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退休,指鹿為羊和老幺的回鍋江湖

旅遊、美食、理財,指鹿為羊和老幺早退休後重新遊蕩江湖。
正文

當時隻道是尋常- 關於油條

(2014-04-13 06:36:27) 下一個

旅居海外十幾年,提起懷念的中國食物,十有八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油條。

油條是中國特色的食物,隨處可見。南北方飲食差異巨大,但隻要是中國人,隻怕沒有人沒吃過油條。博大精深的中國美食文化,依然能把最普通不過的油條融入各地特色小吃中,讓很多人有了揮之不去的油條情結。

油條多見於早餐。70後的童鞋也許會和我有同樣的經曆:早上還沒起床就聞到媽媽買回來的油條那特殊的香氣,是一個美好早晨的開始。因為,在什麽都憑本憑票的70年代,油條這種既費油又費白麵的早餐隻能偶爾嚐到。多數時候,我家早餐隻是稀粥饅頭加鹹菜。我很喜歡一大早去排隊買油條,那種期待和興奮的感覺至今難忘。清冷的早晨,飲食店門口的大鍋煙霧騰騰,油條在鍋中上下翻滾,散發著焦香的氣味,讓我垂涎欲滴。那會兒,油條好像總是供不應求(隻有國營店才賣)- 幾乎每次都能買到剛炸好的,味道格外香。把一排金黃的油條豎立在小鋁鍋裏,再用暖瓶灌幾碗豆漿(暖瓶多功能,夏天還能用來打散裝啤酒),我和姐姐撒腿就跑,到家時油條還是熱乎乎脆生生的。油條蘸豆漿吃是絕配,酥脆的油條被乳白色的豆漿包裹, 豆漿表麵浮起一層金黃的淡淡的油花,而油條立刻變得又軟又糯。但我喜歡空口吃。油條入口一刹那“喀嚓”一響,又香又脆的滋味充滿口腔,就是幸福的記憶,這個早晨也因此變得特別豐盈起來。什麽減肥什麽食品安全,那會兒壓根就沒人顧慮過。

在北京,燒餅夾油條是很典型的早餐:拿圓麵團夾長麵團,麵食裹麵食的吃法如同相聲裏調侃的大餅卷饅頭就米飯,抵餓。在上海,油條和大餅、豆漿、粢飯並稱傳統早餐的“四大金剛”。其中粢飯是最有特色的:分鹹甜兩種,以糯米包裹油條,捏成一團。這四大傳統早餐之所以長盛不衰,一是價廉,二是方便。上班上學的人們在弄堂口的小攤買上一份,邊騎腳踏車或擠公交車邊啃,兩不耽誤。在家裏吃油條的話,上海人過日子的精致勁就體現出來了:油條是要剁成小塊堆到碟子裏的,還要配醬油。這種細致還表現在上海人會用油條來做菜,如蔬菜炒油條或油條湯。油條作為早餐剩餘食物,發揮出另外的作用,還消除了本身的油膩和幹硬,油條口感則類似於油麵筋,軟而香。尤其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不失為代替葷腥的好辦法。

我在上海讀書時,學校早餐沒有油條,但到晚上,校門口會支起個賣蛋餅的小攤。蛋餅類似於煎餅果子,但裏麵夾的不是薄脆而是油條。這種油條是名副其實的老油條,瘦小幹硬,沒什麽吃頭,主要靠現攤的蛋餅和醬料增加風味。晚自習結束後,在攤上吃這樣一副蛋餅是奢侈的享受,但礙於生活費有限,不能想吃就吃。若幹年後我回母校,發現校門外比當年繁華了很多,小商販不少,賣蛋餅的攤子還在。就著昏黃的路燈一看,我才發現這種簡陋的攤子衛生可疑,油條給裝在一個塑料袋裏,不知風幹了多少時候。當年,我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無論在哪裏,油條都是以草根食物的形象出現的,要麽在街頭油煙彌漫的大鍋邊,要麽在淩亂肮髒的小食店裏。偶爾能稍微提高點檔次,就是在連鎖店永和大王裏。在北京時,那裏經常是我和老公約會的地方。一碗甜豆漿,一根又胖又長的油條橫在碗上,那氣勢就先聲奪人。個頭比一般小店大一截,價格也貴很多,90年代末就要2元一根,是普通油條的好幾倍。永和大王做的是豆漿油條這類傳統食物,卻是由台灣人發揚光大、再反攻回大陸開連鎖店掙錢的,這點和主打小籠包的鼎泰豐類似。現在為了迎合中國消費市場,肯德基和麥當勞這種洋快餐也推出油條做早餐,雖比小食店貴,卻吸引了很多人,大概都是貪其衛生和用料相對放心。從它們受歡迎的程度看,油條作為傳統早餐的代表,在每一代人心目中依然有很高的地位。

在廣東,油條另一種吃法是飲茶中常見的點心:炸兩。用沒有蔥花和小蝦米的齋腸包裹油條,上桌前剪成小段,淋上豉油,灑上芝麻即成。說起來簡單,但油條和腸粉都必須是新鮮熱辣的,才有內脆外滑的口感,用軟塌塌的油條來包冷冰冰的腸粉則美味盡失。講究些的茶樓是不會用老油條來瞎對付的,所以並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炸兩。我和老公都不大愛吃腸粉,但每次去茶樓飲茶,隻要看到炸兩就必要一碟。其實炸兩是點心中的窮人樂,用料不如叉燒腸粉或鮮蝦腸粉上檔次,味道也寡淡些,但我們要的就是油條的酥脆和腸粉QQ的質地搭配出的口感,是吃油條的另類體驗。炸兩做的好不好,我的評判標準很簡單:油條脆不脆,是否現炸的。除了炸兩,香港的海皇粥店也多有買粥送油條的。粥的內容花樣翻新,有一品粥、艇仔粥、皮蛋粥等等,是主打品種。油條是樸素的配角卻不可或缺,沒有它就顯得早餐平淡了,有點吃不飽的感覺。老公當年從新西蘭來港探親,第一頓早餐就是在海皇粥店連盡一大碗粥加兩根油條,總算過了饞癮。

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國家中,新西蘭屬於偏僻的大農村。雖然奧克蘭是第一大城市,中餐在世界各城市中也算比較差的。除了幾家像樣的大飯館外,其餘都是雞毛小店,廚師也就是個熱愛烹飪的業餘人士而已。雖然油條不需要什麽技術,但本小利薄,沒有相當的顧客群支持,也不能在路邊擺攤現炸,就不大有人肯做。在奧克蘭幾年,想吃根現炸的油條簡直是夢想。自己動手又沒那個耐心,剩下一大鍋油也不知如何處理,隻能作罷。在周末市場裏,有時倒也看到華人賣油條。油條放在一口大塑料箱裏,當然不可能是現炸的,徒有其表而已。油條脾氣雖隨和,出鍋後卻很快變形,先是軟趴趴,再放下去就變得硬梆梆,我們偶爾買一根這樣的油條,嚼得腮幫子疼,逛完整個市場都吃不完。兩年前,倒黴路(Dominion Rd)開了家小食店叫津味十足,衛生等級好像是C,非常低。但它賣油條、包子、豆腐腦之類的北方平民早餐,安慰了我們這等有油條情結的海外遊子們,獨樹一幟,生意火爆。尤其周末早上,來打包油條的顧客非常多。油條2紐幣一根(合人民幣10元),雖不是現炸的,好在出鍋不久,聊勝於無罷。

來到新加坡後,我驚喜地發現油條被發揚光大了,被賦予了更光榮的使命,而不單是早餐食品了。當地著名美食肉骨茶,經典吃法就是油條泡肉骨茶,所以小販中心裏,油條攤總和肉骨茶攤放在一起,共存共榮。肉骨茶辛辣的胡椒味中和了油條的油膩感,浸飽湯汁的油條在舌尖起舞,油香中帶著微辣,比起傳統的油條泡豆漿那種溫柔,是更豪爽的吃法。除了作為“肉骨茶伴侶”,本地小吃羅惹(rojak)的一味主料也是油條。羅惹有分印度版和華人版,華人版是用豆芽蔬菜、豆卜、油條、菠蘿、黃瓜、花生與蝦醬混合而成,淋上又鹹又甜的醬汁,撒上芝麻和花生碎。但是羅惹是本地風味的沙拉,裏麵的油條是另一版本:切成小塊,幹硬冰涼,完全不是本身的蓬鬆酥脆。我也就淺嚐輒止,不過油條能被用在沙拉裏,也算別具匠心。如果想吃新鮮出鍋的,我樓下小販中心裏的油條攤檔就有,一口油鍋煙霧彌漫,一人揉麵一人炸,令我恍然回到北京的街邊小店。0.7新幣一根(合人民幣3.5元),非常便宜,早上不少人排隊打包。新加坡政府對攤檔的管理很嚴格,油條的製作和用料比起國內街邊那種吃灰的小店還是可靠多了。但有一點,新加坡油條是用棕櫚油(palm oil)炸的,雖然不是地溝油,但其中所含的飽和脂肪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所以隻能偶爾一嚐。

當時隻道是尋常,如今隻能空回想。以前是沒有條件盡情吃油條,後來是沒有地方吃,再後來是不敢吃。其實,油條無非是碳水化合物再油炸,是雪上加霜型的垃圾食品。它在中國的近親有油餅、炸糕、麻花,海外的近親有Fried Dough和甜甜圈(donuts)。它永遠那麽平淡,沒有花樣翻新,也沒有技術含量,它的高潮就是在油鍋中膨脹浮起,慢慢變成金黃的那一刻。但是,人都有一種味覺固執,童年喜歡上的味道或者沒吃夠的東西,就很容易成為你一生都很難再改變的渴望。在海外久了,油條在我的記憶裏愈加鮮明,代表了故鄉早晨的開始,開啟了遊子心底的鄉愁。每次回國,我都會固執的去尋覓油條當早餐,家人對此驚訝不已:你們還敢在國內吃油條呀?店家那鍋油很可能是地溝油加千年油,還添加了洗衣粉尿素做蓬鬆劑,誰敢吃它?再說人到中年,減肥關鍵,油炸食品應該避免。道理是對的,可我的油條情結還在,隻能盡量選擇質量有保證的店,還自我安慰說反正就回國吃這麽幾回,不用太惜命。飲食店裏,看不到炸油條的過程,隻見成品被放在潔白的盤子裏端上來,似乎總少了點過去的好味道。不知那些街邊的炸油條是誰在吃?我們曾作為早晨快樂源泉的那口大油鍋,翻滾著金黃的油條,會不會隨著社會的改變,漸漸退出曆史舞台?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裏,湯唯的一句“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打動了多少女人的心。豆漿油條在這裏,已然升華成樸素但有愛的生活象征。的確,油條代表了美好祥和的早晨,安靜滿足的心境,都源於身邊那個知你冷暖的人,生活中簡單的懂得勝過一切浮華。而且,如果你和愛人渴望油條時,能吃得到而且敢去吃,分享時還能滿足地相視一笑,不就是快樂生活的最高境界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悉尼老頭' 的評論 : 好,建議收藏了,下回一定去。
悉尼老頭 回複 悄悄話 回鍋姐寫得好,油條不容易做好。
因為利潤低,香港現在賣油條也不多了。
台灣的油條好,如有機會,去永和的老店嘗嘗,它家的油條是獨步天下!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郝斯佳' 的評論 : 是呀,食物往往是我們記憶中最美好,最溫暖的部分。
郝斯佳 回複 悄悄話 姐懷念的油條其實不是油條,是鄉愁。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鼎祥' 的評論 : 謝謝,太捧場了!
鼎祥 回複 悄悄話 登陸隻為上來說一句,寫的真好!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ck99' 的評論 : 國外一般還是可以的,就算老板黑心想用地溝油,也沒地方買去呀。
Nick99 回複 悄悄話 西班牙老外的油條,味道不錯!應該是健康衛生的吧?
回鍋江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加成' 的評論 : 有道理,但是...你懂的。
加成 回複 悄悄話 還是少吃為妙,最好不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