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Teresa是個不甘寂寞的女人,雖然婚後幾年丈夫一直對她不錯,生活也優裕悠哉,隻是閑暇時間太多,喜歡想入非非。她告訴我她非常渴望一段男女間的純友誼,想要找一個心靈伴侶,說白了就是一段不上床的婚外情。可是身體力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似乎不大行得通。人家對她說,沒有性愛的情愛是不會長久的,整天隻談不做,紙上談兵,那不叫愛情。
於是Teresa來問我到底什麽是愛情?她想要一段不上床的婚外情是否真的行不通?作為她多年的閨蜜,我自然懂得她心中所想,但同時我自己也很疑惑,因為我從沒有認真深入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到底什麽是愛情呢?難道非要做了才算愛嗎?想起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有的人愛都沒愛就睡夠了;有的人碰都沒碰就愛瘋了。到底哪個更具有代表性?
張愛玲說,通過女人的陰道到達女人的心靈;可是通過女人的心靈到達女人的心靈不是更快更直接嗎?
也許有人說婚姻內的人是不應該有婚姻外的愛情產生的,這是有悖於道德規範的。可同時眾人皆知的是自打一夫一妻製產生之時,便伴隨著萬惡的婚外情的存在。一輩子一成不變隻愛一個人是難以做到的,雖然有人稱之為忠貞不渝,可同時哲學家們也稱之為習慣性懶惰,缺乏想象力,甚至是個人失敗。
但是婚外情是否一定伴隨著婚外性?這兩者哪個更不為人們所接受?有的女人說我寧願丈夫肉體出軌,隻要他的心思還在家裏就沒事。而有的女人卻說我寧願丈夫精神出軌,隻要他身體不出軌就不會有大問題。
那麽對於女人呢?是否也能夠一視同仁?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人們對女人的出軌向來所不容,即使是像默多克那樣八十多歲高齡根本無法滿足妻子的性需求,也依然容忍不了後者的紅杏出牆,而毅然決然以一紙休書宣布了他們婚姻關係的死亡。
女人對丈夫的婚外情則大多采取了容忍的態度。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妻子希拉裏對於丈夫的婚外情非常大度寬容;明星馬伊俐以一句“戀愛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便輕易地原諒了出軌的丈夫。
而婚姻的一方不能原諒另一方出軌的結果是什麽?兩敗俱傷,全軍覆沒,家庭破裂,甚至家破人亡。。。這樣的悲劇我們見得還少嗎?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在他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有一句名言:婚姻的基礎是穩定。基於這個基礎,劇中的女主角丈夫在短暫的出軌之後,迅速撥亂反正,斬斷婚外情絲,回歸家庭,與妻子安安穩穩地一直生活到老。
說到底,婚外情隻是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不應該影響到婚姻的長久。但是婚外性的發生,對婚姻卻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把婚外情限製在一個不上床的範圍內,保持距離感,隻做上半身的交流,而讓下半身永遠留在婚姻內,雖然仍是飛蛾撲火,但至少不會粉身碎骨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愛情的牛逼就在於她的不可抑製性。讓你感覺不一樣,她點亮你的生命,令你感覺自己獨一無二,甚至覺得沒有盡情燃燒過那麽一回兒,餘生就不會甘心。
但同時,過於強烈的愛情其實是一種綁架,當你愛得要死要活的時候,離你與對方上床的距離不遠了,也離你的婚姻解體的日子不會太遠。
林夕在歌詞《開到荼蘼》裏寫到:“太多太多遊戲,隻是為了好奇,還有什麽值得,歇斯底裏,對什麽東西,死心塌地。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誰曾傷天害理,誰又是上帝,我們在等待,什麽奇跡。”
婚外情當中沒有奇跡的發生,有的隻是活生生的兩個家庭。與其沉迷在一段無望的婚外情中,不如振作自己,學會不與愛情死磕,而是將彼此的關係保持在一定的距離之內,將婚姻維持在一種正常的狀態 。要知道世上不管什麽樣的感情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短暫的兩性吸引,終究敵不過夫妻間共同度過的漫長歲月。
把那些有關婚外性的危險遊戲永遠鎖在你婚姻的門外,隻要曾經有過那麽一次心動的感覺,就足以在你記憶的長河裏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夫還有何所求?正如徐誌摩說過的那一句話: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隻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裏,遇到你。遇見就可以了,至於是否有結果並不重要。
其實,婚外情也是男女之間的一種緣分,她的美就在於兩個人不上床而能達到精神上的完美溝通。但是不上床的婚外情能夠永遠存在嗎?又有誰能保證雙方不會日久生情,把持不了自己而想要越過道德的底線?因為愛的本質就是兩性的結合,愛與性從根本上是無法分開的。當兩者不能完美結合之時,或許也就是婚外情的解體之日。
英國著名詩人王爾德說過:男女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有的隻是愛恨情仇。明白了這一點,似乎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使有個別人例外,但對多數人來說,想要一段不上床的婚外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它隻是存在於已婚女人心目中的一個美好的幻想而已。
在我看來,在世間能讓我們痛苦不是這些“愛情”或“親情”,而是我們從中投注的我們的執念。“愛情”和“親情”曾給我們帶來過很多美好的感受,在我們困惑時它曾無私的滋養過我們的內心。愛情或親情沒有任何過錯,過錯在於我們總是在“利用”它。一旦它們不能為我們帶來我們想要的或不符合我們的心願,我們就怪罪於它——“愛情”或“親情”是我們痛苦的因。事實絕非如此。
當愛情或親情為你帶來痛苦,問一問自己,它沒達到你的什麽要求?或沒滿足你的什麽願望?當你感到被愛情或親情傷害了時,從另一方麵,那是否也說明你沒有達到它的要求或令它滿足?你拿愛情或親情當成什麽了?你想用它換取什麽?你在和你的伴侶或親人之間做生意嗎?若你不想從中牟利,它又怎能讓你失望、受傷或帶給你痛苦?到底是愛情或親情傷害了你,還是你傷害了你?在沒有搞清這個問題之前,不要輕易怪罪愛情或親情。沒有你的計得計失,它們純善無害。
“愛”有沒有錯?我的看法是,愛的行為全然沒錯,錯在那借著“愛情”或“親情”總想問他人要點什麽的自我,錯在心靈的困惑,錯在對存在真相的不了解。如果我們醒悟在現實真相裏,“非愛的行為”或“錯誤”從不會發生。我們錯誤地理解了“愛”、利用了“愛”,這可能是我們怪罪愛情或親情總是給人帶來痛苦的原因。不,那不是真的,愛情或親情本身,從來沒有給我們帶來痛苦。我們想“要、要、要”的心傷害了它自身。
什麽是愛?經說“愛有兩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所謂“餓鬼愛”,就是一種很深的想“要、要、要”的感覺或願望,這事實上不再是愛,而是深深的欲。所謂“真愛”,即是法愛;法愛就是“給、給、給”的愛,它沒有索求、它不期待回報,它隻是給給給。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秉持法愛,不論透過愛情實施還是透過親情實現,它都不可能為我們帶來痛苦。如果我們不想問我們的伴侶或親人要點什麽,如果我們不想用我們給他們的愛情或親情換取點什麽,“愛情”或“親情”怎麽可能為我們帶來痛苦呢?但如果我們的愛是“餓鬼愛”,我們就不得不痛苦。因為“餓鬼愛”意味著,不論他人給你多少愛情或親情,你都不可能滿足。給你了這個,你想要那個,給你了這方麵,你想要那方麵,總之你不會感到滿足,一旦他們稍不能如你意,你的埋怨和報怨就出來了,反映在愛情或親情上的痛苦由此產生。這就是通常我們感覺到的,愛情或親情常常為我們帶來痛苦的原因。
愛的分泌物是情,餓鬼所吸食的既是愛還是情——它不但吸食那愛之本體的花朵,還想連把本體一起吞下。有此種的愛想怎能不是餓鬼愛呢?這裏所說的“餓鬼”,並非指一種想象中的或虛空裏的某種形體醜陋的靈物,而是指一種永不滿足的心態。凡是持有這種心態的生命物,都是餓鬼,不論你是長著“人”的形體,還是“馬”、“牛”、“羊”的形體,不論你是“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小孩”、“健康的人”或“不健康的人”,都一樣。一般情況下,凡因愛或情引起了痛苦的人皆是餓鬼。情或愛是他們的食物,一旦那些食物沒能符合他們的口味或滿足他們的饑腹,痛苦當即產生——他們立即進入六道之中的下一道,痛苦成為他們在新的一道中的食物。這就是那些極度痛苦——在地獄中人們的食物。痛苦是地獄眾生的食物。
為了免去這些痛苦,我們到底該愛還是不愛?該拿什麽樣的愛去愛?我的看法是,當然去愛。行施法愛之愛。唯有法愛才能療愈一切痛苦,唯有法愛才能治療六道眾生每一道者的病。法愛就是無條件的愛,出自本性的愛。若你不能實施法愛,去了解和解構那些阻礙你溢出法愛的業障或故事,解除它,讓內在的愛漫溢上來,衝向他人,療愈你,也療愈他人。這是最根本的治療,也是最無害的治療。去愛、愛、愛——無條件的,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你自己。你可能說我做不到,不要緊,去嚐試著做,一旦在其過程中發現有什麽讓你停下來或卡住了你,注意那個“卡住”和“讓你停下的念想”,在此處用功夫,在此處修行,然後在此處突破。你若能突破了自己,你便又自由了一分,你又靠近了“佛”、“本性”、“佛國”或“極樂世界”一步。修行成佛,完善、圓滿,就是這樣達成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成佛就是走出一條圓滿、完善的愛之路,在其中沒有痛苦,唯有喜悅。布施法愛,而無布施之想;給予,而不著給予之念。一切自自然然,快快樂樂。過著天人的生活,卻在天人之上;深入地獄助人,但沒痛苦的受想。六道之輪在內在旋轉,卻沒有跟隨卷入進去。愛人而不選擇人愛,度人卻無度人之心。超越一切概念名相,而自由的來去世界,這就是佛行。善知識,盡善修行,實施佛行,把你天真的快樂給你、給他人、給世界。世界與他人和你一體而不二,給了你就是給了他人,給了他人就是給了世界。所以佛輪——六度波羅蜜之輪,由“布施”——“愛”開始啟動,同時,也到“愛”——“布施”開始止下。善知識,對於凡塵眾生,愛不僅是治療諸痛苦的良藥,同時也是你的生命本質本身。但去愛,無條件,把極樂世界“搬”到這個世界來!
再者,不上床那就不是婚外情,最多是臆想。
這不是很正常嗎?憑什麽說男人想女人就是上床?
"不上床的婚外情"是"婚外情"拋物線的上升段曲線,總有達到"上床"這個婚外情拋物線的頂點的時候,"上床"後的"婚外情"則隻有下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