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製幣收藏

(2019-05-29 06:01:45) 下一個

作為一名錢幣愛好者,隻要你的方向不僅限於東亞古錢和西方18世紀以前的鑄幣,那麽精製幣研究就始終是一個躲不過的課題。

 

 

 

一些藏家執著於精製幣,為那種超凡的美感而傾倒;另一些藏家回避精製幣,認為這種從未放入流通的東西隻是一種工藝品。不過,無論對精製幣持如何的態度,你首先都必須學會如何分辨它。

 

 

能夠識別精製幣是一個錢幣藏家的基本素養,然而我們這個時代卻正在見證著這種素養的消失。在這個由評級公司“掌眼”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藏家習慣於僅憑標簽判斷錢幣的品質。評級的便利固然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但藏家素質的退步也不由讓人感到擔憂。

 

 

 

 

 

注:本文所討論的“精製幣”僅限於流通幣同款的精製幣。許多樣幣也使用鏡麵工藝,但鑒於樣幣皆為特殊工藝鑄造,不存在“精製”不“精製”的問題,也少有“精製”與“普製”之別,所以暫時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你確定自己會看精製幣?

通常而言,人們依據一枚錢幣的底板是否具有鏡麵效果來判定它是否是精製幣。

“精製幣與普製幣的區別在於表麵的工藝處理。通常精製幣表麵呈鏡麵效果或經啞光處理,底板與圖案的反差比普製幣更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收藏熊貓幣,那麽你感觸一定很深。麵對做工異常精美的當代錢幣,單純依靠錢幣底板是否具有鏡麵效果來判斷一枚錢幣是普製幣還是精製幣是何其困難啊!

 

1986年25元熊貓普製金幣(左)與精製金幣(右)對比。放在一起的時候,兩者模具處理的精細度上還是有區別的。但說實話,你不覺得那枚普製幣有點太像精製幣了嗎?每當這時候,貓眼總是覺得造幣廠在精製幣上標注的那個“P”字母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請大家相信,熊貓幣的情況絕非孤例。在西方國家的曆史上,有時候是因為精製幣做工不夠成熟,有時候是因為普製幣普遍做工太好,但總之,兩者難以區分的情況還是很多見的。

在國外的錢幣市場,每年都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精製幣糾紛。賣家將普製幣當作精製幣賣給了藏家,藏家發現後找到賣家索賠。這類問題對於收藏英國幣、俄國幣的藏家來說已經見怪不怪了。然而,近年來隨著評級幣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糾紛發生在已經入盒的錢幣上,這就應該引起大家的警覺了。

 

 

 

在精製幣判定的問題上,至今仍然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一些甚至是錢幣界的世界難題。所以,精製幣判定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如果你熱衷於收藏精製幣,甚至專精於西方各國的精製幣,那麽也許這篇文章對你會有一些小小的幫助也說不定呢。

 

 

 

 

精製幣相關的問題,必須結合特定國家特定曆史時期的鑄幣特點進行討論,這裏我們主要討論英國精製幣,然後在後續的文章中將這個話題延伸到其他國家。


英國精製幣隨筆

英國錢幣,尤其是精製幣,素來以做工精美和係統性強而備受世界各國錢幣愛好者的喜愛。英國人在19世紀錢幣藝術大爆發的時代造就了許多世界錢幣史上的永恒經典,這些無論做工還是藝術性都無可挑剔的錢幣永遠是收藏圈子裏的話題焦點。

 

英國錢幣藏家雖眾,但真正的高階藏家比例極低,而就在那極少數藏家才會關注的早期近代鑄幣中卻藏著英國錢幣最大的一個深坑——早期精製幣。

大部分藏家對英國早期精製幣的理解停留在喬治二世那套1746年精製套幣或者1729年精製5基尼金幣的程度上。

 

 

然而喬治二世的這幾枚精製幣無論是模具還是工藝上都比較成熟,與流通幣有著明顯的區別,是外行人都能通過肉眼分辨出來的,因此難度很低。

 

 

英國早期精製幣的巨無霸是那枚1670年查理二世的5基尼精製金幣。

這枚在珍惜度和重要性上不亞於1820年金5磅樣幣的精製金幣常年被大眾所忽略,以至於似乎知名度特別低。斯賓克目錄上一代而過的描述和一個莫名其妙的估價完全抹殺了哪怕是最積極的錢幣愛好者的求知欲。

一名藏家手中見過1670年5基尼精製金幣的實物(當時還是裸幣),這枚也正是如今NGC唯一一枚評分的1670年5基尼精製金幣(PF-64)。

 

浮雕細節的處理和底板模具的拋光都完全沒有精製幣的質感,內齒參差不齊,邊緣僅比普製幣稍顯銳利。整體的視覺效果上來看,與普製幣區別實在太小了。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這樣一枚精製幣經曆了一些流通甚至損壞之後,還有人能看出它是精製幣嗎?

如果將來有一天,如果有人將一枚這樣的1670年5基尼精製幣送到麵前,那麽無論如何是不敢買的(當然,也未必買得起……)。

 

 

1677年查理二世5基尼金幣普製幣

不過,大多數藏家這輩子也不用擔心無法分辨1670年5基尼精製幣,因為估計根本遇不到……遇到也買不起……英國早期精製幣雖然學問很深,但似乎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意義的。


19世紀初的精製幣

 

並不是所有的英國精製幣都這麽高冷。19世紀初英格蘭銀行在西班牙銀幣上加蓋的銀幣就是一個難點。

 

 

 

以1804年一元(時值5先令)銀幣為例。英格蘭銀行當年在鑄造流通幣的同時也鑄造了相當數量的精製幣。由於當時英國錢幣工藝已然相當了得,這批銀幣中一些普製幣的底板會出現類鏡麵效果,與錢幣圖案形成光澤上的對比,看起來頗有幾分精製幣的視覺效果。

 

 

在這批銀幣中,精製幣與流通幣一樣,全部是以西班牙8裏亞爾為幣坯衝壓而成。這樣做的結果是,許多錢幣上還能夠依稀看到原來西班牙錢幣的圖案和幣文,就連精製幣也不例外。當新幣與舊幣圖案混雜在一起的時候,原本應該光潔整齊的精製幣就顯得有些粗糙,在視覺效果上少了那份空靈了。

放大鏡下一枚1804年一元精製銀幣正麵,原先西班牙銀幣的一些細節依舊依稀可見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西班牙銀幣原本年份中的“180”三個數字

 

 

這枚精製幣的背麵同樣可以看到西班牙銀幣幣文的遺存,整體底板也並不十分光亮。

 

 

總之,精製幣整體略顯粗糙導致這個係列中普製、精製對比不明顯,新藏家分辨起來恐怕會遇到一些困難。


另一個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喬治四世攝政時期的錢幣上,尤其是在那兩枚著名的1818年(喬治三世末期)和1821年(喬治四世初期)克朗型銀幣上。

 

 

喬治四世的這一批錢幣具有典型的“攝政時期”藝術風格,是世界錢幣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問題來了,當時的歐洲人在精製幣審美方麵與當代人有著一些差別。他們將浮雕細節上的銳利程度視為精製幣美感的關鍵,而不像現代人那樣關注底板與圖案在光澤上的反差與色彩對比。

 

 

審美側重點的不同對造幣廠產品產生了各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總之,也許是後人保存的問題,也許當年模具本身就處理失當,許多留存至今的喬治四世克朗精製幣的底板並沒有預期的那種鏡麵感。

另一方麵,這一時期的普製幣偏偏工藝異常精良。收藏這一時期英國錢幣的泉有肯定早已注意到了,高分喬治四世普製幣上出現類鏡麵效果的比例不算低。大家比較一下下麵兩枚1821年的精製克朗和普製克朗就可以看出,單憑圖片或者遠觀幾乎很難看出兩者有什麽根本性區別。

 

 

1821年克朗精製幣

 

 

1821年克朗普製幣

精製幣不夠明顯而普製幣過於精致,這讓許多經驗豐富的藏家和幣商都無可奈何。貓眼就曾經見過一個還算經驗豐富的英國幣商將一枚鏡麵效果的普製1821年克朗當成精製幣買了回去(後來本人也承認了),然後送去評分還真的被當作了精製幣入盒了……

一般情況下,仔細看邊緣、邊銘的銳利程度是判定精製幣的有效手法,遇到這兩個係列的精製幣,還請一定要仔細看看這些地方。

如有疑問,則寧可找專門研究這一時期錢幣模具的專家看看,也不要因為賣家說是精製幣或者評級公司給了一個精製幣的分數就抱有僥幸心理。

如果大家有機會上手看看喬治四世1825、1826年克朗和威廉四世的克朗,就會發現整個19世紀前半葉英國精製銀幣的底板都或多或少顯得“不夠鏡麵”,好在這幾個年份都隻鑄造了精製幣,所以不會出現混淆的情況。

 

 

相比之下,英國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的精製金幣倒是顯得工藝格外優秀,與普製幣在視覺效果上拉開了距離,且評級公司在給分的時候也相當謹慎。這也許是為什麽許多高級藏家都非常熱衷於英國精製金幣的原因吧?

 

 


三、20世紀精製幣

20世紀是英國錢幣做工急轉直下的時代,也是那些難看的啞光精製幣大繁榮的時代。雖然許多藏家因為這些原因而嫌棄這一時期的英國錢幣,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時期的精製幣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1902年愛德華七世普製克朗銀幣正麵頭像

弱打在這個時期的英國錢幣上十分常見。因此,一枚愛德華七世的普製克朗銀幣很難具備啞光精製幣那樣完整而清晰的細節。

1902年愛德華七世精製克朗銀幣正麵頭像,可將眼睛的細節與上圖普製幣對比。

 

 

相比之下,倒是小麵值的啞光精製幣比較難以區分,好在這些小麵值錢幣大多隻出現在精製套幣中,極少需要單獨辨識。

喬治五世的時代見證了鏡麵精製幣的回歸,但錢幣上浮雕與底板在表麵質感處理上的區分不夠明顯、浮雕細節朦朧線條感薄弱。好在半克朗一下僅有幾個年份鑄有精製幣,且精製幣在工藝上與那些讓人不忍直視的普製幣相比很容易分辨。

 

 

這個時代精製幣的難點是那些花冠克朗。以1927年克朗為例,早年不懂英國幣的時候,貓眼完全沒看出這東西是精製幣,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個年份隻有精製幣……

1927年精製克朗,請看正麵那粗糙的頭像,你能看出這是精製幣嗎?

 

 

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英國錢幣出現了所謂“VIP精製幣”的概念。1928年之後的花冠克朗就有一部分是出於這種目的鑄造的精製幣,大部分目錄都以一句不負責任的“極少見”代過,沒有給出很好的解釋。

 

 

1936年VIP精製克朗

不過,1928年之後的花冠克朗精製幣在底板上與普製幣區別還是存在的。這個區別倒不是因為精製幣有多精美,而單純是因為普製幣做工實在粗糙……

英國“VIP精製幣”真正的災難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那些所謂精製克朗。

從1953年的加冕克朗開始,這些所謂的“VIP克朗”就一直謎團重重。它們外觀上看起來與一般的普製幣幾乎沒有區別,隻是底板與浮雕的對比更加明顯一些,浮雕上的細節更多一些。

 

 

1953年VIP精製克朗

起初評級公司對待這些“VIP精製幣”的態度還是很謹慎的,但很快大家就發現入盒的“VIP精製幣”越來越多,甚至連一些英聯邦成員國也有了“VIP精製幣”,那些模棱兩可的“VIP精製幣”的價格也從上千美元逐漸降到了兩三百美元……

 

 

1950年英屬南羅得西亞VIP精製半克朗

真相越來越撲朔迷離,普製幣與精製幣的衡量標準越來越不清晰。不過貓眼相信,隨著模具研究的跟進和時間的推移,關於“VIP精製幣”的諸多疑問最終會塵埃落定的。

如此看下來,20世紀英國錢幣中精製幣與普製幣區分度最高的還就是貓眼最愛的木馬劍。作為新入門的藏家,如果想要一枚20世紀英國精製幣的話,那麽1935年木馬劍克朗和1927年花冠克朗的精製幣大概是比較保險的選擇了吧?

 


收藏“精製幣”,就是為了強調如今市場上精製幣判定標準的不確定性。許多幣商、藏家或由於知識所限,或被利益驅使,做出了許多誤導新人的有違收藏行業準則的行為。而在這些心懷僥幸的人背後,有時又有評級公司的失職作為助力。

但無論如何,一切的疑惑都隻是暫時的,收藏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沒有任何謊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洗禮。所以無論何時,去偽存真都是收藏業內最重要的課題。

本人收藏的1910英國愛德華七世國王1磅金幣,7.98克,近未使用品。

萬發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