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在江南地區,最貴最美好的食物,首推刀魚。同是清明時分,香港和內地各有一種清明菜,都是應節菜餚。

薛興國:香港作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杜牧的這首《清明》詩,膾炙人口,相信人人都會背誦。今年的清明節,香港未見紛紛細雨,但清明前,卻出現了兩百年一遇的暴雨,還下冰雹,不但新界地區有多處地方出現水浸,還令九龍的又一城商場天花板的排水管淤塞,導致雨瀑現商場的奇景。 

 

清明時節,在江南地區,最貴最美好的食物,首推刀魚。江浙人都知道,清明是刀魚最好的季節,民間有「刀不過清明,鰣不過端午」的說法。刀魚在清明節前,魚刺細軟,而且在烹調時不去鱗不剖腹,隻需自魚鰓處掏出內髒,就可使魚鱗滲出油來,鮮美滋潤,骨軟甜美。 

 

這刀魚是鱭魚屬的一種,又名叫鱭魚、鱭刀魚、河刀魚、海刀魚、刀球魚和翅魚等等,自古就已食用。據說曹操最愛吃,在《魏武食製》一書中便有記載。詩人墨客自唐朝之後,詠者甚眾。如柳宗元的「漁澤從鰌魛」、劉宰的「筆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朱彝尊的「京口刀魚尺半肥」、方文的「江陰烘子鱭」等。 

 

刀魚可煎可炸,但最宜清蒸,因為魚肉豐腴肥厚、清香純正也。以前刀魚盛產時,江蘇沿江的南通和靖江一帶以剛出水的刀魚來炮製「無刺刀魚席」,包括四冷盤:「火腿刀魚」、「油雞刀魚」、「油爆刀魚」、「鹵蛋刀魚」;四熱炒:「芙蓉刀魚片」、「古錢刀魚」、「荔枝刀魚」、「脆皮刀魚」;四大菜:「肚吞刀魚」 、「 裹燒刀魚」、「雙邊刀魚」、「刀魚豆腐羹」;一甜菜:「拔絲夾沙刀魚」和一湯菜:「嵌仁魚球湯」。如今的刀魚稀少了,名貴了,想吃這刀魚席,恐怕腰纏萬貫也莫有辦法了。 

 

在香港,清明前後則有一種菜,俗名清明菜或拜山菜,又叫蕎菜,浙江人叫做蕌薯,學名是薤白,是百合科的蔥屬植物,為中國獨有,以廣西、四川、貴州和和兩湖裁培最多。 

 

這清明菜兼具蔥韮蒜的香辛味,但卻較淡,廣東人常用來炒鹹菜和蘿蔔乾。但香港著名的蕎菜做法,多數是用來炒蜆肉,加點菜脯進去,用來作生菜的包餡,既爽且甜又鮮。亦可炒鴨肉茸,最好是叫一隻烤鴨,片皮來吃,再以鴨肉切碎來炒蕎菜,包以生菜,鴨架子去燒酸菜湯。一鴨三吃,是為清明應景菜餚,美味之至。 

 

內地也有一種野菜,也叫清明菜,又名鼠曲草、鼠耳、無心菜、鼠耳草、蚍蜉酒草、黃花白艾、茸母、米曲、水菊、棉絮頭草和水蟻草,俗稱清明香、追骨風、糯米飯青、棉花菜、菠菠菜、粑菜、鼠密艾、黃花麥果、田艾、清明蒿,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很多地方都有生長,所以才有這麽多的俗名。清明菜的嫩莖葉用來炒食,有人非常喜歡其清香。因為民間的習俗是清明時節採摘來吃,或者把它搗爛,和上米粉製糕點或糕糊來食用。 

 

清明期間,你吃過這些菜或魚嗎?

標簽: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