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選舉與抗疫,見刊《中國報》2022年3月10日C9版

(2022-11-12 21:14:45) 下一個

  後天(3月12日)是柔佛州選舉投票日。國人乃至當地選民,無不希望選賢任能、選優淘劣,打造零貪腐的州政府,為“大馬一家”作貢獻。
  不過,選票不是萬能的,民主也是有局限的。例如,作為全民首相的沙比裏,代表著中央政府的形象,卻也直接幹預州選,提出國陣的目標不要贏簡單多數議席,而是要贏超過2/3議席,還喊話國陣競選機關和助選人員不要鬆懈。這其實有違“利益規避”原則,具有很大的“民主風險”。畢竟,沙比裏是大馬的政府首相,而不應是某股政治勢力的代言人。在西方國家,文官在國家政治活動中,也要保持中立立場,相對於各政黨、利益集團而言,要站穩公正、超然地位,不介入政爭漩渦。
  三名前首相也都南下柔佛州,為各自陣營的候選人搖旗呐喊,鼓勁加油,可謂吃相難看,貽笑大方。看看美國,卸任的總統往往深居簡出,處江湖之遠,很少發表公開的政治言論,更不會為了助選而赤膊上陣。他們相信憲法與選罷法,能夠保證大選、州選有條不紊;他們相信選民,能夠把自己留下的政治遺產發揚光大。連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退任高官,都不會公開出來為地方選舉拉票站台。畢竟此一時彼一時,失去優越地位的上流人物,既不居廟堂之高,就應該急流勇退。挾政治餘威來民間乞求選票,成何體統?
  當此之時,媒介與民眾都不應該視某個地方選舉為唯一,生活中還有更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例如防控疫情。據說從四月份開始,打不打疫苗,都不影響出街,未接種疫苗者,不再限製行動。疫苗是疫情的屏障,屏障一旦破防,傳染病會不會永無止盡?值得三思。
  今天是3月10日,也是伍連德(WU LIEN-THE)博士的誕辰日。眾所周知,生於檳城的他,是著名的公共衛生專家、防疫事業的先驅。年輕時赴英國留學,研究傳染病及細菌學。1903年,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到馬來亞開辦診所,懸壺濟世。1910年12月,中國爆發東北大鼠疫,伍連德白衣出征,領銜防疫工作,隻用了四個月時間就控製了疫情。他為防疫而設計的“伍氏口罩”,被認為是現在N95口罩的始祖。伍連德還領導撲滅了1919年哈爾濱霍亂、1932年上海霍亂等烈性傳染病。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伍連德這樣的防疫專家,現在是世所罕見。倘若伍博士“華佗再世”,新冠病毒或許不會如此肆無忌憚、狂妄猖獗。
  有“上海伍連德”之稱的張文宏醫生,是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針對中國的冠病疫情,他日前發聲:“我們的目標是始終將流行控製到極低水平,不引起規模性的反彈,不引起醫療資源的擠兌,這樣我們就有條件通過精準防控,來盡量保證民眾正常的生活。”
  但願我國也能夠有更智慧的防控措施,盡量保證民眾正常的生活。這比柔佛選舉誰勝出,更有現實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