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詩歌春晚馬中一帶一路采風團,將到訪我國馬六甲等地的新聞,引起關注。睹微知著,此類活動可以被認為是“文明互鑒、經濟共享”的一種新嚐試,值得品裁。
中國詩歌春節聯歡晚會,由中國屈原學會2015年開始主辦,一年一度,得到全球華語詩歌愛好者的支持,著名詩人餘光中擔綱總顧問。晚會通過演員朗誦詩歌的形式,借助媒體現場直播,來慶祝春節。這也是傳統節慶文化在高科技環境下的創新表達。大馬的詩歌創作,代不乏人,成績喜人。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組團來我國采風,促進兩國詩人、詩歌與文學的交流互鑒,博采眾長,揚長避短,這樣的成效值得期許,也大有裨益。
參加這次來訪活動的,據稱還有中國服飾文化傳播中心、中國旗袍藝術委員會等機構相關人員。也就是說,除了詩歌,還有旗袍等中國元素,也成為此次交流的媒介或話題。因為氣候等原因,旗袍在東南亞女裝界,也許並不流行。但是,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的旗袍,在大馬一些重要的禮儀場合,也時有所見,為我國女性增添魅力。而服飾文化的交流,也正是文明互鑒的具體而微。
此外,馬中一帶一路交流會、馬來西亞飛躍集團的代表,也計劃帶著采風團成員,參觀考察馬六甲浪琴公寓和別墅等地產項目,憧憬馬六甲的發展與未來。這就使得類似的文化交流活動,打上了“經濟共享”的烙印。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並不是“狸貓換太子”,以假文化交流,冒真經濟交換。恰恰是文化與經濟聯袂,並駕齊驅,才會共同促進馬中睦鄰友好,這符合兩國民眾的利益,特別是在一帶一路這個新的文明框架內。正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4年3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所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縱觀馬來西亞,三大友族依傍著三種文明,“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隻有特色之別,” 完全應該“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刻板地以為某種文明優越、某一種族優先的思維,顯然已經跟不上國際形勢的發展。隻有放下身段,擯棄偏見,識變從宜,互鑒文明,共享經濟,一個嶄新的大馬,才有可能超越獨立建國60年的局限,風更清,月更明,盡善而盡美。
見刊《中國報》2017年6月29日C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