。更重要的是,從概率上講,還有更大的可能取得較高的回報。因此,采用指數基金或者ETF,一名懶惰的業餘投資者,很可能會打敗所謂的投資高手。

無怪乎,巴菲特給入門級投資者的建議之一就是:分批建倉,買S&P500的指數。

如果你投資的目的是退休的話,這種不需要專業知識,不需要太多時間打理的被動投資方式就更適合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hanyao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了。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答複 shanyao:

我覺得S&P500指數是相當好的選擇:1. 成分構成為大公司,相對風險較小,百年老店,一定是有存在百年的道理的;2. 風險分散,500家,而且市值占到美國股市的70% (??記不住準確數了);3. 流動性極高,管理費極低。

我覺得這對一般退休金投資人就足夠了。

但提醒您一點,再好的組合也做不到穩賺。股票屬於高風險,要做好短期內可能市場會跌的準備。我不知道您的歲數,如果10年之內要退休的話,不宜100%買股票。10年以上,問題不大。
shanyao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想確認一下,在我的401k裏,我隻要買類拭sp500的指數基金就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