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史的一道傷痕。
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海洋運輸交流的曆史。從古至今,不知多少船沉入了浩瀚的大海。
而中國的南海海底的文物寶藏是最多的。
今天,就講一段有關南海文物的血淚故事。
原來“寶藏”都在中國南海
中國有近300萬平方公裏的海域,這裏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它見證了中國曾經海外貿易的繁榮。
據俞偉超(中國考古學派的奠基者)考證,中國海域沉船超過2000艘。
這些沉船大部分裏麵全是瓷器。
黃金有價,瓷器無價。
這些靜靜躺在海底的寶貝,引來世界上無數貪婪的目光。
20世紀80年代,很多海外盜寶者對我國南海海域的文物進行了瘋狂的勘探、盜撈、販賣……
其中最猖狂的就是英國的探險家邁克·哈徹。
他對中國文物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哈徹出生於1940年,從小就在孤兒院長大。
貧困的童年生活讓他對財富產生了瘋狂的渴望,翻看大量尋寶書,成了他的心理安慰,尋寶也成了他的人生目標。
目標成就人生。1970年,哈徹在澳大利成立了一家商業打撈公司。
一開始隻是小打小鬧,專門打撈二戰中沉沒的商船軍艦,倒賣金屬和橡膠。
緊緊巴巴的日子過了十年,哈徹愁呀:我的富貴之路到底在哪兒?
1980年,一條新聞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一菲律賓漁民在中國南海捕魚,打撈出一些瓷器。
哈徹立刻嗅出了新聞中的信息,也許這裏曾有中國古沉船。
二話不說,他立刻跑到新加坡,開始搜尋工作。
結果他還真發現了一艘15世紀的中國古代沉船。
這次,他打撈出2萬多件中國古瓷,一下就牟利了幾百萬美元。
那時,一美元可以買三份加熱即時晚餐,美國中產階級一年才一萬美元,幾百萬美元真讓他成為了富翁。
嚐到甜頭的哈徹,從此“立誌”打撈中國沉船,紮根中國南海。
中國考古史的一道傷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哈徹也不含糊,他高價雇用考古專業的專家學者,研究搜集關於中國古代的海圖和航海資料。
他的船隊不僅有優秀的潛水員,還有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高科技設備。
▲ 哈徹的打撈船Norma
1984年,哈徹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館,發現了航海日誌裏“南京號”的曆史記載:
1752年,一艘名為“南京號”(荷蘭稱之為“歌德馬爾森”號)的商船從中國南京駛向荷蘭阿姆斯特丹,結果在中國南海觸礁沉沒,船上的瓷器和黃金沉入海底。
哈徹根據記載和當時航海路線圖,很快推算出沉船的海域。
他們來到中國南海,經過探測,他發現了沉沒的“南京號”,並進行了打撈。
結果,他撈到清康熙瓷器百萬件和125塊金錠。
收藏界有“物以稀為貴”的定律,他為了抬高瓷器價格,僅保留下23.9萬件青花瓷器。
其他60多萬瓷器,不管是否有曆史文化價值,全部被他砸碎扔掉,遺址沉船也被毀掉。
▲ “南京號”上的瓷器
但這畢竟在中國海域的打撈的,他就把瓷器拖到公海,謊稱是在公海打撈的。
按國際規定,一年後,這船文物就按無人認領處理,歸他自己所有了。
1986年4月,哈徹委托荷蘭佳士得拍賣公司對這批文物舉行了拍賣。
▲ 1986年,哈徹為“南京號”沉船出水的鍾揭幕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得知這個消息,萬分著急,立即將消息傳回國內。
國家文物局想要製止這場違法的拍賣會,但在當時,中國還沒有關於海洋文物保護的法律,而且也沒有抓住哈徹違法撈取的證據。
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隻有“買”回來了。
▲ 拍賣會上,買家排起的長隊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真的窮呀。
文物局好不容易東拚西湊了3萬美元,派陶瓷專家耿寶昌和馮先銘去了拍賣會。
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拍賣現場,瓷器擺滿了兩層樓,周圍擠滿全世界的買家。
▲ 拍賣預展現場,哈徹(左)和“南京號”上的瓷器
哈徹算是心虛,把優先競拍的1號牌交給了中國。
可是,3萬美元根本買不了一件像樣的瓷器。
有價值的瓷器起拍價就很高,各路收藏家一路叫價,中國專家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瓷器落入他人之手。
▲ “南京號”上的瓷器
中國專家在拍賣場待了整整三天,竟然根本沒有一次機會舉牌,白白成了“看客”,他們當時的內心一定在滴血。
這次拍賣,讓哈徹名利雙收,他不僅一夜成名,還掙了2000多萬美元。
他也成為了考古界的頭號克星,不僅大量毀壞文物,就連“南京號”的打撈地點也不公布,這成為考古界的巨大遺憾。
這次拍賣會也成了中國考古界的恥辱和傷痛。
中國的泰坦尼克
嚐到了甜頭,哈徹並沒有就此罷手,13年後,他讓中國南海文物又一次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因為他發現了中國的“泰坦尼克號”。
1999年,哈徹手下一個考古人員在《東印度航行指南》發現了一條線索:
1822年,中國的一艘巨型帆船“泰興號”從中國廈門駛往爪哇。船上近2000多名乘客,壓艙的是100多萬件瓷器。
船到中沙群島時,觸礁沉沒,除了198人被路過的“印第安娜號”救起,1800名乘客葬身海底。
SPIEGEL新聞雜誌將“泰興號”稱之為“東方的泰坦尼克”。
▲ 哈徹在“泰興號”的打撈現場
哈徹立刻像獵犬一樣嗅出了味道,他找到“印第安娜號”的航海日誌,推測出“泰興號”的沉沒位置後,又偷偷潛入中國的南海。
經過搜索,哈徹在海底發現了沉船,這可是巨大的寶藏。
這壓艙的100萬瓷器幾乎全是精品,大部分是18世紀的青花瓷,品相完整精美,堪稱藝術品,曆史文化價值很高。
▲ “泰興號”出水的青花瓷器
哈徹故技重施,又毀壞60多萬件,隻留下36.5萬件。
他將瓷器偷運出中國南海,運到德國,進行拍賣,一下又掙了3000萬美元。
這次拍賣讓哈徹名聲大噪,成了世界上最傳奇的尋寶人。
他的“傳奇”就是中國文物不幸,居然沒有受到國際輿論的一點指責!
更讓人生氣的,因為這些瓷器是從印尼非法離境的,有一部分瓷器被澳大利亞海關扣押。
最後澳大利亞居然把71939件瓷器“歸還”給了印度尼西亞。
中國海域的中國文物,就這樣被他國毀壞、偷盜和瓜分,這個世界哪有一點公正和道義可言?
國弱則受欺,沒有實力,哪有一點話語權?
▲ 今年8月,“泰興號”上190件文物由國人收購,捐給國家博物館
被逼出來的中國水下考古
據不完全統計,哈徹打撈出古代沉船50艘,獲寶無數。
他被西方人看做當代最優秀的海洋探險家,最成功、最富有的尋寶人。
他深深刺痛了中國考古界,也成了世界考古界的公敵,中國文物界的克星。
那時候除了哈徹以外,還有美國人格雷科、比利時人海曼斯等,也在中國南海“尋寶”。
如果中國再不行動,那麽南海底下的文物,總有一天都要流落到異國他鄉。
也就在“南京號”文物被拍賣的一年後,1987年,中國國家水下考古中心誕生。
但當時我們真的不富裕和強大呀,整個國家的海底打撈的財力和技術居然比不上哈徹的打撈公司。
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張威說,“那時候我們真叫一窮二白,沒錢沒技術沒設備,甚至連潛水是什麽樣都不知道。”
雖然如此,中國水下考古中心還是曆盡艱難,保護性地整體打撈出了史上最貴重的沉船——“南海一號”。
如果一個國家在立法上和技術上都不能保全自己海底文物,那麽還算是一個強國嗎
哈徹雖然是中國文物界的恥辱曆史,卻逼出了中國的“南海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