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抗疫的心態,見刊《中國報》2020年4月2日C11版頭條

(2021-06-20 07:13:01) 下一個

抗疫的心態

 

行動管製又延長兩周,不少民眾的心情,從開始的多少有點好奇,逐漸轉變為焦急不安,這是可以理解的。抗擊瘟疫期間,心態最重要。良好的心態能夠讓我們安全抵達彼岸。畢竟,疫情不是常態。

首先要做到“不遷怒,不貳過”。這是中國孔夫子的思想,意思是既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複犯同樣的過錯。據說哲學上有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要到哪裏去?”麵對來勢洶洶的病毒,人們難免也會問這些問題,尤其會問這病毒從哪裏來的?中國“神醫”鍾南山院士就說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因此,我們不要遷怒於中國,更不能把不滿發泄給華人。

這並非杞人憂天。近日在澳洲悉尼市,就發生了一起令人憤怒的“遷怒”事件,一名澳洲婦女公開在大街上咒罵兩名有亞裔麵孔的女孩是“亞洲狗”,並朝她倆臉上吐口水,讓她們滾回亞洲吃蝙蝠。當然,也有人能夠理性看待病毒與疫情,例如,意大利首例確診的新冠病毒患者,是來自中國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前文學院院長胡亞敏教授,她於1月22日從武漢抵達歐洲旅遊,並在意大利確診而住院49天後康複出院,得到了公平友好的醫療服務。

有道是“怒傷肝、悲傷肺、恐傷腎”,因此我們居家抗疫期間,一定要有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這就是所謂的“佛係”抗疫。

我們不要挑戰行動管製令,要沉得住氣,清心寡欲,有所為有所不為,想方設法“拯救不開心”(這是一部電影的名字)。瘟疫是上天派來的麻煩製造者,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為任何人或事而改變。以其怨天尤人,不如,趁此窗口期,安家落戶,當家做主,相夫教子,舔犢情深,愛老慈幼,於家為國,都不是壞事,何況,壞事未必不是好事的前奏與鋪墊。中國在長達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期間,全民成了廚神(都在家裏研究烹飪),醫生成了戰士,老師成了主播(在家裏給學生上網課),公務員成了門衛(輪流在社區值班),整個國家還算穩定。

最後是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學,相信未來。疫情過後,辛苦的生活一定會有回報,你心頭念念不忘的朱砂痣、白月光,一定可以再度閃現。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官總要先做幾件有好的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國民聯盟政府剛剛上台,沒有理由不盡力做好眼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把瘟疫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送瘟神於域外,民眾能想到的,政府也應該想得到。其次要相信現代醫學,能夠妙手回春、人定勝天,求仁得仁,甚至求漿得酒。總之,短暫的禁足閉關,隻不過是對未來生活的欲揚先抑。疫情所帶來的煩惱,有階段性的特征,隨著疫情的好轉,社會回歸常態,隻是時間問題。

1968年,中國詩人食指(郭路生)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詩歌《相信未來》,詩的最後說道:“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這也是我們抗疫期間應有的心態。

見刊《中國報》2020年4月2日C11版頭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