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熱潮展韓流軟實力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火爆兩岸三地。除創下收視奇跡外,《星星》亦掀消費熱潮,展現韓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經驗,值得香港借鑒。
橫掃全球的「韓流」之下,兩岸三地數以億計的觀眾2月底同步上網,追逐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大結局,其後社會持續躁動,帶出特殊的文化現象。連北京召開「兩會」期間,中紀委書記王歧山參加北京團會議時,也特別借《星星》的風靡,問道:「韓劇為甚麽佔領了中國?」
以影劇為先鋒的「韓流」引起中共高層領導人注意,已不是首次。2005年湖南衛視放映《大長今》,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便曾表示,他很喜歡看,隻因公務忙,才沒能連續看完。
香港當年播放《大長今》,受到觀眾熱捧,創下香港1991年設立收視率統計以來最高收視紀錄,不少港人奉主角李英愛等韓國藝人為偶像,「韓流」在港展現魅力。
《星星》一劇在這乍暖還寒的春日放映,令「韓流」再次引爆閃爍光芒,震撼兩岸三地。香港觀眾有緣同步上網看《星星》,有賴內地某視頻網站一早購得《星星》正式版權;內地網上隨即出現的貼心翻譯,又令大結局播出的次日上午,兩岸三地粉絲們已可看到配上中文字幕的足本,雖然是簡體版,也絕不會有任何香港觀眾投訴。
韓國「最年輕視帝」金秀賢飾演的都敏俊教授,聯手「國民女神」全智賢飾演的千頌伊,俊男美女加上永恒不滅的愛情主題,喁喁情話襯著浪漫的主題旋律,還有匠心獨運的細膩取景,全是「靚人靚景靚衫靚袋(包)」,又穿插懸疑的警匪片段,以及爆笑而不幼稚的外星人時空交錯橋段,俘虜了千萬顆少男少女、白領主婦的心。
《星星》掀消費熱潮
播放期間,兩岸三地民眾罕見地有了一個共同話題,大家不約而同地關心劇情發展,談論男女主角的愛情、衣著、生活。至《星星》大結局,餘波不但未了,更逐步發酵,將「韓流」推向另一次高峰。
在香港,都敏俊和千頌伊揮不去的浪漫和貴氣,攝住了全城氣息。部分個性比較被動內斂的觀眾,出現「《星星》後失落症候群」,成為心理學者侃侃而論的話題;另一批觀眾則以行動表達《星星》情結,千頌伊的唇膏衣著、都教授的背包、劇中人使用的手機通訊軟件,都成為萬千影迷搜尋採購的對象。於是「頌伊唇膏」賣斷市,《星星》結局一週後才下訂單的,要排到六月才能取貨,若要馬上滿足購買慾,就得接受網上已炒到三倍的價格。「都教授背包」在放映期間,銷售已錄得近十倍增幅,結局後一星期內,全港門市庫存更全部售罄,最快到五月後才能取貨。
香港流行的手機通訊軟件一直是WhatsApp和微信,看準《星星》商機,另一通訊軟件LINE推出相關主題之餘,還特別在港舉辦投票活動,邀用戶票選喜歡的《星星》結局,增加品牌曝光率。《星星》結局約一週後,網上出現一張售房傳單,其中金秀賢手持「來自星星的筍盤(價廉物美的樓盤)」字樣,引來網上瘋傳。在這香港樓市相對沉寂的時候,房子竟在半天內售出,算是極速,無疑是賣家藉了《星星》效應成功促銷。
「後《星星》熱潮」引發的現象,還有更絕的。片中窗外下雪時,千頌伊的一句「下初雪就要有炸雞啤酒」,同樣打進香港年輕男女的心屝。香港沒有雪,也要跑到尖沙咀擠滿韓國小型食店的金巴利街,令原來尚可訂座的小店,門外突然排起幾十人的長龍,等一個半小時以上才能入座,隻為滿足《星星》帶來的對韓國炸雞啤酒的渴望。
《星星》也令更多旅客放眼韓國。適逢櫻花季節,多家旅行社自稱「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以《星》劇為噱頭,推出「首爾五天追蹤《來自星星的你》景點之旅」,走訪該劇拍攝場景,包括都敏俊與千頌伊深情一吻的法國村,還有他們曾掛上愛情鎖的南山公園等。
這類「星星團」3月推出後,反應極為理想,尤其是4月中復活節期間出發的團,索價比之前的高出整整一倍,仍吸引大批旅客報名。有旅行社人員透露,當年《大長金》團熱潮長達一年多,預料這波「星星熱」起碼能持續半年。
香港的「哈韓族」近年成形,訪韓人數不斷增加,五年間飆升一倍。同樣地處東北亞、擁有櫻花景緻的日本,由於日圓匯價去年下滑,赴日港人按年算強勁回升,但韓國以「韓流」文化軟攻,卻令「哈韓族」與「哈日族」有此起彼落之勢。據香港旅行社提供的數字,參與韓國團與日本團的人次比例,已由三年前的3:7追至最近的4:6,算上自由行者,這起落變化就更大了。
韓風席捲全球,是文化先建立形象、企業跟在後麵,顛覆了國際上企業先擴張、文化緊隨其後的傳統。中共高層領導人特別關注「韓流」,除了「韓劇佔領中國」外,這也是重要原因。韓國官方2001-2011年期間的出口數據顯示,韓國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韓國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金融風暴後 文化產業興
韓國1998年遭受金融風暴猛烈吹襲,全國經濟一片蕭條,當時的金大中政府決意調整產業政策,成立文化觀光部,逐年提高國家總預算中對文化觀光產業的投資。三年後,「發展韓流」文化產業方案發佈,「韓流」正式得以命名;韓國文化振興院同時成立,舉全國之力發展電影、電視、動漫、K-pop(韓國流行音樂)、手機與網絡等文化產業。2004年又有「亞洲文化交流財團」成立,推動文化產品打出海外,並協助電視台把韓劇翻譯成各國語言。
韓國近年已成為全球十大文化產品輸出國之一。2001年,韓國電視劇和電影出口總額隻有800萬美元,到2011年已達到1.58億美元,雖然仍遠遠低於美國的143億美元,卻已領先日本的6200萬美元,稱冠亞洲,連伊朗、伊拉克等地電視台也在黃金時段播放韓劇。次年,已被視為亞洲主流音樂之一的K-pop,成功透過網路視頻網站YouTube,令歌手樸載相的《江南style》(Gangnam Style)爆紅全球,震動西方主流樂壇,在歐美多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位列第一,將K-pop熱潮推至新高。
美國一部名為《Why Do Dramas Do That?》的書籍去年麵世,分析韓劇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韓劇和音樂MV在十年前發展初期的拍攝手法,都是跟隨日本的。在韓國演藝圈打滾了10多年的韓星攝影師Dino說,日本的攝影非常重視數據,光線、角度、姿勢,都要精心量度到完美為止,看起來很漂亮,卻稍嫌機械。韓國影劇界不斷模仿學習,並逐步發展了自己的風格。「不完美,但有感覺。」《星星》最大的震撼力,正是那份「感覺」。
除了拍攝手法獨特,韓劇編劇的地位舉足輕重,從選演員、道具、場景,到跟廣告商合作的營銷策略,說話都有分量,而且每集稿費高達1500萬到2000萬韓元(約8萬到11萬人民幣),使韓劇的製度幾乎可說是「編劇主導」。
為配合觀眾反應,韓劇又獨創「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以《星星》為例,每星期播兩集,事前拍好的存貨隻有4集,也就是說每星期要繼續完成兩集的拍攝及後期製作,其間則是一邊拍攝,一邊收集觀眾意見,修改劇情方向,工作安排極為緊湊。
在電視台激烈的競爭文化下,製作投資亦非常認真。凡看過《星星》的,對於男女主角居所的豪華雅致,一定印象深刻,原來這都是專門搭建而成的,製作費達10億韓元(約554萬人民幣)。每集約一小時,女主角動輒十個八個不同造型,且一身名牌,就是要讓觀眾賞心悅目。據計算,這樣下來,每集的成本就是4.5億韓元(約250萬人民幣)。
當然,韓國法例容許影劇植入廣告,像《星星》劇中主配角都大玩LINE及三星電話,都有助增加收入,減低成本。按這類廣告植入法例,企業投資韓劇,既能減稅,又可讓產品曝光,與製作方可謂各得其所。近年來植入廣告的收入在韓國電視業所佔比重愈來愈大,且劇集邊拍邊播,廣告商可在劇集熱播後,中段才加入,營銷手法多變。
劇中細節 一絲不苟
韓劇有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的特性。《星星》劇中除了主角和配角,即便是路人甲乙丙,動作衣著也絕對不會馬虎了事。像是其中很多場明星記者會,記者除了衣著講究,拿的照相機也都是絕對的專業級別,表情也極為逼真;又如上市公司的文件夾,也全部採用真皮上等貨。
香港電視台編劇鮑偉聰接受港媒訪問時稱讚說:「所有事物都執拾得非常仔細,讓觀眾投入影劇裏的世界。」鮑慨歎港劇若是有記者會的鏡頭,記者拿的都是「傻瓜」(全自動)照相機,然後亂拍一通,表情木訥,令觀眾不可能信服投入。
港劇曾有輝煌亞洲的時代,卻一直原地踏步,如今連本地觀眾都已唾棄,轉而追看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英劇《新福爾摩斯》(Sherlock),日劇《半澤直樹》,以至這次的韓劇《星星》。香港無線電視今年情人節特地赴韓,拍攝一部本地女星與韓國男星合作的愛情劇。有韓劇迷說:「拍攝手法細膩,但故事情節一塌糊塗,一看就知道是港產劇本,韓國攝製隊拍攝的了。」查問之下,果然如此。
麵對這波網上追劇熱潮,香港電視界管理層已看到觀眾習慣變化,進入「新煲劇時代」。《星星》這次在海外市場引發熱潮,又印證各地觀眾有同步播放的要求。大趨勢已成,鮑偉聰承認港劇無論是內容質量還是營銷方法,早已被韓國及世界遠遠拋離。他的期望很謙卑,隻願香港正要發展的新免費電視台營運後可促進行業良性競爭,「至少讓觀眾不再對港劇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