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壓倒三江王爾烈

(2019-05-06 10:54:13) 下一個

“ 壓倒三江”王爾烈這個曆史名人的傳說你們聽說過沒有?聽說王爾烈是遼陽人,在乾隆爺的年間時,乾隆皇帝看他很有才學,就授他為翰林院編內閣、侍讀,成為朝中一流的才子。聽說這個人不僅學問大,脾氣也特別古怪,在民間流傳許多有關他的有趣的傳說,讓人聽了禁不住要拍案叫絕。

遼陽城耳朵眼胡同裏麵有一個“一間樓”樓上的牌匾就是王爾烈寫的。哪裏原來是個剃頭房,王爾烈經常上那剃頭,一來兩次的就熟悉了,剃頭匠就不收他的剃頭錢了。聽說王爾烈的字寫得好,就求他給自己寫一張字畫,王爾烈說“我不會寫字”。剃頭匠就著急了,他就把紙、筆、硯、墨,都準備好了,王爾烈思考了一下,隨手拿筆一看說“筆太小了,拿這個吧”。說完就把刷子拿過來,蘸足了墨,在雪白的宣紙上點了一點。剃頭匠一看可來氣了,對王爾烈說“你不給我寫就拉倒吧,為什麽點了一大刷子呢,這不是要笑話我嗎”?說完就要把紙撕掉,王爾烈用手按了剃頭匠的手“別撕,撕了你會後悔的”。剃頭匠說“這一個點有什麽用啊?。說“你別看不起這個點,將來它會價值連城的,說完就走了。

後來王爾烈“壓倒三江”當了翰林,給山海關提詞,寫的是“天下第一關”寫完以後,有人提出那個下字怎麽少了一個點呢?這怎麽辦呢?也沒辦法再讓王爾烈上去寫了。王爾烈笑了笑說“這個點啊,幾年前就寫好了,就在遼陽耳朵胡同那個剃頭房裏麵”。

朝廷就派人到了遼陽耳朵胡同剃頭房裏要那個點。剃頭師傅說“我這一點當年王爾烈耍我玩的,早就給老婆做鞋樣子紙用了,差人叫拿出來看看,剃頭匠進裏屋亂翻了一通,還好這個點還在,她老婆還沒有給用呢。剃頭匠說“好吧,你們就拿走吧”。大家一愣“什麽?拿走?你不要錢了”?剃頭匠一聽就問道“怎麽這麽一個破點還值錢了”?官差們都笑了,當時就給了剃頭匠很多金銀,買下了這個點。遼陽州官一聽這件事,急忙來到剃頭房給這個剃頭房命名,叫做“老師太”。山海關的這個“天下第一關”的這個牌扁的字就算完整了。

 

乾隆帶領王爾烈、王傑、和珅、紀曉嵐等一行南巡,不僅飽覽了天下風光,享盡了人間珍奇,留下了無盡韻事,還取得了許多意外收獲。

那些收獲中,即有取得名貴書畫事。

揚州知州獻給乾隆一幅畫,名曰《書影圖》,其畫是寫這樣一個故事:

太平縣陳淑聖妻鄭氏,李鐵匠女兒,家貧,不得讀。鄰居有老儒學在教學生讀書,她常置身窗外去聽。久之,曉書,能詩。婚後,丈夫出外為官,她便常寄詩與他,以托情懷。畫麵上,鄭氏正依燈寫詩待寄,窗上印下一個纖細的身影。

乾隆見此畫,甚愛。很想題寫上幾句詩話。但又一時想不出,便讓王爾烈代勞。

王爾烈聞之,道:“此詩話不用臣題了。”

“這是為何?”

“亦不用聖上題了。”

“又是為何?”

“此詩已畫中自題了,當屬鄭氏手筆。”

隨即,王爾烈吟哦道:

君在東兮妾在西,
妾念君兮君不知。
蓍草問殘三月信,
燈花挑盡五更時。

眾人聽了大駭。隨即,乾隆令其題於《書影圖》上。

乾隆又得三張珍品,分別贈於王傑、紀曉嵐、和珅。

三人得到賞賜後,便邀王爾烈題句。

王爾烈推卸不得,隻好授之。

他首先給王傑畫題句。

王傑得到的是一幅《寒仕圖》。偏巧王傑又是少有的清正廉潔之官。於是,王爾烈大筆一揮,題道:

縱然為官不為名,
素素才得與民同。
直道一身入廊廟,
清風兩袖返韓城。

紀曉嵐,綽號“紀大肚子”,能食,尤能食肉,往往日食三斤肉還嫌不足,少食米飯,這亦算他生活上的一大特色了。偏巧,他得的還是張題作《貪食圖》的畫。他亦讓王爾烈題詩。王爾烈看了,一笑,道:“這確是天賜良緣了,待我寫來。”

說罷,揮毫題寫道:

剪剪黃花秋後春,
霜皮露葉護長身。
生來籠統君休笑,
腹內能容數百人。

大家看了,都為之一笑。

王爾烈本不願意給和珅留墨,可是一看那畫,便欣然同意了。那是一幅山水畫,題作《江山富彩圖》。於是,王爾烈運了運臂力,潤了潤了毫鋒,在畫麵上重重地寫下這樣四行詩來:

來時蕭索去時豐,
官帑民財一掃空。
隻有江山移不去,
臨行寫入畫圖中。

和珅看了,心中那個氣,就甭說了。然而,他又說不出口,實在有些暗氣暗憋。紀曉嵐更能觸景生情,添油加醋。他來到和珅麵前,問道:“和相,看此詩可得體否?”

和珅聞聽,隻好陪笑道:“好好,詩寫得很切題。”

15.東幸南顧

乾隆這次巡遊江南,所到之處甚多。

這日,同王爾烈、和珅一幹人臣來到平江地麵。

平江,即今日之蘇州一帶。

平江,乃詩書禮儀之邦,人才濟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看不起北方人。尤其是山海關外,被他們認作是荒蠻之地,不屑一顧。

乾隆深知這種情況,更知道王爾烈出試江南、才華壓倒三江的本事,便想壓一壓平江文人學士的傲氣。於是,他令平江地方官擺了一個“耆老宴”,邀平江地方的老書生、老舉人、老進士赴宴,以試試其才幹。

酒席間,平江耆老不免說了些大話,什麽“平江詩文壓三江”、“三江詩文壓塞北”等等。乾隆聽了,對王爾烈說道:“王愛卿,這些你可聽到了?”

王爾烈答道:“聽到了,平江確實多才子。不過臣的家鄉也不示弱。這裏有一首詩,不知當講不當講。”

乾隆見王爾烈明白他的意思,便說道:“如此,何不講來!”

於是,王爾烈當即吟哦道:

天下文章數平江,
平江豈能壓我鄉。
我鄉文章數我弟,
我弟請我改文章。

其實,這詩並非是流傳的打油詩,而是王爾烈即席口占。

平江諸才子一聽,都暗自佩服。

平江的下稍,便是著名的蘇州城。

這是一條水路,王爾烈還沒有走過。他見乾隆和和珅要走旱路,便說道:“啟奏聖上:微臣想從水路而行,如有因景而得的詩句,也會盡呈聖上。”

乾隆聽了,笑道:“就說你要坐船是了,還用說別的,自便吧,蘇州會。”

這是條運河。擺船的是個落第秀才,頗有名氣,姓曹,人喚“曹才子”。

曹才子擺船,有一個要求,不要船錢,而是要留下詩或聯。

這會兒,他搭眼看了王爾烈一眼,見他那一身北方人的衣裝打扮,便說道:“你看到沒有,我這船上有幾個座?”

王爾烈看了看,說道:“有兩座。”

“都是哪兩座?”

“前麵的龍首,後麵的後艚。”

“既然明白這個,那就請你到後艚去坐吧。如果有詩,自當別論。”

王爾烈一聽,知道他沒有瞧起北方人。王爾烈也清楚了解,這是長期以來南北文人所留下的磨擦。這種情況,應該得以改變。今日逢這個良機,應該很好地教訓一下曹才子,讓他代傳江南學士,不要看不起北方人。他想到這裏,看著客船正好扯著一片帆篷。於是,他從懷中掏出筆墨,站起身來,隨即在那船帆上寫出一首詩,雲:

可恨鋥明偃月刀,
華容道上不攻曹。
隻因留得奸曹種,
竟罰詩人坐後艚。

落款:“遼陽王爾烈”。

曹才子一看那詩,詩與字俱佳。再一看那落款,想到傳說他主考江南的情形,知道是大才子王爾烈到了,著實過意不去,隨即說道:“詩家,請龍首就座,不必坐後艚。”

接著,兩個人便敘起話來,遂成為好友。待王爾烈到碼頭下船,曹才子便將那王爾烈寫過的船帆卷下來,保存起來,以為傳世之寶。

初春三月,正是江南焙茶季節。村中的男男女女都攜籃挎筐上山采茶,家家戶戶都晾茶曬茶,忙個不休。

這日,乾隆、王爾烈一行走到西湖西南山的龍井寺。

老方丈藹然法師好客,置茶款待。

飲茶間,藹然要求乾隆給畫幾幅畫,以為常存。他早就知道,乾隆是當今的有名風流天子,詩畫琴棋,無一不通。乾隆更是好勝,聽了藹然的所請,當即揮毫畫了四幅水墨丹青,稱《仕女采茶四屏圖》。

他畫過後,便交給了藹然。

藹然滿心高興,愛不釋手。但是,他發現美中不足的一點,那就是:有畫無詩。於是,他抬頭看了看乾隆,那意思是讓乾隆再給留下幾句詩。其實,乾隆所以沒有題詩,那是專門留給王爾烈的。這會兒,乾隆見了藹然的所請,便對王爾烈說道:“王愛卿,你看朕的四屏畫如何?”

“聖上筆下生花,堪稱上品。”

“那麽,就請愛卿給留下些詩句吧,豈不好上加好!”

王爾烈聽了,隻好答應下來。

王爾烈看了第一幅畫,見上麵畫的是:茶樹一叢,茅屋兩間,茶女坐於其中。他略加思索,題詩道:

茅屋座落萬山中,
村南村北盡叢茗。
花後雨前忙不贏,
聖上朝問女茶工。

王爾烈看了第二幅畫,見上麵畫的是:兩個包頭巾女子,手執茶籃,正在往山坡上爬。遂題詩道:

曉起臨裝聊整容,
出戶登山露方濃。
小姑小婦同攜手,
聖問菘蘿第幾峰。

王爾烈看了第三幅畫,見上麵畫的是:茅屋青煙繚繞,茶農正在焙茶。於是,他題詩道:

茶農茅屋傍垂楊,
一帶青煙護草堂。
明月蒙邀來作客,
聖上見女說茶香。

王爾烈看了第四幅畫,見上麵畫的是:梅雨江南,時晴時陰。於是,他題詩道:

曬茶天色最難評,
細雨蒙蒙屢變更。
東山日落西山雨。
君說多晴卻少晴。

藹然看了這四首題詩,連連叫好。

不料,乾隆卻說道:“王愛卿,朕要問你:畫麵上本無有朕,然而你的題詩中卻有“聖上朝問”、“聖問”、“聖上見女”、“君說”,豈不是畫蛇添足,節外生枝!”

王爾烈說道:“啟稟聖上:此詩實是稟聖上所畫之本意,臣並未敢畫蛇添足,節外生枝。”

“那麽,那些語句可是由何而來?”

“聖上,此畫是否為你親手所作?”

“是朕親手所作。”

“那麽,畫中所露出的意思,豈不正是聖上本意!”

乾隆聽了,嗬嗬大笑,說道:“好你個王爾烈,真是通曉君心啊。”

乾隆、和珅、王爾烈一行,由杭州西南山龍井寺飲過茶,品過茗,便向杭州城裏走來。

途中,見一草,狀似燈籠花,又似鈴兒。問過路人,才知此草名為鈴兒草。乾隆好奇,以為此草名好聽,便隨口占了一聯,雲:“風吹不響鈴兒草。”

隨行的王爾烈聽了,見路邊有打碗花在搖曳。打碗花,也叫牽牛花,還叫鼓子花。其名也很好聽。於是,他脫口對上一聯,道:“雨打無聲鼓子花。”

乾隆一聽,暗自叫好。

偏巧,他們來到杭州城裏,天色已黑,便徑直地進了行宮。這時,有主人登閣點燈送上茶飯。大家用過膳後,便坐在躺椅上看書,以為逍遣。乾隆看了,便順口說出一聯,雲:“等燈登閣各讀書。”

王爾烈聽了乾隆出的上聯後,看了一下乾隆,見他移來椅子,依著身邊的一弈架,眼望著窗外,看著簾外風搖梧桐。

於是,靈機一動,對道:“移椅依弈一觀桐。”

這副對聯很各別,能夠對上更是不易。上聯的“等燈登閣各”和下聯的“移椅依弈一”各五個字,都是同音相諧,且動詞“等”、“登”與“移”、“依”相對,名詞“燈”、“閣”、“書”與“椅”、“弈”、“桐”相對,數詞“各”與“一”又相對,真稱得上千古妙聯了。

此時,和珅正在看一本名叫《烈女傳》的書。他見王爾烈先後的將兩個楹聯的對句都搶了去,便有些不太自在。於是,他對乾隆說道:“聖上,自我大清開國以來,升平盛世,樂業安居,天下歸一,萬民歡欣,遂在詩壇上出現一種嵌字詩鍾。現在,王愛卿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正在興頭,不妨可以試試。”

乾隆聽了,隨和道:“坤兒說的在理。那麽,你就代朕給王愛卿出一嵌字詩鍾來做,看如何?”

和珅說道:“正如我所想。我出的這個詩題,就是從我讀的這本《烈女傳》上來的,題目叫《閨怨》,限用‘溪’、‘西’、‘雞’、‘齊’、‘啼’五韻,詩中要嵌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寸’、‘尺’、‘丈’十六個字,詩應是七言律詩,如何?”

乾隆聽了,心想:“你和珅這小子,也太是刻苛了,這樣的詩,有誰能做得來!”

和珅也自是得意,心想,王爾烈再讓你在聖上麵前貶我,今天倒要看看你的好瞧。

沒想,他剛將詩題和要求說出,王爾烈竟將一詩已懸在唇邊了。那詩道:

六曲憑欄九曲溪,
尺書五夜寄遼西。
銀河七夕秋填鵲,
玉枕三更冷聽雞。
道路十千腸欲斷,
年華二八發初齊。
情波萬丈心如一,
四月山深百寸啼。

眾人聽了,一時大嘩,都讚揚王爾烈的詩思敏捷,文才過人。在坐的隨行大臣王傑,乃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狀元。但是,要能以這樣快速度、這樣高水平,做得出這樣詩來,也是難以成現。想到這裏,他心裏暗自佩服。隨即,王傑又想起一種詩鍾來,要試試王爾烈的才華。於是,他說道:“王翰林的嵌字詩,實在高人一籌,我等實不敢當。我現在出一回文詩,它的要求是:每句從第四字起回文,回文接在下句前四個字上,使其輪回成章,妙然成趣。詩的題目嗎,就以聖上手中拿的這把小折扇為題吧。如何?”

王爾烈聽了,說道:“如此文字遊戲,還勞狀元郎大駕,實不敢當。然而,即然有邀,就隻好獻醜了。”

王爾烈說著,便誦出一首七言回文詩來:手中執扇引清風,

扇引清風到身行。
風到身行涼且爽,
行涼且爽與仙同。
爽與仙同逢春夏,
同逢春夏別秋冬。
夏別秋冬無暑久,
冬無暑久周複重。

乾隆帝一聽,見身邊的這些學士、才子,以他手中的折扇作詩題,來考王爾烈,便也生了興致,隨口說出一聯,雲:“扇寫丹青,一統江山在手。”

王爾烈聽了,知道這是聖上出聯,要自己作答。他略一張望,見王傑袖筒裏帶著一冊詩書。於是,靈機一動,答道:“袖著典籍,無數聖賢並肩。”

對聯極工,天衣無縫,大家都佩服至致。

翌日,乾隆、和珅、王傑、王爾烈等一幹人,又在杭州郊外漫遊。

時近中午時分,他們擇一家酒店坐下,等待用餐。

這時,由裏間走出一男一女,前來待客。

那女子,很年輕,隻在二八,長得又俏,青絲垂鬢,款款有致;那男子,已年邁,年在七八,生得蒼老,一頭白發,行動遲緩。

乾隆見了,還以為這家是子孫店,這男女是祖孫倆,於是他過問了一下。這時,聽了答話,才得以知曉,這二人是夫妻倆,女的年方十六,男的年已五十六,相差四十年庚。大家聽了,都有些驚愕,一席無話。待大家吃喝完畢,走出屋來,便都以此引為笑柄,紛紛談論起來。

乾隆更是興致頗濃,兼感歎不已,當即口占一詩,道:

二八佳人七八郎,

白發何須配紅妝。
夜晚同入銷金帳……



  待乾隆說出這三句詩後,竟然斷了思路,絕了下句,又一時地想不起來。他轉頭看了看王傑,王傑又把目光投向了王爾烈。乾隆明白,於是向王爾烈問道:“王愛卿,何不將下句接來?”

  “未經聖上準許,豈能亂斷詩思!”

  “好,現在就讓你接來。這是首絕句,四句,你把下句對上吧。但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切題,要含蓄,不能直露。”

  “謹遵聖諭。”

  王爾烈說著,便反問道:“適才,所見那男郎怎生模樣?”

  王傑馬上替乾隆接話道:“一頭白發。”

  王爾烈聽了,又接著問道:“適才,所見那女子如何模樣?”

  王傑馬上替乾隆答話道:“滿鬢青絲。”

  “青絲若海棠是不是?”

  “是。”

  “白發似梨花是不是?”

  “是。”

  “這樣一來,那句詩不是有了?”

  “怎講?”

  “請聽。”

  王爾烈說著,便將那句詩吟出,道:“滿樹梨花壓海棠。”

  大家一聽,都報起好來。

  乾隆好趣,見王爾烈詩思如此敏捷,又感他將男女之間的那事說得那樣形象、準當、無誤,便讓他再配上一首,另行悉說一遍。

  乾隆是個風流天子。王爾烈知道他的意思。於是,他略一思索,便吟哦道:

  滿樹梨花壓海棠,
  蜂狂蝶懶銷金帳。
  白發滿意悔紅妝,
  隻喚佳人無喚郎。

  大家一聽,原是將詩句顛倒用了,確也恰當。

  途中,見一碾房。一農家少婦懷抱碾杆正在碾米。少婦長得很秀氣,娥眉秀目,苗條纖細。乾隆一眼看到,便有些邁不動步了。

  王爾烈見了,向乾隆問道:“啟奏聖上:微臣有題不解,想來討教。”

  “有何難題不解?”

  “請問天下誰的力量大?”

  “當然是朕的權力大。”

  “請問天下誰為尊?”

  “當然是朕為尊。”

  “我看,不然。”

  “此話何講?”

  “依臣看,世上力量最大者莫過於美女,為尊者當然也是美女。”

  “何以見得?”

  “聖上若無怪罪,臣下這兒有四句詩。”

  乾隆一聽王爾烈說詩,便讓他快講來。

  王爾烈道:“四大皆空唯色難,萬乘君王愛嬌顏。美女雖無千鈞鎖,聖上卻圍轉團團。”

  乾隆有些不悅,一時無話。

  王爾烈見勢,接著又說道:“臣下尚有幾句,萬歲爺不嫌,且聽我說來,還望斧正。”

  乾隆正想要訓他幾句。此時,聽他這樣一說,便道:“且說於朕聽。”

  “此乃是聖上適才所見到的景象也。”說著,王爾烈誦道:

  登古道,過皇莊,
  見一美女碾皇糧。
  一雙玉腕杆頭抱,
  兩隻金蓮裙下忙。
  汗流粉麵花含露,
  糠撲娥眉柳帶霜。
  輕帚掃,慢簸揚,
  幾番駐足整容妝。
  勤而儉,賢而良,
  可惜佳人配農郎。

  乾隆聽了。嗬嗬大笑,說道:“王愛卿啊王愛卿,真是位難得天才。我本想要治你罪但也不能了,你的話都說到朕的心坎裏了。”

  說著,君臣來到西湖岸邊六合塔下。

  乾隆抬頭一看,見塔上有一匾額,匾額上題“蟲二”二字。

  乾隆不解,便邊走邊向身旁隨臣問道:“此二字,放在這裏,當作何講?”

  和珅好搶快,又想到一連幾天也沒能答出使聖上滿意的詩或聯,自是有些不自在。這會兒,他聽了乾隆的問話後,便首先答道:“臣下略知一二。想當年,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智鬥法海失敗,法海用金缽將白蛇、青蛇二仙給扣在六合塔裏了。蛇,亦是蟲也。‘蟲二’,即指此二蛇言。”

  王爾烈聽了,沒有出聲。

  王傑聽了,說道:“我雖然尚不十分清楚,但是也感到和大人所言有些牽強。如果就此解說下去,豈不淺白無物,還能配掛於這座名塔之上嗎!”

  乾隆聽了王傑的話,也覺得是理,便沒有再問,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他用樹枝在地麵上劃拉幾下,先寫出“風”、“月”二字,然後將二字周邊去掉,便變成“兎二”二字。“兎”,可寫成“蟲”。於是,乾隆恍然大悟,對王爾烈說道:“王愛卿,你說對不?”

  王爾烈說道:“對確是對,但尚未全對。”

  “那你為啥不早早說出來?是不是因為朕說出來了,你也來個附會?”

  “不,我早就知道了,而且更詳”

  “如何見得?”

  “我已寫好四句詩,那便是答案,早已壓在六合塔下石頭底,聖上可差人去取。”

  這時,他們已經離開六合塔六十裏路了。

  乾隆好勝,便差人乘馬去取。待取來展開紙簽一看時,見正是王爾烈所書,那紙箋上寫道:

  走出六十裏,
  六合塔藏簽。
  蟲二非二蟲。
  風月本無邊。

  王傑一看,驚叫道:“‘蟲二’,乃是‘風月無邊’意也。”

  乾隆大悟,道:“王愛卿,非昔曹子建所能比。曹子建七步成詩,你卻在六十裏地前就知道此時事了,真是才高六十裏啊。”

  於是,王爾烈“才高六十裏”的稱謂又傳遍江南。

  這日,他們來到長江岸邊。

  乾隆眼望西來東去的滾滾長江水,想到自己乃是一代帝王,胸襟豁大開來,遂當即吟詠道:

  金山竹影幾千秋,
  雲鎖高峰水自流。
  一代帝王繞玉帶,
  滿腹經綸滾金球。
  遠望湖北百八郡,
  近看江南十六州。
  一時美景觀不盡,
  無緣有份再來遊。

  眾隨從聽了,都一致喝彩,說這詩寫得很有氣魄。

  乾隆也自覺得意,遂向王爾烈問道:“愛卿,你看如何?”

  王爾烈聽了,說道:“好是好,但是有兩句要改動一下,會更好。”

  乾隆有些不大高興,問道:“哪兩句?”

  “‘一代帝王繞玉帶,滿腹經綸滾金球’。”

  “怎麽改?”

  “這兩句,要能與眼前的長江景色和氣勢聯起來就好了。”

  “應改成何樣?”

  “應改成:‘萬裏長江飄玉帶,一輪紅日滾金球’。”

眾人一聽,都歡呼起來。

乾隆聽了,一拍掌,連連讚道:“改得極好。”

正因為王爾烈為其改寫了這兩句,此詩便成為乾隆傳下來的諸多詩中最好的一首,從此馳名天下。

這次南巡,乾隆得到浙江巡撫王亶望的極力逢迎,招待極為奢侈,以致達到前時的“福山壽海”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