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影視作品佳作連連,一大批優秀的軍事題材作品更是“層出不窮”,深受部隊官兵和人民群眾喜愛。 但出於某些原因,影視劇中仍然難免有些穿幫鏡頭,特別是在一些軍事題材作品中,軍服的錯誤時有發生,尤其是我軍55式軍服最容易出錯。
這張照片有兩個錯誤:一是女軍人的帽子不對。55式女夏帽是無沿帽,而不是解放帽。二是帆布腰帶不對,帆布腰帶是士兵紮的,軍官外腰帶是皮革的。軍官戴大簷帽時,紮武裝帶(佩斜挎式肩帶);戴解放帽時不佩肩帶。
真實的55式軍服,女軍官和女學員都戴無沿帽、紮武裝帶。
60年代初的解放軍官兵,軍官紮皮腰帶,士兵紮線腰帶。
這張劇照中,55式空軍軍官夏常服不應是銅扣,當時不管是將校官還是尉官,常服都是膠木扣。
真實版的55式空軍尉官常服,注意膠木扣。
除了上述錯誤,這張劇照又有兩個錯誤:第一,肩章和領章底色不一致。肩章、領章底色被稱為軍種色,一共有三種:正紅色(陸軍、防空軍、公安軍),黑色(海軍),天藍色(空軍)。肩章、領章底色應是一致的,要麽都是紅色,要麽都是藍色。可鏡頭中是戴紅底的陸軍文工團肩章,卻配藍底的空軍文工團領章。第二,戴55式文工團肩章,應配55式軍兵種勤務領章。領章有古笙符號,這是58式文工團領章,取代了55式文工團肩章(文工團符號從肩上移到領子上)。戴58式領章時,是不戴肩章的。
真實的55式文工團演出服,肩章、領章底色是一致的,都是紅色,這是陸軍文工團。
看看真實的55式空軍文工團服裝,領章綴空軍軍種符號。
60年代某文工團女聲小合唱為部隊演出。演員們戴58式文工團領章,不戴肩章。
這是一部電視劇的開拍儀式,55式大簷帽的樣式不對,應該是平圓頂,前沿不應有翹度,像是85式士兵大簷帽。另外,帽牆應該與帽瓦同色,不是黑色的。
55式三軍尉官大簷帽,很明顯,帽頂是平的,前沿沒有翹起;陸空軍帽牆與帽瓦同色,海軍帽牆是黑色的。
這張劇照,竟有三個錯:第一,左邊戴肩章,就不該戴解放帽,肩章是和大簷帽配套的。第二,解放帽上居然是國徽帽徽,顯然認為和元帥肩章上的國徽配套了。但這不是解放軍帽徽,而是72式武警和公安帽徽,應該戴圓形八一五角星帽徽。第三,中間是一位陸軍將官,但是常服大簷帽錯了,不應是紅帽牆,應和帽瓦同色。
看看葉劍英元帥戴解放帽是不戴肩章的,帽徽與其他官兵的一樣。
這張照片陸軍中將帽牆顏色倒是對了,可是帽風帶又錯了,將官常服大簷帽應是古銅色金屬絲織的。
55式陸軍將官大簷帽。
劇照裏年輕的男女尉官都是毛料軍服,看著好酷! 但實際上55式尉官冬夏常服用料為棉斜紋布,1958年後改為棉平紋布製作,校以上軍官冬夏常服才是毛呢料。
真實的55式三軍尉官常服。
這張照片中,主人公佩戴55式陸軍大校肩章和步兵領章,這都沒錯,錯誤在於戴肩章就不應該戴解放帽。55式軍服一開始沒有解放帽,從1958年起,軍官增發解放帽,平時戴解放帽,佩戴58式軍銜領章。肩章是和大簷帽配套的,在重要場合使用的。
瞧瞧這一張,領章開口應朝裏。
這張照片中,不同軍銜的軍人大衣領章上都是一顆星,是錯誤的。大衣領章和常服領章的軍銜標誌是一樣的。另外,這個大衣領章貌似步兵少將,但前麵的軍人卻佩戴大校肩章。
劇中人佩戴的領章不對,戴解放帽時佩戴的是58式領章。58式軍官領章沒有軍兵種勤務符號。
58式陸軍中尉領章。
這張劇照中,又是一種“關公戰秦瓊”式的搭配:左邊的解放軍身著50式軍服,右邊的公安幹警身著58式公安警服。事實上,在解放軍穿著50式軍服時期,公安部隊著裝與解放軍基本相同,標誌服飾為帽徽、胸章和臂章,沒有領章。1955年解放軍換裝55式軍服後,公安民警也增加了領章。
其實,經典老電影《秘密圖紙》裏,解放軍和公安的服裝是準確的,完全可以借鑒。
85式將官(軍以上幹部)大簷帽金黃色帽飾帶隻在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上出現過,在正式裝備時改為與師以下軍官相同的銀灰色帽飾帶。
某電視劇主人公的級別資曆章排數出錯,級別章是副師職,應該是四排。 當然,影視作品中軍服的錯誤,不光是我軍,敵軍也不少。
這張照片中日軍少將同時佩戴少將肩章和少將領章,這是不對的。 九一八事變時,侵華日軍的軍服為剛更換不久的“昭五式”軍服。這款軍服是1930年(昭和五年)定型裝備的。
昭五式是侵華日軍軍服之一,從“九一八事變”直到“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乃至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軍都是穿著這種昭五式立領軍服,衣領上有鍬型兵科色領章,肩上有豎式紅底黃道的軍銜肩章。
日軍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不久,根據實戰中昭五式軍服暴露的一些問題,於1938年5月31日發布第392號敕令,修改現有陸軍軍服並定名為“九八式”(日本皇紀2598年)軍服,衣領上取消了鍬型兵科章,將軍銜標誌縮小裝在衣領上。這是因為肩章容易被背帶磨損,另外日軍軍官金紅色的肩章非常醒目,容易成為近戰瞄準目標,因此改為不易辨認的小領章。九八式軍服早期設計了山型兵科胸章,用來替代鍬型領章區分兵種。
日本陸軍步兵軍曹(昭五式)軍服。
日本陸軍少將(九八式)軍服。
電影《平原遊擊隊》中的鬼子鬆井穿的是九八式軍服,服裝是準確的,反應了老一代電影工作者還是很嚴謹的。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國民黨軍服:
在這張劇照中,抗戰剛結束,主人公就換上了這種軍服,還說出“我就喜歡這種美式小翻領軍服”。實際上,抗戰剛結束時,國民黨軍並沒有更換軍服,即便是1946年以後換裝,也沒有普遍裝備“美式小翻領”,而是關領帶肩袢的。我們在許多影視作品中經常見到的那種所謂的小翻領、打領帶的美式軍服,實際上是國民黨軍逃台後才普遍裝備的。 國民黨軍1946年換裝以後軍銜標誌綴於肩袢上(初期為領章),而不是劇照中的這種肩章,和我軍85式肩章形製差不多。
在淮海戰場率部起義的“佩劍將軍”張克俠攝於1947年,看看他身上穿的標準的國民黨軍服是啥樣。
這種戴大簷帽的軍服是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前後的,領章不對。前期沒有領章,後期有領章但左右不一樣,左邊為軍階(軍銜),右邊為番號。而且校官也不是兩道杠,劇照中的領章是1936年後的,而軍帽於1929年9月就改為圓筒形了。
圓筒帽、大翻領、紮領帶,這種搭配錯得太誇張!
1936年至1946年的領章,戴船形帽,這種打扮也隻有電視劇裏能有。
其實,影視中常見的那種國民黨女兵形象:船形帽,小翻領,紮領帶,大馬靴,完全是臆造的。 以上多部影視劇中不乏優秀作品,但仍避免不了這樣那樣的錯誤。希望影視製作人員能夠更加嚴謹、細致,編劇、導演、服裝道具師仔細查一查、問一問,向前輩學習,不能光為了“酷”,更要準,盡量減少軍裝服飾標誌細節上的錯誤。
(作者係軍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