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 Prof. Dr. John Even

知華友華的《中國報》專欄文章
個人資料
正文

入侵與入贅

(2015-12-30 14:30:50) 下一個

原載《南洋商報》2014年5月10日W3版

http://www.nanyang.com/node/620030?tid=490

老百姓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沒文化。”這話傳到流氓的耳朵裏,流氓得意地說:“哈哈!我是流氓我怕誰?”這話傳到法官耳朵裏,法官震怒:“藐視法律?信不信我法辦你?”生活當中確實有不少流氓,包括政治流氓。麵對他們的挑釁,法治社會自有法治的辦法。

那邊廂有人說董總60年來苦心經營,堅持華文教育是“種族主義”,這邊廂又有人說華人是“入侵者”。算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不撞南牆不回頭,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各國政治舞台上都有這樣極端的例子。某些政治人物為了吸引民眾和媒體的注意,唯恐天下不亂,往往大放厥詞。這不奇怪,人家正愁沒錢做競選廣告呢!例如日本某些尚存軍國主義思想的右翼政客,常常罔顧曆史,時不時參拜安放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妄圖否認入侵馬來西亞等國的暴行。這就是典型的“政治秀”,也是他們慣用的“吸睛術”,吸引眼球與關注,因而遭到正義輿論的唾棄亦是自然的。因為公正的輿論一致認為,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徑不容掩飾,華人與友族並肩作戰,把入侵的日本人趕出了南洋。這些抗戰事實絲毫不會因為右翼政客的說三道四而改變。

不信謠,不傳謠

麵對某些政治人物出格的“政治秀”,該如何是好?如果民眾與媒介為之大張旗鼓、大費周章,或譴責,或謾罵,或討伐,或對付,讓某些政治人物立刻成為新聞主角,登上頭版頭條,坐進電視電台的直播間,成為網絡新聞的熱門詞,使之大出風頭,洋洋得意,那對某些政治人物來說恰恰正中下懷,求之不得。

因此,在成熟的法治國家,作為社會公器的媒介,不應被牽著鼻子走,落入某些政治人物預先挖好的輿論陷阱。老百姓麵對某些政治人物的極端言行,也不必太過義憤填膺,耿耿於懷。理智的做法就是視某些政治人物的表述為謠言,不信謠,不傳謠,立刻報警,交由法庭來依法處置。

大約1萬年前,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即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魚人。有個魔幻現實主義故事說,有一天,奧巴馬總統接到某愛斯基摩人的來信,信中指稱白人是美國的入侵者,應該滾回歐洲去。總統一笑而過,對手下說,以後類似這樣“腦殘”(腦袋殘廢了)的信,就不要再呈上來。

聽故事,想心事

聽完這個八卦故事,捫心自問,華人之於這塊土地,究竟又是什麽地位?入侵就談不上,入侵是需要軍隊、武器與糧草的。想當年,華人祖先來到這裏,雖然不都是衣不蔽體、窮困潦倒,但大部分都白手起家,從零做起,何來軍隊、武器與糧草?既非入侵,那入的又是什麽?入閣肯定也不是。想起了“入贅”二字,是不是多少也有道理?

入贅,指男到女家成親落戶。這種婚姻多是女家無兄無弟,為了延續香火招女婿上門,入贅者常常被稱為“倒插門”。

入贅得以延續至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老送終,傳種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隻好到女家完婚。無論是男婚女嫁還是入贅,殊途同歸,結果都是丈夫還是丈夫,妻子還是妻子,不存在誰貴誰賤。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設家庭,共同營造家的和睦,一起贍養老人、撫育孩子。入贅者也是家庭的主人,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入贅者可能要比男婚女嫁普通婚姻中的丈夫承受更大的壓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為了孩子、家庭、家國,為了這片親手耕耘千載、用生命和鮮血捍衛過的土地,入贅的男人,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咬定牙根,埋頭苦幹,不要離婚也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