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不言傷痛,勇攀高峰

(2016-08-24 23:33:11) 下一個

原載《南洋商報》2016-08-22言論版

勝負乃兵家常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日前,當我們看到羽球明星李宗偉和林丹賽後擁抱,照片裏李宗偉臂膀上的傷痛肌能貼(Kenisio Tape)時,依然心潮起伏,喟歎不已。競技體育真的是傷痕累累的事業,奧運獎牌,血汗鑄就。

李宗偉臂膀上的那種肌能貼,最早由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末發明,通常翻譯為“肌內效”,俗稱肌能貼。它的作用一般用於關節矯正,對肌肉骨骼和關節產生一定保護作用,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具有緩解疼痛、改善循環、減輕水腫、訓練軟組織、增強關節穩定性等效果。總之,不劇烈運動的人根本不需要這玩意,隻有當身體特別是關節,受到過或者極有可能再受到損傷時,才不得不使用。

每一塊獎牌,都建立在傷痛之上,都來自刻苦訓練的自然產出。這也就是為什麽奧運健兒,很少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原因。富貴人家,有錢有勢,把子女送去國外深造,畢業回來後,通過權勢運作,找個好工作,做點官本生意,順風順水,怎麽可能把子女送去競技體育集訓隊,去吃大苦流大汗出大力呢?那些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大部分都出自寒門,基本上都遭遇過訓練帶來的身體損傷,至少中國是這個情況。所以,當他們帶著一身傷痛,走上領獎台時,才會淚流滿麵,覺得所有的傷痛和付出都值得。然後,接受國家與商家的大筆獎勵,也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

不少人詬病中國的舉國辦體育的體製,指責中國出大錢,培訓運動員、獎勵獲勝者。這種詬病與指責是不公道的,至少是忽視了運動員的感受,特別是那些為競技體育留下一身傷痛甚至是終身殘疾的運動員。例如,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桑蘭,1998年參加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17歲的花季少女從此終生離不開輪椅。倘若沒有舉國辦體育的體製幫助她,她或許一輩子都得依賴社會慈善機構的救濟。

運動場上難免受傷,但是一百多年來,“更高更快更強”的現代奧運精神持續昂揚,人文體育與競技體育相得益彰。體育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存境況,讓不少寒門子弟翻轉了命運。不可否認,競技體育伴隨傷痕、肌能貼和血汗,然而一種重在參與、勇攀高峰的進取姿態,將永遠成為我們的精神財富。

希望大馬國民尤其是華社子弟,能湧現更多像李宗偉這樣的體育人才,為華社也為國家,爭光添彩,繼往開來。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0821/%E4%B8%8D%E8%A8%80%E4%BC%A4%E7%97%9B%E5%8B%87%E6%94%80%E9%AB%98%E5%B3%B0%E5%BC%A0%E4%B8%80%E6%96%8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