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倆網友聊天,其中一人說,在西安街上拍到了某一款品牌的豪車,這應該是西安最貴的車了吧?
對方立刻回應,並不是!
西安最貴的車,應該是它↓↓↓
對於古城西安的人來說,比起動輒幾百上千萬的豪車來說,西安的“銅車馬”可是無價之寶。
1980年,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封土西側20米處的一個陪葬坑裏,出土了兩乘大型陪葬銅車馬,一前一後排列。製作年代至晚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10年之前。
可埋在土坑裏時,它們是這個樣子的↓
即便是毫無考古經驗的人,也能輕易看出馬頭、馬腿等組件。經過清點,一共有3000多塊大大小小的青銅器碎片被挖掘。
當時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了青銅器文物修複專家,經過近8年的緊張修複,終於讓它完整地,重現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
以前考古發現的車都是木質的,出土時已腐朽,而銅車馬的出土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古代禦用車駕的真實麵貌。
銅車馬是按秦始皇禦用車隊中屬車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製成的,車蓋以及車輿內外彩繪著精美的紋樣;兩乘銅車馬上的金銀飾品重達14公斤,顯示了銅車馬高貴的等級。
銅車馬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製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價值。
讓我們近距離看看這輛車馬的細節。
秦陵銅車馬目前出土兩乘,前麵的叫高車,後麵的叫安車。
被編號為1號的銅車馬是一座駟馬之車,其中一隻馬的頭上有高達22厘米的纛dào(古代軍隊裏的大旗),象征著帝王座駕。全車都是由銅打造,從戰馬、車手到服飾、紋飾再到韁繩、箭箙、弓弩等,無一不逼真精美。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象,2000多年前的技術竟然那麽先進。
由於兩車的乘坐方式和用途不同,車廂的形狀和車上的傘蓋區別很大。
它們看上去沒有金銀器那麽炫目,然而,隱藏於傘蓋背後的曆史知識和科技含量,卻是秦陵銅車中的一個耀眼的亮點,即使放到現代高科技視角來看,也可以用“逆天”二字形容。
傘起源於古代的“障”,是古代帝王出行時,為了遮蔽太陽和路上的灰塵而設置的一種大遮擋物,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儀式,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古代帝王後麵就有宮女拿著巨大的傘狀裝飾物。
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這柄傘,其作用主要也是為了遮陽和避塵,但如果你去過博物館,聽講解員解說,你就會明白,這柄傘很不簡單。所謂遮陽和避塵隻是表麵,其還有隱藏功能,十分強大。
首先看設計。
秦始皇銅車馬的傘座、傘柄之間是自鎖式閉鎖結構,傘座包括了活鉸、曲柄銷式閉鎖,有暗槽,可以鎖死,也可以輕鬆打開;為了穩固傘柄,傘柄還有扣鎖杆,杆上有一活扣,有點像今天的圓環型活動插銷,可以鎖住傘柄中部,以防劇烈運動時傘柄折斷。
而在這柄傘頂端,與傘蓋連接處,則是一個齒輪。沒錯,是個青銅齒輪,據說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銅齒輪。齒輪的作用是承接傘蓋,並與傘骨連接,可以保證均勻承受傘蓋壓力,畢竟傘蓋也是銅製。
再次看功能。
按理說,一柄傘而已,固定住不就行了嗎,何必還弄能自由拆卸的。其實,這正是始皇帝的高明之處。
秦始皇生前喜歡巡行,有記載的,就先後出巡五次。其中有一次就差點被張良雇來的大力士給砸死。所以,秦始皇對安全這一塊考慮得很周到。這柄傘拆開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防禦。試想一下,傘柄與傘蓋分開之後,像什麽?
沒錯,分開之後就是一把矛和一塊盾牌。傘蓋可以防禦敵人,傘柄可以攻擊敵人。要知道秦始皇巡行是帶著大部隊的,可不是就他自己和一個車夫。如果連秦始皇都要拿著傘柄傘蓋來戰鬥了,估計是極端情況了。當然,這種傘還可以整個拿下來,手持著遮陽遮塵。
不過,既然能考慮到作為備用武器,想來秦始皇巡行也是危險萬分。
所以,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這把傘的基本功能,即是:
傘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機關,通過推拉組合,可以靈活控製傘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動,從而使得傘蓋可以根據太陽方向的不同而調整合適的傾斜方位。
不固定的連接使得銅傘打開機括後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為歇息於野外路邊的主人遮陽避雨;
在有刺客襲擊時候,傘蓋作盾,傘柄和內藏利刃都可自衛反擊。
不得不說,此可謂神作!
縱然如銅車馬這般龐然巨物,也不過是始皇帝帶著永生之夢沉眠時財富的冰山一角,相信將來的某一天,世界將再次把目光聚焦於其墓中更多瑰寶。【萬發編輯】